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不做赘婿回家种田 » 第三十三章 家家都是万元户

第三十三章 家家都是万元户

    剩下的事就好办了,陈二这些年挣了不少钱,痛快并快乐的去银行给南阳庄村委账户上划了三十万过去。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能让自己逃过一劫实属侥幸,钱再继续挣就是了。

    帮自己出面这位领导的公子,前些日子看好石材生意,想让自己出面去搞,到时候说不准一把就捞回来了。

    朱炳康也痛快的在刘大队和领导秘书的见证下,把所有材料撕碎扔进垃圾桶。

    现场给家里村委打电话说明白了事情经过,村里说不再追究的话让在场两人听的明明白白。

    又找到水利局办公室的电话,当着这俩人的面给去现场勘探的人通了电话,告诉对方自己身份,说代表几个村向水利局说明情况,告诉对方事情已经了结,重修大坝的资金已经筹备好,到时欢迎局里派人下来指导工作。

    至于乡里那方面,自然有陈二姐夫出面,不用朱炳康多操心。

    刘大队和领导秘书,也都各自给打招呼的领导汇报了情况。

    至此炸坝泄洪事件告一段落,各个方面都很满意。

    晚上,还是在潘三大排档,不过这次是在包厢里。

    刘大队带着二中队的孟队长、五中队的中队长,朱炳康这边是胡文磊、刘兵、和刘春强四人。

    七个人杯来盏去相谈甚欢,一直喝到小半夜才尽欢而散。

    第二天朱炳康回到村里,昨天转账时就说好了,今天附近几个村的头头脑脑都过来开会,钱是朱炳康整来的,怎么安排肯定需要他在场,不能卸磨杀驴不是。

    南阳庄的村委以前是管理区所在地,三间没有隔壁的瓦房坐着几十号人。

    朱炳康站在台上面对众人,有点像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模样。

    朱炳康讲道:

    “老少爷们,咱不先说修坝的事,趁这个机会,我另外有个事给大家伙拉拉。

    马上就要秋收了,我问问大家,咱们一亩地能刨多少斤地瓜?”

    下面有说七千斤的也有说一万斤的,朱炳康摆摆手道:

    “咱就取个中间数,一亩地按照八千斤,二斤半出一斤地瓜干这个我知道,现在的地瓜干收购价三毛多少钱,咱按高处四毛钱一斤算账。”

    说完转身在一块小黑板上写下了一串数字,结果是一亩地能卖一千二百多块钱,写完算式又接着道:

    “我毕业回来没去上班,整天围着山绕着河转悠,很多庄邻不知道我干么的,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我晃悠出了什么。

    我再给庄邻们算个账,咱们以前都晃过粉子,不过当时咱们都是自己做粉条粉皮,都自家吃了或送人了,没有卖过,所以就不知道现在这个粉子多上钱一斤。

    我打听过,今年现在的行情大约在三千块钱一吨,也就是一块五左右一斤。

    按你们以前的经验,几斤地瓜能做出一斤粉子啊?”

    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的都有经验,往年都是几家几家的合伙做淀粉,先称好各家的地瓜斤数,做出淀粉后按比例分给各家。

    有人说三斤多点,有人说不到三斤。

    “咱就还是取个中间数,按照三斤地瓜出一斤淀粉,那么老少爷们看好了,我把这个账也写在黑板上,咱们对比一下。”

    转身在刚才的算式下面写到,八千除以三乘以一点五等于四千。

    看到这个结果下面人坐不住了,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

    周支书早听朱炳康算过这笔账,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看见朱炳康连说带摆手的压不住下面的聒噪,站起身来大声呵斥,众人才逐渐平静下来。

    朱炳康等屋里安静了后说道:

    “大家先听我说,等我说完谁再有疑问一个一个的轮着来问我。”

    向周支书示意说道:

    “咱就拿周支书一家做例子,周支书家里几亩地瓜?”

    “差不多三亩半吧。”

    “那好,也就是说像周支书这样的家庭,今年地瓜全部做成粉子能卖一万几千块钱。”

    这话一出,下面又嗡嗡声四起。

    “这不是一下子成万元户了吗?”

    “我家三亩也能卖一万多块钱”

    “我和俩儿子没分家,七八亩这不是得卖两万多块钱吗?”

    …………

    周支书不得不再站起来,这次大家学乖了,没等到周支书喊话就安静下来。

    朱炳康不烦这些庄邻吵闹,这个年代,特别在自己这山旮旯里,万元户还是超然的存在,谁听到自己马上就能成万元户了能不激动?

    朱炳康接着说道:

    “我知道大家伙有很多疑问,我先把这事给说个大概,有不明白的再问我。

    第一,这个淀粉买到哪儿去?

    我联系的是隆口一家粉丝加工企业,我和这家企业有点关系,至于能要多少,大家放心,咱们这几个村子出个二三百万斤粉子,这家企业自己就能吃的下。

    第二,钱牢靠不牢靠?

    这个让大家放心,我电话上联系好了,明后天的就去面谈签合同,他们是要先付给咱们一部分定金,然后每走一批货结一次账,等到最后一批货时算账两清。

    第三,我知道可能有很多人家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认为我办事不牢,不敢把地瓜交给我,怕最后我没有钱付给他们。

    针对这个事我考虑了很长时间,不能因为不相信我,就落下他们,让他们还费时费力的去切地瓜干,又得晒又得拾,多出力不说还少卖很多钱。

    对于这部分庄邻,我计划直接现金收购他们的地瓜,暂时给定价三毛钱一斤,刨出来送我这里,过完秤就付钱,就这样不算省的工夫,一亩地卖的地瓜钱,也能比去切地瓜干翻上一番。

    好了,我暂时说这些,老少爷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不管好听不好听的都可以问我。”

    一口气说这么多,朱炳康都有点嘴干。

    一个庄邻问道:

    “一家子好几万斤,这么多户人家,得捣鼓到那年那月才能打完粉子,别到时候打不过来,地瓜不就都烂了?”

    朱炳康笑道:

    “这个您放心,我去市里市场看过了,有一个小时能粉两万斤地瓜的粉碎机,咱们黑白两个班倒着干,一天就能粉碎四五十万斤,算下来咱们这些村子的地瓜一个月左右就能全部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