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华夏之五代十国 » 第3章 山南东道严兵守要害,禁止徐戍入境

第3章 山南东道严兵守要害,禁止徐戍入境

    庞勋营帐内。

    庞勋眯眼想到:若朝廷能保我官职,就这么回去也不是不行。想要朝廷任命我为都将恐怕不太现实,能任都头也不错。

    于是,庞勋便试探着向张敬思询问道:“敕使,不知回徐州后,勋能否继续任都头?”

    张敬思闻言便面露为难之色,随即陪笑道:“此事我实在不能做主,不过我回去后会禀明陛下,再多为庞都头多美言几句。”

    庞勋闻言颇感失望。

    这时张道瑾开口说道:“徐州距此千里之遥,不如我派兵护送诸位回去吧。”

    庞勋闻言脸色大变,当即拒绝道:“不用如此麻烦,我们自己回去就可以了。”

    这时,张道瑾亲吏进入了营帐,对张道瑾说道:“监军,时辰不早了,咱们该走了。”

    张道瑾闻言便知亲吏已经将事情办妥,于是便起身向庞勋、张敬思等人拱手说道:“敕使、庞都头、诸位,道瑾还有军务,便先行告辞。”

    庞勋等人将张道瑾送走后,许佶突然发现众戍卒都没了甲兵,于是他赶紧向一名戍卒询问道:“你们的甲兵呢?”

    “我们的甲兵都交给了张监军带来的人。”戍卒答道。

    许佶闻言脸色大变,立即来到了庞勋营帐。

    “都将不好了,张道瑾的人趁我们在帐中议事,将众兄弟的甲兵都收走了。”许佶慌张地对庞勋说道。

    庞勋闻言大惊,顿感懊恼。

    这时,赵可立向庞勋询问道:“都将,没了甲兵,我们岂不成了砧板上的鱼,只能任人宰割,追不追?”

    庞勋摇头说道:“不能追,刚才张道瑾是因为忌惮我们人多,所以才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此时张道瑾恐怕已经与大部队会合,我们没有兵器,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而且现在恐怕没人愿意去夺兵器。”

    “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样任人宰割吗?”赵可立眉头紧皱道。

    庞勋想了想,说道:“现在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只要有官兵靠近,我们便宣称官兵是来杀我们的,士卒畏惧,定会随我们逃走,到那时,便不会有人再轻易相信朝廷了。”

    “如果等我们回到了徐州也还没有官兵靠近呢?”许佶开口问道。

    “那我们便找机会使大家相信朝廷并不是真的要赦免我们。”庞勋幽幽地说道。

    许佶、赵可立等人觉得庞勋说得有道理,于是便不再多问。

    次日,庞勋率众继续北上,朝着山南东道的方向行去。

    一路上,许佶、赵可立等人皆充当了斥候,随时关注着周围的情况。

    湖南长沙监军府内。

    一名官吏向张道瑾询问道:“都监,是否派兵拿下徐州戍卒?”

    张道瑾摆手说道:“不可!徐州戍卒没了甲兵便没有了威胁,若贸然出手,恐将他们逼反。”

    徐州彭城徐泗团练使府内。

    崔彦曾收到了朝廷的敕令,朝廷令崔彦曾慰抚徐戍,绝不能让徐戍产生忧虑和猜疑。

    崔彦曾随即便派出使者,前去慰抚徐州戍卒。

    山南东道襄州襄阳县节度使府内。

    一名官吏向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字台硕)禀报道:“仆射,徐州戍卒将入我境。”

    崔铉闻言便担忧地想到:徐戍之前便一路劫掠,万一又在我辖境劫掠就不妙了,以防万一,我绝不能让他们入境。

    崔铉想罢便对僚佐吩咐道:“立刻派严兵守要害,禁止徐州戍卒入境。”

    “诺。”僚佐领命而去。

    荆南北境。

    许佶在荆南、山南两道交界处侦察过后,便急忙回到了徐戍军中。

    “都将,机会来了。”许佶欣喜地向庞勋禀报道。

    “什么机会?”庞勋疑惑地问道。

    许佶随即解释道:“山南东道节度使遣严兵守要害,禁止我们入境。”

    庞勋立刻便明白了许佶的意思,于是也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立刻将张敬思软禁起来。”庞勋随即对许佶吩咐道。

    “遵命。”许佶拱手应道。

    随后,庞勋将众戍卒召集到一起。

    “诸位兄弟,山南东道遣严兵守要害,禁止我们入境,这说明朝廷还是不信任我们。”庞勋对众戍卒说道。

    众戍卒闻言大惊,纷纷议论了起来。

    庞勋故意让众戍卒议论了一会儿,然后又说道:“我们犯下的罪行要比当年的银刀等七军大得多。朝廷之所以赦免我们,是因为没有把握将我们全歼,害怕我们溃散至州县为患。朝廷赦免我们不过是权宜之计,待我们一回到徐州,必定会将我们全都剁成肉泥。”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河朔复乱,朝廷征兵进讨,以沂州刺史王智兴(字匡谏)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

    由于武宁军精兵全归王智兴指挥,因此武宁军节度使崔群(字敦诗)非常忌惮王智兴。

    崔群便奏请朝廷召其进京,授予其它官职,或者任命王智兴为节度使。

    王智兴闻讯便立即率军回师徐州。

    崔群得知王智兴已率兵入境,感到十分恐惧,于是派人前去慰问,并要求王智兴让部众放下武器后再入城。

    王智兴拒不从命,率军直入州城,活捉崔群,并诛杀异已者十多人。

    朝廷见王智兴已然入主徐州,而朝廷又无力征讨,便只好任命王智兴为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御史大夫、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观察使。

    王智兴得徐州后,召募凶豪之卒二千人,号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每月以三百人轮番卫戍节度使府。

    其后武宁军节度使多为文臣,银刀等七军之兵渐骄,只要小有不如意,便会众起喧哗,驱逐主帅,要求赏赐。

    咸通二年(861年),新任武宁军节度使温璋治军严明,银刀等军之骄兵大为畏惧。

    虽然温璋努力安抚,然而骄兵始终猜疑。

    咸通三年(862年),七月,银刀等军之骄兵哗乱,驱逐温璋。

    朝廷便以温璋为邠(bīn)宁军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字小年)为武宁军节度使,并诏令王式率忠武、义成两军赴徐州。

    八月,王式率军杀银刀都将邵泽等数千人,银刀等军余众皆逃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