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这就是奇葩的世界 » 写动漫同人文有什么技巧

写动漫同人文有什么技巧

    1、首先,在执笔写动漫同人小说之前,应具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积累。其次,读过较多的动漫作品,喜爱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动漫理论的基础常识。

    2、扬长避短,根据动漫选材。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这些题材是在观看大量动漫,积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写起来容易驾驭,而且能写得生动、深刻。

    3、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

    要写好一篇同人文,千头万绪,首先要从设立人物形象开始。

    小说的核心是人物。小说写的是故事,而故事是人物的故事。如果故事里没有鲜明的生动的人物,那这个故事就会显得干枯乏味,不能动人。

    其实同人文在这方面占了很大便宜。所谓“同人”,必然是在已有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所以,即使同人文本身的人物形象塑造得一团糟,也总有原著的人物形象托底。事实上,由于读者心中已经有了原著的人物形象,如果同人文本身的人物形象完全模糊,读者会自动地用自己脑海中的那个人物取代同人文中的人物。所以很多人在看文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情节,他们会在脑海中用原著的人物形象把同人文中的情节重新演绎一遍。

    这么看来,同人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很可以偷懒,情节才是读者最关心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快进到情节部分?

    不行。

    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要写出一篇合格的同人文(甚至可能是很火的同人文),最重要的必然是情节,人物塑造上可以偷懒。但是,要写出一篇能打动人心的、能经得起咀嚼的、能不依附于原著而具有独立生命的、能引发读者对原著的新思考的同人文,鲜明的生动的人物形象是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不能偷懒。

    下面,我们先说说什么叫“没有人物”。请看示例1(完整背景可参看从头越番外2:鸡鸣)。

    示例1

    诸葛亮与庞统、张裔等人商议已定,晚间回府见了妻子,将前因后果与她大致讲明,说道:“因此急需一位大匠研究改进连弩的防水工艺。亮知道夫人于机械一道天赋极高,亮也望尘莫及。这是连弩的图纸,你愿不愿意试着研究一下?”

    “好。”黄月英答应了,问道:“我就在家中研究吗?”

    连弩这样的烈性兵器,按律私藏一张就要问死,在家中试制连弩实在不妥。诸葛亮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仍扮成男装,亮带你到大司马府偏院去研究。”

    次日,诸葛亮带妻子到大司马府,引她到偏院来。黄月英打量着作为军师治所的大司马府偏院,见院中掾史、书吏来往不绝,井然有序,庭院中正在洒扫的杂役也显得严肃稳重。

    诸葛亮笑问道:“这就是亮的治所。你看如何?”

    月英笑道:“有条不紊,令人佩服。”

    “过奖了。”诸葛亮很高兴,又领月英到后院来。“亮平日在这前院理事,后院有一片空地,你看是否合适。”

    月英看看那片空地,笑道:“好,我就在这里研究。”

    好,大家喜欢这个黄月英吗?或者应该这么问,大家看完之后,对这个黄月英有什么印象吗?

    可以先不回答,我们再看一个示例2。

    示例2

    诸葛亮虽与庞统、张裔等人商议定了,心中却仍是犹豫。晚间回府见了妻子,将前因后果与她大致讲明,说道:“因此急需一位大匠研究改进连弩的防水工艺。亮知道夫人于机械一道天赋极高,因此……”说到这里诸葛亮顿住了,改进连弩本是工匠之责,却要让妻子出入公府抛头露面,去做匠人之事,这个请求他实在羞于出口。

    诸葛亮说不出口,黄月英却已经明白。她点点头,向夫君微笑道:“好,我一定尽力。”

    “……夫人。”诸葛亮慎重地看着妻子,“连弩这等利器家中不可私藏,须得在公府之中研究,将来可能还要去工匠营中督造、去军中教习,你……”

    “我明白。”月英放下手中的绣活,将手覆在夫君的手上,“既然国家有事、夫君有需,我此身复何足惜。”

    次日,诸葛亮带月英到大司马府,引她到偏院来。月英一身男装,微微低着头目不斜视。这是孔明的治所,她心中这样想着,余光看到院中掾史、书吏、杂役来往井然,耳中听得脚步声、交谈声、洒扫声切切簌簌,不急不缓,没来由地令人心安。

    诸葛亮向月英指了自己理事之处,叮嘱道:“你在后院研究连弩,应当无人打扰。如有事故,可到前院找我。”

    月英点点头。“我明白,军师放心。”

    示例1和示例2的字数差不多,大家对哪一个黄月英印象比较深刻?如果不往上翻,恐怕大家都不记得示例1的黄月英是什么样了吧?

    不记得就对了,示例1的诸葛亮和黄月英都是面目模糊的工具人。他们除了“军师”和“军师夫人”、“大发明家”这样的标签之外,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性格。

    诸葛亮想让妻子改进连弩,就简单地想了,没有顾虑,没有担忧。黄月英答应改进连弩,也就简单地答应了,没有思考,没有理由。黄月英问到研究连弩的地点,诸葛亮才想到“在家中不妥”,没有体现出诸葛亮的深思熟虑。反过来说,黄月英这个问题也是没有任何逻辑的随口一问——难道黄月英反而比诸葛亮先想到“在家中不妥”,先问了出来?那更不像话。

    后面,黄月英打量诸葛亮治所,只写了诸葛亮治下严谨,那么黄月英自己是什么心态?是活泼烂漫的“好奇”?是仰慕夫君的“赞叹”?是女子出入公府的“谨小慎微”?还是不甘身为女子的“心向往之”?面对研究连弩这份工作,黄月英是醉心机械技术的“兴奋专注”?是想为夫君分忧的“坚定”?是女子参与政务的“微妙不安”?还是渴望建功立业的“跃跃欲试”?

    都不知道。黄月英就是简单地来了,简单地看看,简单地夸了一句,简单地开始工作。这个过程仿佛描写得非常详细,但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逻辑……都是模糊的。

    ……啊,示例1好难写。真的难。

    说到这里,大家还记得示例2的黄月英吗?关键词:贤惠。

    至于这“贤惠”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大家可以把示例2中相应的细节与示例1进行对比,无须细说。

    这就是有人物和没有人物的差别。没有人物,再精彩的情节也会显得枯燥乏味。有了人物,再平淡的情节也能从细小处开出动人的花。

    好,现在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很重要。那么下一个问题:怎样设置人物形象,怎样给不同的主角配角设置合适的、讨喜的、差异化的人物形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思考另一个问题:示例2中黄月英这个贤惠的人物形象,鲜明应该是足够鲜明了;但是,足够好吗?

    我觉得不好。因为文中的黄月英是“大发明家”,以至于连弩急需改进时诸葛亮不顾男女之别请她出山。黄月英能有这样的才学,说明她绝不是一个“卑弱清静”的传统贤惠女子。她可以醉心机械不谙世事,可以心性潇洒不在乎世俗评判,可以恃才自傲,甚至可以有志于建功立业。但她不应该“贤惠”。不是说黄月英一定不贤惠,是说“贤惠”不应该是她的思想基础,不应该是她的最重要的性格特征。

    所以,一个贤惠的大发明家黄月英是不自洽、不合理的,而这点不合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个人物的生命力。读者在阅读时不见得能一眼看出这种不合理,但可能会有一种“好像哪里有点奇怪”的感觉,觉得这个人物不够真实可信、生动鲜活。

    有的作品中人物身上的标签很多,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栩栩如生。但有的作品中同样是给人物堆砌了很多标签,还花大力气去描写这些标签,可人物形象反而显得虚假。这就是因为这些标签之间不能勾连成网,甚至互相矛盾,交织在一起反而无法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如果能把人物身上的各种标签梳理清楚,让它们有因有果、有表有里、互相印证、互相作用,人物就会立刻活起来。

    例如,黄月英在机械方面有极高的才华,表面上是个合格的军师夫人,内在性格骄傲自视甚高,内心深处渴望施展才华寻找自我:所有特征全部串在一起,这就更加真实可信。

    为了证明这一点,请看示例3。

    示例3

    诸葛亮与庞统、张裔等人商议已定,晚间回府用罢晚膳,只当闲话讲与月英:“……这大雨连绵不断,连弩换上一批就朽坏一批,真不知如何是好。”

    月英绣着一件小肚兜,随口道:“既然容易朽坏,改进防水工艺即可。”

    “唉,那些工匠哪有这样的技艺?亮又分身乏术。想想普天之下,还有哪位大匠有改进连弩的技艺?”

    月英心中一动,手上的动作停住了,片刻之后却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绣了起来。她抿着嘴不出声,只听诸葛亮又慢悠悠地说:“亮记得季常也是水镜先生门下,亮是不是该去问问季常,让他研究一下?”

    “于机械工巧一道,季常的水平还比不上士元兄。”

    “那幼常……?”

    “幼常更差。”

    “哦。亮记得还有一位崔州平先生——”

    月英忍无可忍地放下针线,气乎乎地看着孔明。诸葛亮立刻笑道:“哎呀,亮怎的忘了。于机械工巧一道夫人才是举世无匹,再没有比夫人更合适的大匠了。”

    月英满意地偷偷笑了笑,口中却道:“我可是女子,怎能为军中研制兵器?”

    “是啊,非但要研制兵器,还要出入公府,今后或许还要去工匠营和军营之中督办教习。是亮考虑不周了。不知那位崔州平先生——”

    “你……!”月英瞪起眼睛,从针线筐里抓起一团绒线掷向孔明。那线团在孔明身上跳了两跳,被孔明接住。

    “夫人。”诸葛亮将那线团还给月英,正色道,“要在最短时间内改进连弩工艺,除你之外,更无他人。但你身为女子,此事冒天下之大不韪,其中诸多不便,可以想见。且天下人口诛笔伐,向来于女子最为苛求。长年累月,后事无穷。你若不愿,亮绝不勉强。”

    黄月英点点头,她不笑了,说道:“我想一想。”

    月英不再说话,诸葛亮耐心地看着她绣完了一件肚兜,拎起来左看右看,听她问道:“好看吗?”

    “呃……”诸葛亮努力研究着肚兜上的图样,“这是……是……牡丹吗?”

    月英没有再拿线团去掷他,放下肚兜,反倒笑了起来。“委屈果儿了。我实在不擅长女工;可我擅长的、想做的那些,还没有真正做过。——军师将军要请一名大匠去改进连弩,不知请的是葛门黄氏,还是黄英?”

    “黄英。”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道,“黄英可以是女扮男装,但黄英是谁家女儿、是否婚嫁、夫君是谁……与连弩无关,也不必提及。”

    “嗯。”月英抿着嘴矜持地点点头,见孔明还是目光炯炯地看着她,似乎仍在等着她的答案。她心想孔明怎的这样笨,干脆将针钱筐和肚兜往桌角一推,再抬起头时,终于忍不住绽开了一个明亮的笑容。“不是时间很紧吗?你的连弩图纸呢,先拿来看看!”

    我更喜欢示例3的黄月英,我想大多数人也是如此。这样的黄月英在人物形象上更完整、更合理,这就是好的人物形象给小说的观感带来的改变。

    那么,怎样设置完整、合理、有个性、有辨识度的人物形象呢?

    用心。

    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不能看到军师就是稳重负责,看到夫人就是贤惠得体,看到将军就是粗豪,看到文人就是风雅。从史料和原文出发,结合生活中对形形色色的人的观察,综合考虑人物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职业职务、兴趣爱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总之,人物形象是多维度的,越丰富、越立体、越独一无二,这个人物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那么,如果人物形象已经足够丰富、足够立体,还能再进一步吗?

    能的。也很简单,给人物加入情怀。

    所谓三流编剧说故事,二流编剧写人物,一流编剧讲情怀。所谓讲情怀,最简单的就是写人物的情怀。高端一点的玩法是通过批判人物来衬出情怀,再高端一点的玩法是通过剖析人物来隐含情怀,更高端一点的玩法是通过剖析人物背后的东西来隐藏情怀——这些都和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就从最基础的开始,给人物加入情怀。

    比如示例3中,给黄月英加入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情怀,还可以由此进一步延伸,给黄月英加入“寻找自我坚持自我”的成长线。这样,黄月英的才华、骄傲、叛逆、洒脱就都不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她的思想情怀和她的性格、才华、身份等种种特质完美融合在一起,更加真实合理,也更加打动人心。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给每个重要人物找一找情怀,找一找初心。每个人物的初心是什么,三观是什么,原则是什么,思想动态怎么发展,他们在坚持什么,他们会放弃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不在乎什么。如果一个人物能形成自己的一套完备的、甚至随着情节进展而发展变化的三观,他的所有的行为逻辑和性格爱好都在这套三观的指导下,彼此之间密切耦合、环环相扣,那这个人物可能是反派,可能不讨喜,可能三观偏颇,但他一定活了。

    如果一篇小说的主角活了,那这篇小说只要有一定的情节起伏,就基本好看。

    如果一篇小说的主角和重要配角都活了,那这篇小说只要有一定的情节起伏,就一定好看。

    如果一篇小说的主角、配角、龙套……所有人物都活了,那这篇小说叫红楼梦。红楼梦的情节已经不太重要了,家里来了个客人,姑娘奶奶们和客人坐一起喝茶吃饭闲聊天,读者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以上,我们讲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有人物,要有什么样的人物。至于怎样通过情节和描写来表现出人物,我们之后慢慢讲。

    下一篇可能是讲情节,也可能突然想起来讲一些什么别的东西。看我心情。

    这个系列我会坚持写下去,算是对一些心得的记录和梳理。大家有什么想看的、想讨论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