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继承皇位,我的外甥竟是杨戬 » 第二十六章 在行动

第二十六章 在行动

    张让亲自前往丞相府,向丞相李济传达了陛下的口谕,这也是刘泽对丞相的一番试探,毕竟现在刘泽要想对朝堂有所动作,必须要指望丞相的辅助。

    李济抚须道:“陛下的意思是右迁陈塘关总兵李靖担任御林军大统领,可御林军大统领乃国家二品大员,没有陛下用印,老夫虽为丞相,亦无能为力也!”

    张让却是面露笑意,道:“还请丞相放心,到时候丞相便知道了,还请丞相万不可声张。”

    李济面露疑惑,不过张让等宦官能够频繁出入宫内外,恐怕在皇宫中陛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权力!

    那程孺突然落水身死,是不是...

    有如此陛下,乃是国家的幸事啊!

    随后一匹快马从京城出发,往南直奔陈塘关,这是李济动用了丞相府的力量。

    而张让回到皇宫,得知了太后又启用了一名在宫内威望仅次于程孺的宦官担任中常侍,听到此人的名讳,张让心里却是不由得嗤笑一声。

    不过是一个无能之辈!

    何苗作为尚符玺郎,要经常侍候在宫中,有属于自己专门的一间屋子,听到有宦官奉太后口谕前来,正在喝茶的何苗连忙起身相迎。

    “奉圣母娘娘口谕,中常侍程孺不幸落水身死,娘娘感其忠心,特封其子程波为钜鹿侯,由尚书台与丞相府拟诏,尚符玺郎用印。”

    钜鹿县,本是程孺的家乡,如今将程波封为钜鹿侯,这也是太后对程孺的恩典。

    何苗赶紧叩首:“臣遵旨。”

    张让这时连忙换了个笑脸,对何苗道:“侯爷,奴婢已在偏殿置办了一桌酒宴,不知侯爷能否赏脸呢?”

    “这...张黄门,现在可是当值期间,岂能饮酒,如果让太后知道...”何苗当然想饮酒,也特别想认识一下如今太后手底下炙手可热的黄门令张让。

    如今张让已经由小黄门升迁至黄门令。

    但现在正是当职期间,如果让人知道了,那些御史定然会弹劾他,完后自家姐姐、兄长也必然会训斥他,这又何苦来哉呢。

    张让仿佛知道何苗心里想的什么,连忙道:“还请侯爷放心,太后因为程大总管落水的缘故,正在殿内休息,而那偏殿也无闲杂人等,还请侯爷放心。而且奴婢今日准备的乃是江州鼎鼎有名的玉壶春,您今日有口福了。”

    何苗见状,便下定了决心,颔首道:“既然张黄门诚心相邀,那本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张让顿时欢喜不已,便道:“那侯爷,咱们先去尚书台与丞相府传口谕,先把今日太后的吩咐完成吧!”

    “也好!那就一起去,早点完事咱们早点去喝酒,哈哈!”

    何苗顿时笑道。

    张让也在一旁陪笑不止。

    去尚书台与丞相府非常顺利,甚至丞相李济得知要封一个宦官过继的幼子为县侯都没什么反应,这在何苗看来,就是李济畏惧自家姐姐也就是何太后权威的表现。

    自是更加得意洋洋。

    尚书台并没有设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只有尚书左右丞,这是太后为了方便行事权力故意而为之。

    等到酒桌之上,张让等一众宦官极力吹捧,把何苗都快捧到了天上去了,何苗很是受用,这酒一下子就喝多了,晕晕沉沉睡了过去。

    张让使劲摇晃何苗两下,见何苗是真的喝醉了,这才放下手中酒杯,挂在脸上的笑容早就敛去,冷哼道:“不过是一蠢猪耳!”

    曹节也在一旁道:“何氏兄弟如今何进掌管御林军,而何苗担任尚符玺郎,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何进,他毕竟掌握了兵权,与咱们是近在咫尺。”

    张让道:“放心,陛下早有计划,等李靖一到,何进不过是一待宰的肥猪而已。”

    众人将何苗掌管的玉玺轻轻卸下,又拿出数张空白的圣旨,全部按上了红彤彤的大印,而后又原封不动的放回何苗的身边,将其搬到偏殿,让何苗好生睡觉。

    张让看着熟睡的何苗,心中却是越发的高兴。

    而此时袁绍怒气冲冲来到丞相府邸,就连守门侍卫都被推搡到一边去,丞相李济听闻是袁绍前来,直接出殿,斥道:“袁本初,为何在丞相府大闹。”

    “丞相,草民却有要事询问丞相!”

    袁本初却不畏惧李济,昂扬向前,嗓门洪亮,拱手询问道。

    李济见状屏退了众人,对袁绍道:“你且进来!”

    等两人入座,李济这才询问道:“说说吧,到底是因为何事前来?”

    “当然是因为陛下!”

    袁绍昂首挺胸,坐在榻上却是身形挺拔,愈加显得气质威严,李济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认为他将来是大汉的栋梁之才。

    袁绍道:“如今太后掌权,陛下已经继位多日,百官却无法见到陛下一面,这必是太后隔绝了皇宫内外,变相将陛下软禁,如今扬威大将军作壁上观,丞相乃是士林领袖,吾等唯丞相马首是瞻,但丞相如今却毫无动静,不见作为,丞相到底意欲何为?”

    李济见状,顿时笑了,抚须道:“陛下如若得知有你们这群忠心爱国的士人在,想必会非常开心吧!

    本初勿要着急,如今老夫已经与陛下取得了联系,不日就会有转机了。”

    袁绍听罢,这才松了一口气,道:“既然明公有所行动,那么我就放心了,如若明公需要本初做什么,还请明公随时吩咐,本初必竭尽全力,不负明公期望。”

    “好!有本初这样的俊杰,这是大汉的福气啊!等陛下亲政,老夫必亲自向陛下举荐本初,还望本初尽心竭力,效忠陛下!”

    袁绍拱手道:“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袁绍来的快,走的也快,袁家四世三公,在大汉可谓是鼎鼎大名,而袁绍虽然为庶子,但过继到其大伯的名下,这就让袁绍有了继承袁家的资格。

    而袁绍也不负袁家所望,相貌英俊,颇有威严,所以袁家亲尽全力支援袁绍。

    这也惹得袁逢之嫡次子袁术的不满。

    袁绍野心勃勃,见到新皇登基,而太后摄政,知道这是他的一个机会,所以积极奔走,看看能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

    而此时小黄门赵忠与蹇硕也在半路上迎接到了曹操刘备一行,曹操刘备见到竟有宫中宦官相迎,更是放下心来,一行人也不废话,在灌江口接上了杨天佑刘芯一家人,便坐船直往陈塘关而去。

    等到了陈塘关,众人这才得知,李靖竟被召去京城,同去的还有殷夫人和魔家四将,这让杨戬等人内心有些急切,出来这段时日,京中发生了何事?

    但见赵忠与蹇硕二人在此,说明陛下性命应该是安全的。

    所以虽然十分急切,但是杨戬等人也只能安心坐船,耐心等待着到达京城的那一天。

    ......

    “传陛下口谕,请陈塘关总兵李靖安心在京城等待,过几日必有要事相商。”

    就在长安城里一家不知名的客栈酒店,李靖、殷夫人并魔家四将跪在曹节面前,接受了来自刘泽的口谕。

    曹节道:“陛下最后有一句话,让咱家一定要跟李总兵说,陛下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

    李靖闻言,立即叩首道:“臣亦没有忘记陛下的谆谆教诲,愿为陛下效死!”

    “好了,起来吧!”

    曹节对李靖众人说道:“这几日李总兵就不要外出了,随时在这里等候陛下的圣旨。”

    “臣明白!”

    李靖躬身应道。

    而在皇宫内,张让等人将何太后伺候的非常舒服,要说玩乐,十常侍真的是行家,甚至张让还从南边寻来一个戏班子,来为太后唱曲。

    这使得太后早已忘记程孺落水而亡,而朝廷内外也好似无事发生,自家兄长何进也将御林军掌管的好好的,前天还来探视何太后。

    当今皇帝也在承恩殿里待的好好的,没有什么幺蛾子。

    这让太后心里的阴霾也散去不少,认为之前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而新晋的中常侍宋前对张让等人十分的不满,不过他也十分老练,知道在争宠方面争不过张让等人,那么就更应该勤勤恳恳干活,将太后吩咐的事情都要完成好。

    不过毕竟很多东西都是由程孺掌管,如今宋前接手起来,竟一时之间不知道从哪出入手。

    这让太后对皇城稽查司的掌控又薄弱了一分。

    ...

    “圣母娘娘,老奴又派遣了一波人马前去查探胡都统,但现在都没有消息传来。”宋前小心翼翼的禀告道。

    “什么?胡泉在干什么?都多长时间了,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

    何太后本来稍好的心情顿时又不美丽了。

    宋前壮着胆子道:“圣母娘娘,这胡都统乃圆满境高手,又使得一番好弓术,在整个京城武艺都属前列,想必是有事耽搁了,或许不日便有消息传来的。”

    “那就先等等吧!”

    何太后闻言,知道也只能如此了,便又专心看起戏来。

    而此时忽然有內侍前来禀报:“圣母娘娘,扬威大将军求见。”

    “他来干什么?”

    太后的兴致又一次被打断,属实有些不乐,不过扬威大将军毕竟不是一般人,太后便乘凤銮返回了慈宁殿接见扬威大将军高平。

    高平向何太后禀告道:“启禀圣母娘娘,有贼寇打了江州府,将江州府闹了一个天翻地覆,杀害了许多官兵百姓,甚至连通判都被杀害了。据探子来报,这些贼寇上了梁山泊,梁山泊已经成了气候,贼兵势大,危害州府,臣请出兵剿匪!”

    何太后道:“不过是一些匪患,何须大将军亲自出兵,派遣一两名良将出兵即可。”

    扬威大将军想了想道:“圣母娘娘所言甚是,臣举贤不避亲,举荐臣弟高俅领兵剿匪。”

    “这...”

    何太后有些迟疑。

    张让在太后身后忽然小声咳嗽一声。

    太后听闻,却是道:“兵事乃国家大事,岂能如此轻易决断,理应召集重臣一同商议,不过大将军乃懂兵之人,且先上一道奏疏,本宫先看一下。”

    大将军高平有些愕然,没想到十拿九稳之事竟然没成,高平见状只能先答应下来。随后便躬身离去了。

    太后这才扭过身来,看向身后的张让,“你背后提醒本宫,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