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同光遗梦 » 第八十二章 收到朋友的来信

第八十二章 收到朋友的来信

    经过数月的苦心经营,茶叶包装公司的生意日渐看好。翻阅着厚厚的一踏订单,郭宗堂心情特别高兴。他端着刚从巴西买回来的咖啡,仔细品尝着。此时,咖啡的浓香在飘逸,郭宗堂觉得这是其他喝过的咖啡里最香的一种。他微闭着眼睛,仔细地品尝着。

    突然,行政秘书敲响了门。

    “请进!”郭宗堂抬起了头。

    “郭先生,你的信函!”

    郭宗堂一阵纳闷,会是谁给他写信,难道是邓旭东和黄坤生吗?他连忙起身,结果信函,只见信函的地址是扬州江北大营。

    郭宗堂更是感到蹊跷,他在扬州根本就没有认识什么人,同时,他从来和官军没有任何瓜葛,这会是谁写来的信函。他连忙拆开了信笺,急忙看了看落款,郭宗堂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石海宁。

    石海宁,此人是郭宗堂在香港认识的。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军舰管带。郭宗堂认真阅读起信函内容,只见上面写道:

    宗堂兄:

    别来无恙。数年未见,今日书函一封,兄定感惊喜。

    仁兄知道,今日国家有难,洪逆肆虐江南,百姓惨遭涂炭。此时,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如今,为剿灭洪逆,朝廷重用曾大帅国藩,委以两江总督大人。曾帅惜才。经在下推荐,大帅很想在安庆约见你这位留学美国的高材生。

    亟待盼复

    弟石海宁

    看完书信,郭宗堂心里一阵发憷。他知道,曾国藩那可是当朝红顶人物,大权在握,权倾朝野。如今,他正在率领大军,进剿太平军。曾大帅的军队,那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它的建立,自然与太平天国起事有关。

    太平军起事时,当朝皇帝下令举办团练围剿。曾大帅积极响应,在湖南随即举办团练,招兵买马,建立了作战勇猛的劲旅——湘军。此举深受朝廷赏识。

    可是,郭宗堂再想,这位曾大帅为何想约见自己?他担心的是,不久前,他造访天京,密访过天平天国的玉王。难道此事已经传入曾大帅的耳中?再者自己又前去太平军控制下的太平县去购买绿茶,和太平军做起买卖。所有这些,一旦传入官府,那将是诛灭九族的死罪。难道曾大帅要诱杀自己,对自己下毒手?可是,郭宗堂想,石海宁可是自己的好朋友,他既然写信,恳求郭宗堂面见曾大帅,朋友不会为了蝇头小利竟然出卖自己。尽管如此,郭宗堂还是疑心重重。他总觉得,此事不能草率,弄不好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谨慎起见,郭宗堂坐在书桌前,想了又想,他挥笔给石海宁复函:来函已阅。多谢小弟对愚兄的惦念。然,今日公司业务繁忙,订单较多,抱歉,在下不能应约……

    收到郭宗堂的来信,石海宁并没有放弃。对于郭宗堂这样的反应,迟迟不肯应约,他能够理解。此时此刻,他又想到一个人,此人便是黄俊兰。此人也是郭宗堂的故交,精通天文、数理、生物,另外还精通数国语言。

    于是,为了说服郭宗堂,石海宁找到了黄俊兰。

    “黄兄,今有一事相议。”

    “不知道仁兄是否认识郭宗堂此人?”

    “认识。此人留学美国,他可是学贯中西的才子。如今政治朝廷用人之际,在下向曾大帅推荐了此人。可郭兄顾虑重重,不肯与大帅合作。在下之意,不如你我联名写信,请他出山。”

    黄俊兰对郭宗堂也自然了解,两人曾经在香港一起共事,他对郭宗堂也是异常敬佩。如果能把郭宗堂请到身边,那再好不过了。

    “没有问题!”黄俊兰顺口答应。于是,两人联合给郭宗堂写了信函。再次请他出山。

    郭宗堂对于上次的事情心有余悸,他想,只要自己拒绝了,可能朝廷就不会再找他的麻烦了。他安然自得。但是,没想到,就在事后的第五天,他又收到了石海宁的来信。令郭宗堂惊讶的是,这次信函里还多了老朋友黄俊兰。

    信函里,两位老朋友言辞恳切,字句里无处不充满着真情。信函里,两位老朋友,一再说,大帅有重要事情与郭宗堂商谈,往他能尽快奔赴安庆。既就是如此,郭宗堂还是在犹豫。回国后的这么多年,郭宗堂对国内的情况了解了很多,他已经不再是刚回国那样,初出茅庐,办起事来,简单鲁莽。此时的郭宗堂更加老练成熟。遇事冷静考虑,从不轻易做出决定。

    读完信函,他十分感谢两位老朋友的信任,他还是再三推辞,说自己最近借了几个大单子,做完这笔买卖,还需几天,时候再考虑赴约。

    对于郭宗堂的反应,石海宁和黄俊兰并没有灰心。两人商议说,不行我们亲自跑一趟,就要用十八人大轿也要把他抬来。可是,现在,两个人重任在肩,任务繁忙,谁也抽不开身。无奈,他们再次复函一封。信函中,他们写到:

    宗堂兄,我们多次和大帅推荐你,诚恳希望你能接受我们的建议。大帅之意,建议阁下放弃商事,尽快赴安庆,大帅委你与重任,望你能为国效力。

    急盼复函

    接到次信函,郭宗堂明白,这已经是第三封信了。中国人讲究事不过三。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都三顾茅庐。如今,石海宁连续三封信函相约,不能再推辞了。

    在第三信函里,两位好朋友已经说得很明白,大帅希望自己放弃商业,而从政,为国效力。郭宗堂在想,这也许就是自己的机会。他明白曾国藩可是一个拥有重兵的封疆大吏,如果以后,依仗他的支持,就可能促成朝廷公派留学的计划。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想到这里,他立刻提笔复函:两位好友所言极是,作为一位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就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国家。

    收到郭经堂的回信,石海宁和黄俊兰特别高兴,他们决定,亲自去安庆码头迎接,郭宗堂。他们早早的就来到了码头客船码头。按照行船时间,一艘大船如期而至。

    “快看,船到了!”两位开始激动起来。好不容易啊,连续三封信,才把这位喝过洋墨水的才子请了过来。

    船上的乘客一一都下了船,还没有看到郭宗堂的影子,石海宁有点着急。

    “在还没见郭宗堂出来?”

    “不用急,再等等。”

    就在这时,只见,郭宗堂提着箱子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郭兄,欢迎你,你好难请啊!”看到两位老朋友,郭宗堂很高兴,他们愉快地寒暄了起来。

    “你能来安庆,就太好了,大帅等你已经好久了,我希望你能能尽快和大帅见面。”

    三位好朋友,聚在一起,真是愉悦极了。

    “今晚由我来做东,我们三人好好,喝一喝,叙叙旧,”石海宁高兴地说。安顿好郭宗堂,三人来到了一家豪华的酒家。

    “来,宗堂兄能来安庆,大家十分高兴,今日略备薄酒,为仁兄接风洗尘。愿日后我们合作愉快,友谊天长地久。”说着,三人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宗堂,香港一别,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见了。”

    “是呀,时间过得真快。海宁如今在何地高就?”

    黄俊兰把话抢了过去,他介绍道:“海宁现在是志勇舰的管带,他可是,曾大帅手下的一员猛将,深受大帅的赏识。”

    “恭喜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谈不上,业绩平平,不足挂齿。说说,仁兄这几年的行踪。”

    于是,郭宗堂就把自己的这几年的前前后后叙述了一遍。听完,黄俊兰说道:“近几年来,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不是经商的好时机。再说了,仁兄留学海外多年,中西贯通,如果这样从事商业买卖,岂不是大材小用,埋没了人才了?”

    “是呀,俊兰言之有理。小弟认为,仁兄既然学贯东西,才高八斗,何不尝为国效力?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国家正缺人才,希望仁兄能够,审时度势,从国家大局出发,为国尽力,”施海宁,语重心长地说道。

    郭宗堂冷静下来,他高兴的说道:“收到了仁兄的来信,说心里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想通,不想来安心赴约,心里有所担忧。不过,两位朋友再三催促,我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本人也是一个血气方刚,志向明确的热血青年,我也在苦苦寻找救国之路,今日,两位给在下指明了一条救国之路。今日听了两位的一席话,心里亮堂了许多。因此,我决定,弃商从政,为国尽一份菲薄之力。

    “好,太好了,明日我就安排仁兄与大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