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线上娱乐 » 第二十五章 忙碌而充实

第二十五章 忙碌而充实

    吃过午饭,我们一行多人心满意足的离开黄豆皇。

    我和老陈在他的奥林匹斯房车内休息,这车的使用面积可达上百平米,光是卧室就有三间,设施齐全,装修简约,科技感十足,主卧还是一个配有卫生间的套房,这配置真是令人羡慕,有实力了,你的选择就是会多一些。

    老陈将主卧套房让我给了我,自己则屈尊次卧,午休之前我问及下午的安排,老陈则微笑着跟我说:“下午还要去西市和姑娘们会合,带你们体验一下,逛街、购物、蹦迪”。

    我则一脸期待的说:“走着,出发”。

    我们分开午休,车队则驶向西市。

    原来QQ市区边缘有四大市场,除了我去过的西市商业区,东市农副产品集散区以外,还有北市的其他繁杂区域,南市是运输、成品区。

    至于其他的大大小小的集市、市场则星落分布于市区各处,既有重合的营业范围,也有自身特色。

    毕竟QQ市已经是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了,满足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低廉的生活成本,多样的工作选择,相对优厚的回报,低门槛的入籍标准等民生状态;更好、更多并持久的吸引天下人才聚集此地,是一座新兴城市保持活力的根本。

    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解决人口尤其是适龄夫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兼顾家庭和事业,有不为了老人的养老,子女的教育,住房的问题忧心和背负债务,是一个有未来的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城市的大量付出所能得到的回报,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积累,还有核心竞争力与市民主人翁意识的支持与帮助。

    既要吸引各类人员,也要留住他们,尤其是其中的人才,让他们能在此地繁衍生息。

    就必须将农副产品的生产、科研人的教育、研究,旅游业的发展,以这三方面为核心,三者紧密相连。

    并不适时宜的与临近城市和省份分享利益,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协调,携手并进的进群效应,自己一家独大不是目的,带动类似城市的共同发展,一片片的播下希望的种子,形成集群的经济带,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进而以区域效应,去不断地强化全国范围内的,相关领域的联合,强强合作,强弱携手,各显其能,外延优质,跨区域合作,进而实现资源的全国优化配置。

    多区域的协调发展,减轻东部沿海地去的发展压力,合理疏散多余的生产力、产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实现全国的协调发展,各有千秋,综合互补,以更好的应对国际竞争,技术争锋,为民族复兴助力。

    百家争鸣,各有神通,协作发展,合理布局,各取所需,力争全国范围的共同富裕。

    说远了,马上又要开启陪女生逛街的历程了,我得抓紧时间休息。

    躺在宽大的床上,感受着汽车前行的震动,领略着身体惯性带来的位移感,发空大脑,闭目养神,感觉舒适,很快我就进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只是感到房间内的气温在不断升高,也是,这都盛夏时节了,午后一两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此时本地气温可达三十摄氏度以上,再配上城市热岛效应的加持,室内的温度骤然升高,我赶紧调低空调的温度,都十六度了,我才感到凉爽,还好这里的气候没有华北地区那么闷热,只是初级的干热而已,我很喜欢。

    虽然是工作日,可是正值午休期间的街道,依旧出现了堵车,也好我可以多休息一会儿了,接着睡,暗自庆幸。

    下午时段,来到西市的车队在“永冬之地”,反季节体验中心的地下停车场里等候着二位姑娘的大驾。

    虽然是下午,视角移出停车场,仰望天空,隐约看到城市北方有成片的乌云分布在天际,这是要来雨了,毕竟本地已经进入汛期,雨季即将到来,持续而又集中的降雨,是本地的气候特点,总之年年都来的西南季风,及其带来的降雨是这里最重要的气候保障。

    在西南季风的加持下,降雨在我国自南向北,逐渐北上,在抵达我国与斯拉夫边境区域后又再次折返回长江流域消失,历时半年有余,影响大半个祖国,西南季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降雨来源。

    一觉醒来,先看看手机,都下午四点了,她们怎么还没到,我赶紧洗漱一下,这空调开得有点低,把我给冻醒了。

    走出房间,我看到有陈总的助理人员在房车内就坐,我一问才知,原来敏敏和何姑娘她们早就到了,是老陈在陪着她们,老陈看我太累了就没有叫醒我,还交代他的助理留守房车,等我醒来后再同他们会合。

    我又欠了老陈一回,给人家又添麻烦了。

    于是我赶紧带着留守的部分助理和安保人员,急速前往西市的永冬之地与老陈等人会合,中心那里的中央空调很是给力,加上人工造雪的景色,在这炎热的季节,酷热的下午,刚一走进这座半地下的钢架建筑,就感到一阵清凉扑面袭来。

    刚刚在室外一顿快步,出一身汗再加上室外热浪的侵袭,我穿的T恤都湿了,又来到这气温在摄氏零度的地下的冰雪世界,巨大的温差让我很不适应。

    我赶紧选了件中心对外租用的羽绒服穿上,裤子是篮球的那种易穿脱的训练裤样式,脚上无需拖鞋,套个保暖鞋套就行了,一阵暖意涌上心头,别浪费时间,继续前进。

    和陈总等人会合后,我们一行数人在冰雪中心的商业街上闲逛,脚上踩着雪,时不时飘下来的雪花,呼出气息的雾状现象,对与我们这些北方人而言并不陌生,到是一旁的孩子或是南方游客更加激动。

    逛街累了,我们就走进一间用雪块搭建的雪房子酒吧里休息,坐在冰柱之上,座位有皮草隔凉,很是温暖,拿着用冰制成的一次性杯子,喝一口可乐都不用加冰了,一阵凉意传遍全身,感觉脚趾都凉到了,我们立马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振奋。

    听着二位女生聊着昨夜的购物成果,我很是感叹,以她们花钱的速度,恐怕一晚上的血拼,就能将我一年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没准还得欠下几笔卡账。

    虽然财力不是一切,但绝对是一块跃升的敲门砖,没它你想一鸣惊人,难!

    离开酒吧我们又到另一家雪屋火锅店就餐,在雪屋里吃火锅,冰火交融,我很喜欢。

    虽是盛夏,但这里的人流可没有下降的意思,日落之后,沿街的音乐夜市就将开幕,到时的盛况更加空前,跟过年似的,听着敏敏的介绍,我和何姑娘都很向往。

    不过开市之前还是得先去滑个雪,我想尝试一下单板,之前在都城工作忙,收入又低,我住的地方有偏于东南,想要去西北的雪场,滑一次,光在路上的耗费就要五六个小时,加上人潮汹涌的周末,本就是结伴出行的高峰,我实际能够滑雪的时间,还没有路上花的时间多,着实无法尽兴。

    要是周末的两天都去,对我的体力和精力都是考验,周一就有起不来的风险。

    一个多小时之后。

    滑雪滑的我脚脖子痛,确切的来讲是,学单板摔得我脚脖子疼,双板和单板滑雪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跨越,尤其是在掌握重心上面,二者是有不同的,摒弃自己的双板习惯,将双脚固定在一条垂直的水平线上,重心的位置也在后移,这需要花时间去适应,一旁的老陈到时很喜欢看我前仰后合的摔倒姿势,他是乐在其中,我每次摔的姿势还都不一样,我都有点气馁的,算了改天再学吧……

    下午六时,狂欢夜市正式开始。

    我们一行数人混在流动的人群中,听着音乐,舞动起来,沿途有各种摊位卖着吃喝,无需讨价还价,用手比划就行,扫码支付。

    因为在强大的音响设备和沿街建筑的律动催化下,一对一的交流根本不行。

    上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音乐广场,此时语言已经失效,用手比划更加切实可行。

    人群舞动向前,时不时的看看沿街镶嵌的屏幕群体,大大小小的屏幕,色带,呈现这与韵律匹配的颜色变化,酷炫的灯光特效,时不时的亮度增减,感觉一切都被抛掷脑后了,尽情的享受其中,挑起来就可以了。

    我倒是可以早点回去休息,跳久了累不说,主要是担心我的心脏和低音震动产生共鸣,那我就遭罪了,最辛苦的是安保人员,还得寸步不离,又不妨碍的跟着我们,真是专业,致敬。

    舞动继续,一路走进广场,气氛更加热烈,我是吃饱了,也喝足了,疲惫涌上大脑,几天来疲劳的积累,让我感到头晕目眩,虽然才刚刚进入夜晚黄金时间,但我的战力已经耗尽。

    和老陈、二位姑娘告别之后,我们兵分三路,何姑娘与敏敏继续,老陈回家,我回酒店。

    回家的路上刷着手机,天气预报显示今晚有雨,我虽然劳累但是还有余力去欣赏城市的夜景。

    忽然我看到城市边际,有多处亮光,频频闪现,不像是天空打闪,位置低不说亮度也不够,打开车窗细心倾听,过了多时也没有雷声。

    疑惑之际我询问了同行的助理人员,她向我解释这是城市的气象守卫系统,再向天空发射催雨弹,也是在防止极端强对流天气,瞬时大风或者冰雹等自然灾害对庄家的破坏。

    看着窗外闪烁着亮点的多个区域,听着天空中弹丸爆炸的响声,想必这里配备的相关设备数量也是够多的,我再将视角转到对面的窗口,那里也有,第一次见,这大概是本地独有的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