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不平宗义散文篇 » 李不平与王二剑论诗

李不平与王二剑论诗

    二剑:“‘此剑不赋风花雪,月xxxxxx’,不平可补写否?且试补一二,无论对错。”

    时值傍晚十分,窗外树叶随影飘动,于是感随而诗兴生,于是一咏而出。

    不平:“此剑不赋风花雪,月影斑驳照凤尘。”

    又觉诗句中有一二字不妙,是以又咏。

    不平:“此剑不赋风花雪,月影斑驳照枫尘。”

    二剑觉其可,却又觉期间略失情感,此非二剑所欲之情也。

    二剑:“此句尚可,却缺乏我所欲叙之愁思。情之所系,非吾所欲也,不平兄,可再改乎?”

    时是不平一时间竟不知愁思为何物,竟敷衍而答,而入沉思。

    不平:“容我思量片刻。”

    二剑知此愁思难得,是以出语而欲导之。

    二剑:“吾初所欲为,为‘月是新愁心越愁’,此种味寡而淡,于是欲改之。”

    不平正当时,感从中来,旋即复咏之。

    不平:“二剑,‘月静伴影徒一人’何如?此间有愁味也。”

    二剑:“此句非不妙也,只其间,‘一人’存乎歧义,此‘一人’为何人?如不暗含深意,便显乎直白尔。”

    不平知其中意味如何,歧义者,“一人”也,“一人”究竟是指“单身的人”,还是“高洁坚守”之人?此间意难得区分也。二剑知其不易,于是附图以解之。

    二剑:“且参图而为,其诗之旨全于图中矣。”

    不平参图,反复察之,按图索骥,竟不知其究竟何旨,在于“天”乎?在于“地”乎?“人”乎?绿叶“乎”?“台阶”乎?一时竟不知其所指。虽然如此,终有一二句见出。

    不平:“‘月不解影影弄人’,此‘人’不甚妙,换而为‘尘’,‘月不解影影弄尘’。”

    不平觉诗意朦胧稍显,于是乎心中略喜。

    不平:“二剑,此句何如?稍增些愁思与朦胧,觉其妙乎?”

    二剑适才契饭,未迨及答,继而复言。

    二剑:“此句何解也,朦胧甚矣,不解其意也。”

    方知不平心之所思所见之景,非二剑心之所思所见之景,二者虽同于一图,却又存异也。是以《论语》之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而或今之“求同存异”之理,盖于此也。

    不平:“彼二句之意为‘月不解独行之人,独行之人奔道也。’”

    二剑觉其不甚妙,于是欲改之,是以以“剑”代“影”,而作。

    二剑:“此句当为‘月不解剑影斩尘’,合于二剑也。”

    不平觉此句甚妙,“剑”“斩”二字,将此句格调径直抬升,妙哉,夫“剑”,英雄之所常携之物也;夫“斩”,大丈夫之气概也。不平以为此句格调已高,可谓“超凡绝尘”也。

    不平:“此句超凡绝尘,一脱俗气,妙不可言也。”

    二剑:“余以为有更甚者,且复‘切磋琢磨’。”

    二剑之言,可谓高矣,正如《诗》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间真大境界也。

    二剑:“此句间之一‘斩’字,略显粗暴,诗当有柔和婉约之美也。应以它者代之。”

    不平知其意,遂数举。

    不平:“‘碾’字可乎?‘念’字可乎?‘捻’字可乎?”

    二剑觉其字词生僻,诗,当以随俗雅化为最高境。

    二剑:“且取寻常人家也。”

    不平:“‘破’字可乎?‘月不解剑心若尘’可乎?”

    二剑言一b韵,以为不善,须改之。不平不知所措,心之所系,犹于“剑”与“斩”二字。

    不平:“前韵不行,其格调复低也,此间‘月不解剑心斩尘’‘斩’字最佳,不若以此句为之?”

    二剑间于道,稍曼。

    不平复思此二句,更而为之。

    不平:“‘月不解剑雨江湖’可乎?”

    二剑直陈其弊,“江湖”不为妙。不平复言之。

    不平:“‘月不解剑雨浮萍’何如?‘月不解剑意饮愁’,复何如?”

    二剑:“淡寡,寡淡,清而无味也。”

    不平复斟之,几句见出。

    不平:“‘月不解剑雨叶冰’,此句何如?”

    二剑觉语之上者,皆无味,或多疏漏,算不得佳句,于是遂作。

    二剑:“此剑不赋风花雪,月不解剑夏秋冬。”

    不平略有所感,“夏秋冬”之时间延展,是为妙矣,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虽有时间之跨度,然不见物之象也,略有疏漏,宗而观之,可列为佳句。

    稍焉,二剑于此句之中仍有损益之处,于是复改之。

    二剑:“‘不’字重也,当删改,如何删得,改得,使之以成佳句?”

    不平:“‘此剑不赋风花雪,月岂解剑夏秋冬’,可乎?”

    二剑觉其意境语境稍降,复改之。

    二剑:“‘月若解剑夏秋冬’,此句可为吾画解也。”

    此间不平与二剑论诗,感由心生,诗无好坏,盖类人乎,诗格即类人格,文或于人不一,诗则不然,诗与人情通,诗格类人格也。一诗犹见一人乎,诗无好坏优劣,盖诗风不同耳。此前喜读太白诗,狂且扬;也喜读王昌龄诗,懦且昂;喜读高适,善为人事;最喜不过王之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快意潇洒又不失活泼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