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药宗传奇 » 第二十章 高中

第二十章 高中

    不管怎么说,李书明这个人做人还是有底线的。他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所作所为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尽管他的生活已经过成了那个样子,非常颓废,但是没办法,他还是每天被拖着前进。李书明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人生的方向盘。可惜事实往往不是他能够掌控的。他的想法是很好,可是现实太骨感。他都没有弄清楚现实跟理想的区别。他只会白日做梦,每天过着舒适的日子,错误地以为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其实不然,他现在过的生活跟他的理想相差还有一大截。他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很美满,实则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这不是在开玩笑。他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事情真的有可能把他引导向死亡。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李书明就死得有点太冤了。不知道为什么,李书明总是不能够给人留下好印象,许多人见到他的第一面就是朝他吐口水。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周围人要这样子对待他。他的身边仿佛都是仇敌,让他不能施展手脚。李书明不明白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高中二年级那年,他突然间觉醒了。他突然间觉得他的身边围着一大群人,他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想干嘛。为什么自己的作息规律要和周围人一致。他很想逃脱,可是逃无所逃,他的家就在那里,别人很容易找到他的根基。李书明突然觉得周围人的行为都那么惹人生厌,真的不能原谅,对他做了那种事情。这么来讲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李书明可能已经陷入了生存危机。而且那个危机一直存在。李书明好像一直站在悬崖边上,随时都有坠崖的危险。这是他做人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只能由他自己决定,别人帮不了他,只能从旁给他建议。那个时候李书明嚣张到什么程度,根本不把他的左邻右舍放在眼里。他觉得自己被欺负了。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而且这一切都是他无法逃脱的宿命,无论他走到哪,问题总是跟到哪。他在生活作风上可能存在问题。他不能跟他的邻居好好相处。好像他们总是找机会给李书明设阻。这让李书明感觉非常不自在。他甚至觉得有人在跟踪他,有人对他的行为总是处于警觉态度,他好想逃离这一高压管控。可惜他做不到,没有父母供养着他,他很快就会饿死街头。这是李书明的高中生活,令他倍感危机的高中生活。现在他回到老家,一切都在重演,问题一直都在那里,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他被不折不扣得拿捏,不能有丝毫反抗。他必须接受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他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可是改变的成本太高了,他根本无力承担。于是只能接受生活的样子,接受这就是生活的样子。他也在逐步沦落妥协。但是有那么一瞬间他是想要摆脱这一切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外面看看风景,就能暂时忘记眼前枯燥乏味的生活。李书明的心思非常细腻,别人免不了给他的生活添油加醋,他总是那么轻易地就掉进了别人设计好的圈套。别人设计好了牢笼就等着他来钻。而且李书明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这跟他脑子的运作方式有关。李书明的脑子非常简单,就是做和结束两点一线。当他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必须考虑怎么来收拾残局。如果别人在他做事情的时候动手脚,有极大的可能李书明是没有办法给予反击,因为他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事情上,难以自拔。这时候的李书明显得非常好欺负。别人就是抓住李书明的这一思维特征给予李书明以打击的。这种事情说出来是非常令人不齿的。仿佛这一切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李书明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偷鸡摸狗惯了。他往往觉得是他犯了什么错误别人才那么对待他。其实他没有必要这么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事情要做。他和别人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两者互不相影响。这就要看李书明怎么想了。别人可能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李书明的事情,而且这种状态一直在持续。李书明没有办法要求别人停止那种行为,因为人家也是在光明正大地做事情。凭什么人家要给你让道。这于情于理都说不清。而且李书明的情绪极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他没有办法做到时时刻刻防御着身边的人做出不轨的事情来,别人总是突然之间打得他措手不及。他对此还不能有任何说辞。他不能对别人的行为指桑骂槐。这时候李书明等于吃了哑巴亏,不能还手也不能还嘴。李书明心里肯定是在骂爹。这种情绪在心里积压久了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影响李书明的心理健康。他的大学同学王广俊也曾说过李书明的心里有疾病。既然有这么多人说他心里有疾病,李书明也默认了他们的说法。他也开始觉得自己的心里是有疾病的。其实只不过是因为积压在心里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积压久了就形成了疾病。李书明不是没有想过怎么解救自己。可是在他的内心仿佛有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要改变意味着要推翻以前的定论,这关系到他为人处世的根本。所以李书明不会轻易做出改变,到时候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不是他能够掌控的。所以说李书明的状态很尴尬,他放任着坏情绪占据他的内心,造成了心理疾病,也不肯做出改变,生怕影响到了身家性命。他就这样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没有人能够解救他,只有他自己能够解救他。只要他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事情就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李书明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对于他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人一直以来都是持宽容态度的。不管别人怎么在他的头上作威作福,他都不管不顾。不想被那些不重要的人打搅了心情。他采取的这种措施确实给他减少了不少烦恼,只怕有一天他突然管不住自己乱发脾气,那场面就很难收拾了。李书明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一头没有名字的怪物一般,外人也是这么审视李书明的。他生怕有一天自己会做出什么出格的傻事来,到时候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李书明在生活当中的样子可能让人觉得可怕,这是他的本来面目。李书明对此有着清楚的认识。他真的很害怕别人打扰他的生活,他觉得生活就应该平静如水,而不是每天过得提心吊胆,担心这担心那,没有一刻得到安宁。李书明不是那种人,他也不会轻易把自己关进小黑屋。他还是可以和村民们正常交流的。尽管有时候并不会得到善待,可是李书明心里已经知足了。又不是男女朋友之间的那种亲密关系,他没有必要拿这个来衡量。如果说李书明在做人方面存在问题,那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性格太内向了,别人都觉得他好欺负,到处给他设置难题。关于这一点,李书明也认了。谁叫他那么老实呢!他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人,生怕别人把他的生活搅成了一锅粥。那是李书明最不想看到的结局。李书明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人做事,不给别人留下嚼头。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总会遇到熟人,这时候就应该和他们打交道。他的生活当中还是有那么一两个朋友可以倾诉心声的。这让他的生活不会显得那么糟糕。知己只要一两个就足够了。每当他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就会找他的好朋友说明事情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够给他一些建议。王德森就是李书明的好朋友。两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认识,之后小学初中都是同学。直到高中才分开。王德森对李书明来讲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存在。在李书明的高中时代,尤其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他的人生迎来重大的改变。好像突然之间觉醒了,之前都是处于沉睡状态。他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周围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他的心绪。李书明的情感就是这么谨慎细腻。他突然觉得所处的环境是那么聒噪,让他的内心不能享受一时的安宁。别人好像很容易就抓住了他的软肋,他不能有丝毫的抵抗。如果他强行反抗,那将引起血肉之灾。李书明当然是尽量避免和对方刀绒相见。他还不至于愚蠢到和对方硬碰硬,和对面硬刚其实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属于下下策。李书明虽然傻是傻了点,但是还没有到分不清利害关系的地步。他的心里有一杆秤,为他权衡利弊。

    李书明的高中时代完全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那时候天地未开,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李书明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怎样的未来。那时候的他血气方刚,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他对他的邻居们也是这么要求的。希望他们不要打扰他认真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李书明一直坚持着这样地理念。他觉得做农民是没有出息的,他长大了以后肯定不当农民。尽管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但是他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他将来可以从事别的行业,农民肯定是不当了,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但是具体要从事什么行业,他的心里其实没有一点概念。这里也就悄悄埋下了一颗地雷。李书明表面上是在认真读书,其实是在逃避现实生活。他从来不帮父母干农活,家务活也一点不沾。只为了一个理由,那就是我要读书,你不要让我分心。这个在小学初中还可以说得通,一到了高中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李书明就有点坚持不下来了。这时候让他去干农活做家务更不可能。可是李书明也因此走上了歪路。他变得不像以前那样认真读书了,而是把心思放在了别的事物上。他开始大量阅读小说。其实这时候的他就是缺少人生经验,他只有通过阅读小说来获得人生经验。他的父母都不识字,刚开始还可以蒙混过关。李书明的父母以为他在很认真地读书,其实李书明读的是和课本无关的小说。后来事情瞒不住了,李书明的父母开始管制李书明的课外读物。他们不再允许李书明阅读小说。他们虽然不识字,可是小说与课本的区别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就这样李书明不能得偿所愿,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实在是太匮乏了,他真的需要很大的阅读量才能满足他对人生经验的需求。高三那年,李书明放弃走读的上学方式,转而在学校附近租房。李书明的父母每星期给他一百块钱的生活费。他省吃俭用,把剩余的钱都用来读课外书了。因为没有父母的干涉,李书明的学习成绩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能够很好地处理教科书与课外小说的关系,合理地分配时间。他觉得书本上的知识都挺有趣的,所以书本上的知识都被他给学习进去了。他也不会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相反他觉得每位老师的授课方式都各有特色。他很享受听课的那个过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夕。李书明的高考成绩挺不错的。但是并不是特别优秀。586分的高考成绩在福安一中只能算一般般。稍微超过了一本线。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李书明心里已经很高兴了。尽管这并不是他所能够发挥的最高水平。王德森在本县的另一所高中就读,两人虽然不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但一直保持着联系。当王德森在qq上询问李书明的高考成绩时,李书明如实回答,取得这样的成绩,李书明心里并不是特别骄傲,因为之前的模拟考试李书明的成绩曾经考到六百多分。真正面对高考时,他只能说是正常水平发挥,没能做到超水平发挥。这不免让李书明感到有些遗憾。他真的很羡慕那些考了六百多分的同学们,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选择的院校的规格高了李书明一大截。王德森和李书明的高考成绩不在同一级别。王德森只考了548分。还没有到一本线。距离一本线还有近二十分的差距。高考分数公布,切线,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了。李书明的父亲李井泉建议李书明填报医学专业。理由是我们国家将来要大力发展基层医疗事业,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家诊所,到时候肯定有很多的岗位空缺,选择医学专业是很有前途的。李书明听从父亲的建议。只不过他报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因为中医不用做手术。李书明对于解剖人体还是有一定的惧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