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庆平安 » 第24章合法打劫

第24章合法打劫

    司马叶继续赶往十念城,结果发现路上乞丐很多,于是挑了五个十一二岁的孤儿。

    司马叶为五人取名马富,马贵,马险,马中,马求,合起来刚好是“富贵险中求”。

    这组人交给马忠带,称为忠字组。

    司马叶的亲卫队一下扩展到了七人,力量显著增强,中途没人敢骚扰了。

    第二天下午,司马叶来到十念城外,他自己不便进城,宿在城外,叫阿忠和阿诚进城招人。

    阿忠和阿诚第二天才回来,带回来五个童子军,并报告说进出城门都有检查。

    司马叶为五人取名马享,马乐,马万,马事,马休,合起来刚好是“享乐万事休”。

    这组人交给阿诚带,称为诚字组。

    司马叶在十念城外停留了两天,请裁缝给亲卫队做了统一的制服,又请木匠打造了十二副盾牌,并给每人配了剑。

    木盾牌做好后,司马叶发现拿在手上有点重,不能长期提在手上,看来今后得换成藤盾牌。

    木盾牌正是司马叶想到的替代金属盾牌的办法。

    盾牌虽是管制品,但老百姓拿块木板或藤编在手上,官府是管不着的。

    司马叶亲自组织义子们训练,科目一就是投弹。

    司马叶将投弹训练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是能点火之后投出去,二等是能投得远,三等是能投得准。

    司马叶规定,两天之内达不到二等的人就要开除,所以十二义子都练得十分卖力。

    二等的达标距离司马叶也不苛求,只定了八到十丈。

    竹子雷只有几两重,亲卫们虽小,投出去二三十米不成问题,所有人都达标了。

    司马叶明白,投弹能达到二等水平,亲卫队便有了初步的战斗力。

    这正是手榴弹的价值所在,不仅易做,而且易用,再没有其他技能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见效了。

    司马叶还为亲卫队设计了科目二和科目三,射箭和剑术。

    只不过一个好弓箭手得练两年,剑术更是没有三年五载成不了,急不得。

    这几天司马叶自己也没闲着,又做了几十枚竹子雷,给十二义子每人配了四颗。

    司马叶还教会了阿忠和阿诚造竹子雷,这样下次他就不用亲自动手了。

    司马叶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在拉队伍,练兵了,这是出逃计划中根本没有的。

    司马叶还开始研究拉绳手榴弹。他记得前世解放军的手榴弹是不需要点火的,一拉就炸,十分方便。

    点火手榴弹有两个问题,一是点火费时间,二是雨天不好用,缺点十分明显。

    一连串的操作下来,司马叶感到收获满满,只是银子也哗哗地往外流,十天不到,带出来的三百两盘缠已花掉了近百两。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一个吃饭了,十三张嘴呢!很显然,钱不够用了。

    赚钱对于多数人来说似乎很困难,但如果你是一个穿越者,这事就简单了。现代有而古代没有的东西太多了,随便弄一样出来就能变现。

    司马叶现在是男扮女装,所以情不自禁想到了女性用品,像卫生巾,胸罩这些东西,大民王朝都没有,又容易做,肯定能赚钱。

    不过司马叶看了看身边的亲卫队,有了另外的想法。

    司马叶来自现代社会,学过西方历史,懂得掠夺是起家的真正捷径。

    现在自己手上有队伍,有武器,已经具备了掠夺的资本,为什么不用?

    资本的原始积累从来都是血腥而野蛮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当然,司马叶不打算做违背道义的事,他要做的是合法掠夺。

    那么世上有什么合理合法的掠夺呢?

    司马叶想到了剿匪。

    剿匪可以直接占有土匪的财富,并且官府支持,民众欢迎,属于少有的合法打劫。

    应该说,司马叶的思路够奇葩。这年月,从来都是土匪打别人的主意,谁能想到,竟然有人打起了土匪的主意。

    司马叶立即叫来阿忠和阿诚,让他们打听附近土匪的消息。

    因为要打听消息,司马叶想到了斥侯,于是告诉阿忠和阿诚,让马富和马享专门做斥侯。

    这下情报部门也有了!

    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不亦快哉!

    土匪都是公开的,再没有比找土匪更容易的事了。不管哪个地方,只要有土匪,没有老百姓不知道的。

    马富和马享不费吹灰之力便打听到,十念城往西五十里有一座茴龙山,山上有一股盘踞数百年的土匪。

    数百年?

    司马叶一怔。

    司马叶记得前世读过一本《湘西剿匪记》,里面有个土匪头子叫徐二十四,意思是徐家传承到他这里,是第二十四代。

    二十四代人,就算代代十五岁开始生娃,三百年也打不住。

    盘踞几百年的土匪,积蓄应该不少吧?

    就是它了!

    主意已定,司马叶开始了解情况,“茴龙山有多少土匪?”

    阿忠答,“听说有两百多人。”

    十三人对两百多人,看上去有点悬,不过司马叶知道,土匪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打就散,没什么战斗力。

    司马叶于是召集十二义子开会。当然,他很讲策略,不会自贬身价,说剿匪是为了搞钱。

    自古出兵都得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所谓不兴无名之师。

    “孩子们,义父打算剿灭茴龙山的土匪,为民除害!”司马叶说道。

    阿富问,“义父,我们有多少兵?”

    司马叶道,“就我们十三个!”

    阿享道,“我们十三人怎么打得过两百多土匪?”

    司马叶反问,“你们怕吗?”

    阿忠和阿诚齐答,“不怕!”

    他们打过一次土匪,信心爆棚。

    其余十人则不答。

    司马叶说道,“其实这次剿匪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义父要练一练你们的胆。等打完这一仗,你们就不怕了。”

    马富等人仍然心中无底,可又不敢表露出怕死的样子。

    司马叶越发觉得这一仗必须打,因为只有通过战火的锻炼,这支亲卫队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看看阿忠和阿诚就知道了。

    阿忠和阿诚在葵州城内晚上遇到四个劫匪时,劫匪叫他们脱衣服,他们根本不敢反抗,立马就屈服了。

    后来在葵州城外遇到十几个土匪,再次吓得动都不敢动。

    可打了一仗之后,两人都变成勇敢的小战士了!

    可见信心来自实战,而不是打嘴炮。

    司马叶知道,马富和马享这些人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欺凌,他们的内心是不可能强大的。

    要将他们培养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首先必须帮他们建立自信,而建立自信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血与火的洗礼。

    统一了思想之后,司马叶安排阿忠和阿诚再做一百枚竹子雷。

    第二天一早,司马叶带着队伍出发了。

    马车在中间,忠字组在右,诚字组在左,相当拉风,今非昔比。

    不到中午,一行人便到了茴龙山下。

    茴龙山是古当山脉的一部分,山高林密。土匪在其中一座主峰的半山腰建了一座寨,叫茴龙寨。

    司马叶将车和马停在山脚,带着十二义子徒步上山。

    土匪在沿途放有暗哨,第一时间发现了司马叶一行。

    不过哨兵有些懵圈,来的是什么人?

    一般来说,只有官兵才敢挑衅茴龙山这种大股的土匪。可官兵出动向来都是数百上千人,何曾见过区区十多人的剿匪队伍?

    倘若不是官兵,那就更不好理解了,因为一般人看到土匪躲都躲不及,哪有主动找上门的?

    再说从这些人的穿戴看,不像官兵,连镖师都不是,看着像一个小少爷带着一群小护卫出来瞎逛的。

    “一个小少爷,带着一群小护卫?”

    土匪头子像听到了稀奇事一样,反问道。

    接着便乐了,“今儿什么日子?鸿运当头啊!大肥票自己送上门来了!”

    “收了!”

    匪首一声令下,一支五十余人的土匪队伍立即集合,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