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只带走一双鞋,红色的皮鞋 » 第三十五章 找寻

第三十五章 找寻

    董存善想住在县城,明天继续找,可家里还有事。事已至此,他只能先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把电话打给了他儿子董汉清,并说明了情况。

    董汉清接到电话后,却无能为力,他远在青海,心急如焚的他去找领导,申请休假。最后,休假是批准了,但得等到半个月以后。董汉清很无赖,但他也没办法。他不能为了找田莉莉而丢了工作,他只能告诉他父亲不能回家。董汉清只能安慰他爹董存善,不让他们担心。

    董存善不死心,过了两天,他又来到汽车站候车大厅。一打听,才知道,带田莉莉走的那位工作人员,休息了。

    在汽车站上班,没有周六、周日一说,而是轮流休息。他只能再次回家,等有机会了再来。

    董存善媳妇儿自从田莉莉走后,一家人的饭菜又落在了她的肩上。虽然田莉莉没进她家门时,以前也是她做,但她没觉得累,可让田莉莉替他做了这么长时间,再让她做饭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她却感觉到累,她这时才想起了田莉莉的好。她催促了几次董存善,让找田莉莉,可人要生活,就得干活。董存善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不能为了田莉莉一直往县城跑,而荒废了自己的产业。这一来二去,半个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天下午两点左右,董存善正在自家养殖场给鸡弄吃的,却接到沙湾王朝录家女儿王海燕的电话。当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接电话也是没有力气的。董存善有气无力的接通电话,说了句:“喂!”

    只听得对方说:“董叔,你让我打听的事,我打听到了,莉莉在哈达铺一个中药材市场干活。”

    当董存善听到这话,立马来了精神,他急忙问道:“听谁说的?你见到人了吗?”

    王海燕说道:“没有,董叔。我今天又去车站了。是那个检票员说的。当时她看莉莉可怜,又没地方去,就给介绍了一个挣钱的活。”

    “她放他娘的狗臭屁,谁让她可怜了,害的我找了这么长时间!”董存善生起气来,也是啥都敢说的主。

    王海燕忙解释道:“董叔,你也不能怪人家啊!人家也是好心。”

    “别说这些了,我现在就找车,去哈达铺找莉莉。”

    董存善放下手中的活,一边打电话,一边往家里赶。但他打了好几电话,只因时间关系,没有那位司机愿意去,如果他坐大巴车去县城再转乘到哈达铺,到哈达铺天已经黑了。

    董存善在自家门前停车场,来回走动急得团团转,他再看向墙角停着的自家小轿车,不由得气上心头。他走过去,一脚踢到小轿车轮胎说说道:“买这个东西有啥用?”

    董存善说的也是,好多有钱人家,孩子结婚时就爱买小轿车,有时候女方也要求结婚时得有小轿车,但这东西,如果没人开,放在家里就是个摆设,还烧钱。

    第二天早晨八点,董存善已经到了哈达铺中药材市场。他刚一下车,感觉浑身发凉,有点冷。他再看来来往往行人,还穿着厚厚的棉袄和棉裤,而他却只穿一件厚衣服。他不禁感叹,就隔这么点距离,却是不一样的天气。在沙湾、董家庄方圆地界已经到了春季,菜籽花都开了,而这还见不到一点绿叶。

    董存善打着寒战向前走了几步,一阵北风吹过,闻到了一股药材和黄土的味道。他再向前看去,整个市场黄沙满地,好像有一股妖气笼罩在这里。

    这也难怪,中药材主要是由植物的根、茎、叶组成。而宕昌县是党参黄芪之乡,尤其是哈达铺的党参、黄芪中药材最具盛名。这两种药材取自植物的根。党参黄芪根部,粘黏的黄土,经过露天风干,随着风,飘洒整个药材市场。

    董存善一直往前走,他看到在每个药材加工点劳作的妇女,她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和棉裤,外套大多都是迷彩服,头上戴着浅绿色或者土灰色的头巾,头巾的两头拉下来,把头和脸颊包得严严实实,面部再戴一只医用口罩,整张脸只留出一双眼睛。而每个人的眼睫毛上,却沾满了白色的灰尘,这更显得眼睛无神。这些妇女,扎堆在一起干活,已经分辨不出年龄,俊丑。能分辨的只有胖瘦,和干活速度的快慢。

    董存善在这药材市场转了一圈又一圈,他几乎观察了所有干活的妇女,但每一个干活的场地,都有那么几个像,却看着不像的妇女,他实在是无法确认,又不敢打草惊蛇。

    董存善正在两难之际,小面包司机却说:“人找人找死人,你不会让田莉莉来找你吗?”

    董存善看着小面包司机说道:“你就别开玩笑了,她能找我就不会离家出走了。”

    小面包司机也笑着说:“哈达铺人说话和我们的口音不一样,你离我远点,我喊一句沙湾,你看着谁抬头,或者过来问我时,她肯定是我们沙湾人。”

    董存善虽然不信,但他只能用这个法子试试。董存善退了几步,离小面包司机有五六米远,小面包司机突然用家乡话喊道:“沙—湾—、沙—湾—”这两嗓子喊出去后,还真有几个妇女走过来询问,司机是哪里人?啥时候回,或者说,她过几天就回家,她回家时司机来不来。

    董存善看到这,高兴了。就这样,他们一个药材加工场地,一个药材加工场地的喊,每个场地都有过来询问他们的妇女。司机的嗓子也喊哑了,冒烟了,他们也转完了,却不见田莉莉的身影。

    董存善不死心,而司机却说:“别找了,有可能不在这。”

    董存善无精打采的走出菜市场,他失望透顶。突然,他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场景。他好像反应过来,在一个药材加工点,有一位妇女,听到沙湾两字时,突然站起看向他们,却又急忙蹲下,慌张地干起了手中的活。那个妇女的个头、体型,特别像田莉莉。

    司机在前面走着,低头说道:“董老板,别找了,我们在附近找个馆子吃点饭,就回吧!要找人得有个准确位置,我们这样瞎找是找不到的。”

    司机说完这话,见没人应话,他左右一看,不见了董存善的身影。他再转身,却发现,董存善早已向中药材市场跑去。

    小面包司机也只能跟着走了过去。董存善跑到刚才他发现那个妇女干活的场地,远远的对着那个妇女喊道:“莉莉!”

    这时,在这个在中药加工场地中间,有一位妇女果然转头看向董存善。董存善见此情况,啥也不管了,他踩着满地的药材直接跑向这妇女。

    这位妇女看到董存善,站起身向药材市场门口跑去。这位妇女怎么也想不到,她的正前方,却让小面包司机拦截。小面包司机一把抓住她胳膊。她再想挣脱,已经不可能了。

    这时董存善也赶了过来,抓住这妇女的胳膊说道:“莉莉,你想挣钱,咱家养殖场都缺人手,你咋干这活来了?”

    这妇女底下了头,摘下了头上的围巾,说道:“爸,我不回去,我要在这里挣钱。虽然这里累点,但自由。”

    这妇女就是田莉莉。她被人带到哈达铺后,就一直在这里干活,虽然刚干的时候她感觉很累,但干过几天后,她适应了这种生活,也适应了这种工作。

    董存善看着田莉莉被冻红的脸,再看着两只手。田莉莉载着白色的线手套,但现在只能从手套尾部才能看清是白色的,其它部位都被泥土侵蚀成土黄色,一双手套大拇指和食指已经被磨破,大拇指和食指也已经磨破、裂口。

    董存善看到这,心疼不已。他想起田莉莉刚嫁到他们家时,是多么俊俏的姑娘,可这才半个月时间,就让生活摧残成这样。他再一次说道:“跟爸回去吧,是爸不好。”

    田莉莉底下了头。这时,有一位中年男人走了过来,问道:“田莉莉,这些是什么人?”

    田莉莉说道:“这是我公公,他来找我来了。”

    这位中年男人就是田莉莉的老板,他看着董存善说道:“人你们可以带走,但她现在走可没有工钱。”这位老板说这话,是因为他现在正缺人手。

    董存善看着这位老板说道:“我也是生意人,你这样可不行,你不怕我报警吗?”

    中年男人说道:“她现在穿的衣服,鞋,围巾,手套,还有棉衣棉裤都是我买的,这些钱算起来,她的工钱还不够。”

    董存善听到这,来气了。他可不惯着这些黑心的商人,他拿出手机说道:“我家莉莉在你这干了多少天,你一分钱都不能少,今天得全部结清,不然我就报警。”

    中年男人双手撑腰,身子一斜嘴犟道:“你报啊!你敢报警,我就让你死在这。”这话虽然说过头了,但小面包车司机却看到情况不对。

    董存善让这人一激,还真要报警,小面包车司机忙按住董存善的手说:“董老板,有事好商量,你别冲动。”

    董存善再一看,这中年男子身后已经站了好多人,他也被吓住了,没想到哈达铺镇上的人这么团结。他把这个电话打过去,警察还没到,他们却得死在这,最少也得挨一顿打。

    田莉莉看到这一情景说道:“爸,你还是回吧,我真不想回去,我在这挺好的。”

    她刚说完这话,有一位姑娘挤进人群,田莉莉一看,这姑娘拿着她的行李。这姑娘走到田莉莉身旁说道:“别犟嘴了,你还是回去吧!回去休息几天,如果家人让你来,你可以再来。”

    这位姑娘是这位中年男子的女儿,上一章提到过的那位红富士苹果脸的姑娘。

    这姑娘这几天一直和田莉莉一起住,两位年龄相差不远的姑娘住在一起,很容易成为闺蜜。

    田莉莉接过了行李,这姑娘转头,对她爹说:“爹,人家在咱家干了半个月,你多少得给点钱吧?”

    中年男子一听女儿说这话,眼睛瞪着女儿好一会儿,他想说啥,却又止住。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不情愿地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沓钱,他刚数到五,却让他女儿一把夺到手里,并数了十张一百的,递到了田莉莉眼前,并说道:“到县城了买部手机,以后常联系。”

    田莉莉接过钱,说了声谢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了,田莉莉不得不坐上小面包车回家。她坐在车上,不知道怎么面对董汉清他妈,她更不知道以后这婆媳关系怎么处理,怎么相处?

    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这样,一旦撕破脸皮,中间有了隔阂,再想要和好如初,确实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