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狗官拿命来 » 第70章 江州太守

第70章 江州太守

    “你兄长此番立如此大功,朝云估计他能升个什么官?”一晚上都没怎么插嘴的宋姝白,终于换了一个话题。

    这个话题不仅宋姝白好奇,最近天下很多人都为此好奇。

    王易和朝云对视一眼,而后朝云竟然面色有些严肃的说道:“兄长此番立功不小,但如今外界关于兄长的流言蜚语也不少,这些流言对兄长很不利......”

    “都是怎么说我的?”王易对此还真不知道,朝云这么一说他还立刻就来了兴趣。

    “说你洗劫了祁王宫,私吞的白银至少在千万两以上。还说你擅杀朝廷官员,拥兵自重嚣张跋扈......”朝云说起她从各地情报中得到的关于王易的流言。

    “应该还不止这些吧,还有什么?”王易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还继续追问道。

    朝云迟疑了一下,看样子她本是不愿说的,但王易一问她又不能隐瞒,于是有些为难的说道:“还说你私藏了祁王妃,还说我也被你灌了迷魂汤......”

    王易愣了一下,流言说他和朝云有什么倒还能理解,毕竟朝云确实是他花五百两银子买下的,然后顾朝辞又确实被朝云给杀了。

    但要说他私藏祁王妃,王易觉得这离谱大了,自己要有那本事,直接就怼天怼地了。

    “大部分倒还说的有板有眼的,就是委屈妹子你了。”王易还笑着说道,显然没将这些流言放在心上。

    “初时有些不忿,现在倒也无所谓了。”朝云也一脸释然的说道。

    王易和朝云都是坦荡之人,两人之间也清清白白,真正的坦荡之人,可以直面任何流言蜚语。

    “那话说回来,妹子觉得朝廷会怎么安排我?”王易再次言归正传。

    “恐怕会调往其他地方任职,西南三省都不太可能,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江南。”朝云显然也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如今江南大地一片凋敝,大量官职空缺,说白了现在派去江南的官员就是去收拾烂摊子的。

    而王易在朝中没有靠山,如又立了功,让他继续在西南三省朝廷也不放心,所以调他去江南是最佳选择。

    表面上既升了官,可实际上去了可能还不如黔州这种地方,可谓一石二鸟。

    “既然如此,那干脆临走之前一不做二不休,黔州的这些官吏,该换的都换了。”忽然王易干脆的说道,又一次展现了他雷厉风行的性格。

    现在王易实际上在行使黔州太守的职权,加上西南三省官场大换血,他完全可以趁这个机会将黔州其它几个县的县令都换成自己人,那样即便他改任别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可以遥控黔州。

    这一手可以说是权臣必备的手段,即便有一天王易位列朝堂,能在地方上拥有势力也是政治资本。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黔州官场确实进行了大换血,虽然太守之位依然空缺,但七县之中除了王易所在的修文县,另外六县的县令和主要官吏都陆续换了人。

    换上去的人倒也不是王易的亲信旧部,不过都是经过王易考察,向来风评不错的官吏,有些甚至是因为曾经获罪而被革职再启用的。

    这些人都明白自己为什么能出任,也都自觉的向王易表忠心,紧密的团结在王易周围。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初夏,江南和西南的风波都逐渐平稳,张嗣忠也返回了京都,而此时正好到了王易被任命县令一周年的日子。

    一日,几人从京都来到修文县,正式带来了朝廷对王易的赏赐,也是对他新的任命。

    来的主要是三个人,一个是吏部郎中,一个是兵部郎中,就这两位亲自不远千里去宣读一个地方官的任命,可以说规格是相当的高了。

    “王大人,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东宫的齐公公。”第三个人被特别的介绍给了王易,对方的身份连王易都有些意外。

    “咱家是奉太子旨意,特来犒赏王大人的。”齐公公一开口就是开门见山。

    王易立刻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很明显这是太子要拉拢自己。

    而这次平定祁王之乱,王易虽然没得到首功,但也是重要功臣,而祁王之乱平定最受益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太子。

    毕竟祁王要的是皇位,那可是直接在插太子的队,就算天下所有人都能忍,太子是万万不能忍的。

    王易帮太子铲除了心腹大患,他又有能力和实力,太子自然应该拉拢,而且太子肯定也调查过了,王易是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这样的人他不主动拉拢就是蠢。

    太子对王易的赏赐其实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就是赏了条玉带,送了些皇家御用的锦缎,借此宣告以后王易是他的人了。

    王易也没有拒绝,欣然的接受了,目前和太子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拉上太子这个虎皮其实也不错。

    吏部和兵部两位大人来的就比较正式了,他们代表的是朝廷,当然本质上代表的是永泰皇帝。

    果然如朝云猜测的一模一样,王易被调往了外地任职,去的地方也确实是江南,就在赣源省江州,而他的新职务就是江州太守。

    看起来太守之位不是特别高,但也算手握一方大权,治下通常也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口。

    而对王易来说,从县令到太守,一次直接连升四级,已经是极其罕见的大升迁了。

    按说让王易去当江州太守,吏部发个公文就行了,但这次兵部还来了人,显然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

    “王大人,考虑到江南圣母教余孽尚存,所以兵部允许王大人带黔州营上任,另外到了江州之后,大人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建江州营,江州游击将军一职,也先由大人兼领着。”

    带兵上任本来就是王易计划中的事,黔州营可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现在除系统以外的最大资本,何况那三千人马军饷粮草都是他私人在供应。

    原本那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但现在兵部主动给了他这个权利,还将江州军权也给了他,倒是让王易觉得收获意外之喜。

    王易本以为就这样就完了,可最后齐公公又说了一句:“对了,临行前太子殿下还吩咐,说问问王大人,对黔州太守人选可有推荐?”

    “原礼部贡举司郎中白不易大人,正巧被流放修文县,白大人一身才学不该埋没,如果可以的话,下官希望能复起白大人。”王易想也没想就说出了人选,其实不用太子卖这个人情,王易也会向朝廷上书请求复起白不易。

    “原礼部的郎中,那就是正五品,改任太守倒是容易,咱家随后就传书殿下,王大人静候佳音便可。”齐公公估计在太子身边地位非常高,要不是还要走个流程,一个太守的任命他差点就直接拍板了。

    “看来果然如传言一般,当今皇帝和太子关系和睦,朝中大权皇帝都放心交由太子,父子和睦按理说这该是盛世才有的情况,为何朝堂之上还是乌烟瘴气,天下民不聊生?”王易听说过永泰帝不爱上朝,许多事都交由太子决断,现在从一个太监身上就印证了。

    王易设宴款待了京都来人,第二日这三人就走了。

    而后仅仅又过了两日,朝廷的正式任命就下来了,白不易复职启用,任黔州太守。

    现在黔州的安排都已完成,王易也到了该启程去江州赴任了。

    只是因为黔州营三千人马都要与他随行,因此还要准备两日。

    而王易离开修文县后,修文县的县令一职交给了典吏赵诚,这也是王易一手安排的,人也是放心的人选。

    至于李又白杜少甫,还有沈庆之和谢玄安这些人,都会跟着王易去江州,并且这次他们都将成为太守府的属官,是正儿八经的有品级的朝廷官员了。

    三日后王易离开了修文县,他做县令的时间刚好一年,而今时今日王易才二十一岁,已官居五品,成为手握实权的一方要员。

    就在王易离开修文县的当日,这天夜晚,向来不怎么过问朝政的永泰帝忽然来到太史院,拿起了一枚片刻前才刻好的竹简。

    竹简这种早就退出使用的古老东西,在太史院中依然存在,不过现在这种竹简是特制的,而且只有国朝的大事,真正能载入史册的才会被刻录竹简。

    “永泰十五年五月初七,修文县令王易,右迁江州太守。临行之日,修文县万人空巷,全县百姓跪伏于道,后送行五十里,至日落,乃返。”

    王易离开修文县,没有什么万民伞,但是全县百姓不分老幼,全部出城相送,百姓们一路相送,一直从上午跟到日落,等到王易都安营扎寨了,百姓们才不舍的往回走。

    这件事慢慢的也传遍天下,毕竟在这个时代,百姓真正如此爱戴的官员早就绝迹了。

    自此王易的人设也变的越来越奇怪,说他是爱民如子为民请命的好官,也是有事迹佐证的。

    可说他贪图美色,好为人父,又残暴厮杀,拥兵自重包藏祸心,也传的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