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世界 » 第35章 长勺之战

第35章 长勺之战

    齐国。

    管仲终于见到了齐桓公。

    齐桓公经不住鲍叔牙的一再劝说,向管仲征求治国之策。管仲的治国理论经过十多年的酝酿,已经相当成熟,说出来一套一套的,侃得齐桓公一愣一愣的。面对这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理论和方法,齐桓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经常和管仲彻夜长谈。下面就是管仲的治国方略,不喜欢理论学习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知道这是一套很高明的方法就行了。

    (1)政治改革

    社会管理上,把平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各司其职:士民专管打仗,农民专管种地,工民从事手工业生产,商民经商。士民是四类平民中地位最高的,实际上还是贵族的最末一等。并不是所有的士民都去当兵打仗,于是有的士民就去读书做研究,这样士民的“士”由“士兵”的意思逐渐演变为“士子”的意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活力的一个阶层。

    行政区划上,管仲规定每五家为一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设良人。齐国的国都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民乡。在国都以外,每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便于管理。

    政治体制上,制定三官制度:官有三宰,工有三族,市有三乡,泽有三虞,山有三衡,使政治经济都归拢到中央来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改革

    人口政策。鼓励生育,生孩子多了还有奖励,新开垦的土地可以私有。

    土地政策。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确定税赋,减轻农民负担;把国家土地上的一部分收获分给农民。

    工商政策。鼓励工商,大力开采铁矿和海盐资源,实行盐铁国家专卖。管仲还在齐国设立了“女闾”。女闾就是妓院,并抽以税收。管仲因此成为色情行业的祖师爷。

    (3)军事改革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士乡的居民,每家出一人当兵,每五人为一伍,由轨长率领。每十伍(50人)为一戎,由里司率领;每四戎(200人)为一卒,由连长率领;每十卒(2000人)为一旅,由良人率领;每五率(10000人)为一军。全国设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有战事时出征。

    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管仲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30支)。同时还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要相互熟悉,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谁;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就能认识。

    (4)金融改革

    设立了掌管国家财政的“轻重九府”。按年岁的丰凶和人民需要经营货物,并由国家掌管货币的铸造。轻重,指钱币,九府,就是掌管财政的九个官署。

    垄断黄金储备。当时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用黄金结算。齐国通过盐铁国家专营,使天下的黄金向齐国聚拢。齐国不断提高黄金价格,形成黄金垄断。

    经济侵略。通过对大宗商品进出口的控制,对一些国家进行经济打击。如鲁国和梁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是丝绸,管仲就大量订购两国的丝绸,于是很多人就放弃农业生产,专门生产丝绸。一年后,管仲撕毁合同,停止进口,使两国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

    (5)外交政策

    与邻国修好。归还侵占鲁国的棠、潜两邑;归还侵占卫国的台、原、姑、漆里四邑;归还侵占燕国的柴夫、吠狗两邑。

    齐桓公虽然对管仲的才学很佩服,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我不用你难道就不行吗?他对鲍叔牙说:“管仲的那套东西我都学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单干了?”

    鲍叔牙说:“书本上的东西是死的,要会用才行。他那套东西我也早就学会了,但用起来总是走样。不论忠良,还是奸臣,在管仲那里都会发挥最大作用,这是我们所不能及的。我们离不开他。”

    齐桓公说:“不试试怎么知道,我有信心不输于任何人。”

    齐桓公决定试试自己的能力。

    实验对象的选取很重要,不能太弱,太弱的话不能说明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齐桓公瞄上了鲁国。

    鲁国真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试剑石了,如果能收服鲁国,齐桓公相信,他的称霸之路将一路坦途。齐桓公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人,他连借口都懒得找了:揍你难道还需要理由吗?

    春秋纪元39年,前684年,齐桓公继位的第二年。

    齐桓公任命高傒为统帅,鲍叔牙和公子雍为副帅,攻打鲁国。战役在长勺展开,史称长勺之战。

    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不必赘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人物:曹刿,需要多说两句。

    曹刿,很明显,姓曹,他来自曹国。一个外国人,能见到国君,地位自然不是普通的吃不上肉的人。他是逃亡到鲁国的曹国贵族。鲁国接纳了数不清的国际流亡分子,其他诸侯国的情况也都差不多。春秋时期,局势动荡不安,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政治流亡分子。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各国对流亡分子采取降级使用的原则,即使不能被录用为国家公职人员,也会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曹刿大概就是这种享受特殊福利待遇的人。此前讲郑国的时候,说颍考叔是个擅长表演的人,曹刿的演技丝毫不逊于颍考叔。

    关于吃肉的问题,周朝有规定:天子可以吃牛肉;诸侯可以吃羊肉,每月初一可以吃牛肉;大夫可以吃猪肉、狗肉,每月初一可以吃羊肉;士可以吃鸡肉、鱼肉,老百姓无故不能吃肉,平常只能吃菜。周礼还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战争模式的创新。

    打仗,要师出有名。“夫战,勇气也”。勇气来自哪里?可不是擂响战鼓就能鼓起勇气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说给外行听的,别当真。勇气来源于正义,要让将士们认识到,他们是为了崇高的目的而战。例如:日本的侵华战争,宣传的是要构建大东亚共荣圈,推翻邪恶的西方殖民统治。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说是为了消灭恐怖势力,播撒民主的光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他们自己信了。齐国发动战争,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谈什么士气和勇气。鲁国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目的明确,打败了就有亡国的危险,必须要卖命。

    二是战争模式的创新。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打仗不仅靠勇气,还要靠力气。打仗是个力气活。所以,古时的战争,除了围城战,半天就打完了。为啥?你拎个大刀砍上半天试试就知道了。《孙子兵法》上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就是多出来的人,就是战争预备队。长勺之战,鲁国首次使用了战争预备队。你的敌人累得刀都拎不起来了,你的有生力量突然出现,哪有不胜的道理。根据周朝的战争礼仪,战争中不能使诈,曹刿的战争预备队就是使诈,所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次战役并不被重视。后来,教员对曹刿不受传统约束,大胆创新,不按规矩出牌的做法大加赞赏,曹刿很快就出了名,长勺之战才变得广为人知。至于曹刿最后说的“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纯粹是表演用的。齐国恪守周朝的战争礼仪,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埋伏。曹刿出身特殊,无视既定的规则,这才有了战争模式的创新。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底层士人走上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规则被打破。

    但光有谋略,没有实力也不行。靠谋略,你可以赢一次,赢两次,但不会一直赢下去,你的对手也在不断学习进步。实力才是最终的保障。曹刿靠“一招鲜”,成了有肉吃阶级的一员。接下来,他的这“一招鲜”还能吃得开吗?

    齐国发动长勺之战,并不是单独行动,齐国约了宋国一起出兵。齐桓公急性子,宋军还没有到位,他就开战了。

    鲁国大获全胜,宋军才刚刚进入鲁国境内。宋国得到齐国失败的消息,赶紧往回撤。鲁庄公毫不客气,立刻乘胜追击,攻入宋国境内。

    齐桓公打了败仗,并不气馁:实验嘛,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了,再来一次就是了。齐桓公指示鲍叔牙调整实验方案。鲍叔牙给齐桓公分析失败的原因:“鲁国也是大国,军力只是比齐国稍弱,虽攻击不足,但防守有余。鲁国没有力量攻打我们齐国,但抵御齐国打击的力量还是有的。要彻底打败鲁国,就必须让宋国发挥作用。”

    齐桓公表示同意,决定与宋国协同作战。宋国刚刚遭到鲁国的入侵,想要打回去,欣然同意了齐国的要求。

    这一回,齐、鲁、宋三国都憋足了劲,要好好打一仗。鲁军驻扎在离曲阜不远的郎地,先占据主场之利。齐军到达后,驻扎在郎城东北方向,等待宋军。很快,宋军也到了,驻扎在西北方向,与齐军形成掎角之势。

    宋国对这场战争非常重视。宋闵公派宋国第一猛将南宫万为主帅,但他忽视了一个问题,南宫万虽然打仗猛,但缺乏谋略,连排兵布阵都不是很在行,是那种典型的有勇无谋的主。所以,宋国的军阵出现了很大的纰漏。南宫万,字长,所以又被叫作南宫长万。

    鲁国大将公子偃发现了宋军战阵的漏洞,要求率军出击。鲁庄公不同意,他担心是宋军的陷阱。公子偃擅自出击,他把战马都蒙上老虎皮,趁夜色进攻宋军。

    宋军措手不及,火光中,看见一大群老虎拉着战车冲将进来,以为是天神下凡,吓得四处奔逃。鲁庄公见公子偃得手,下令全军出击。

    南宫长万第一猛将的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他左冲右突,接引各路败军,且战且退,终于在乘邱这个地方稳住了阵脚。但鲁国大军也追了上来,把宋军团团包围。南宫长万也不含糊,亲自率军突围。他所向披靡,眼看就要冲出鲁军的包围圈。

    鲁庄公急了,他赶紧叫人取来鲁国最新研制的秘密武器,一种被叫做“金仆姑”的强力弩弓。鲁庄公亲自上阵,他瞄准南宫长万,轻扣扳机,一支弩箭应声穿透南宫长万的肩膀。南宫长万痛得一哆嗦,鲁国大将歂(chuán)孙生乘机一戟刺在南宫长万的大腿上,鲁军士卒一拥而上,把南宫长万给活捉了。

    主将被擒,宋军彻底崩溃,鲁军大获全胜。至于从东北方向进攻的齐军,见宋军大败,连攻势都没展开,就撤了。鲁军远远看着,也没有追赶。

    南宫长万被俘后,鲁庄公也没为难他,还给他治好了伤。过了几个月,宋国要求放人,鲁国就把他给释放了。

    至于齐国,齐桓公接连吃了两次大败仗,彻底死心了。说实在,齐桓公这两次输得都不冤。齐国玩的还是老一套,而鲁国拿出了新式战法和新式武器,齐国焉有不败之理。但新战法和新武器只是小聪明,系统性改革才是大智慧。

    齐桓公回归管仲的改革路线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

    齐桓公还是公子的时候,逃亡在外,经过谭国,谭国人把他拒之门外,不予接待。谭国在今山东章丘一带。等齐桓公登上国君宝座,诸侯们都去祝贺,只有谭国没有人去。齐桓公两次出师不利,都打了败仗,怕被人笑话,就出兵灭掉了谭国。至于齐侯小白出奔莒国,是如何经过谭国的,没有人知道。反正齐国这样说,大家都信了。

    楚国。

    息国请求楚国攻打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陈国国君有两个女儿,姐姐嫁给蔡哀侯为夫人,妹妹嫁给了息国国君为夫人。息夫人出嫁时,路过蔡国。因为蔡哀侯的夫人是息夫人的姐姐,便邀请她在蔡国停留。蔡哀侯见到息夫人,惊为天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忍不住动手动脚,调戏息夫人。息夫人非常气愤,到达息国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息侯,息侯也很气愤。但息国是小国,打不过蔡国。怎样才能出这口恶气呢?息侯想到了一个办法。

    息侯派人到楚国,对楚文王说:“息国可以帮助楚国北伐。”

    楚文王很感兴趣,问如何帮助。使者说:“您可以假装攻打息国,我国会向蔡国求援,我们两国内外夹击,一定可以消灭他们。”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楚文王问道。

    “蔡侯昏庸无道,对我家夫人无礼。这样的人应该得到教训。”

    “你说的对,这样的人的确应该受到教训。”楚文王答应了息国的请求,派兵攻打息国,蔡国果然来救,在莘(xīn)地被楚国袭击,全军覆没,蔡哀侯姬献舞被俘,流落楚国。

    蔡哀侯被息国算计,会善罢甘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