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正神归位记 » 第十五章 宫宴(二)

第十五章 宫宴(二)

    木妙谨步向前,走到终南王座位的下首台阶落定,跪拜:

    “皇上万福!娘娘们万安!王爷安康!”一一祝福了坐在上位的皇帝嫔妃们以及那位钟南王,说的倒也没什么错处。甚得皇帝的心意。坐在末位的弦父和弦母也是捏着一把汗。

    “起来回话!”

    木妙规规矩矩的从地上爬起来,对着上首人微微一笑,抬头后皇帝和嫔妃们这才看清来人那一张花花绿绿的脸,嫔妃们忍不住拿出手帕遮掩唇边的笑意。

    皇帝么,倒是没那么肤浅但木妙抬头瞬间还是惊了一下的,就连一向面无表情的钟南王都微微蹙了下眉毛,要知道这位钟南王可是出了名的冷脸,从不将神色显露在外的人。

    今天竟也能在他脸上看出..呃..鄙夷的表情,实在是眼前这位千金穿着打扮太过喜庆。

    之前的皇帝虽耽于享乐但审美十分清雅,如今这位皇帝和终南王也都是极尽风雅之人,所以不管是前朝还是现朝的官员都多多少少学些风雅之事。

    看看今天来参宴的官眷们就可知其一二,今天虽是喜庆的上月节,但赴宴的家眷却无一例外的穿着十分淡雅,衣裳的颜色大多以鹅黄淡紫浅绿居多,发饰也是点到既止,就连皇帝那最受宠的嫔妃们也没有说满头珠翠。

    反观如今站在那正笑呵呵的木妙,那穿的叫一热闹,脸上画了全妆点了额不说,满头都插满了发饰,只怕是发髻不能再高些,不然估计头上能插的更多,身上嘛穿着桃粉团花锦衣配了朱砂锦裙已经够鲜艳的,可还不够,外面竟罩了一层鎏金的纱衣,要知道这鎏金的纱衣就算配白色也是十分的溢彩斑斓,何况里面是那么鲜艳的衣服,这妆扮与这里实在是有些格格不入。

    站在整个大殿不知道的人以外只有木妙在过节。

    “你叫什么名字,年方几何呀?”大家还在欣赏木妙这妆扮,一旁的宫人问话了,

    “回陛下、娘娘们、王爷、天使的话,民女木妙,年方十七。”木妙回答的很是讨喜,下面等着看笑话的人有些失望,拜托人家木妙只是常年久居山上,没什么见识又不是傻。

    哈哈哈皇帝笑的十分开心,一旁的嫔妃们也跟着笑,看来心情都极佳。

    “木妙?名字看起来与你不太相符,倒是像那些看破红尘姑子们会取的名字。朕看着你倒是想起一句诗来,奉璋峨峨,髦士攸宜,不如朕给你赐名攸宜吧,如何?”

    皇帝是真不见外,上来就给人家赐名,下面人听到,顿时从看笑话变为羡慕,皇帝赐名除了自己的嫔妃外就是自己的孩子,看来皇帝是看上这花红柳绿的热闹团子了。

    木妙抬头看了看皇帝,回头又看了看她父亲母亲,弦夫人和弦老爷拼命点头示意她赶紧跪谢君恩。木妙扁扁嘴最后下定决心说道:

    “回陛下,您赐给民女的这两个字听起来确实比民女现在的名字好很多,可是请陛下恕罪,民女不能改名字。”

    “哦,这是为何?”

    下面的人一听这话装都来不及装,嘴巴也暂停了咀嚼,手也暂停了动作,生怕弄出一点声响影响了接收到的对话内容。弦父弦母更是急的一头一脸的汗。一时间殿中鸦雀无声,只有木妙清脆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回陛下,民女的名字乃是师傅们给起的,他们一生尝够了秋枯冬衰的苦楚,所以希望民女能像妙龄的树木一样永远长青,永远没有衰枯的一日,民女出生坎坷多亏师傅们,民女才能长大,没有师傅们也就没有今日的木妙,所以陛下的名字再好,民女都不能改掉自己的名字,陛下仁德,一定能理解民女今日的这番话吧!”

    不卑不亢真情实感.!荣华虽能迷尽世人心,却永远迷不倒那些心怀感恩善良的心。

    一番话说的就连一贯口若悬河的皇帝也久久张不开嘴,眼前这人穿着虽俗不可耐,神色却是一副不沾烟火的模样,她的回话句句真诚,终南王也对她有些微微侧目。

    “师傅?你师承何处?”果然片刻后没有皇帝接不到的话。

    “回陛下,民女的师傅们乃是王行山上的道士。”

    “哦,原来是出世的道士!”

    因为前朝皇帝大盛炼丹修道,所以一时间朝野上下遍是问道修行之人,趁机敛财的假道士就地开花遍地都是,但那些真正修道之人便选择避世,只要对外宣称是出世的道士那便是终身不入朝堂,也不会在世人中留下名字。

    皇帝这么说着之前的神情都淡了下来,不管是不是真道士,皇帝都是很忌讳的。

    “你这小小年纪竟也开始修道,”皇帝说话间看了眼坐在旁边的宣安,只见宣安握着酒杯若有所思,这时一旁的宫人倒是接过了话茬问道:

    “今日你可准备了什么才艺没有啊?”

    “民女听闻是要来赏灯的,所以民女准备了灯谜。”弦老爷可是准备了价值千金的花灯送进了宫的,这时辰了再不赏灯可就没机会了,弦父本是通了其他路子献给皇帝的,他在木妙面前虽一字未提,但此刻机会绝佳木妙怎么会错过。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谁能想到眼前看似粗俗的女孩还有这七窍玲珑心哪!”一旁的宫人心里暗暗感叹。

    “好,那你的灯谜呢?”

    皇帝顺着她的话茬往下问。之前赐名的事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彻底翻篇!

    “回陛下,民女的灯谜藏在了灯里。”

    “这么说,你还带了花灯,呈上来让朕瞧瞧是什么灯谜。”

    木妙微微施礼准备回去坐了,不料皇帝不禁嘴巴能说眼睛也是好用。

    “你就在近前陪朕和皇兄一起赏灯吧!来人在这里再加一座!”皇帝指着宣安下首的位置说道。

    “多谢陛下!”想也没想木妙欣然应允,一晚上都在看别人的后背,现在可是最爱的花灯呦,终于她可以坐在前面观赏了。

    可台下的弦老爷可不这么想,他着急的都要冒烟了,木妙坐的位置比位阶最高的老丞相还前了一步,这这这可怎么使得,偏偏木妙还坐的稳当,一心等着花灯也没看到他老爹头上的火苗。

    皇帝往这边瞄了几眼后唇边的弯了弯,他屡屡举杯向下首的宣安邀酒。宣安也恭敬的一一回酒。

    座下的达官贵人们本觉得木妙怕是会影响了自己女儿的前程,可一看这木妙这么没规矩的敢坐在丞相的前面,不过是个粗野之人,便也没人在意她了。

    不一会众宫娥和宫人们在大殿上摆上了镂空雕花的灯架,不同于民间的竹木灯架,这些灯架应是用了檀香木的木材制作而成,深褐色的灯架看起来少了些民间的热闹多了些皇宫的威严庄重,不过比起大殿中的香粉味道,这木架闻起来清新多了,木妙吸了吸鼻子,果然坐在前面是有好处的。

    木架都摆好后,色各样的花灯也鱼贯而入,木妙眼睛瞪的大大的,她数着花灯的样式,有龙、凤、牡丹、...大多都是以能彰显皇家气派威严的样式,不知是不是宫人的疏忽,待花灯上齐后竟没有人将周围的烛火息掉,木妙急的左右看了看,好像除了她也没人在赏灯。

    “怎么都不熄烛火,这样看多无趣”她小声嘟囔着。看看眼前的酒杯,端起来喝了一杯。

    “陛下,花灯在暗处看才有景致,臣斗胆请陛下熄了这大殿的灯火。”

    木妙听闻投向宣安的眼神中充满感激,但宣安目不斜视根本不理会下面那个仰着满头珠翠的脑袋。

    “王兄竟还有如此童趣,我以为这年年的花灯你都看腻了。”

    “去把大殿的烛火都熄了。”

    果然待烛火熄灭后,花灯的精妙之处便开始显露出来,那围着薄似禅翼的绢纱中点点烛光投射在地上,映出粼粼波光,犹如在海面上升起的弦月。

    这些花灯中犹以中间最大那只凤凰灯最为精巧,通体已翠玉或白玉镶嵌而成,点睛之处更是用了红蓝宝石,木妙生于商贾之家耳濡目染况且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打眼一看便知这个花灯造价不菲。

    岂止不菲用豪奢形容也不为过,凤凰的颈处用大片翠玉叠出纹理,要知道木妙当时做簪子头部仅一点用薄玉,那簪子就价值千金,因为这玉器不仅要完毕无暇还要保持在打磨中不会出现断裂,薄薄的一片可是在打磨坏的上万块里才能成功那么一块,而这只孔雀可是用了大片薄玉装饰,颜色都是翠绿,这就更难得了,算是天下奇宝也不为过。

    只是造型为凤为什么体型是龙鳞,可能皇家有什么说法。这应该就是父亲做的那只花灯了,木妙心里想着。

    一个宫人上前拨弄了一下,花灯竟转了起来。不同颜色转起来后重叠融为一起。像一只张着七彩翅膀飞翔的凤凰。世上真有如此稀罕物件。。

    “真是绝妙”那宫人在皇帝一旁赞叹道,皇帝也觉得新奇,他亲自走下台阶携着其中一位妃嫔凑近去看那只花灯,

    “如此能工巧匠也算巧夺天工了,张公公,这只花灯是哪得来的?”

    “回皇上,这是弦府为此次上元佳节敬献给陛下和各位娘娘们的!”

    “弦府”皇帝略略迟疑了下,便回到座位上了,本来一同观赏的臣子们刚刚还在叫好,看到皇帝落座后便也鸟兽散各回各席,也没人再赞叹这世间竟有这奇物。

    “礼部尚书沈大人可在?”

    阶下一百发须眉的老人站了出来。

    “回陛下老臣在!”

    “你可看看京城还有没有什么职位适合我们..弦..大..人..的,”皇帝每个字的尾音都拖的极长,看着是向在大臣问话,可眼神却在一旁的嫔妃中间游走,这是喝多了?!

    “回陛下,这,老臣还要私下与弦大人交流交流,看看弦大人擅长哪些职位。”吏部尚书沈大人见皇帝这样心里也有了数,含糊不清的回答了这么一句。

    “这件事你要放在心上呐,沈大人,弦府去年赈灾也是立了功劳的,今日这花灯又如此贵重。”

    两人交流完全不管当事人的意见,弦老爷通了这许多路子本想着一是为木妙择一门书香门第的亲事,这样木妙以及后嗣也就拜托了商贾的名声,二是自己可以谋得一官半职也可让弦家从此后走上为官这条路,可如今皇帝竟将这摊上了台面,那谋职的事怎还能有指望,思及此,弦大人起身跪拜,弦夫人和为首坐着的木妙也只能起身一起跪下:

    “回陛下,草民家世代从商,祖先曾在河东经商时遇险是当地村民救了祖先,家传遗训一定要知恩图报,去年河东大旱,草民深感悲伤,故略尽心意以还恩与当地,草民对于为官之道一窍不通,草民今日能与入宫得见陛下天颜已是荣幸,还望陛下收回成意!草民感激不尽!”

    倒是个识时务的,皇帝笑答:

    “弦大人平身吧,既如此朕也就不强求了,这花灯朕和众位大臣都赏过了,等下就一并带回去吧!”

    “草民不敢,”弦老爷忙回。

    “这花灯本也不是草民之物,乃是草民店里偶尔寻得,这等宝物草民怕是无福保管,还望陛下成全草民。”这一段话简直是拍马屁的顶级配置。

    这种宝物也能随便拾得?还怕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这宝物,打着皇帝替百姓分忧的名分就把礼给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