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梁山白衣 » 第九章 长者的智慧

第九章 长者的智慧

    长长的车队穿行在古朴落寞的村庄中,但见月色盈野,银河耿耿。一路上喽啰与村民们相携相让,好不融洽。

    大约半个多时辰以后,喽罗们将所有人家的粮食派发完毕,王伦才下令将所有的缴获装车准备回山。

    很多的村民也过来帮忙,这次村民都是心甘情愿的帮忙,甚至于比喽啰兵还卖力,故此速度奇快,不多时,山寨的车驾都装的满满当当。

    王伦骑上马对村民拱手致谢,随即大喊了一声:“儿郎们,回山!”在村民的一片歌功颂德中,梁山人马缓缓启动向山寨驶去。

    见梁山的人马逐渐远离,以至于再看不见,几个年轻后生小声道:“如此好的山大王,比咱们县太爷对咱们都好。”

    “那是自然,至少县太爷不会给咱们派粮。”

    “别说派粮了,那狗保正欺压咱们这么久,也没见哪个县太爷管过,不然那狗保正和他祖宗能欺压咱们几十年?”

    “说真的,我都想上梁山了。”

    “谁说不是呢,我也想去。”

    “我也想去。”

    “要不我们明天就去?”

    “啪。”一声清脆的耳光声,一个后生捂着被打的通红的脸,看着一旁吹胡子瞪眼的汉子大声道,“爹,你干嘛打我?”

    那汉子叫道:“混账,爹娘养你是让你上山做贼呢?”

    那后生不服气:“爹,人家刚刚给咱们派了粮食,你咋能说人家大王是贼?”

    那汉子一时语塞,恼羞成怒下还想动手,一根拐杖打在他的肩膀上,疼的他龇牙咧嘴,刚要发火,一看打他的人,当时愣住不敢造次,垂头道:“八爷爷,您为何打孙子?”

    那留着雪白胡子的老者手指颤抖指着汉子的鼻子怒骂道:“小王八蛋,你爹就是个混不吝,你比你老子还不是东西。”他转头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吼道,“狗剩子,这就是你的儿子,不懂得知恩图报也就罢了,还出言不逊辱骂人家大王,老头子不愿以大欺小,你是他老子,你看着办。”

    那花白头发满面羞愧:“八叔,您老消消气,小王八蛋不懂事,我教训他。”说着上前就是两脚踹在那汉子身上:“小王八蛋,你看看你把八爷也气的,老子今天打死你算了。”

    老者开口道:“罢了,今天的事情也却是让咱们惊异,这样,娘们孩子全都回家,每家做主的都去祠堂,老头子今天要好好说道说道。”

    西溪村的祠堂占地不小,各家主事的男人都积聚在此,八爷爷作为村里的长者坐在唯一的椅子上,其余人等都站在两旁,中间跪着花白头发祖孙三代。

    八爷爷也咳嗽一声道:“我们西溪村人虽然几十年都受那狗保正一家的欺负,但是老头子作为咱们村的长者,也一直尽力的护持着大家,十几年来,老头子可曾做过一件对不起乡亲的事情?”

    自大汉太祖高皇帝立国后确立了孝道,虽然至今已过千年,但是无论如何王朝更替,历代皇帝均是以孝治天下。秦汉时期,官府聘请“三老”,作为“民教”教化百姓,辅助地方官府治理。所为“三老”,指的是乡三老、县三老和郡三老,就连地方官有事也要想他们请教,并接受朝廷之命,不断的对他们进行慰问,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事情并不奇怪,在《西汉纪要》中多有提及。

    在西汉时期,朝廷还会赐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王杖”,长头上雕刻鸩鸟,持长的老者享有特权,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如果老人走在中间的快道上,官府的车马绝不能碰到他,其他人见到手持“王杖”的老人,也要对他恭敬,如果有人敢对他欺辱谩骂乃至殴打,必然要受到严惩,甚至于连地方官也要收到惩戒。此外,手持王杖的老者,还有权力随意进入官府,并对官员施政的不妥之处予以训斥,官员必须听取意见然后根据事实进行修正,以达到百姓的满意,否则一旦被上司知道,轻则罚俸重则丢官。当然,如果老人倚老卖老胡说八道不行,如果证据确凿,同时有百姓作证老人胡乱指责,则取消老人的议政权,还要被剥夺王杖。大汉强国四百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后世各朝没有大汉那般魄力,但也是将孝道列为治国之本。北魏时期,魏孝文帝实行新政,立法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者赐予爵位,七十岁的老人赐一爵,八十岁赐两爵,九十岁赐三爵,如果寿高百岁,地位则与县令等同。北魏孝文帝改制让北魏实力一跃而成天下第一,统一了黄河流域,成为史上的北朝。

    本朝虽然没有大汉朝如此过分,也比不上北魏,但对村中长者也是恭敬有加,地方官还会经常派人问候。

    西溪村这八爷爷如今年近九十,自从他八十岁以后,历任知县每年都会派人来村里慰问,也正因为有八爷爷在,那保正近些年来收敛了不少,不敢做的太过分,他也担心八爷爷在官府来人慰问的时候给他上眼药,虽然自己可以摆平,但是也要损失不少金银。

    可以说,这些年,八爷爷就是村民的护身符,着实给村里人做了不少好事。

    众人听八爷爷这么说,顿时跪倒一片,又叫八叔的也有叫爷爷的,还有叫太公的,都承认八爷爷为村里做的好事。

    八爷爷点点头,开口道:“既然如此,老头子今天就说上两句。”

    他先指着那汉子道:“小四,今天梁山的大王给我们全村人除了那狗保正,这是给我们全村人除了一害,后又给我们每家每户派粮,这对我们全村是恩情,我们不能报答人家也就罢了,你如何要出言不逊辱骂人家?做人要知恩图报,否则与那禽兽何异?我西溪村的人是有良心的,你如此行事,是在丢我西溪村的脸,你既然说人家是贼人,那你将人家分你家的粮拿出来一石,就分给村东头的小二和小九两家,他们两家人口多。”

    小四闻言磕头道:“八爷爷,小四子知错了,你老就饶了小子这次吧。”

    八爷爷冷笑道:“骂着人家,还要占人家的便宜,这是在我西溪村的祠堂,当着祖宗的面,就算老头子饶了你,祖宗也饶不了你。”

    花白头发也怒道:“八爷爷说的不错,你做不做?不做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小四如丧考妣,磕头道:“孙子送,孙子送。”

    八爷爷的面色这才好转,又对小四一旁的后生道:“娃子,八爷爷罚了你爹,你是不是觉得你对了?”

    那后生笑道:“八太公,你罚了俺爹,小子自然是对了。”

    八爷爷面色一冷,用拐杖重重的一顿地吼道:“混账,你爹是个大混蛋,你却是个小混蛋,那梁山大王虽然不是贼人,却是草寇。他们虽然劫富济贫,但毕竟脱不了一个劫字,那是违反国法的大逆不道之事。我们身为良善人家,虽然难得温饱,但也不能因此便失身绿林落草为寇。那大王与我们非亲非故,为何要对我们如此之好?”

    八爷爷的话也让厅中之人心中一懔:“八爷爷说的不错,那山大王和我们非亲非故,为何对我们这么好?”

    八爷爷看着众人的表情,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道:“老头子从仁宗皇帝活到现在,换了五个皇帝,数十年间,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也见了太多的事情。你们岂不闻:‘受人知遇的要分人忧,受人恩惠的要急人难。富人报答人用财,贫人报答人用义。无故得到别人厚赠,不吉利,恐怕是要让你以死相报啊。’你们因为梁山大王今天对我们派粮的恩惠,就想上山一起落草对抗官府,但是明日官府如果大军剿匪,你们就要用命去偿还。老头子没几天活头了,但是不想看你们有一天为了这些恩惠年纪轻轻的就丢了性命。”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八爷爷的这份年龄,那是承载了数十年的经验教训啊。

    花白头发大着胆子道:“八叔,您老给大家伙说的明白一点可好?”

    八爷爷冷笑道:“还要怎么明白,以前老头子在仁宗朝的时候在京城的瓦肆也听过书,那书里面说,以前战国的时候,各国的公子都会养士,那些门客每日什么也不做,只是吃喝玩乐,但是一旦主人有事,他们就要舍出身家性命。我看梁山这个大王,颇有手段,他的山寨也需要喽啰为他卖命,他今天如此厚待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都像这个小混蛋一样想啊。”他指着那满脸通红的后生道。

    那后生有些不服气的道:“既然这样,那八太公刚刚为什么不拒绝梁山大王的好处?而且刚刚又惩罚俺爹?”

    那花白头发闻言大声呵斥后生,八爷爷却伸手拦下,面上丝毫没有怒色道:“小混蛋说的话却是不错,你们大家也有这个疑虑吧?”

    周围众人不敢说是,但是面上的表情却不经意流露出来。

    八爷爷点头道:“我知道你们都奇怪,今天老头子就给你们讲一下。且不说这两石三斗的粮食对我们任何一家都是重财,对我们的生计极为有利。老话说,长者赐不敢辞。如果我们当时拒绝,不但让那梁山大王面上难看,更会让他们认为我们会在日后对官府告发他们,就算那书生大王有容人雅量,但是他手下尽多亡命之徒,难保不会发作,如此一来,一旦他们恼羞成怒,那么我们西溪村的灭亡大祸就在眼前。更何况,得人恩惠千年记,我们虽然不会上山入伙,但是也不会出卖他们,而且日后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些合理的方便。他们是占山的大王,难道还要自己种地打鱼?常言道:兔子不吃窝边草。他们劫掠也不会在我们附近,而且他们总归要不断和山下打交道,介时我们有什么山寨需要的东西,我们便宜些多卖些给他们。这样,如果他们打家劫舍,也只会去远的地方。对我们也是有益无害之事,既然如此,我们得这些粮米也不过是与梁山大王之间得一种交易,既然如此为何不收?总之你们记住,我们只是安分守己的庄户人,外面的事情我们不管,不管是官军剿匪,还是草寇杀官造反,我们只是坐在山间观虎斗,趴在桥头看水流。”

    八爷爷这一番话鞭辟入里,虽然通俗,却皆是真知灼见,让祠堂中的各家当家人心服口服。

    最后八爷爷道:“你们这些人都是一家之主,回家之后嘱咐好自家的婆娘孩子,不该说的东西一个字也不能说,谁说了就把那两石三斗粮食交出来。”

    众人心中一懔,忙不迭的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