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狗官拿命来 » 第64章 得卧龙者得天下

第64章 得卧龙者得天下

    “既然殿下心意已决,那我自当恪守承诺全力协助殿下,但这天下之大能人异士颇多,凭我一己之力也不能为殿下做太多,不过我可以保证,即便殿下失败,也能保你性命无忧,只是从此便只能隐姓埋名与世隔绝安享晚年来了。”王妃见祁王心意已决,便也没有再劝,似乎她成为王妃,并帮助祁王只是出于某个承诺。

    祁王感激的朝王妃点了点头,两人看起来都很是客气,也从未有过亲密举动。

    而后祁王说道:“这些年多谢仙姑相助,若我事败仙姑自行离开便可,也愿仙姑有朝一日能证得长生。”

    从王妃住处离开后,祁王雷厉风行的立刻召集了心腹,随即一份檄文广传天下,西南三省顿时风声鹤唳。

    祁王的檄文倒不是直接公开造反,他用了历朝历代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以清君侧之名起兵。

    反正如今天下民不聊生,要说君侧有奸佞,那肯定是真有。

    而祁王的檄文中,朝廷的奸佞就是当朝太傅,御史,六部尚书,以及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的三位正卿。

    没人知道这些人中谁是真正的奸佞,但是谁都知道,如果真把这些人都换了,那朝廷也就不是现在的朝廷了。

    而永泰帝不换的话,那祁王的军队就要杀到京都清君侧了,檄文发出的当日,祁王十万大军就出了剑川省向关中进发。

    祁王十万大军并非他亲自统帅,而是手下大将李景深为主帅,剑川总督陈晖为副帅。

    就在祁王檄文刚刚发出的时候,拒夷城中一个人特别的兴奋,他就是顾朝辞。

    当整个拒夷城因为祁王起兵而变得街市肃静时,顾朝辞再次来到了祁王宫外,并且这次他还拖了一个装有小轮的木箱。

    “请禀报殿下,就说顾朝辞有助殿下问鼎之策。”顾朝辞意气风发的站在王宫外,这一次他不是推销他的学政改革了。

    祁王得到通报后,还真就见了顾朝辞。

    一见面顾朝辞就打开了他带来的木箱,只见里面是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而他也开门见山的对祁王说道:“殿下请看,这些都是我的改良之物,其中有纯钢冶炼之法,有新式攻城器械,有稻谷增产之术,任何一样都遥遥领先于现有的技术,只要殿下推行这些,一年时间就能实力倍增,三年之内便可席卷天下,开创盛世。”

    朝云说过顾朝辞是有真才实学的,王易也认为此人是有真本事的,现在看来确实不简单,而抛开什么学政改革不说,就顾朝辞现在拿出的这些东西,确实让祁王心动了。

    随即祁王稍作验证,便确定顾朝辞所言不虚。

    “好呀,往日是孤不识明珠,今日正式向先生赔罪,承蒙先生不弃,还愿相助于孤,从此刻起先生便是孤的参谋将军。”不得不说祁王也是个人物,见顾朝辞真有价值后,立刻就屈尊道歉,而后直接任命顾朝辞为参谋将军。

    另一边修文县的众人还不知道祁王已经起兵,他们还在商议如果祁王起兵该怎么做。

    “祁王起兵有三种选择,分别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从离阳出兵,顺南江直下入江南,以平叛之名夺取江南四省,一旦祁王占据西南和江南,再将岭南三省徐徐图之,便可与朝廷分庭抗礼,夺取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但祁王从未打造船只,所以肯定这上策他不会选。”会议的节奏是朝云在掌握,一开始她先分析了祁王起兵的几种选择,而最优先的选择却是祁王想都没有想过的。

    以讨逆之名进军江南,不仅能增加实力还能增加名望,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前期投入效果不明显,甚至因为江南民生凋敝,还要往外拿钱。

    而如果祁王选择这个策略,那对百姓来说其实是最好的,因为可以迅速结束战乱。

    至于说没有朝廷诏令私自调动兵马的诟病,这点小瑕疵对一个想要夺取天下的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而且那时民心会向着祁王。

    “中策是祁王找个理由出兵北上夺取河西四省,而后用数年时间厉兵秣马,只待天下有变,便可挥军直取关中,而后天下唾手可得。”接着朝云又简单的讲了中策,这些都是基于祁王现在的势力考虑。

    这个策略祁王麾下谋士也有提出过,但祁王就是不想等了,所以这个颇为稳妥的策略也被否定了。

    “下策是祁王以清君侧之名,趁江南之乱关中兵力空虚,直接出兵京都。下策见效最快,但也可能败的越快。”朝云说出了下策,而这偏偏就是祁王的选择。

    朝云说完之后,众人都沉默了许久,显然都在认真思考。

    王易同样在思考,他是认可朝云的分析,而且他心中已有决定,如果祁王选择出兵江南,说明他真的是个明主,那王易就会第一时间响应。

    “如今天下大乱,朝廷能调动的军队都去了江南,关中一马平川如果直取京都胜算还是很大的,为什么这会是下策?”过了一会李又白有些不解的问道,他这人性格比较直,做事也是直来直去,确实没看出这个最直接的方法怎么成了下策?

    “朝堂糜烂地方腐败,此已非一两日,各地藩王拥兵自重,各省总督也是各怀心思,如果借此江南大乱之时,天下群雄并起,那祁王选下策也可能成事,但若其他势力都选择观望呢?”朝云开口解释起来。

    “好了,我说说我的想法吧,如果祁王起兵平定江南之乱,我们就积极响应。如果不是的话,就宣布讨逆吧。不过不管是什么情况,接下来整军备战,大家都做好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最后王易作出了决定,他虽然也痛恨那个腐败的朝堂,也想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但他不太认同祁王的方式,王易希望用更温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新年过后修文县的百姓都发现,军队的训练更加紧张了,城外的兵器作坊,还有其它一些有关的地方都再次忙碌了起来,甚至连好久都没集结的乡勇民团都再次集结训练,人们都隐约察觉到将有大事发生。

    果然才三天之后,祁王的檄文就传到了修文县。

    祁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此时十万大军已兵临关中门户阳平关下。

    西南三省总督都第一时间响应,甚至与祁王檄文同时到修文县的,还有离阳总督徐友贞的手谕,命令王易率黔州营前往离阳省与粤西省交界的三阳关驻防。

    王易一直表现的摇摆不定,祁王自然也没将他视作自己人,但还是在第一时间给他安排了任务。

    这其实也是逼王易作出选择,要么听令成为祁王的部下,要么抗命就会被视作敌人。

    “给徐友贞回复,就说修文县粮草物资匮乏,我们还需准备些时日,待粮草筹措到位,就前往三阳关。”王易还是一个拖字诀,目的就是再观望几日,看看其它各方大势力的反应。

    而从这几日得到的情报来看,真的除了祁王趁乱起兵清君侧,便没有任何一个势力借机起事。

    王易知道自己这样也拖不了多久,就在祁王檄文达到修文县的当日,离阳总督徐友贞就派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进驻黔州城,目的自然就是防备王易。

    越来越多的消息汇总到修文县,王易也知道祁王十万大军已经在阳平关攻打了几日,幸亏永泰皇帝第一时间启用老将张嗣忠,才将祁王大军拦在关外。

    如今朝廷已经正式将祁王也定义为谋逆了,据说关中五省如今强制募兵,凡年满十二周岁的男性都被强行征召。

    一时间朝廷似乎真的岌岌可危。

    与朝廷大厦将倾的样子不同,祁王掌控的地方最近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争一开始,许多新式的器械纷纷出现,拒夷城和另外几座西南大城的工坊内,一种用水力机床锻打的更为精良的钢铁被锻造出来,用这种钢铁制造的武器,据说每一件都堪称神兵利器。

    还有早春的播种据说使用了改良后的种子,收成将比原先提高三成,还有更为精简方便的账目统计方式都出现在祁王控制的区域内。

    可以说短短月余时间,祁王掌控下的军事,农业,商业,都全面的遥遥领先。

    而这一切的变化也将一个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的名字迅速传遍天下,事迹被世人所知晓,并且因为他曾经的经历和事迹,世人还给其冠上了‘卧龙’之名。

    现在顾朝辞可谓春风得意,就连祁王都称呼他为‘卧龙先生’,甚至还有市井流言,说什么‘得卧龙者得天下’。

    “顾朝辞终于得偿所愿了,可惜啊......”当王易看到这些的时候,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

    顾朝辞确实是人才,可终究不能为王易所用,也怪顾朝辞想要的王易给不了。

    朝云更是第一时间知道这些消息,她见王易为此叹息,便问了一句:“所以兄长已经决定了?”

    “嗯,随后便宣布吧,咱们响应朝廷号令,起兵讨伐祁王叛逆。”王易语气坚决的说道,这个决定显然是没有丝毫犹豫的。

    这个时候作出这样的决定,倒不是王易看到了胜利的天平倾向朝廷,而是因为祁王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祁王为了尽快攻破阳平关,竟然与西南夷几个大部落达成秘密协定,西南夷出兵五万,助祁王攻入关中,而作为回报,祁王将离阳省三州之地赠与西南夷,其中黔州就在割让之列。

    “那现在你后悔吗朝云?”忽然王易问了朝云一句。

    王易问的什么朝云心中很清楚,无外乎就是顾朝辞飞黄腾达了。

    “怎么会后悔?一个是非不分的人,就算再有才华有什么用?”朝云笑着回答,说到顾朝辞好像在说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