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同光遗梦 » 第八章 老师要回国

第八章 老师要回国

    一个周末,约翰先生打算带着家人和同学们出去旅游,游览中国东南沿海的美景。突然,管家走了进来,对约翰先生说:“先生,有一封来自美国的信函。”

    听说是美国的信函,约翰立刻停下了手中的事情。他接过信函,一看是从美国家乡寄来的。打开信函,只见上面写道:“因教区发展需要,先生务必在一两个月之内返回美国。”收到这封信函,约翰心里很不是滋味,学校刚刚办起来,好不容易招了几个中国学生,现在可要离开他们,真是有点舍不得。

    约翰信函,心情有点沮丧,妻子很敏感,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便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信里说些什么?”约翰就把美国教区让他回国的事情说给了妻子听。妻子觉得是一件好事儿,她不习惯在中国的生活,随时都想返回美国。“这是一件好事呀!”

    “好什么好?这里的学校刚办起来,我又要回国了,学校怎么办?我的学生怎么办?”约翰陷入了无尽的矛盾之中,从约翰沮丧的心情里,同学们也觉察到了什么,郭宗堂和同学们关心的问道:“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谁让你如此沮丧?”

    “这……”本来约翰也很不想说出实情,可是在同学们的一再追问下,他只好讲了实话。

    由于情况有变,约翰只好取消了外出旅游的计划。下一步该怎么做?在一旁的妻子告诉他:“我们回国,如果你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你可以挑选几个带回美国,让他们在那里继续学习。”约翰觉得妻子的建议倒是不错,可以考虑。于是他决定就按妻子的想法去办。约翰回到同学们中间。从老师脸上的表情,同学们似乎看出了什么?约翰老师平静地对同学们说:“各位同学,我昨天接到了美国教区调我回国的信函,可是我放心不下你们,现在我决定这次回国,我准备带上四五个同学和我一块儿返回美国,在那里,你们可以继续接受美国式的教育,完成你们的学业,你们谁愿意和我一块去呢?”老师的问话,同学们一片哗然。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不该去那遥远的国度。的确,有这么小的孩子决定远渡重洋,到美国去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难了。他们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美国到底在哪里,距香港这里有多远?孩子们的思想意识里是模糊的,根本就不知道。看着学生们反应不强烈,没有人能站出来赞同自己的提议,约翰不免有一点儿失望。但是,他很快补充道:“这件事非常重要,请各位回去和父母商量,再过几天给我答复也不迟。”

    赵林的父母是渔民,没有多少文化,常年以打鱼为生,对于打鱼,他们非常在行,可是对于上学,他们一窍不通。赵林是下午回到家的。回到家时,家里大门紧锁,父母不在家。赵林知道出海打渔了。隔壁的张叔叔坐在门口,赵琳立刻迎上去给他打招呼:“叔叔一向可好。”

    “甚好,甚好。”张叔叔惊喜地看着赵林,他惊奇地问道:“别的孩子皆上私塾了,为何不见你的人影?你去了何处求学?”

    “晚辈去香港求学了。”

    “哦,那肯定是洋人办的学校!”

    “叔叔所言既是,晚辈是在一所洋人办的学校上学。”

    “平日所学有何课程?”

    “主要有算数、英语、地理、历史,还有中文,少学一点《四书五经》。”

    “你会说洋话?”张叔叔感到很神奇,以前,他从未听说村子里谁会说洋话。有事外出时,他只是听说广州十三行的人会说洋话。如今,自己村里竟然有人会说洋话了,这令他十分好奇。

    “那你能否给张叔叔说几句?”

    赵云连连点头,随口便来:“Hello,mr.Zhang.Gladtoseeyou.”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说的是‘张叔叔,你好,见到你很高兴。’”

    “学校里有多少名同学?老师对你可好否?”

    “有几十名学生。老师心地善良从来不打骂学生,不像私塾里面的学老师,学生背不出来就打板子。”天下还有这样好的学校,张叔叔无法想象。

    “张叔叔可知道我父母去了何处?”

    “他们出海打渔了。”

    “何时回来?”

    “稍等片刻,过一会变回来了。”张叔叔正在说话时,赵林听到自家的门响了,一看是父母回来了,他立刻告别了张叔叔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爸爸,妈妈,儿子赵云回来了!”父母十分惊喜:“儿子,你何时回来?”赵林告诉父母大约一个时辰前。因为学校放假了他才回来的。

    “你为何回来呀?难道学生学校放假了吗?”好久不见儿子了,看到儿子,当母亲的心情特别高兴,她关贴地问道:“在学校里,吃的如何?学习和生活如何?”

    赵林告诉母亲,学校里老师、同学都很好,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尤其是约翰校长,他待人十分和蔼。并无令人堪忧之处。

    “林儿,方才你说学校有事要和父母商量,何事,快快讲来。”

    赵林看着父母,就把约翰老师挑选他们去美国上学的事情说了一遍。听了这件事情后,赵林的父母立刻迟疑道:“林儿,美国在何处?距我们南澳有多远?”父母的问题,尽管很幼稚,但是赵林想,父母从来没有出过门,问这样的问题纯属正常。

    赵林说:“听约翰老师说,美国距我们很遥远,很遥远。距咋们家大约数万里。”

    “如此遥远!”父母为之一惊,心里一阵发憷。

    “那他为何要带你们到那里上学呀,在香港岂不更好?”

    赵林告诉:“约翰老师是一个牧师,教区要让回国,他只能服从安排。”一听说如此遥远,赵林的父母便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不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林儿,你就留在留在家中。”在赵林父母看来,孩子太小,假如现在就让他出国留学,父母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安全的问题,万一有何闪失,他们将会悔恨终生,毕竟孩子在父母心目当中太重要了,他们是一个家的希望。尤其是男孩,在父亲看来,只要有儿子,赵家就会香火不断,人丁兴旺,世代相传。

    黄坤生家住西奥村,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他多次来往于西奥和广州之间。早在嘉庆年间,他就经常去13行和洋商洽谈生意。自从自从中英鸦片之战后,他看到,广州、香港、西奥一代的洋人遽然增多,他们需要的茶叶、生丝越来越多。黄坤生的父亲瞅准时机,大量收购,倒手卖给洋人,从中大获红利。中午时分,黄坤生回到家里。父母在家。父亲正在闭目养神。“啪”“怕”,他敲响了家门。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屋里传来了管家的声音。

    “少爷坤山。”少爷回来了,管家特别高兴,他立刻禀报给了老爷。

    “老爷,少爷回来了。”听说儿子回来了,黄老先生和夫人立刻坐了起来。还没有等他们走出房门,儿子便走了进来。

    “父亲安好,儿子坤生为父母请安!”

    由于生意繁忙,自从儿子去了圣约翰学校上学后,他们很少去学校看望儿子。今儿子突然回家,令黄老先生和夫人感到十分惊喜。

    “坤儿,今日为何回家,没有去学校?”

    “回父母话,是这样的……”黄坤生就向父母讲了。约翰老师要叫他们去美国的事情。美国对于黄夫人而言,那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她从过来没有听说过。于是她问道:“老爷,这美国是何国,它位于何处?”

    说起美国,对黄老先生来说,并不陌生,就在前几天,他还和一个美国洋商做了一笔生丝生意。他告诉夫人:“这美国,也叫‘花旗国’,相距西奥数万里。”一听说美国那么遥远,夫人马上表示反对:“我们毕竟就坤生一个儿子,把他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读书,万一有一个闪失,那可就麻烦了……”

    黄老先生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儿子出洋留学,那将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方圆几十里,听说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儿子将来学成回国,定会在生意场上大展宏图,也会助自己一臂之力。到那时,儿子也会出人土地,富甲一方!”想到这里,黄老先生对儿子说:“坤山,既然约翰老师选派学生到美国去,父亲支持你去!到那里后,一定要勤奋好学,加倍努力,将来你定会前途无量,飞黄腾达!将来你会成为广州,香港的有名的商人,成为洋人的座上宾!”父亲的鼓励令黄胜坤备受鼓舞,他暗暗的下定决心,跟随约翰老师去美国,一定会不负众望,刻苦学习,将来顺利学成回国!

    邓旭东家里就住在广州,他的父亲,就是广州13行的买办。他的父亲也懂英语,法语和荷语,就在中英鸦片之战之后,他的父亲还和英商做成了几笔生意。他对西洋的文化,很感兴趣,在他的家里,穿西服,吃西餐,乃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当邓旭东回家把约翰老师挑选学生去美国读书的事情讲了以后,他双手赞成,毫不犹豫对儿子说:“去吧,去在那里接教育,将来会前途无量!”

    离开学校后的当天下午,郭宗堂回到了南奥。在村口,正好碰上了要外出的哥哥。“宗堂,今日为何返回?”

    “回兄长,学校放假!您这是前往何处?”

    “我出去看望一位朋友。

    “母亲和妹妹是否在家?”

    “在呀,母亲、妹妹均在。”郭宗堂随即向自家走去。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妹妹看到了哥哥回来了,立刻大声喊道:“母亲,母亲,二哥回来了!”听说二儿子回来了,母亲一阵高兴,她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走了出来。在这几个孩子中,唯独老二在洋人办的学校上学。这个孩子也最懂礼节,最受母亲的厚爱。“母亲一向可好,母亲在忙于何事?”郭宗堂走进屋里,向母亲问好。母亲拉着郭宗堂,看了又看。毕竟,有些日子没有看到儿子了,母亲心疼地把孩子搂进怀里,她关贴地问道:“宗堂,今日怎么回家了,学校……”

    “母亲,是这样……”郭宗堂就把约翰先生要挑选学生到美国去上学的事情给母亲讲了讲。和别的孩子家长一样,一开始,母亲对美国的概念也是非常模糊,她不知道美国有多远,不解地问道:“宗堂,美国在哪呀?它是个什么国家?它是否与天朝接壤?”

    “母亲,是这样……”郭宗堂简单向母亲描述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其实,他对美国的了解只是皮毛。以前,玛利亚老师,现在的约翰校长,平时都给他们讲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听了儿子的叙述,母亲开始犹豫起来,中堂这么小,把他放出去,去那遥远的地方上学,实在让人放心不下。去了以后,人生地不熟,如果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和生活,那该怎么办?于是,他给宗堂说:“算啦吧,你年龄尚小,不适合去。”对于母亲的决定,郭宗堂没有过多说什么,其实,他也不想离开母亲,不想离开南奥,毕竟母亲是他一生最受敬仰的人,南奥也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就在这时,哥哥回来了,毕竟哥哥是在私塾读书,他所接触的教育接触的人都是传统的东西。因此,当他得知弟弟要去美国上学的消息,他坚决表示反对。在他的眼里,《四书五经》才是圣贤之书、孔孟之道才是永恒不变的天理!至于西学,那解释只不过是蛮夷之说,不足挂齿。

    “听母亲的,不要去美国,就留在南奥!”哥哥建议到。

    “你就听母亲的吧,我们还是不去美国吧。”

    “不去美国,我去哪里继续上学?”

    “你和我一起去私塾就读。只要你刻苦认真,将来参加科举,一定会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母亲非常赞同哥哥的提法。可是,郭宗堂永远也忘不了当年父亲把自己送到玛利亚学校的时候,对自己的说的一番话。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当时她去玛利亚学校的时候,父亲曾对他说:“去那里发奋图强、刻苦努力,将来你一定会出人头地,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再说了,她在玛利亚学校和圣约翰学校学了这一段时间,通过学习,他才明白了,什么叫十字军东征,什么叫拿破仑征服、什么叫法国大革命?英国、美国、法国在哪里,才知道地球是圆的。郭总堂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就在此时,在香港一家医院工作的那位叔叔,听说郭宗堂回来了,他就来到了郭宗堂家。

    “宗堂,怎么样,后来听说你不在那个出版社干了,到了一个叫什么圣约翰的学校上学去了。那所学校如何?”

    “叔叔,我在圣约翰学校上了一段时间,一切挺好,约翰校长非常喜欢我。现在,约翰校长要奉命回国,学校要解散了。不过,他要挑选几个同学跟他一块儿到美国去上学,叔叔觉得我如何?可去美国否?”

    “当然可以。这是一件大好事。你完全可以去。经过在洋人办的学校学习之后,你没有语言之障碍,可和洋人对等交流。好男儿志在四方,宗堂,叔叔支持你!”叔叔的一席话,令郭宗堂颇为感动。随后,这位叔叔便开始转向郭宗堂的母亲,他劝解道:“宗堂是一个有抱负的男儿,不该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应该支持他去美国留学。嫂夫人不必多虑,做大人的应该相信孩子,为他们营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去更遥远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宗堂能够在美国继续学习,学成回国,到时候宗堂可是咱们南澳,甚至整个地区唯一的一个留学美国的人,到那时,他也照样能够成就大业,光宗耀祖;到那时,他也能够对得起他父亲当年的一片苦心和热血的希望!”

    母亲对于这位丈夫生前的好友十分尊敬,她知道这位叔叔给洋人做事,见多识广,于是他就问道:“你觉得这样行吗?宗堂出去后不会有事吧?”

    “不会的,不会有事儿,放心吧,宗堂堂会处理好一切问题的。”

    经过叔叔的开导,母亲终于点头允许宗堂去美国留学。

    母亲问宗堂:“去美国留学是要花钱的,钱从哪里来?”

    “母亲不必担心。关于此事,约翰老师承诺,如果家里很穷,无法供给孩子上学,他将发动教区的力量,提供一定的资助;或者,自己出钱,资助这些孩子上学。在一旁的叔叔被这位校长的承诺所感动,他对郭宗堂和母亲说:“放心,你们如果资金短缺,我来资助宗堂留学,一定要帮助他继续深造!”

    “谢谢,叔叔,谢谢!”叔叔的这一番话,郭宗堂在心里充满了感激,其实,这个叔叔家里也有孩子,只不过几个孩子都是女孩,在他看来,女孩就无需出国了,也无需上私塾,在家里学会做家务,将来做一个贤妻良母就可。叔叔认为,如果他有一个儿子,一定把他送到洋人的学校去上学,一定让他到国外去留学,上大学。

    返校的时间到了,郭宗堂,赵林,黄坤生,邓旭东,杨东海等同学都返校了。约翰校长来到同学们中间,问道:“同学们,回去后问的结果如何?谁愿意跟我一块儿去美国?”举手的同学没有几个。看到这样的场景,约翰老师不免有点儿失望。难道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去吗?就在这时,郭宗堂第一个站了起来,他坚定的说道:“老师,我愿意去!”

    “太好了,宗堂,你是好样的!”约翰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接着,黄坤生、邓旭东也站了起来。

    “你们都给家里说好了没有?家长支不支持你们?”几位同学都点了点头。约翰老师十分高兴,他最终向大家宣布:“那好,再过几天,我就带着郭宗堂、黄坤生和邓旭东三位同学返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