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孤鸾煞 » 第192章 晒书还是晒肚皮

第192章 晒书还是晒肚皮

    两个人回来的早,如今府里只有一群丫头在,那十一个贪玩的丫头还没有回来

    奥,不是,是十二个,还有一个贪玩的郁郁,以及被她拐走的言风

    “听盏,去唤院子里丫头们都过来”

    沐瑶拿出了专门给丫头们的衣服,虽然样子和花色统一,但是用料确实是跟十一位辅神一样,都是极好的绫罗绸缎

    “原本,也是想给你们每一个人都做成不一样的样子,只是这样,未免看上去有些杂乱,所以做成了一样的样子,只是在小细节处,又细微的差别,你们且挑一件自己的喜欢的换上,也算是过节的气氛吧”

    “多谢主上”

    能有新衣服穿,就已经是很好了,丫鬟们不在乎是不是一样,得到了新衣服,都欢天喜地的拿走换上了

    降宫看着沐瑶施恩结束,然后才开口说道

    “我说这衣服怎的这样多”

    “衣服多,分量重,倒是累得玄灵上神了”

    沐瑶用言语打趣着降宫,降宫笑了笑

    “本座今日得到了这六界之中最好的礼物,所以,这点辛劳,不算什么”

    沐瑶一看降宫还喘上了,当即十分不忿

    “哼,不是有个人说,要做巧果嘛,怎的,还坐在这里偷懒喝茶呢”

    她状似发怒,但是颜色可爱,降宫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她娇嗔的样子,然后说道

    “是是是,仙子吩咐的是,本座这就去”

    听盏刚换完衣服,一回来就听着两个人你来我往的十分热闹

    待到降宫去了膳房,听盏才一边给沐瑶倒茶一边说道

    “怎么感觉今日的主子和上神,跟以往不太一样啊,就跟早晨出门的时候,也不太一样”

    听盏问的十分真情实感

    沐瑶听着听盏好奇的语气,有些欠欠的说道

    “明显嘛”

    瞧沐瑶问的神神秘秘,听盏来了兴致

    “十分明显”

    “嘿嘿嘿”

    沐瑶心里偷着乐,忍不住高兴出了声

    “主子别光笑不说话呀,可是有什么喜事”

    听盏看着沐瑶乐的自由自在,心里的痒痒虫也被勾了起来

    沐瑶放下茶杯,然后十分郑重的看着听盏

    听盏瞧她神色郑重,也严肃起来,表示自己洗耳恭听

    “有好事,就是......你穿这衣服,真不错”

    沐瑶一说完,就笑的更加开心了,听盏一看沐瑶这样子,就知道沐瑶肯定没有说实话

    “主子又不说实话,没事,等其他仙子回来,肯定也会发现的,到时候呀,主子可就瞒不住了”

    瞒不住了嘛,要是她们也问起来,那该怎么办

    那就瞒不住了吧!

    要是她们问,自己就照实说!

    到时候,他们肯定会为自己高兴的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降宫,沐瑶心里就会不自觉的高兴起来,想去膳房看看降宫,但是又不好意思,所以,沐瑶只好趴在桌子上,朝着膳房的位置望啊望

    夏日里暑热倦怠,沐瑶趴了一会,竟然睡了过去,只在睡着的时候,忽然感觉有人抱起了自己,然后轻轻的放在了软塌之上,沐瑶本想睁开眼睛看看是谁,只是还没有睁眼,就听到这个人仿佛十分心有灵犀一般的说道

    “睡吧,等她们回来,我叫你”

    是降宫啊,那可以安心睡了

    沐瑶不自觉的往降宫怀里靠了靠,倒是瞧的降宫又忍不住十分宠溺的笑

    扯过一旁的薄纱,轻轻的给沐瑶盖好,然后多看了两眼之后,降宫又回到膳房,继续做他的巧果子去了

    宝苑里一派安静祥和,而宝苑外面的人,简直像撒了欢

    几个丫头因着各有各的想玩,所以结了伙四散之后,早已经看不见人了

    只剩下玉宵、九华和天香

    三个人面面相觑,互看了看对方之后,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倒不曾想,玉宵姐姐,也是如我们这般不知道该玩些什么”

    玉宵也笑了,往日里她总是跟着沐瑶颇多,此刻沐瑶被他们抛弃之后,她还真想不到自己该去干点什么

    “那不如一起走走吧,看到什么,也算玩了些什么”

    这三个人,都属于面上没有太多主见的人,于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十分好说话

    “好”

    这三个丫头,都不是很热衷于热闹的市集,所以三个人拐了道,索性,去学堂附近看看

    “听闻,这里是玉颜坊,进京赶考的很多学子,都生活在这里,还有一些私塾学堂”

    玉宵指着眼前的街道,给九华和天香介绍道

    “玉颜坊,听起来倒不是像个读书的地方,倒是像卖脂粉的地方,可有什么讲究”

    九华一听这个名字,有些好奇的问道

    只是还没有等玉宵开口解释,就听着天香开口说道

    “我知道,玉宵姐姐说说对不对”

    “好,你说”

    玉宵收了自己的话头,然后跟九华一起,饶有兴致的看着天香

    天香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

    “想必,一定是取自一句诗”

    “哪句?”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玉宵点了点头,正要表示赞同,就听着后面一个男人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姑娘博学,正是取自这一联诗,如今三位姑娘站在这里,模样又如花似玉,可知古人诚不欺我尔”

    这人说话上有些轻佻,天香看了他几眼,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在玉宵身边附耳轻声道

    “玉宵姐姐,我怎么觉得这个人,不像个读书人”

    这放浪形骸之人,一看天香如此动作,仿佛早已经知晓她的话,放声笑道说

    “姑娘莫怕,在下只是语言上轻佻,却不是轻薄小人呐”

    说完了,客客气气的向三个人行了个礼

    玉宵也拍了拍天香的手说道

    “别怕,有我呢”

    三个人看街边的学子纷纷搬出书来晒书,只有这个刚刚跟他们搭话的人,没有搬书晒书,只解了衣裳,敞着肚皮躺在了门口的石板上

    这个举动倒是引得天香十分好奇

    “诶,你这个人好生奇怪,别的学子都是晒书,你为什么要在这里晒肚子呢,你的书呢?”

    此人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然后拍了拍肚皮说道

    “我的书,就在这里”

    玉宵也笑了笑

    “想必这位公子学富五车,胸中早已藏书万卷”

    “是也,但也非也”

    这个人点点头,但是又摇摇手,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你这个人,说是也不对,说不是也不对,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书,确实都在我肚子里,只是我却非学富五车,我只不过觉得,很多人晒书只是为了夸耀自己藏书之丰富,却不是真的看书,如此好攀比喜奢靡,怎能称得上读书人,我还不如晒晒我的肚皮”

    一听他这么说,玉宵和九华也点了点头

    “你这个人,虽然奇怪,但是,还挺有意思的”

    天香看着这个人说道

    “多谢这位姑娘夸奖”

    三个人看他晒肚皮晒得津津有味,也不欲打扰,径直向前走去,周围不仅有读书人,还有一些孩童,也正慢慢的搬出自己的书,认认真真的晒书

    只是各自读了多少,此事便不得而知,想来只有他们个人才知道了

    “这个人,倒是曾让我想起来,我曾经在书上看到的一个人,叫做阮咸”

    九华忽然开了口

    天香:“九华姐姐是说,号称竹林七贤的那个阮咸么”

    九华点了点头

    “就是他”

    “为何如此说”

    玉宵也好奇的开了口

    “我可不记得他也晒过肚皮呐”

    九华笑了笑

    “他虽然没有晒过肚皮,但是书上曾记载了一个他的小故事,听闻七夕那日,阮咸的邻居在晒衣时,架上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家家为了不落于人后,都把自己家里最奢侈的衣服拿了出来,只有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挂在了自己家的架上,别人都十分奇怪阮咸为什么要挂破衣,问他在干什么,他只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你说,跟今日之事,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听完九华的话,玉宵和天香也点了点

    玉宵:“倒果真都是十分有趣的人”

    天香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道

    “不是说,竹林七贤时好磕五石散,听闻这个五石散容易让人情绪高涨,行为癫狂,你说,这个人是不是也磕了五石散”

    “额....”

    一听到天香这么说,两个人都是有些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种事,就不得而知了”

    三个人一边聊天一边继续向前走,偶尔看到有腿脚不便、上了年纪或者年龄尚且幼小的孩子,都会上前去帮忙晒书,等到日头西落,这三个丫头帮忙把书收回去之后,才向天仙宝苑处回去

    玉宵三人帮着众位学子晒书忙,而云裳和传芳这边,则走了一条全是女子的巷子

    传芳仔细看了看周围的人家,竟然都是女子,不知道是走到了什么地方,忽然想起听闻人间有一处地方,都是女子,只是这里的女子是专门养来供男子玩乐的,于床榻上侍候男子以博生计,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风流韵事,都是在这里发生

    传芳心里一紧,抓着云裳的衣袖说道

    “云裳,这里都是女子,不会是到了传说中的那个那个.........什么青楼了吧”

    传芳那个了半天,云裳还以为她要说个什么东西出来,没想到憋了半天,憋出一个青楼来

    云裳知道她误会了,只笑了笑,然后轻声说道

    “青楼女子浓妆艳抹坦胸露乳,为了招揽男人一夜春宵往往搔首弄姿,而你看这里的女子基本上都是正常装扮,忙于生计,所以不是青楼”

    一听到传芳这么说,传芳松了口气,然后才接着说道

    “我还以为到青楼了呢,不是青楼就好”

    “只是不是青楼,为何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是女子,而没有一个男子.......甚至连孩子也很少见呢”

    云裳定睛一看,目之所及,确实诸多都是女子,并未见有男子同行,只有偶尔少数时候,才有一两个女子牵着孩子出现,而且孩子也多是女孩子,娃娃们似乎又跟每一个人十分相熟,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这里想必是姑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