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郁陶 » 闹事

闹事

    “红袂?”

    这祁明城死气沉沉的,红喜事唱得跟白事似的,乍然出了这么个艳色,确实惹人注意。

    “小姐是觉得那是花乐坊的姑娘?”

    陶安一只手撑着头,余下那只也不闲着,徐徐擦拭着玉镯:“不知,只是划定几个范围的试着找找,那人很是机灵,找得个好位置,我也是不经意瞧见的,待我起身她也察觉到了。”

    “小姐说机灵,那定然是很聪明喽?”

    “是个姑娘?”

    “约莫是的。”陶安回想了下那人离去的行迹,转而问道巷明,“怎么这么晚回来?”

    “……”

    巷明看了眼幽花,小姑娘也乐呵呵双手抱臂看着他。

    “……”

    陶安不催促询问他怎么了,只是等巷明沉默一会,听他说起几个人。

    “红衣的话……我只见到一位名叫音娘的姑娘这样打扮。”

    巷明进花乐坊没多久,就碰见当地富商徐家大小姐来找人。

    找的是徐家的小公子。

    这位徐公子和他家姐姐关系似乎一般,在他进去之前,徐家这位小姐就已经派人来找她家弟弟回来,但始终敷衍了事,没有回应。

    于是这位徐家小姐亲自来了趟花乐坊。

    巷明不明白她们之间渊源的来龙去脉,只知这位徐家大小姐似乎认得当时正在弹琴的音娘,在花乐坊门外说的话,大致是暗里讥讽了这位音娘几句。

    音娘似与坊里姐妹关系不错,当即就有人反击了回去。

    祁明此地待起来让觉得有些冷漠,但从陶安他们买东西也能看出,会去凑这热闹也不奇怪。

    于是场面就愈发热闹,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

    巷明简复述一些了些徐家人和花乐坊里姑娘的话:“听起来,似乎这事常有。”

    “常有的事也听起来不腻?”娄一奇道。

    “可能没有别的什么新鲜事吧?”

    “怎么不说每次吵得都翻新花样呢?”

    陶安听巷明一通说了好几个,对他笑笑:“辛苦你了,其他几家着人问话打听点就是了,我再细问你点事。”

    “听你这样说,这位音娘在花乐坊里是有地位的,徐家在祁明也是有一定的地位商贾,怎么不包个间?”

    “这位音娘已经不主这些事了,只是偶尔会在台上弹奏一二。”

    “这位音娘多大了?”

    “二十有九。”

    “算起来,周小城主回来的时候正巧和这位音娘的适婚年龄差不多。”

    “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周小城主是娶妻了的,他的娘子是祁明城一位商贾的独女。两个人自幼相识,在周小城主衣锦还乡之前,对于祁明城,他就是一个外来客。要说祁明城内和周小城主关系最为深的,应当是这户人家的大小姐。中间缘由打听不到......这些约莫是当时弄来谈资取笑的。”

    毕竟无论这位周小城主是否金榜题名,锦衣还乡,在外人看来,都是又高攀之意。

    “按理来说家里人是不会愿将这位姑娘嫁给周小城主的,但是后来家道没落。祁明城闹得风风雨雨,周小城主回来的第二年,做的事颇有成效,水涨船高众人捧,好似没多久,两人就成了婚。”

    “成婚以后,说是周小城主对这姑娘并无男女之意,只是适逢她家没落,念及少年情分拉她一把,所以周小城主仍旧是一头埋进公务里头去。这位小姐规矩了许多,不再像从一样总是三天两头弄出个事来,慢慢的......就没有什么消息了。”

    “说得有眼有鼻子似的。”

    “那不然我能吃这碗饭?”幽花讲起事来,语速徐疾得当,音调沉郁顿挫,不比起花月坊里说书的差,“巷明也是听了讲评的,你倒是说说我讲得好是不好。”

    娄一和幽花拌嘴,总是要扯到旁人的。

    巷明无措的挠了脑头,干陪笑着:“幽花是行家里手,话既说出来,定是已经有所思量。花月坊中,多谢幽花姑娘解围,将我带走。”

    听他道谢,幽花无所谓摆摆手:“没什么思量,就是听到些编造的。”

    陶安敲了敲她的头,而后,树明也敲了敲她的头。

    “......”

    “不过徐商一个大小姐,就这样在别人坊前吵起来了?”

    “倒也说不上,只是引了个头,剩下的多是她家随从在说。”巷明想起,那徐家小姐姿态端正,目中含笑,待身边人为她说话时劝阻了下就回马车了,“那徐家小姐不像是来找她家阿弟。”

    “倒是像来砸场子的。”

    “花乐坊里的姑娘都是卖艺的正经营生,加之祁明过去会送自家女儿来,当地人多是要有些尊敬的,况且,能进里面的姑娘都不是泛泛之辈,祁明从前是江南江北西沙东海都知道的百戏第一。”

    “那位音娘是什么身份?”

    “音娘早几年就已经不再常驻台上了,只是偶尔奏鸣两曲。我去得时间不是什么好时候,但音娘已经要下场了,只是徐家来了人,音娘本就多留了一会。”

    “小姐你猜,巷明为何这般回得晚?”

    “没有没有,”巷明无奈的喊了声幽花啊,偷偷看了眼树明,“音娘下场后,以谢出手相助为由派人请我上雅间,打听出些消息。”

    音娘从前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家里还有个弟弟。

    家里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平淡也是福,没有什么后院勾心斗角,人前笑里藏刀。

    音娘出生时是落雪后第三年,虽然日子还是比较苦,但有在慢慢好转,于是对生活多生了些盼头。

    家中靠父亲做些苦力活,母亲也做点手艺补贴家用,虽然仍然是夏蒸冬寒的,但比起其他人家,要是逢年过节生辰什么的也是自有一番热闹。

    后面音娘长大了,也可以帮衬家里些。

    因为样貌清丽,说话做事稳重,求亲的人特别多。

    但都没答应。

    大家都说她是心气高,看不上。

    “既然传得这么好,也不止多少好人家把?”

    “是这样,音娘说,她是不做嫁人的打算的。”

    拒了富贵枝,享了清平乐。

    巷明问:“姑娘是有何打算吗?”

    音娘勾唇轻笑,将手中杯酒放下,指着一扇打了密密麻麻小圆孔透光的窗户说:“想去看看外面的。”

    她说话语气实在没有释然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