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世界 » 第74章 宋襄公的霸主梦

第74章 宋襄公的霸主梦

    宋国。

    去年,几个国家在齐国会盟,缅怀齐桓公,却没有邀请宋国,这对宋襄公的刺激不小,他也决定会盟诸侯。

    宋襄公有个梦想,就是恢复昔日大商的荣光。登上霸主之位,是实现这个梦想最关键的一步。但他这一步还没有走出来,就遭遇了挫折。他最开始的几个盟友,曹国和鄫国都背叛了他,东夷也拒绝与他结盟,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邾国。

    宋襄公很抓急:宋国位于四战之地,东边是强大的齐国和鲁国,西边是好战的郑国,北边是惹不起的晋国,南边是强大的楚国,拉谁入伙呢?

    宋襄公盯上了楚国。多年前,宋襄公就开始布局。那一年,管仲去世,楚国攻打徐国,齐国和曹国前往营救,宋国却在这个时候攻打曹国,暗地里帮了楚国一把,让楚国攻打徐国的计划如愿以偿。楚国人得了宋国的好处,就得替宋国出力,宋襄公是这样想的。

    在宋襄公的眼里,楚国只是一群会打架的野蛮人,这样一群有力气没脑子的人,只配给他当枪使。宋襄公决定把楚国当作自己复兴大业的一把利剑。宋襄公想明白后,说干就干。他通知齐国和楚国,在鹿上会盟,说是要成立一个国际事务三人领导小组。齐国和楚国听了很高兴,就都来了。

    盟会上,宋襄公也不谦让,抢先割牛耳,歃血为盟。齐孝公和楚成王一脸晕逼,相互看了一眼:你同意的?你同意的?但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齐孝公和楚成王也都只好跟着一起用牛血在嘴唇上抹了一下。

    根据传统,诸侯举行盟会,订立盟约,只有盟主才能割牛耳取牛血。割牛耳是当盟主的象征。宋襄公终于如愿当上了盟主,事已至此,齐孝公和楚成王也不好说什么,但心里都很不高兴。

    齐孝公和楚成王心里不高兴,但宋襄公不管这些,他很兴奋:复兴大业终于又进一步。宋襄公向楚成王提出要求:让归附楚国的中原诸侯统一听从三人领导小组的命令,服从盟主的调遣。楚成王像看傻子一样盯着宋襄公看了半天,脸憋得通红,没笑出来:让你调遣,你能调遣得动?楚成王想看宋襄公有什么神操作,就点头同意了。

    宋襄公为盟主,与齐国和楚国会盟的消息立刻在国际社会上传播开来。公子目夷劝宋襄公:“与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争夺盟主之位,这是在自取灭亡啊!我们赶紧收手吧,现在或许还来得及。”

    宋襄公说:“你难道忘记了我们的共同愿望?为了复兴大业,肯定要冒点风险,付出点代价。我愿意为大商的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点风险和代价又算什么呢!”

    消息传到鲁国,鲁僖公问大学问家臧文仲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臧文仲说:“让自己的愿望顺从别人是可以的,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愿望就很难成功了。”

    鲁僖公说:“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臧文仲说:“什么都不干,离宋国远点,以免惹祸上身。”

    鲁僖公表示赞同,但他真的能置身事外吗?

    春秋纪元83年,前639年。

    这年秋季,宋襄公以盟主的名义,号召各地诸侯到盂地会盟,但齐国没有来,鲁国也没有来,只有楚国和楚国的盟友们来了。大家都清楚这次盟会是怎么回事,只有宋襄公还不明就里。

    宋襄公为这次盟会进行了充足准备。他提议这次会盟是衣裳之会,大家都同意了。诸侯的盟会有两种:兵车之会与衣裳之会。前者是大家都带着军队去,后者是大家都不带军队去。诸侯会盟,大多是兵车之会,自己的小命要紧,没有军队保护是不行的。衣裳之会讲的是信用,也没有歃血为盟这一重要环节。宋襄公明白,楚国肯定会出幺蛾子。现在都不带军队,不歃血为盟,看你还有什么可折腾的。但他还是低估了楚国人的无耻程度。

    临行前,公子目夷建议自己带军队远远接应宋襄公。这倒提醒了宋襄公,他告诉目夷:这次是衣裳之会,都不准带军队,我们不能坏了规矩。如果真的出了什么变故,不用管我,你自立为君,誓死保卫宋国,别忘记复兴大业就行。

    盟会上,气氛还是相当和谐的。当提到盟主人选时,气氛就开始紧张起来。宋襄公的理由很充分,鹿上之会,齐国和楚国都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盟主地位,况且自己的爵位是公爵,比在场的诸侯爵位都高,理应成为盟主。但他忘了仔细考察前来的诸侯,都是楚国的小弟,站在楚国这边的。见大家像看耍猴一样看着自己,宋襄公很不高兴:难道我说的不对吗?楚成王慢悠悠地接口道:“当然不对,我的爵位是王,难道不比你的爵位高吗?”

    宋襄公说:“你的爵位是自封的,不算数”。

    楚成王说:“算数不算数不是你说了算的,你问问在座的诸位,谁的爵位高”?

    众人一齐点头,都说楚成王的爵位最高。

    宋襄公气得脸都白了,拍案而起:你们这群无耻之尤,不跟你们会盟了,老子走了。

    楚成王哈哈大笑:这地方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吗?他一拍手,外面的工作人员齐刷刷甩掉外衣,露出甲衣,抽出暗藏的兵器。宋襄公只是呵呵冷笑:你以为你真的赢了?

    事情的发展出乎宋襄公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他担心楚国人会动粗,又希望楚国人动武。这真是矛盾。盟会如果能顺利进行,宋襄公大概能当上盟主,这是他最希望的。如果楚国人以武力破坏盟会,那就坏了规矩,破坏规矩的人自然没有资格争夺盟主的位子。现在楚国人动武了,就意味着楚成王失去了争夺霸主之位的资格。

    楚成王现在也左右为难:他想成为霸主,宋襄公肯定会寸步不让;他要收拾宋襄公,又会落个不讲信义的恶名。怎么办?要是能把宋国打服了不就成了。如果宋国能够公开承认楚成王霸主的地位,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于是,他决定以宋襄公为筹码,要挟宋国。

    宋国早有准备,他们马上拥立公子目夷为君,坚壁清野,严防死守。楚国攻打宋国的都城,接连好多天,没有取得丝毫进展。这下轮到楚成王为难了:进不能进,退的话又太没面子。怎么办?有人给他出主意,请鲁国国君出面主持和谈。于是,在鲁僖公的斡旋下,楚国释放宋襄公,撤兵了事。宋襄公回国,目夷马上让出国君之位。

    宋襄公对鲁国没事找事瞎掺和的行为很不高兴:让他们杀了我好了,我看他们怎么收场,你帮什么倒忙?于是,他指示自己唯一的盟友邾国去攻打鲁国的附属国须句(jù),给鲁国一个教训。须句是个弹丸小国,很轻易地就被邾国灭掉了,须句国君逃到鲁多寻求庇护,请求鲁僖公帮助自己伸张正义。须句是风姓诸侯,上古人王伏羲的后裔。别人的小弟打自己的小弟,自己能不出面吗?况且鲁僖公的母亲还是须句国君的女儿。

    鲁国决定帮助须句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