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梁山白衣 » 第九十五章 登录庆源

第九十五章 登录庆源

    宣和元年三月,王伦再次登上恽州岛,此时岸上早已占满了来迎接王伦的文武官员。

    昔日耽罗王宫,此时已经被辟为王伦的战时元帅府,此时元帅府中梁山的文武大员已经齐集一堂,在王伦身边围着一张巨大的沙盘,文官面露紧张,而武将面色兴奋。

    王伦笑道:“各位兄弟都不要紧张,先把这段时间的近况汇报一下。”

    陈文昭拱手道:“元帅,目前恽州可以提供军粮三十二万石,如果不足,还可以筹措十三万石左右。”

    王伦点头道;“已经足够,陈知府辛苦了。”

    杨再盛起身道:“哥哥,现在各营兵马齐备,共有马步军两万三千人枕戈待旦,蓄势待发。”他随即点指着沙盘道:“根据哥哥的吩咐,小弟已经将平岛和身弥岛纳入梁山版图,没想到那上面居然是我大宋遗民之后。因为那里是前沿阵地,故此小弟经过陈太守的首肯,小弟将那些遗民转到了恽州生活,将此地改为军岛。”

    王伦点头笑道:“如此一来,我们此番出兵的把握便更大了,高丽有何反应?”

    杨再盛笑道:“那高丽素来对这些小岛不重视,甚至于都未曾发现我们在这里的行动。”

    王伦摇头道:“不是他们不在意,而是因为此地历来是契丹的势力范围,他们不敢触怒契丹罢了,更何况现在高丽内部也是一盘散沙,权臣李资谦的堂兄李资义叛乱被杀后,高丽的王位早就类似傀儡。”

    杨再盛道:“弟兄们遵从哥哥的意思,以这两个岛屿为基地,不断伪装高丽人侵扰契丹的苏州、扬州等地,契丹天祚帝虽然昏庸,但是‘高丽人’的挑衅依然让契丹大怒,在高丽边境布置了重兵,对高丽施压,高丽一方面遣使请罪同时撇清关系,一方面在调集了大军在与契丹的边境布防。”

    邓元觉道:“小弟听从哥哥的吩咐,在北部伪装高丽人侵扰女真人,女真人派渤海人前往高丽北部报复,高丽在北部调集重兵防御。”

    王伦大笑道:“几位兄弟干的很好,既然如此,我们也给他们凑凑热闹,三日后,大军开拔。”

    众将齐声躬身领命。

    看着涛涛的海水,李纲的心绪确实波动不止,他此次请令和王伦一起出战,王伦自无不可,于是让他暂时将县内事务交给县丞处理,便带着他一起出来了,但是走了三日,李纲的心思有点乱了。

    如果王伦打算对高丽动手,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可是走了三天还没到地方,这王伦到底要去哪儿?该不会是失心疯了要去打契丹吧?说起来,李纲对王伦此次动兵不是很看好,因为恽州岛周边没一个是梁山能惹得起的,就连最弱小的高丽也有两百万人口,这在宋辽眼里的确是弱小至极,但是在只有十万军民的梁山面前则是大的不能再大的庞然大物了,连以前的隋唐契丹都没能如何,就凭他王伦何德何能敢去吞这个根本吞不下的巨物?

    李纲虽然是一个忠臣,但是他对赵官家并不是很感冒。他所以投注在王伦身上,是从王伦的各种行动中看到了希望,如果王伦让他认同,他可以誓死追随,不过如果王伦胡搞,他肯定走的比谁都快,毕竟,一个在靖康之时能逼着道君皇帝让位的人眼里,王伦又算老几?

    不过李纲对王伦的观点和理念都很认同,故此在天佑县也是尽心尽力的去干,只希望让王伦的实力能多增加那么一点点,韬光养晦以备后图。在李纲的想法中,王伦再发展十年左右,方可能有图进之力,未曾想这厮居然现在就要张嘴吞天,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搞不好就满盘皆输,李纲所以要求陪同,心中所想就是想方设法保住王伦的这支舰队,这样,即便王伦陆上一败涂地,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还是可以护住恽州岛的安全,然后再卧薪尝胆休养生息。

    可是现在看着船队走了三四天还未到地点,李纲的心思乱了,如果王伦真的要去打契丹,他李纲不得不现在就溜了,他可不想把大好头颅丢在这种毫无意义的送死之路上。

    就在李纲打算去找王伦的时候,忽然一阵剧烈的震动,让他险些摔倒,随即甲板就不断振动起来,好似许多人在上面来回奔走,李纲心里“咯噔”一下,陡然间意识到,大军莫不是要登陆了!?

    李纲暗叫一声“糊涂!”,猛地起身钻出船舱,便往甲板上窜去。好在时值初夏,也不需要他再加甚么衣服,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抢身上了甲板,等他看到眼前震撼一幕,整个人不禁打了个激灵。

    远看许多火光是静止的,但更多的火光又在移动,看这样子,大船应该都是下了锚,不少小船蚂蚁搬家似的正往岸上一个燃烧的大火堆处移动。

    凭感觉这应该是某处野滩,因为许多大船离着海岸还有数百丈的距离,便不能再往前行进了,水中有不少小船在来回划动。跟大船的水手不知大声交流着甚么,这还是要攻打高丽呵!

    李纲的心突然沉了下来,眼前这等在常人看来十分壮观的景象,在他看来却是十分刺眼,此时胸中远没有对一个国家宣战前的壮怀激烈,有的只是无尽的惋惜。纵然要攻打高丽,最稳妥的法子便是在全罗道登陆,凭借其自身比大宋禁军平均水准高出一截的战斗力,从南往北稳扎稳打一字推进。而且在这种兵力只有对手十之一二的情况下。起码可保身后无虞,不必再冒分兵据之的危险。

    可眼下大军已经往北面走了三四天日,高丽三千里江山其半落入身后,此时大军从半岛的中腹部上岸。必将腹背受敌,这个仗还没开打,大军已经步入险境!

    李纲此时很想找个人来问个明白,可惜来去皆是普通士卒。问他们也是白问,李纲在甲板上小跑起来,李纲左看右看又寻不到王伦身影。

    终于,李纲见到了那身亮银甲的白衣秀士连忙跑了过去,此时王伦正在和众将分派任务,李纲一时插不进嘴,只好在一旁焦急的等待。

    好在王伦的吩咐的很快,片刻后身边众将已经纷纷领命离开。王伦扭头看了一眼满脸都写着“十万火急”的李纲,微微一笑,抢在李纲之前开口道:“李贤弟便在此负责舰队安全,免得担心愚兄战败后无路可走。”

    李纲被王伦一句话给噎得一肚子话都憋了回去,愣愣的道:“王兄知道我要说什么?”

    王伦笑道:“我要不知道李贤弟,怎么可能如此看重于你。不过现在军情紧急不宜多言,你所想的愚兄都已经想到了,还是待等大军凯旋之时再与李贤弟详谈。”

    说罢王伦翻身上马呼和一声带着牛皋向前奔去,李纲看王伦的身影远去,喃喃道;“但愿王兄凯旋归来。”说罢也不迁延,按照王伦的吩咐指挥水军看护舰队去了。

    庆源本名弥邹忽地在高句丽长寿王时名字叫做“买召忽”,到新罗统一三国后的景德王时,名字改为“邵城县”。高丽显宗九年,改名为树州。高丽肃宗时期,由于曾经是肃宗母亲的老家因此改名升级为“庆源”。此处地处高丽中部,是高丽的腹心之地,不过因为地理位置极其特殊,高丽在此反而未曾有过任何的防御措施。理由也很简单,无论是大汉时期还是后来的隋唐时期,包括后来的契丹,进攻高丽一向都是从北部进攻,从未有过渡海作战之时。虽然日本在盛唐之时来犯,但也是从釜山等地进攻,中部地区极其安全,更何况这庆源得天独厚,更不可能有和危险,庆源位于汉阳以西约六十里处,但这里的地理、地形、潮汐情况非常不适合两栖登陆作战。首先庆源的平均潮汐落差为两丈,涨潮时则达到三丈以上,是天下潮汐落差最大的地方。退潮时,几百年沉积的泥滩向港外延伸达六七里之多,舰艇由于吃水所限,只有在涨潮时才能勉强进入港湾。其次,随着潮汐的起伏,庆源唯一一条必经航道的潮水将以极快的速度通过一条宽度不足四里的通道冲向滩涂,船只驶进海峡时犹如驶入死胡同,根本无法掉头,任何一艘船只被击沉都会造成整条航道阻塞。

    还有那庆源绵延近十里的泥潭,是数百年来潮汐所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不仅车辆无法通行,连步兵行走都十分困难,潮汐落差、泥潭、狭窄航道以及两丈高的防波堤,都构成登陆的重重阻碍。

    王伦为了此次登录成功可谓煞费苦心,不但早就在高丽派遣了大量的探子,并把锦豹子杨林紧急派到高丽潜伏,更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登录的时间和时长,同时还要计算天象和风向。并不断在水泊和恽州岛进行实际训练,这才在今天一朝功成,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下船上岸,但是王伦已经精心的计算过。今年只有这个时间才是登录庆源的最佳时间,而且只有短短的四个时辰,因为今天有天狗食月,庆源将会涨大潮,这个机会可以说一旦错过便再无可能。

    王伦自然不会知道,近千年后,一个叫做麦克阿瑟的西方人,在《汉中祖烈皇帝实录》中看到王伦的这次战例,登时奉为经典,于是也用了这样一次登陆作战,改变了当时的天下格局。

    以最快的速度登陆后,各方面的人马立刻分批按计划开始行动,此次行动,王伦要的就是一个快字,他将十大营将领全部分兵派出,随后王伦亲率亲兵营直扑庆源城。此时的庆源城内,庆源的高丽守军此时还在睡觉,这里不是边关,而且自从王建立国以后,高丽除了北部偶尔与契丹以及渤海、女真有过一些摩擦,已近百年无战事,所谓的李资义叛乱也不过是在京都开京闹腾了两日,还没什么动静就被扑灭了。数百年来,高丽其他地方都有过战事,唯独这个庆源,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大战,无论是高句丽、百济、新罗的三国时代,还是王氏高丽建国前的后三国时期,庆源始终都是一片净土,这里的人对战争压根儿就没什么概念。当然,这个净土只是针对战争来说,对高丽普通的百姓来说,整个半岛也没什么净土,这儿的百姓比大宋的还惨。

    庆源的高丽官员丝毫不会想到,今天,高丽的天要变了,而且偏偏会是在这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庆源。

    夜间的庆源城寂静无声,守军此时还在酣然入睡,王伦的亲卫营已经开始结绳攀城了,随着一声沉闷的开门声响起,庆源的城门洞开,王伦率亲卫营似利剑一般冲了进去,左牛皋又酆泰,两人护住了王伦打马进城,此时庆源守军刚刚反应过来。

    高丽初期军事制度混乱,地方私兵盛行,高丽定宗曾设置光军司,以防备契丹入侵为借口对全国武装力量进行整编,据说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之多。到高丽穆宗时,才确立了二军六卫的中央军体制。所谓二军六卫指的是鹰扬、龙虎二军与左右、神虎、兴威、金吾、千牛、监门六卫。各军设置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散员、尉、队正,各卫的官属比军多了长史和录事,其中的高级武官组成被称为“重房”的会议机关来管理军队。二军六卫下设四十五领,每领一千人,也就是说高丽的中央常备军在理论上为四万五千人。此外还有被称为“牵龙”的国王亲兵(宿卫部队)。地方军则分为五道的州县军和两界的州镇军,其中州县军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性质而存在,其数量为近五万人(保胜军八千人、精勇军两万人、一品军两万人),如果加上各村的二品军、三品军的话,可能达到六十万之众。州镇军则是常备军,人数推测达十四万人。在某些时期还设置了“别武班”和“三别抄”这样的特殊部队。

    关于高丽的军事实力,辽宋的使者的观察一般是“兵极弱”、“兵器甚简而疏”。然而高丽也曾取得过一些对外战役的重要胜利,如龟州大捷、尹瓘大破女真等。不过那些胜利的战役都是最精锐的北部边军所打,高丽内地的驻军出名的孱弱。

    而庆源由于地理位置太过安全,这里驻守的军队则为一千三百的一品军,论战斗力连大宋劳城营的配军部队都不如,最好的兵器也只有长枪,而且还不是人手一根,很多士兵手上拿的不过是削尖的木棍,别说弓弩这种大杀器,连钢刀也只有不到一百二十把。

    庆源的战斗毫无悬念,一个时辰后,梁山军已经彻底占领了庆源,待等将高丽守军全部缴械看押后,邓飞率领着步兵也赶到了,王伦将庆源交给邓飞驻守,自己则带着亲卫营向东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