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一遇师兄误终生 » 第二十三章,蒙顶山中栽玉叶,桃园深处有人家

第二十三章,蒙顶山中栽玉叶,桃园深处有人家

    (无题)

    “孔方为大钱为天,五德修身遗末边。

    今日谁人言德义?恐被笑指骂疯癫。”

    晌午之际,融日高悬,沿着山道赵幼艾与李长剑情深意浓,听着大师兄讲解蒙顶山中各处历史悠久的名刹古迹,感受着历史带给蒙顶山独特的厚重印记,欣赏着蒙顶山自身来自天地造化的馈赠,烟云绿水,青山茶野,花香鸟鸣,暖阳风爽,佳景如画。

    当两人终于抵达山顶时,山顶上早已经香火鼎盛,络绎不绝,赵幼艾顿感震惊。

    再细细远眺又发现寺庙、道观、神祠等错山而座,座满了各个山头,每个山头上似也早已聚集了颇多的香客在虔诚的拜神请愿。

    赵幼艾看着人来人往,烟雾缭绕的景象甚感新奇,不由喃喃道“我从小习武强体,又自负天赋神通,身体要远优于常人,可是如今登上这上千米的蒙山依然精疲力尽,而这些焚香拜神的人不但有妇人,甚至还有孩子老人,这些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登上千米的高山的呢?”

    李长剑闻声道“为了追求美好,值得付出艰辛。登上高山焚香拜神不仅是希望神灵能看到自己的艰辛,也是为了能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艰辛。不仅是为了感动上天,祈求神仙显灵,也是感动自己的一个过程,相信着自己的未来一定会变好。所谓“人有信焉,胜不信焉。”

    赵幼艾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后环视着周边的各种庙观,聪慧调皮的又起了为难大师兄的心思,灵动的双眸转呀转,沉思一会,然后双眼放光,嘴角微微上扬,似终于想到了个好主意。

    赵幼艾故意咳咳两声以吸引大师兄的注意,大师兄果然向自己望来,于是老气横秋的背负双手,打起了禅机,向大师兄神神道“大师兄,你刚才说“人有信焉,胜不信焉。”,且问此处庙宇繁多,何知灵焉?“

    李长剑听罢,不假思索道“拜神如养德,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赵幼艾思忖道“恩?竟然没难住”紧接着又发动第二波攻势道“那吾欲信之于神,何以虔信示诚?

    李长剑不紧不慢道“虔信如修身,束己则诚,纵己则不诚。”

    赵幼艾……。

    好,再来!又刁钻道“却说此间神邸域邻之多,交错参差,然信众诸几,岂不争乎?”

    李长剑古井无波道“争者神乎?”

    李长剑这一反问,反倒是赵幼艾被问住了,不肯服输的赵幼艾吞吞吐吐道“神焉不争?”

    李长剑笑如春风的解释道“相争者欲,人也,非神也。”

    赵幼艾茫然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长剑耐心道“那我换个说法,如果你救了一人,可算行侠义?

    赵幼艾点头道“算”

    李长剑又问道“那如果我救了一人呢?可算行侠义?

    赵幼艾疑惑道“算啊,有什么区别吗?”

    李长剑点头道“说得对,没有区别,可是那如果我救的人恰好是你打算救的人呢?可算行侠义?

    赵幼艾回道“这当然也算啊,这不还是没有区别吗?。

    李长剑没有回答,而是深问道“那如果我因为救了这个人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和利益,但是由于被我抢先了,从而导致你一无所获,而这个巨大的名声和利益,明明是你本可以获得的呢?这又如何?”

    赵幼艾蹙眉道“行侠义者,本为我辈争先之事,予何人干?与虚名干?难不成所做之事没有名声、利益,我辈就不去行事了?”

    李长剑听师妹有如此心性,大为欣喜,眼中更是异彩连连,抚掌道“师妹说的对,说得好。是啊,如果我们希望得到的是虚名虚利,人如何?神如何?满天神佛也定会血流漂杵,那这种神与人又有何异?何须敬耶?何须拜耶?何须信耶?。”

    “如果人人都以他人的安危为之上,那孰救孰赎何又异议?天下正神,行事必由善心、善行、善意无它耳,唯幽邪恶神逐名图利,好大喜功。所以神之善恶,犹如君子小人之别,固圣人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所以正神无所争,若是争,那也是争大善,争大德,争大义,如若不然那说明一定是有人以神灵的名义在争夺功名利禄图己济私,这类人便如后圣谓:“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师妹切记,这类人,恶至大为天下罪,必当除之!。”

    赵幼艾“?”被大师兄气势所摄,虽然没听懂但是大受震撼,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然后不太肯定问道“唔,那既然如此,师兄,你说我该用什么态度对待神灵呢?”

    李长剑认真的看向师妹说道“师妹你且听好,你待世人如何,世人待你如何,你待神灵如何,神灵便待你如何。然而切勿认为神以侍神之奢、之勤、之恭以降福祸。因为神亦有德。神亦好德,神亦崇德。”

    “昔日,周武王卜筮大凶,姜太公跺而蔑之,然?大胜商纣于牧野。终暴政以终,兴周朝八百年以始,唐太宗乞卦神灵,张公谨夺而弃之,然?玄武门之后启唐盛之荣光,振四海以威名。

    “又有昔日刘禅、陈叔宝之流,邓艾、韩擒虎已兵临城下,灭国将至,然此二愚主竟求神卦卜,问计于巫,而唯留乐不思蜀、落井下石之唾名,徒增笑柄千百年。”

    赵幼艾更迷惑了,问道“那岂不是说我不信不拜不敬也可?

    李长剑摇头道“非也非也,如夫子虽不言神,然敬天法祖,依然至圣之道,所以,本身不是信与不信,拜与不拜,敬与不敬,而是在于你信得是什么,拜的是什么,敬的是什么。”

    “昔日梁武帝数舍同泰寺,信崇礼恭以供佛陀,兴寺无数以度世人,铸像撰经以求大功德。然达摩法师见之,曰“无功德”何谓也?盖因梁武帝所信非佛,为私也。所拜非佛,为欲也。所敬非佛,为名也。固达摩以无功德以对,便是如此。”

    “人若以己、以名、以欲、以私、以利乞神加助而己身缺无德行,神焉能助?无非又覆梁武帝囚死于台城之哀也。人若以温、以良、以恭、以俭、以让。躬身行之,为国惠民,此大鸿愿就算不信不拜,神又焉能不助?”

    佛家云:佛即觉者,道家云:道法自然。圣人云: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依我知之,无德祈神者便是那所谓得小人儒,就算有信有拜有敬不堪无信无拜无敬者。有德身行者为君子儒,无信无拜无敬亦胜崇信崇拜崇敬者。”

    “师妹,置千鲤于河,不若舍一粥于贫,放百鸟于林,不若赠一衣于寒。修身养德,福报自来,正身束己,吉祥自惠。切莫待信神佛渡度以求赎。”

    然后对着师妹教育道“常人之愿不过居安、食饱、生太平,神佛更应以宏愿大之。我辈生于富庶,家境本就优渥常人,志向切应远之矣。”

    赵幼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