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梁山白衣 » 第三十二章 八爷爷来访

第三十二章 八爷爷来访

    青州绿林打成了一锅粥,王伦的梁山却是一片平和,经过一年的发展,王伦的计划已经打造出了雏形,站在断金亭外,看着今非昔比的山寨,王伦心里也不禁多了一丝欣慰,一年了,自己总算没有死,剩下每一天都是自己赚得了,王伦心中自嘲道。

    一旁的张三见王伦面色有些古怪,开口道:“敢问哥哥可有心事?”

    王伦看了一眼张三笑道:“你却是机灵,不错,哥哥在想一件关乎山寨的大事,只是此事现在还有些棘手。”

    说话间,石秀跑了上来,拱手道:“哥哥,人找到了,那人起初说什么也不肯上山,直到我将哥哥画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他马上忙不迭的要来见哥哥,现在正在聚义厅。”

    王伦大笑道:“太好了,此人来到我梁山,大事可成。”

    说罢飞也似的跑下山去,石秀和张三李四也慌忙跟着跑了下去。

    此事,在梁山聚义厅中,一个布衣青年正在焦躁的走来走去,见有几人进门,他丝毫不顾及前面的王伦,急切的对石秀道:“石头领,你所说的那人在那里?”

    石秀一指王伦道:“这是我家哥哥,你看的图纸便是他所画。”

    那人一把抓住王伦的手腕,双眼放光道:“快快快,将你的那图纸画全了,让我看看。”

    一旁的张三李四见到此人这般失态,险些准备拔刀。

    王伦却毫不在意,点头道:“稍后,我这就画给你看。”

    说罢走到案头泼墨挥毫,那人在一旁聚精会神的看着,紧张的样子让石秀几人看的纳罕不已。

    片刻后,王伦放下狼毫,那人上前一步挤开王伦,仔细的端详这王伦所画之物,石秀几人上前一看,原来王伦画的是一条船的样子,不过这条船却有些怪,在船底还有几个好似水车的东西。

    那人边看边点头,口中喃喃不断:“不错,应该如此,应该如此,我为何未曾想到这点,果然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

    过了一顿饭的功夫,这人才将目光在宣纸上挪开,看着王伦道:“还有没有?”

    王伦点头道:“自然有。”

    那人好似又忍不住要抓向王伦,但最终止住了手,看着王伦道:“我要留下。”

    王伦大笑道:“有叶兄弟上山,我梁山兴旺之日不远矣。”

    今日晚间梁山再次大排筵宴,王伦宣布,又有一位新的头领上山,众人看着一副文弱书生模样的青年,心中不由得差异。

    王伦大声介绍:“这位头领名唤叶春,乃是天下少有的造船大家,造船之术天下无双,他如今上的山来,我梁山水军无敌天下之日近在咫尺。”众人闻言恍然大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八百里水泊,没有水军怎么说也行不通,但是水军必须要有船,有了好船水军的战力起码上升几个台阶,阮氏三雄更是两眼冒光。

    当日,王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物,不过他并不打算当中宣布。

    自从叶春上山之后,几乎和王伦形影不离,两人每日都躲在房里不知道研究什么,过了大约十几日,两人才走出房门放声大笑,险些让众人以为寨主疯了。

    此后,叶春每日都在山寨的造船处忙碌不停,早在一年前,王伦就下令大量储备木材,须知造船绝不是随便砍个树木就能造的,木材的质地、薄厚、位置都是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木材的干湿度更直接影响造船的质量。

    叶春本是造船世家出身,本人更对造船有着狂热的兴趣,此时见王伦给他如此好的施展空间,当即把全身的劲儿都使了出来,只是他要求极其严格,工匠由丝毫不妥他便要返工重做。不久,杜迁苦着脸来找王伦,说造船处的花销太大,山寨财政本就不宽裕,能否压缩造船处的开销,被王伦一口拒绝,王伦很清楚,造船处虽然花销大,但是意义更大,至于银子,王伦已经有了打算。

    这日,喽啰兵来报,有一个自称八爷爷的西溪村长者在几个晚辈的陪同下来到山寨,希望可以求见王伦。

    王伦微微一愣,自从杀了西溪村的保正,然后给村民派粮后,王伦便没再去过西溪村。只是因为梁山一向与附近村寨公买公卖,有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周济一些穷苦百姓,故此与百姓关系融洽,在山东民间的好名声也越来越大,这段时间梁山扩兵一千人,不少都是慕名而来的,不过宋万秉承王伦严令,对每一个吸收的人都详细考察,用以保正每一个招收的都是良家子弟。

    听闻八爷爷来访,王伦亲自出来迎接,邓元觉等头领听闻山外的百姓长者来访,也觉得有趣,连一直在造船处不肯离开的叶春也跟着出来看热闹。

    满面风霜的八爷爷见宛子城大开,王伦亲自出来迎接,也是感动不已,真准备向前施礼,已被王伦上前两步托住:“老人家,你来便好,要这些虚礼作甚?”说着亲自搀着八爷爷进入山寨。

    将八爷爷按坐在椅子上后,王伦也落座笑道:“敢问太公,今日到小可这山寨之中有何贵干?”

    八爷爷叹了口气道:“王寨主,一言难尽啊。”他面上有些尴尬,似乎有难言之隐,“王寨主,老头子不识好人心,自王寨主在我西溪村派粮后,从未登门拜谢,我西溪村更无人来此向王寨主谢恩,此时却来叨扰王寨主,实在难以启齿。”

    王伦笑道:“太公,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小可当时也一样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小可尚且如此,何况太公年事已高。”

    八爷爷闻言更是羞愧:“施恩者忘乃是仁义,受恩者忘却是心恶。小老儿近日来,却是临时抱佛脚,平日不烧香啊。”

    他颤巍巍的对王伦拱手道:“王寨主,自从东溪村晁盖劫夺生辰纲后,东溪村的百姓就此遭殃,东京那边来了文书,将东溪村田地由官府没收,更有无数相亲被打成通匪,不但家财被夺,更要承担繁重的徭役,以往还有时知县为我们说话,但是如今,时知县已经丢官罢职,据说马上就要押往沙门岛。至今不到一月,已经有十几位乡亲饥饿劳累而死。”八爷爷抹了把老泪道,“这东西两村,上百年来都是互通姻亲,可以说,两村本是一家,东村如今这个境地,老头子看着心如刀割,可是小老儿痴活偌大年纪,却无能为力。这几日村里人一直因此商议不断,我们也尽量将余粮接济东村,但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啊。”

    王伦点头道:“老太公的意思小可明白了,太公放心,小可今日便派人给东溪村送去粮米,助他们可以度过难关。”

    八爷爷慌忙摇手道:“寨主误会了,误会了,小老儿此来不是找寨主借粮来了。”

    王伦一愣:“那太公所为何来?”

    八爷爷叹道:“如果没有那晁盖谋夺生辰纲之事,寨主赐予粮米便可救得他们性命,但是如今有如此大案在,就算他们活下来,也要忍受无休止的活罪。”他咬了咬牙,似乎是下定决心一般道,“小老儿斗胆,请王寨主大发慈悲,将这些乡亲收上山寨。”

    王伦一听是这等事情,当即笑道:“我当何事,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太公回去让他们上山便是了。”

    却见太公嘴唇嗫嚅,半晌却说不出一个字来,似乎内心纠结不已,最终抬头道:“王寨主,这些乡亲几乎都是老幼妇孺,却没有多少青壮。”

    王伦目光一凝,哈哈大笑道:“我道太公缘何踌躇,却是因为这等小事,那青壮是乡亲,老幼妇孺莫非不是乡亲?既然同样是乡亲,王伦自然应当出手想帮,太公放心,这些老幼妇孺上山,小可一样双手欢迎。”

    太公双眼一亮:“寨主此话当真?”

    王伦微笑点头道:“自然当真。”

    太公老脸通红道:“小老儿枉活偌大年纪,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王寨主大仁大义,请受小老儿一拜。”

    他刚要起身,早被王伦身边的石秀按住:“老太公,万万不可如此,你如果要拜我家哥哥,我家哥哥万难接受,请莫让哥哥为难。”

    王伦点头道:“太公莫要客气,我今日便谴人陪太公前去东溪村,将乡亲们接上山寨。”

    八爷爷被石秀按住,面红耳赤的对随行的几个后生叫道:“你们都是死人么?老头子不能拜寨主,你们也不能么?”

    那几个后生忙不迭的下拜道谢,张三李四上前将他们也扶了起来。

    王伦好言安慰几人,让他们先行回去告知东溪村的乡亲先做准备,随后派人取了一车粮食,让几人回去的时候给村里人带去,并保证明日便接东溪村的乡亲上山。

    八爷爷老泪纵横,但苦于被石秀扶着无法下拜,只好不断点头道谢,王伦亲自将几人送出山寨。

    回到聚义厅后,王伦正准备吩咐张三李四挑选几名亲兵前往西溪村,忽然客座的石宝和伍应星对视了一眼,两人起身离座双膝跪地道:“哥哥,我二人走遍天下,还未曾见过哥哥这般义盖云天的人物,我二人今日自愿上山听从哥哥的号令,还望哥哥收留!”说罢大拜而下。

    王伦惊喜的将二人扶起,大笑道:“好兄弟,你们入伙,愚兄求之不得啊。”

    邓元觉笑骂道:“早入是入,偏生要晚入,就你石宝事情最多。哥哥,他们的压箱银却可以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