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小师弟 » 第32章:周家论茶(2)

第32章:周家论茶(2)

    涂晋虽然面带青涩,毕竟只有十七岁的年纪,但是此刻周群却也是喜欢上了眼前这个年轻人。

    为人处世不错。

    正当两人说话间,一个小厮提着一只小木桶,从外面进来。

    在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小丫鬟,她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摆放着一只新的烧水壶。

    小厮将水桶放下,便将火炉上的水壶拿走。

    这时涂晋取过新的烧水壶,舀了一点清水涮了涮,将水倒一旁的小盆里,接着才重新舀了大半壶清水放在火炉上烧着。

    趁烧水这会儿功夫,涂晋笑着问道:“不知叔布老先生今日可在家中,稍后晚辈也想拜会拜会。”

    周群现在其实没啥名声。

    即便是历史上,也得等到刘备入蜀,他才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现在周家名声最大的,是周舒。

    已经到家有一会儿,涂晋本应该先拜访周舒,但是人家周群直接将涂晋迎到了这里,而且只字未提及周舒。

    作为客人,也不好打断。

    此刻正好有时间,他便询问了一句。

    “景寒勿怪。”

    周群道:“家父每日清晨都会晨练,此刻正在后山练习吐纳之法。”

    “哦???”

    涂晋顿时一愣,心说周舒这老爷子可以啊。

    “叔布老先生,还懂得养生之法?”

    “略懂,略懂。”

    周群客气说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涂晋笑着说道:“清晨的空气清新,吸纳有助于延年益寿。”

    “景寒高论。”周群微微点头。

    “略懂,略懂。”涂晋也随口附和一句。

    正说话间,旁边的水壶咕嘟咕嘟响了起来,涂晋连忙将水壶取了下来,然后将茶具摆放在桌案之上。

    这可看得周群是一愣一愣的。

    摆好茶具之后,涂晋先是往竹制茶壶里面倒了一点开水,轻轻晃动几下,将里面的开水倒掉,接着才又倒了小半壶开水。

    看到这里,周群也不傻,想着应该是想清洗清洗茶壶。

    只是接着涂晋又逐一将桌案上的茶具都烫了一遍,步骤十分的繁琐,但是周群却看得非常的认真。

    待茶具逐一洗烫结束,涂晋这才舀了一些茶叶放在一个稍大一些的竹杯里面,然后倒了一些开水进去。

    轻轻晃动几下。

    再将茶水倒掉。

    这一点,周群就有些没有看明白。

    “茶叶初泡之时,需要先洗洗茶,也叫醒茶......”涂晋也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反正前世曾在一个文化公司上班,老板当众给他们演示了一下泡茶,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

    洗完茶之后,再次冲泡一些开水进去。

    这才将茶水倒进小一些的茶杯里。

    这小小竹杯,只有一口茶的量。

    涂晋将茶杯推到周群跟前:“仲直先生,请。”

    看了这么繁琐的泡茶过程,周群确实有些稀奇,他客气的微微福身,算是回礼,然后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

    下一瞬,顿时眉开眼笑。

    “景寒高才。”

    周群赞叹道:“景寒沏泡的茶水,清香怡人,入口回甘。”

    “仲直先生过奖了。”

    涂晋也轻轻呷了一口茶水。

    味儿不错。

    在攻打汉昌县之前,涂晋这几个月除了训练乡勇,剩下的时间就在琢磨茶叶。

    像之前直接将茶叶放在杯子里冲泡,虽然味道也不错,但是却没有今日这番操作之后味更美。

    直接冲泡,第一杯茶水多少还是有些苦涩滋味。

    但若是洗过之后,涩味基本去除。

    茶叶的更显清香。

    这也难怪后世文化人都喜欢喝工夫茶,只有寻常百姓,不拘小节的普通人,才会直接冲泡而饮。

    另外,泡茶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方式。

    与涂晋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周群却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非比寻常。

    这绝不是一个寻常粗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他的心很细。

    加上这几日到处流传着他的故事。

    此人,不可小视。

    “景寒。”

    周群呷了一口茶,笑着问道:“日前在下听闻,景寒在黄巾贼乱之前,就已经预测到其乱时间,以及作乱形势......”说着他故意停顿思索了一下,才道:“还有一首童谣......古蜀国向北,两千六百里......”

    周群简单的哼唱了两句,涂晋微微点头,道:“此谣确实是晋年初所做。”

    “景寒也懂谶纬之学?”周群不解的问道。

    “不不不......”涂晋连忙摆手道:“晋虽喜谶纬学说,但却不通此理。”

    周家是研习谶纬的专家,若是说自己也懂这个。

    很容易露馅的。

    咱不会。

    “可是景寒却是预测了黄巾之乱......”周群微微皱眉,道:“而且预测得如此准确无误。”

    “仲直先生过誉了......”涂晋笑着道:“这只是晋听闻张角此前的一些作为,他曾命人在各地张贴甲子二字,还有当今天下形势,这些年连年大旱,百姓苦不堪言。”

    “那张角以传道为名,四处拉拢信众,其目的就是为了今日。”

    涂晋随意做出了他的解释。

    正所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口号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涂晋想要做出一些解释,其实也并不难。

    只是,周群却是一脸的震惊。

    “景寒心思缜密,群自愧不如......”周群似乎觉得有些惭愧的样子说道:“群随家父常年研习谶纬之学,却也未能预测到黄巾之乱,景寒不懂谶纬,却通过一些细节,就能推断出黄巾之乱,真乃高才,高才。”

    一番恭维之后,周群有些好奇的问道:“不知景寒以为,当今天下,应何去何从?”

    哟呵?

    这是要问我天下大势啊。

    涂晋呷了一口茶,笑着道:“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自高祖斩白蛇起义,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期间虽有王莽篡国,却也有光武中兴再续炎汉。”

    “正所谓事不过三。”

    “自桓灵二帝始,朝廷贪污腐败,天子卖官鬻爵,地方州府横征暴敛,天下早已是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此番黄巾贼寇作乱,也只是拉开乱世之序幕尔。”

    闻言,周群故意问道:“汉可再续乎?”

    “乱世已至,何以再续?”

    涂晋随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黄巾,可盛乎?”周群再问。

    作为谶纬之家,周群周舒自黄巾之乱开始,就已经在研究这黄巾贼寇,能否取代炎汉。

    但是经过一番研究,还有观星象。

    周舒得出的结论是,黄巾之乱数年内即可平定。

    这涂晋曾预言了黄巾之乱的爆发,周群想知道他能否预测什么时候结束,或者是否会结束。

    “数月之内,黄巾之乱息。”

    涂晋回答的非常淡定,但是周群脸上却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