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神尊大人是猫科 » 第四十三章 云开日见

第四十三章 云开日见

    自昆仑山回来后,小九便一直在思考师父的事。

    这日下了早课,她将自己的想法与师兄们一说,大家都狠犹豫。

    大师兄振轩搓了搓下巴,与她道:“师兄们何尝没想过这些呢,我记得六师弟与七师弟以前便找过鸣竹。只是即便如此,师父也未曾露过面。既然师父不愿,那哪是我们说去见就能见到的呀。何况几位仙官的修为都很高深,平日里教咱们几个也绰绰有余...”

    不待他说完,二师兄华弦便接:“师父不愿亲自教我们,定是嫌我们的修为太低,根本不必劳他老人家亲自出马。我猜大约要等我们赶上鸣竹,他才会露面。”

    鸣竹原是灵宝天尊座下的大弟子,修为自是不必说。他因十分景仰擎炀帝君,毕业后便聘入帝君手下做了个仙官,欲成就一番大事业。却不想帝君府上没什么大事,只丢了九个弟子于他管教,令他心中十分憋屈,但也只好尽职尽责地做了。

    众人叹了口气,深觉要等到赶上鸣竹那日,实在是遥遥无期。

    可是小九仍不甘心,她去寻了鸣竹。

    鸣竹见她眨巴着一双充满希望的大眼睛,终是不忍见她的小脸上蒙一层失望之色,他摸摸她的脑袋道:“我可以帮你去请示一下帝君,但见不见还是要看帝君的意思。”

    “多谢鸣竹大人!”小九欢天喜地地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大师兄,大师兄又欢天喜地地将这消息带给了众师弟。

    可没等大家高兴得太久,第二日鸣竹便从帝君那儿带来了答复:“帝君说,想见可以,但有一个要求。若是谁能将“妙法太华经”的五百一十三卷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便可去见帝君。”

    众弟子听罢顿时垮了脸,背诵“妙法太华经”?五百一十三卷?还一字不落?这怎么可能嘛!别说背了,那高深莫测的心法就是平时看着也吃力啊,只有那些修为高深,欲飞升上神的人才会挑一些来看看。若是要他们这些弟子全文背诵,那得背到猴年马月,这要求简直是比登天还难......虽然他们已经在天上了。

    小九也同师兄们一样十分泄气,想着师父大约是真的不愿露面。不过很快她又打起精神来,也许师父这是在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呢?她自小记性就不错,亦很有拼劲,她相信不管花多少年,这书总能背完的,到时候她不仅能瞧见师父真容,说不定修为也能上升一大截呢。

    接着,小九从书阁中将妙法太华经全都借了出来,将它们誊抄一遍以便日后研读。自此以后,她每日刻苦背书,吃饭时在背,走路时在背,修炼时亦在背。

    有一回,她去积石山找阿毫,约好一起吃六师兄新做的云杏酥饼。阿毫见她一路上神神叨叨背心法的模样,当即便以为她从天上下来时跌坏了脑袋,生生去山上采了两大筐子药萝来,说是有补肾健脑之功效。更有一回,付谦仙官在讲心法时,她因背串了一句话,差点儿一口气提不上来,幸亏束融往她心口来了一巴掌,她才不至于昏厥过去。自此,课上便多了一条严禁背诵妙法太华经的规矩。

    她这一背,便是一千年。从当初的稚嫩女孩,长成了花姿玉容的少女。

    小九仍记得当她告诉鸣竹她已背完妙法太华经时,他那难以置信的表情。他张了张嘴,似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道:“等着,我去禀帝君。”这个小姑娘,毅力实为惊人。

    江水宫极大,东苑中便有潭水花园,课殿寝殿,书阁武场一应俱全,弟子们平日里皆是在这东苑中修炼起居。

    西苑与东苑由一片桐林分隔而开,今日,她是头一回踏入江水宫的西苑。

    此处繁花密林,安宁静谧,树间不时有鸾鸟飞舞,鸣啼悦耳。

    在鸣竹的带领下,穿过蜿蜒廊腰,先见一方清碧莲池,池中莲花开了大片,满池锦鲤穿梭其间。再往前去,便见一座殿宇,白砖金瓦,飞檐上四只凤鸟昂首展翅,是为栖梧殿。

    栖梧殿极大,小九跟在鸣竹身后跨入殿内。

    每踏一步,她就听见自己的心跳更快了一拍,咚咚咚像是在打鼓,也不晓得是紧张还是兴奋。

    终于要见到师父了......

    金丝桐木的门扉应声而开,她看到偌大的殿堂内立了几盏琉璃烛台。外头九重天那耀眼的阳光穿过雕着凤凰图腾的硕大窗棂投射进来,将四周映得一片明亮通透。梁上挂着两排垂帘,坠满珠玉,外头的风吹进来,将帘子掀起一个角来,角上的穗子微微摇动。

    透过那帘子,小九看到那尽头的美人靠上坐了个人。

    他一身华贵蓝袍,衣角绣粼粼云纹,一头淡金长发垂于肩侧,眉间一枚暗金额钿,面容如玉,轮廓如雕。在这一片明晃晃的大殿中,却是最为耀眼的存在。

    高贵,威严,这是小九第一眼最深刻的映象,他身上的每一处都仿佛是世间无上的至宝。

    他微微侧头,一手支着下颌,平静地看着少女,琥珀色的凤目中是似有万事万物,又似空无一物。

    小九呆呆地立了半晌,不对啊,不应该是一位穿金戴银白发苍苍的老仙伯吗?!

    座上的人眉眼动了动,似是在等她反应。

    小九回过神来,转转眼珠四下望了望,仍是不大确信,可这殿中也没旁的人了...于是她试探地唤了声:“......师父?”

    “嗯。”声音是他发出的。

    天呐,还真是师父?!小九又呆了,现在该做什么?

    她眨巴了好半天眼,才想起来还没同师父问好,于是赶忙拜了拜:“弟子小九,给师父请安,师父......师父......笑口常开!”她原本是打算说福元无量寿与天齐云云的,但对着这样一张师父脸,用这些个词好像有些别扭,是以情急之下想出来个笑口常开,不过说完好像觉得更别扭了...

    帝君似是笑了笑,看了她一会儿,忽道:“过来。”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如远古的洪钟般令她肃然起敬,带着磁性的语调充斥在大殿的每一寸角落。

    小九激动得腿都有些抖,她乖乖上前,于软席上坐下,望向帝君:“师父,我背完了妙法太华经,五百一十三卷。”

    帝君微微挑眉:“为师听鸣竹说了,真能背?”他语气淡然,听不出讶异或是质疑。

    小九自信满满地点头:“能背,师父只管查验。”说着,她指尖一绕,将自己的手抄本化出来几本递到帝君眼前。她虽能背,但不晓得师父能不能背,既要查验,总得有个原本参照。

    帝君于是挑出一本来,慢条斯理地翻了两页,随后指着一处道:“那便从二百四十卷,“因天之心,立地之维”开始罢。”

    小九背诵得异常熟练,一字不差。就算不能参透经书中的含义,但每一句话在哪一卷的哪一页都已被她刻在了脑子里。

    她一边背一边去瞧师父,帝君则垂眼看着手中的抄本,偶尔随她的背诵进度翻一翻书页。

    她洋洋洒洒背了许久,他亦听了许久。

    偌大的殿堂内沉静非常,只少女清脆的背诵声回荡其中,偶有翻书的沙沙声轻轻掠过。

    最后终于将那第二百四十卷背完时,帝君微一颔首:“好了,不错。”

    虽然只有“不错”二字,但得到了师父的表扬,小九还是很高兴的。

    接着他又翻了几页,上头有她写的标注,笔迹新旧不一,大多是背书时遇到的疑难,有些是已经请教过几位仙官的,还有几处连几位仙官也无法解答。帝君扫了眼那些圈划,看向她道:“可有何处不懂?”

    不懂的地方并不少,小九想了想,挑了几处最难理解的指给帝君看,帝君于是一一给她讲解。师父果然学识广博,他虽言简意赅,但言辞通俗易懂。经过一番指点,她顿时通透不少。

    这书看的得有一个多时辰了,帝君合上书,小九轻吁一口气,口都有点渴了。师父虽未如想象中的庄威凌人,但多少有些压迫感,且还是第一次来这栖梧殿中,她不免神经紧绷,不敢多言。

    帝君似是知晓她在想什么,抬手将几上的青玉茶盏递给她,缓声道:“爱喝甜的么?这是用此处莲花酿的琼汁。”

    小九接过,喝了一口,那味道十分清甜可口。闻着有些像醇酒却没什么酒劲,尝着又有些像花茶却更为香甜。她奇道:“真好喝,是师父酿的吗?”

    帝君想了想:“算是罢。”

    哇,师父真是厉害,不仅修为高深,相貌绝伦,连酿的琼汁都这么好喝。小九将琼汁一口气喝完,舔舔嘴角,继而期盼地望着他:“师父能教我酿吗?我喜欢这个。”

    “好。”帝君将手边的书册替她收好,长睫翕动,阳光映着凤目中的温和深沉,“你既已背出了妙法太华经,往后栖梧殿便允你随意出入,平日课业若有不懂之处,皆可来问为师。”

    天呐,今日不仅一睹了师父的真容,竟还获得了从此自由出入师父寝殿的准许!小九喜出望外,此等幸事回去后定要好好与师兄们炫耀一番,他们一定羡慕得不得了。念及此处,她都已经能想象出束融那满眼星星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