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世界 » 第72章 各方博弈

第72章 各方博弈

    齐桓公之死,在诸侯中引起巨大震动。齐桓公的继任者齐孝公还要靠宋襄公才能登上国君之位,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镇不住场子的主,齐国满朝文武,也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人。明眼人都明白,齐国的称霸之路走到头了。

    老霸主死了,谁来填补这个政治空白?很多人已经按捺不住。有的要觊觎霸主之位,有的要寻求新的靠山,还有的要浑水摸鱼,捞点好处,各路诸侯纷纷粉墨登场。

    郑国。

    郑文公担心宋国成为新的霸主,因为郑国和宋国之间的新仇旧恨实在太多。

    郑国本就不得齐国待见,眼见齐国大势已去,郑文公环顾四周,他要看看谁有资格成为下一个霸主。

    宋襄公的呼声似乎很高,但郑国与宋国向来不对付,在郑宋两国之间的竞争中,郑国稳稳占据上风。郑文公心中暗暗盘算:我尚且不敢角逐霸主之位,你还不如我呢,有什么资格蹚这趟浑水?至于晋国,刚刚被秦国打得大败,还在恢复国力,既无暇,也无力;秦国,被牢牢封锁在了西方,触手根本伸不进来;剩下的只有楚国了。

    宋襄公联合曹国、邾国、卫国,安定齐国,很丝滑地接过了齐桓公的政治遗产。郑国虽然不怕宋国,但如果宋国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就不是郑国所能抗衡的了。郑文公思前想后,决定投靠楚国。

    这年春季,就在宋襄公忙着扶立齐孝公的时候,郑文公亲自去朝见楚成王。

    楚成王对郑文公的到访很高兴,这是第一个来楚国朝见的中原诸侯大国国君。楚成王以最高礼仪接见了郑文公,郑文公建议楚成王北上中原,角逐霸主之位。楚成王正有这个想法,骤然得到郑国的支持,很高兴,当场赏赐了郑文公两千斤铜。

    铜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铜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锡,就可以冶炼青铜了。青铜改变了铜柔软的特性,变得坚硬。当时的武器和礼器都是用青铜铸造的,所以,楚成王很快就后悔了,他担心郑国拿他赏赐的这些铜铸造武器,反过来再对付楚国,于是,他向郑国提出附加条件:这些铜不能用来铸造武器。郑国为了表忠心,就用这些铜铸造了三座大钟。

    卫国。

    卫国依靠齐国的支持,很快恢复了国力。卫国人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收复被狄族占领的故地。要驱逐狄族,就要壮大自己的实力。如何壮大自己呢?卫国把目光瞄向了自己的近邻邢国。这些年,卫国一边讨好齐国,一边欺压邢国,没少占邢国的便宜。

    齐桓公突然去世,齐国陷入内乱,无暇顾及卫国。于是,邢国联合狄族,攻打卫国,要把过去的损失一起讨回来。

    冬季,邢国和狄人联合围攻卫国的菟圃(今河南长垣一带),理由是卫国的公子开方在齐国参与叛乱,是造成齐国内乱的元凶之一。因为这个原因,其他诸侯国也都坐墙观火,不援救卫国。

    卫国的局势岌岌可危,他们只能自救。卫文公召开大朝会,商议对策。大朝会是面向所有国人的大型集会,不管是否在朝为官,只要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可以参加。大朝会上,卫文公对众人说:“你们有的是公子公孙,我的父兄子弟,有的追随卫国已经很多代了,有的来自其他国家,但无论是谁,你们现在都是卫国人。现在,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你们中如果有谁能带领卫国,打败敌人,我愿意让位给他。”

    卫文公是卫昭伯公子顽的儿子,公子顽是世子急的同胞弟弟。后来,齐襄公强行把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卫宣公的遗孀,卫惠公的母亲宣姜改嫁给了卫昭伯,以巩固卫惠公的君位。宣姜给卫昭伯生了三个儿子,可惜长子夭亡。在那个爱鹤的卫懿公把卫国折腾灭国后,人们拥立卫昭伯的次子为国君,就是卫戴公。卫戴公死后,人们又拥立卫昭伯的三儿子即位,这就是卫文公。大凡谥号为文的君主,多有一番作为。

    卫国人被卫文公的高风亮节所感动,都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与来犯之敌死战到底。于是,卫文公就率领军队,在訾(zī)娄(今河南滑县一带,离长垣不远)迎战。狄军见卫军来势汹汹,一副要拼命的架势,立刻就怂了,撤走了军队。邢国见盟友跑了,不敢跟卫军开战,也撤退了。

    秦国。

    秦国取了晋国的河西之地,疆域到达黄河之畔。但在河西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仍然有一些独立势力,例如梁国。

    梁国是秦国的兄弟之国。周宣王的时候,秦族的族人大骆氏被西戎屠灭,秦仲为了报仇,向周宣王请缨,周宣王就让他做了西戎大夫。秦仲在讨伐西戎的战斗中战死。秦仲有五个儿子,长子嬴祺继承家主之位,这就是秦庄公。周襄王过意不去,就把少梁这个地方赏赐给秦仲的小儿子嬴康做封邑,爵位是伯爵。少梁在今陕西韩城一带。周平王东迁洛邑,为了拉拢秦国,正式册封梁国为诸侯。

    河西之地被晋国掌控的时候,梁国投靠晋国,关系还不错,晋惠公流亡的时候,就住在这里,还娶了梁国国君的女儿。如今,河西之地归了秦国,对于亲近晋国的势力,无论如何,是不能留的。

    梁国国内有亲晋和亲秦两股势力,梁国国君梁伯喜作为晋惠公的岳父,自然是亲近晋国的。但自从河西之地归了秦国,国内亲近秦国的势力膨胀得很快。

    秦国对土地的渴望,近乎执着,他们为了得到土地,灭国无数。梁伯喜不想坐以待毙,那些做臣子的,换个主子,可以继续做臣子,他这个国君该怎么办呢?梁伯喜自恃有女婿晋惠公的支持,他决定与秦国对抗。

    梁伯喜下令在边境上修建城邑,防御秦国的入侵。他的想法很好,这些城邑是缓冲秦国人入侵的堡垒,有了这个缓冲空间,他就有时间向晋国求救。这就叫以空间换时间。他相信,晋国人一定很乐意在河西之地插上一根钉子,他还把自己新建的堡垒群命名为新里,新的城里。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反对派们也没有闲着。梁伯喜想向新里移民,在那里驻守,反对派们到处宣扬,说那里很快就会成为战场,到那里就是去送死。民众们信以为真,拒绝迁移,过了一年,这些城邑依旧还是空城,无人居住防守。

    秦国看到梁国新修的城邑无人居住,觉得太浪费,就派军队占领了这里,改名叫新城,并迁移了很多百姓来耕田居住。新城后来成为秦国对抗晋国的重要边塞。

    秦国占领新里,梁国的都城梁城便无险可守,梁伯喜很着急,他下令召集民夫,挖掘环绕梁城的护城河,加固城防。按照梁伯喜的计划,这条护城河要宽五丈,深一丈,取出的土用来加宽加高城墙。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本来,梁国修建新里的城邑就已经耗尽了民力,现在还要筑城挖河,百姓们开始怨声载道。出现这种情况,梁国的亲秦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散布消息说秦国人已经打过来了。

    挖河筑城的民夫一听说秦国人来了,一哄而散,就连军队都散伙跑掉了。于是,秦国出兵,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梁国,梁国就此灭亡。

    宋国。

    宋襄公决定称霸。

    宋襄公扶立齐孝公上位后,渐渐地有些飘了:他依稀看到,霸主的位子在向他招手。

    宋国是商朝后裔的封国。因为这个原因,宋国常被诸侯们取笑,很多不好的成语就这样被强加在宋国人的头上。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尔虞我诈、朝三暮四、智子疑邻等等。宋国人一直有一个梦想:恢复昔日大商的荣光。现在,宋襄公感觉看到了希望。他如果能成为诸侯霸主,谁能说没机会一统天下呢!

    称霸是需要本钱的,宋襄公瞄上了东夷的力量。

    东夷是分布在山东半岛上少数民族的统称,他们被商朝所收服。到了周朝,他们又被当作蛮夷对待,摁在地上反复摩擦。齐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抢了很多东夷的地盘。东夷诸国跟周朝的姬姓和姜姓嫡系诸侯不对付,宋国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异姓诸侯,他们跟宋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春秋纪元81年,前641年。

    这年春季,宋襄公在睢(suī)水之畔(今河南睢县一带)与曹国、邾国、滕国、鄫国会盟,共同商讨与东夷结盟的事宜。曹国和邾国是宋国的传统盟友,很给面子,早早就到了。滕国国君滕宣公姬婴齐没太当回事,晚去了几天。宋襄公很生气:太不尊重领导了!于是,他下令把滕宣公囚禁起来。

    滕宣公来晚了,但还有比他来得更晚的:鄫国国君迟到了半个月。宋襄公决定杀鸡骇猴,他下令把鄫国国君杀掉祭祀睢水的水神。商朝有以活人祭祀的习俗,但周朝早就废除了这一陋习。宋襄公以商王后裔自居,他觉得,只有以活人祭祀,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公子目夷,字子鱼,他是宋襄公的庶兄,春秋四公子之一。春秋四公子分别是:卫公子急、晋公子申生、宋公子目夷、吴公子季札,当然,这是本书的观点。当年,宋襄公要让位给公子目夷,公子目夷坚决拒绝,因此,他在宋襄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公子目夷很清楚宋襄公的想法,他也支持,但他不赞成宋襄公杀鄫国国君的做法。他对宋襄公说:“想成为霸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仁义。什么是仁义?就是不畏强敌,保护弱小,让天下遵循符合礼仪的规则。霸主是诸侯们拥戴出来的,你杀了他们的国君,他们还会支持你吗?”

    宋襄公说:“你说的是成为霸主以后的事情,而我们还在争取的过程中。当年齐桓公第一次会盟,是如何处置那些不听从命令的诸侯的,你不知道吗?一开始不能对他们太好,否则,他们会蹬鼻子上脸。我不是要杀人,我是要立规矩,你懂吗?”

    公子目夷说:“杀人立威,要有实力做后盾,我们宋国怕是没这个实力,所以要用怀柔的手段。”

    宋襄公说:“我们要学会借用外力。我们现在有齐国的支持,等我们收服东夷,还愁没有实力?你不用多说,我意已决。”

    于是,宋襄公就杀了鄫国国君,祭祀睢水之神。

    宋襄公杀了鄫国国君,不仅没有震慑住东夷诸侯,就连曹国都有意见了。东夷诸国拒绝与宋国结盟,就连曹国也背弃了盟约。

    宋襄公怒不可遏,他决定马上出兵讨伐曹国。公子目夷极力劝阻,希望他不要轻易和邻国闹得太僵,以至于不好收场。宋襄公正在气头上,如何能听得进去。曹国也不含糊,坚决抵抗。宋军围攻了很长时间,也没取得什么进展,只好无功而返。

    就在宋襄公为结盟的事情而烦心的时候,卫国决定攻打邢国。去年,邢国联合狄族,攻打卫国,卫国人纷纷要求要讨回这个公道。

    卫文公有些犹豫不决。当时,卫国正遭遇旱灾,这时候出兵,并不是一个好机会。卫文公让巫师占卜,巫师占卜后说:“在天灾降临的时候出兵,有违天意,不吉利。”

    卫文公想就此作罢,宁庄子说:“从前,周武王讨伐商朝的时候,也正逢灾荒,等打败了商朝,就迎来了大丰收。邢国勾结夷狄,无故欺侮我国,我们却忍气吞声,这才招来上天的惩罚。我们只有顺应天道,讨伐无道的邢国,才能得到上天的赏赐。”

    卫文公听从了宁庄子的建议,决定讨伐邢国。卫国的军队刚集结完毕,天就开始下雨了,卫国军心大振。

    面对宋国的不可一世,卫国的群情激荡,陈国也坐不住了。其实,不是陈国坐不住了,而是楚国坐不住了。齐桓公身死,霸主之位空悬,楚成王环视四周,觉得再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继承齐桓公的衣钵了,至于宋襄公,他从来就没拿正眼看过:小小的宋国,也想在大国的饭碗里争食,太自不量力了。

    在楚国的授意下,陈国与鲁国和郑国交换了意见。鲁僖公和郑文公对宋襄公觊觎霸主之位都很不满:你凭什么?一个异姓诸侯有什么资格号令嫡系诸侯?他们一合计,决定举行一次会盟,纪念一下齐桓公。陈穆公说楚国也想参加这次会盟,鲁僖公想反对,郑文公马上表示同意和支持,鲁僖公只好作罢。

    这年冬季,齐国、鲁国、陈国、蔡国、楚国、郑国在齐国会盟,共同缅怀了齐桓公的丰功伟业。自诩继承了齐桓公衣钵的宋襄公没有受到邀请,一直被中原诸侯排挤的楚国却堂而皇之地参加了盟会。

    看来这个世道真的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