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汉的后裔 » 第二十三章:代王拓跋猗卢。

第二十三章:代王拓跋猗卢。

    “在拓跋部王庭附近,确实有一座山。”刘琨挠了挠头说道:

    “但至于山中有没有这种奇异的果树,我就不清楚了。”

    赵云不容置疑地说道:“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我觉得都值得前往寻访一番。倘若有所发现,大王也不用每日练武练得那么辛苦了。丞相您觉得呢?”

    “年轻人多吃点苦头,未必是件坏事啊。”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角度,显然和赵云不在一个频道,他轻挥羽扇,正色说道:“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想当初,袁氏兄弟多么了得,一个坐拥河北四州,兵多将广;另一个则于寿春称帝,钱粮充沛,但这二人最终结局如何?在亮看来,这二人就是太顺了,而不知创业的艰辛。而先帝爷早年颠沛流离,尝遍世间冷暖,直到赤壁之战前夕,帐下兵力不过数千,可以说是天下实力最弱的一方诸侯,最终他却能成就帝业,美名千古流传……”

    赵云打断诸葛亮道:“属下明白丞相的苦心,但那拓跋六修说了,该奇异果十年才成熟一次,距离他上次食用此果,又恰好不多不少过去了十年,这可以说是上天赐予大王的礼物啊!此时不取,等数月之后丞相倘若懊悔,那可就来不及了。”

    刘琨也赞同赵云的意见:“赵将军说的是,何况若此树结出的果实不止一个,丞相、赵将军和我亦可食用。虽说对于一员将领来说,武力高低并非唯一其能力的衡量标准,但我等三人武艺变得更厉害一点,对复兴汉室大业总归只有好处。”

    见这二人都主张去偷摘那奇异果,诸葛亮便也不再反对,他对刘琨道:“那就有劳刘大人再辛苦一趟了。”

    此后一个月,赵云隔三差五陪着拓跋六修喝酒,拓跋六修几次向赵云询问刘琨为何不在城内,都被赵云以他军务繁忙为由搪塞了过去。

    诸葛亮则前往汉王刘宇府中,与之商议,为拓跋猗卢讨要代王爵位的事宜。

    “大王,拓跋猗卢与刘渊不同,此人虽是胡人,却一向对大晋皇室忠心耿耿。眼下洛阳形势危若累卵,匈奴大军虽然之前战败,但不久后必当再次大举杀回。亮并非同情司马氏,只是洛阳一旦被攻破,城内数十万百姓必遭无妄之灾,我军与刘渊已达成同盟之谊,不便出手相救,但拓跋猗卢若率军前往洛阳勤王,却是再好不过。臣决定,不日即派人南下,以答谢晋帝册封殿下为汉王的名义,与晋国君臣商讨此事。”

    刘宇听后,问诸葛亮道:“若鲜卑人果真南下,与匈奴大军在洛阳城外兵戎相见,谁可获胜?”

    “拓跋六修的勇武,殿下也见识过了,鲜卑大军若以此人为先锋,哪怕远道而战,以赵军之强,也无绝对取胜的把握,双方的整体实力在伯仲之间……”

    这时,刘萱带着两名侍女,手持茶具款款走了过来:“丞相日理万机,为夫君的大业操碎了心。今日难得亲临府上,请容妾身亲自为您奉茶。”

    诸葛亮忙起身道:“朱二惶恐,多谢夫人。”

    待刘萱走后,二人接着商议此事。

    不日,拓跋鲜卑将大举南下,援救洛阳的消息,传到了刘渊耳中。

    “可恶啊!这朱二果然诡计多端,他知道刘宇实力尚弱,又与朕是姻亲,不便干预洛阳战事,便暗中唆使鲜卑大军南下。拓跋猗卢的实力,朕是知道的,即便此人只动用半数军队南下,就足以影响洛阳战局,元达啊,朕打算派重兵封锁黄河北岸,从而使得晋阳的使者无法进入洛阳,你看此事可行么?”

    陈元达沉吟片刻,不答反问道:“按照陛下原先的计划,准备何时让四皇子再征洛阳?”

    “一个月后便是秋季,等暑气过了,朕便打算让聪儿择日出征。”

    陈元达分析道:“依臣之见,以朱二的智慧,想要强行拦截他的使者,显然是拦不住的。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大大方方的让他的使者与晋国君臣相见,然后让拓跋猗卢出兵?”

    “可拓跋猗卢一旦出兵,朕攻取两都,称霸关中的宏图大业,岂不是泡汤了?”

    陈元达笑道:“陛下无须忧虑,晋国君臣此时已是惊弓之鸟,如果我军接下来按照您的计划,于一个月后强攻洛阳,他们自会急盼鲜卑大军南下,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但陛下若是反其道而行之,直到年底之前,我军始终安守疆界,就算晋军主动前来挑衅,我军都刻意忍让,退避三舍,那鲜卑大军哪怕到了洛阳,他们进得了城吗?别忘了,鲜卑人也是胡人,就算他们真的忠于晋国,晋国君臣敢信吗?只要外患解除,晋国上下,绝不敢将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放进城内,从而引发除去一狼,又来一虎之祸,必会主动劝说拓跋猗卢退兵。等拓跋猗卢回到国内后,我军再从容开启第二次攻打洛阳之战,那时,即便晋国再言辞恳切地邀请鲜卑人相救,拓跋猗卢也不会再来了。”

    说到这,陈元达又补充说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拓跋猗卢打着忠于晋国的旗号,也并不见得他多么在意晋国君臣的生死,他最想要的,不过是他的代王爵位罢了。只要他不阻挠我军的灭晋大计,这种虚名,完全可以让他得偿所愿。”

    果然,不久之后,受晋国皇帝司马炽征召,拓跋猗卢亲率数万精骑南下,途径雁门关赶赴洛阳勤王。

    结果兵马才走到半路,因得刘渊下令,匈奴大军长期安守疆界,再无进犯之举,晋国君臣突然反悔,以洛阳饥馑为由,谢绝了拓跋猗卢的美意。拓跋猗卢被迫撤军而回。

    事后,为了安抚拓跋猗卢,并嘉奖他对晋国的忠诚,司马炽下诏:册封拓跋猗卢为代王,准许他设立文武百官。

    至此,拓跋猗卢和刘宇一样,也正式跻身诸侯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