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孤鸾煞 » 第144章 朕绝不会远嫁朕的姐姐

第144章 朕绝不会远嫁朕的姐姐

    姚与庆入府以后,直接就进入了书房,希农看到他一声也不吭的坐在书桌前,看起来心情有些不太好

    姚与庆确实心情不好,因为他能明显的感觉到,小皇上对自己的针对性明显加强

    这几日里,自己在朝堂之上的提议,都被皇上否了

    姚与庆看了看幽暗的书房,他越发觉得,自己是因为功高震主,皇上心胸狭隘,所以才容不下自己

    得想个办法提醒皇上,自己仍旧是他的舅舅

    姚与庆垂下眼眸,看到了桌子上的信件

    几日后的早朝,大臣们喊了万岁之后却没有听到皇上的平身,但是臣未得召唤,不得直视面君,众位大臣有些疑惑,私下里左看右看,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不喊平身

    王座之上的刘璋面色不好,眼下也有些淤青,想必,这几日并没有休息好

    在一旁的乌桕看着底下交头接耳的群臣,又偷瞄了一眼王座之上沉默的刘璋,轻轻地凑上前去,喊了声

    “陛下”

    刘璋回了神

    看了看底下跪着不敢动的群臣,开了口

    “前几日,朕收到了夷族首领乌莫句的一封信”

    刘璋的气压很低,说话时没有丝毫的激情,甚至还有隐隐的怒气

    底下群臣噤若寒蝉,不知道这来自夷族的信件是什么

    刘璋也顿了顿,没有继续说

    皇上不说话,群臣不敢接问,正在这沉默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位大臣的肚子,咕噜噜的响了几声,这一响,连坐在王位上的刘璋也听到了

    刘璋侧脸看了过来

    这大臣自知出丑,又赶上刘璋如此低气压,正感觉到自己要被五马分尸,死无葬身之地,没想到刘璋在听到这声咕噜噜之后,意外的说了句

    “给诸位大臣一碗豆羹”

    “平身吧”

    大臣们颤颤巍巍的起了身,惶恐又不知所以,连姚与庆也略略皱了皱眉

    等到这碗豆羹端上来,大臣们才发现了有些不同寻常

    这滑嫩的豆羹,原本让人食欲大开,只是上面不知道飘了些什么东西

    粗粗看上去,像是些枝叶和树茎

    这还怎么喝呢?

    皇上这是让吃,还是不让吃呢?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这是何意

    “诸位大臣,可知道这碗豆羹,是什么意思?”

    无人说话,说实话,刘璋喜怒无常,大臣们真的不敢随意猜测圣意,唯恐不管猜对猜不对,自己都会遭殃

    “豆羹上飞绿豆萁,豆豉成汁唇相依,陛下,可是在说曹丕与曹植兄弟之事?”

    底下有个官员接了话

    总有聪明的人,要忍不住显示自己的聪明

    但是现在刘璋需要有一个不甚聪明的聪明人,来揭开这个话头

    “爱卿机敏,朕说的正是曹丕兄弟”

    当日曹丕要杀自己的亲兄弟曹植,命曹植七步之内成诗,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七步诗》,以豆萁和豆子比作他们兄弟二人,最终让曹丕不忍相煎何太急

    只是如今这般,放到了这里,陛下又是什么用意呢?

    陛下没有兄弟,这又是在隐喻什么呢?

    没有人猜得透,索性等刘璋自己说

    “朕生在皇家,兄弟淡薄,唯独一个姐姐含山公主,可是朕前几日,竟然收到夷族首领的来信,说陈夷两族多通婚之事,夷族愿迎娶含山公主,为天下和平之表率”

    刘璋的话一落地,朝臣之间瞬间感觉目瞪口呆

    谁不知道,当今圣上,只有含山公主和陛下是太后所出,况且姐弟二人感情深厚,更非一般寻常皇家手足可比,皇上如何肯?况且夷族如今虽然不敢挑起战乱,但是居于漠北,黄沙漫日,相比于繁华的京都,公主如何肯去?

    况且两族之间在早年间早已经打的你死我活,如今骤然结秦晋之好,怕是心理上,也难以接受

    夷族是怎么想的呢?

    又是怎么敢开口的呢?

    “陛下,我朝早已经有多年再未嫁过公主,如今正值太平盛世,却要遣嫁公主去被我们一手打败的夷族,陛下,我天朝颜面,将置于何处?”

    下面有急脾气的朝臣,直接将这句话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刘璋的脸色更加难看,他难道不知,他的父亲苦苦征战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再不用因为苦苦祈求和平,而委屈一个陈朝女子

    可是,不嫁?

    不嫁的陈朝,战的了么

    在看到奏章的那一刻,刘璋狠狠的将奏折摔倒了地上,他很想让人带兵前去教训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礼义廉耻的夷族新首领乌莫句

    可是他盘算了一圈,刘璋发现,自己竟然早已经没有武将可用

    降宫被圈在了富贵乡,成了永昭王,死于毒药

    成英军折损过半,归隐时又被屠戮殆尽

    还有谁,只有姚逸风

    要给姚逸风兵么?

    那自己这么久以来,一直在分离姚家和军队之间的举措,便一瞬间就会土崩瓦解,到时候姚与庆将朝廷和兵权统统收归麾下,自己岂不是完全被架空,成了傀儡皇帝

    刘璋不想这么做

    可是又实在没有人,他今日把这件事拿到了朝堂之上,就是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领军出征

    可是现在朝臣虽然群情激愤,但是却无一人主动请缨

    底下讨论之声不小,大多都是不赞成之音,只有姚与庆似乎一直在沉思,不曾言语

    “丞相认为该当如何?”

    姚与庆听到刘璋唤他丞相,十分恭谨的弯了弯腰,行了礼,然后才说道

    “臣,不敢说”

    屁话,他谏臣出身,如今又官至丞相,朝堂之上,还有他不敢说的事?

    不过做出一副乖巧样子,给自己面子罢了

    刘璋心里冷笑一声,但是仍然十分和煦的开了口

    “丞相大人,但说无妨”

    得了如此允准,姚与庆才缓缓开口说道

    “陛下,臣倒是觉得,此事可行”

    一听到姚与庆如此说,刘璋的脸色当即铁青,他不信他姚与庆,看不出自己实则是不想嫁姐姐的

    “舅舅,为何此事可行?”

    刘璋特意将称呼从丞相换成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舅舅,目的,就是在隐形的提醒姚与庆,他是我的姐姐,也是你的外甥

    你可忍心?

    可是姚与庆仍然像没有听到一样,接着说道

    “以往陈朝嫁公主,都是因为打不过夷族,被迫嫁公主,而如今,夷族确实因为惧怕我们,他们为了祈求和平,所以请求我们嫁公主,虽然都是嫁公主,但是里面却有大不同,我们嫁含山公主,不仅能体现出我们陈朝的天家气度,更能体现出陈朝在陛下统治之下的四夷归心,是个好事”

    别说,姚与庆这么说完之后,原本听到姚与庆同意此事十分惊骇的群臣,竟然也有些开始沉默,他们看上去,认为姚与庆说的有一定道理

    打不赢要嫁,打的赢,也要嫁

    那么,打这一仗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姚与庆说的是对的,可是认为他说的不对的,没有那个胆量,亦或者没有那个权力质疑姚与庆

    相反,朝堂还有附和之声

    “是啊,这么说,也是个好事”

    “夷族虽远,可是若在京都,好歹也是个富贵王爷的身份,倒也是良配”

    “那夷族首领惧怕陈朝,想必,一定会好好对待含山公主的”

    “含山公主确实也一定到了发嫁的年龄”

    ........

    诸如此类,声音不止

    因为这件事,刘璋已经有好几晚没有好好休息,如今自己想要的带兵之人没有得到,相反,群臣还集体附庸姚与庆的提议

    真是气煞刘璋

    刘璋当即拍案而起,指着下面的群臣说道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竟然如此懦弱无能,连一个女子都保护不了,含山是朕的姐姐,朕说什么,也不会把她嫁到那么远的地方”

    那可是夷族,茹毛饮血的地方,此一去,还不知几时再能回来

    刘璋不想让含山去,可是他又拉不下脸来,问问满朝的文武大臣,谁,可以为自己的姐姐一战

    他不能,所以,只有用一个更大的名号来谴责他们

    就是你们把国家的尊严放在了哪里,你们把男人的尊严放在了哪里

    显然

    群臣并不在乎,管他在哪里

    刘璋看着沉默不语,集体跪地的群臣,又无语又无措,只有姚与庆,认真想了片刻之后说道

    “陛下,不如找人代替含山公主远嫁,想必那夷族首领乌莫句,并不知道公主样貌为何”

    刘璋冷冷的看了一眼姚与庆,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办法

    可是

    “请嫁公主的信函之中,还有一张,含山公主的画像”

    画的正是含山公主本人

    既如此,那便是有备而来,夷族,早已经将公主长什么样子都打探了清楚,你陈朝要嫁的如果不是公主,反而先失信于人,失信于天下

    此事两难

    “既如此,那只要公主远嫁,才是天下和睦之象”

    姚与庆有些惋惜的说道

    “你!”

    刘璋被姚与庆的话噎到,他本以为,姚与庆会借此拢回军权,给他的儿子姚逸风争取平定夷族的机会,自己还在想,如果姚与庆这么说,自己该如何反对

    可是他没有这么说,好像就知道自己会介意他这么做似的,姚与庆十分知趣

    既然陛下讨厌,那我便不说

    丞相都认可了,其他朝臣还有什么要反驳的,反驳了姚与庆,自己在朝堂上不但可能没有好果子吃,相反,还有可能被皇上委派去征讨夷族,太危险的事

    于自己不利

    群臣很快做出了选择,他们认为丞相言之有理

    看到趋炎附势的一种朝臣,刘璋气的有些手抖

    他指着朝堂之上的这群懦夫说道

    “朕,绝不会嫁自己的姐姐,既然夷族如此恬不知耻,朕便亲率大军压境,我看看他夷族首领,还敢不敢再要陈朝公主”

    刘璋说完,气的拂袖而去,他知道如果再坐下去,后面就该是群臣苦口婆心劝自己不要御驾亲征的悲情戏码

    刘璋不想听,气鼓鼓的回到了武英殿

    可是刚在武英殿里坐了没有多大一会,就听着乌桕来报

    群臣跪在了武英殿前,希望刘璋取消御驾亲征的主意

    刘璋不想理他们,他不仅要御驾亲征,他还要这些群臣,都当前锋,最好能第一批死在战场

    群臣的请命没有惊动刘璋,但是惊动了含山

    含山彼时正在太后宫中照顾太后,听闻群臣自早朝之后,忽然呼啦啦的全都跪在了武英殿前,态度十分坚决,整整跪了一整日

    莫不是弟弟和群臣之前,又有了争端?

    含山不自觉的这么想,连忙着急的问道

    “可知道是因为什么事?”

    听到公主这么问,贴身侍女丹玉倒是有些难以开口

    “听闻.....听闻是和公主有关”

    “跟本宫有关?”

    一定到跟自己有关,含山顿时有些蒙了

    她不过一个皇家公主,怎么会跟朝政之事扯上关系

    可是丹玉认真的点了点头

    “具体是因为什么事?”

    “听闻,那个新的夷族首领乌莫句,为了表示和平,想迎娶公主,但是陛下不愿意将公主嫁去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希望朝中能有人带兵出征,但是朝臣无一人愿意,甚至力劝陛下远嫁公主,陛下发了怒,说要御驾亲征,群臣这才集体跪到了武英殿前”

    “竟是如此....”

    难怪这几日里,含山看刘璋似乎总有心事的模样,可是竟然丝毫也没有跟自己透露

    含山有些心疼弟弟

    “我去看看”

    含山当即起身,去往了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