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不平宗义散文篇 » “商”与“贩”

“商”与“贩”

    我过去常以为“商”是极坏的,“贩”也是极坏的,凡“商”与“贩”,几乎是唯利是图。既唯利是图,那也便不择手段,于是乎,自然便想到“商”与“贩”自是极坏极坏的,不择手段,那肯定是算不上好人的。

    但后来,我发现“商”与“贩”还是有区别的,“商”讲信,也便做事业做的光明正大,叫“打开天窗说亮话”,凡“商”做事业,虽本着实用主义,时而显得冷酷,却是实打实做实事,做出来的东西的质量在那儿,我以为华为、美的、海尔等皆属于“商”列,虽然古语对“商”的评价不很好,诸如“无商不奸”“商人重利轻别离”等,然真如此吗?“商”的站位与“贩”的站位不一样,所以究竟是不是如此,不好一言而概。

    至于“无商不奸”,此处“商”实际上解释应当是“贩”,而不是“商”。

    真正意义上的“商”,自古以来,便讲求“社会责任”或者“社会效益”,而这也正是“贩”所不能为也。毕竟“人贩子、毒贩子”等,其间的社会责任担当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根本出发点便是损人利己,于是只能归为“贩子”,而不能说是“商”。

    此处的“商”实际上应该解释为“商贩”,或者称为“倒卖商品的贩子”,放现在来讲,也便是投机倒把,此类归结为商贩,而实在难入“商”列,一不守信;二不负责,此实在难称“商”也。

    “商”自古以来以儒家文化为典范,因而实际上有个别称,叫“儒商”,儒者,一者指“大”;二者指“高”。一方面,“儒商”的站位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虽然不入仕途,实际上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经世济世;另一方面,“儒商”的视界大,其定位于大局,而非蝇头小利也。因而真正的某商人实际上是古之“员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贩”与“商”不同,因为所从事的买卖大多以损人利己为出发点,因而终究难登大雅之堂。我不否认“贩”对于国家的重大经济贡献,但是这种经济总量的贡献最终是以牺牲“名节”为代价的,因而虽然从事“贩”有利可图,但是终究是不提倡的。

    “商”和“贩”在古代并没有作细致区分,因为事商本身在古代,不是很受统治者欢迎,而实际上“商”与“贩”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商”追逐名利,取之有道,讲信用,有立场和站位。“贩”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无信用,无立场和站位。因而“商”贵在信用;“贩”损在信用。

    “商”与“贩”之间,权衡利弊,吾取“商”也,虽爱财,宜有其道也。虽然爱惜钱财,但我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骗、四不坑,不行不义之事,人行得正,以信立身,则虽然暂时不富贵,亦可称“商”也。而实际上,古往今来,“儒商”守信用、品行端正而未成功的,尚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