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官场到战场 » 73 曹操为什么哭他

73 曹操为什么哭他

    诸将之中有求知欲很强的,就举起手来说:“提问,可以问吗?明公,明公日前说不消劳烦大军远征,公孙康自会把二袁首级送来,我等甚是不解其意。如今我们大军已撤,对公孙康并无威慑,何以他今日竟斩了袁尚、袁熙二人首级送来,这个世界的逻辑在哪里?”

    曹操微微地抬手把干瘦的脸上的胡子一捻,干巴缺水有点儿脱皮的脸颊皮肉一抻(本来曹操皮肤挺好,到北方就脱皮了),干焦的嘴唇咧开畅然一笑,说:“呵呵,公孙康素来惧怕袁尚等人,我如果急攻之,则二人并力,缓攻之,则二人必自相图,其势然也!这个道理很不好明白吗?哈哈!”

    诸将皆心悦诚服。曹公的心理学研发和实践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啦。

    其实当时曹操那么说,也大约是因强弩之末,势不能征辽东,只能抱着美好的希望那么说说吧。

    不管怎么样,曹操斩灭了袁谭势力,又除杀了袁尚、袁熙,除去心头大患,摘掉了头上悬挂已久的三柄宝剑,真正成为北方之主,其深似春风浩荡的开心,是可以想像和难以描述的吧。

    曹操又说:“这次出兵征乌丸前,都是谁谏阻来着?张辽你是一个,还有谁呢?都报上名来!”

    诸将文武都吓坏了,这是要翻后帐了,当初我们反对他伐乌丸,现在他得胜成功了,要折磨这些反对派了。于是战战兢兢,心怀恐惧。

    终究,一些胆小或者刚正的人,一边再四谢罪道歉一边报上名来。曹操问:“还有别的人吗?没有了,很好。拿来,给这些人厚赏!”

    这些人迷糊了,捧着厚赏,不知这是不是遣散费。曹操说:“这次孤远伐乌丸,实属行危险之途以求侥幸,虽然成功,是上天格外客气照顾我,这种路子不能常做。诸君给我的谏议,是万安之计,是以孤厚相赏赐,以后不要因为这次没有说中而不敢提谏议!”

    众人方才大相喜悦。那些畏惧未报名的,都拍着大腿懊悔浪费了一次必进球的机会。

    当领导的,就怕下属以苟且保位和惟命是从来敷衍自己,所以要鼓励有责任心敢于提建议的人,即便他们提错了。如果总想战胜下属,证明下属错了自己就哈哈大笑,那就是战胜了下属而失去了天下。有时候,当领导的也不是能为所欲为,还是受制于群臣的。

    曹操当即把袁尚、袁熙的头颅用保险膜包好了,放进保险箱,准备拿回去给皇帝看,然后再传给各地诸侯看,用以好好吓唬吓唬这些诸侯,看看我老曹的威风,偌大的北方四州就这样被我老曹用了六年时间(这个不好意思有点长)终于给夺占下来了。他这是跟袁绍学的,从前袁绍斩了公孙瓒的头颅,派人送给曹操看,吓得曹操好几天头晕目眩,脑子都想不出事来了。

    曹操当即下令:“三军将士有敢哭二袁者,斩!”军中的袁氏降卒旧将都不敢张嘴了。结果,志义比谁都坚的田畴又跑出来了,摆了几碟点心,跑到保鲜膜那里去吊祭袁尚。原来,袁绍、袁尚父子,先后都曾征辟田畴,还直接把将军印送来,这是知遇田畴啊。田畴没有去,但是感激其意,觉得不去吊祭,简直就是非人了。曹操听说了,一看是这个倔先生,亦置之不问。

    牵招,就是那个拔刀吓唬辽东郡派到辽东属国的使者的,原本也曾是袁绍属下,也跑到袁尚的人头下设祭。曹操也以其为有义,察举其为茂才(英秀之人,类似孝廉)。

    接下来,大军起行,在朔方的繁霜霏霏中,向南而归。这时候,郭嘉的病越来越严重了,脸烧得跟猴子的屁股似的,咳嗽声比他卧的车的木轱辘撞击石头还响。十月的冬风,经过两旁的灌木丛,摇撼着其中一簇簇的腊梅花,吹贯而下,落英缤纷,一片片直落到郭嘉的车中,慢慢沾满了郭嘉的袍襟。郭嘉像林黛玉那样猛烈地咳嗽了一阵,红着脸,勉强支撑着,在无聊的车中望着天空,又低头,把袍子襟上一片片腊梅花瓣,细细地用手采撷起来,再拿出一个铅笔盒,尽数装入其中,然后咳嗽着叫旁边的仆从,把它找个安静的地方,埋葬起来。仆人叹口气做了。郭嘉重复安卧下来望着天空,时而低下头摆玩一两下曹司空送来的止咳糖浆,轻轻地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曹操大军向西南滚滚而下,入塞几十里之后,因为是傍海而行,就到了濒海的碣石山。从这里,不再傍着渤海湾南下了,而是向西奔内地。于是曹操止住大军,只带着亲卫人员,登上碣石山,登台赋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诗中所体现的无以言表的快乐,是他十九年奋斗的回报,这时候的曹操,可能是当时世界上,包括罗马帝国在内,最幸福也最孤独的人。他的幸福的孤独,谁能体会,也许他自己,也不能将它包容。

    曹操观海已罢,挥鞭轻语:“南归!”

    大军旋即续行。

    在行进中,但见天色变得低沉郁静,若有所思地很,不一会儿就飘下细针的雨毛,落在道路两旁的长林,落在少年不识的忧愁滋味上。每一过车,林叶的积水就沙沙振下,水声中又有雁鸣,排成之陈的大雁,正从曹操、张辽、郭嘉的额上相继飞过,横织于路林的雾障里去,那雨水就也正沾湿在飞翔的雁背上吧。

    秋天与白云相平。

    曹操的大军从柳城凯旋,回到易县,等继而回到邺城时,已是次年208年建安十三年春天正月了。

    却说这时候郭嘉,病得已经更厉害了,躺在自己的床上,烧得周围温度都上升了。郭嘉两腮火红,到了只能等死的地步。曹司空真心地希望他能活过来,于是在郭嘉家门口,曹操派来问病送药的大夫和使人,来往交错。但是郭嘉还是觉得活过来、恢复过来太费力气了,就选了一个省力气的方向去了。

    郭嘉一死,时年方才三十八岁,是曹操老中青三智囊中的年轻智囊,在郭先生的追悼会上,曹操甚哀,转对中年智囊谋士长荀攸等人说:“唯独奉孝最能知道孤的心意。诸位都是跟我年纪相仿,又唯独奉孝最年少。天下的大事完成之后,孤本打算把后事托付给他,如今中年夭折,难道这也是命也吗!”

    又说:“众人都说我去南方必死(因为瘴气,卫生条件不适应),唯独郭嘉筹划起去打南方时,丝毫没有畏惧。”这就是郭嘉最知道曹操心意的地方,没有个人私心。虽然郭嘉这人私德不好,不算高尚人士,被一些大臣弹劾,但曹操还是倾心看重他。

    于是上表朝廷,追增郭嘉封邑八百户,合前面的二百户,总计千户,淯阳亭侯之爵并封邑转袭郭嘉之子。结果这儿子也是家族性短命,呼吸之间又死了,袭给孙子辈。

    这时候是建安十三年,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汉献帝已经当了十三年的窗边皇帝了。从建安元年以来,曹操几乎每年都处于战争中,其余的时间则在准备下一场战争。曹操葬了郭嘉,随即在邺城外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以备南伐荆州刘表。

    曹操又给自己升了官,不叫司空了,把司徒、太尉、司空这个所谓三公都取消了,改作了丞相和御史大夫,自任丞相。从此曹操就叫曹丞相了。西汉初年的丞相们都是跟随汉高祖打天下的功臣,位高权重,但是随着皇权的加强,丞相慢慢被废弃了,外戚和宦官们成了皇帝倚重的对象。现在曹操又把丞相恢复了过来,自己就跟李斯、萧何、田蚡一干人一样了,集有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