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替天行道:如意传 » 第九章 食色性也

第九章 食色性也

    “来了,来了,刘兄。”邹如意起身后,也试着去模仿不知哪朝哪代的语言,音律。

    而把留在一旁的媚魇,风中凌乱。

    “喂,你尊重一下我?我是要吸你精气的!”

    “马兄,你说说‘食,色,性也’,你是如何破题的?”

    邹如意沉吟一番,“虽然不知道,何朝何代,但想必亚圣孟子《孟子·告子》篇内容倒应该都是一样。”

    “平日里虽然粗读四书五经,也有所涉猎《孟子》这篇,但是科举古文,格式要求颇深,自己又不太了解,刚刚来到这朝代,就给我出难题。”

    “刘兄,我这道题倒也写得不好,还是不献丑了。”

    “谁人不知你马公子才气,多少怡红院姑娘,一字千金,求你写首诗词赠给她。”三角眼书生道。旁外音,我不配有自己名字。

    “上一次,你作得‘小楼昨夜梦,对镜倚红窗’那篇,让那个俏娘‘玉儿’,博了个‘梦玉’佳称,多少富商一掷千金,为博梦玉一笑。”王姓书生羡慕道。

    “还有上上一次,你所作‘世间尤物意中人,好细好腰身’(注:柳永《少年游》),不知让多少青楼娇娘为你枕席铺床”,刘姓书生也是一脸向往。

    “何况‘食,色,性也。’又是你平日所喜,你定有妙论。”三角眼书生道。

    “看来是躲不过了。”

    邹如意回忆起平日所看之书,记得有一本《古文关键》中讲到“上上之作,一看文字之法;二看大要主张;三看文势规模;四看纲目关键;五看警策句法”

    “如何首尾相应,如何铺叙次第,如何仰扬开合”

    邹如意讲道,“那我就献丑了。”

    “食,物欲也;色,人欲也;欲,自然之性也。气质之性,人之所修养,后天习性也;以先天之性,驱气质之性,则禽兽也;以后天之性,养先天之性,圣道也。故孟圣言‘仁义礼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先天之性,趋后天习性,故称圣道久远……”

    刘姓、王姓、三角眼书生作惊恐状。

    邹如意以为还行,说道“也没有这么好啦,勿作惊奇”。

    “马兄,这个是你作的?”

    “是也,是也。”邹如意一脸骄傲。

    “这真是七窍通了六窍也”,王姓书生言道。

    “一窍不通也”,刘姓书生道。

    “呵呵,看来马兄今年是无望折桂,以待他年赴蟾宫吧”三角眼书生瞥了一眼邹如意,嘲讽道。

    邹如意满脸尴尬,一下子脸就红了。

    一旁媚魇痴痴的,捂着嘴笑。

    “不说了,我先烤火,暖暖身子,”邹如意找了个台阶下,自语道。

    三个书生对视一眼,默默一笑,尽在不言中。

    ……

    一夜无话。

    清晨,薄雾笼罩,秋风瑟瑟,一片枫叶从枝头落下。

    “马兄,你偷偷告诉我,果真是你写是昨日之语?”三角眼书生趁着两书生在前面,急急地把邹如意拉到一旁。

    邹如意一脸无奈,再一次被揭伤疤。“是的,我还能骗你不成!”

    此时,马原、刘姓书生、王姓书生、三角眼书生四人,站在破庙前,伸了伸腰。

    “这破庙睡得,真是折磨人。”

    “快下山去!”

    “你家娘子等着急了吧。”三角眼书生一脸淫笑

    “混球儿,不要妄语!”刘姓书生笑骂道。

    邹如意看那一片枫叶从树上落下,刹那间,似有感悟。

    邹如意想到更多,想到难怪儒家地位之高,世间之事,无非功名利禄四字。

    儒家出世法,虽然暗合帝王御下之道。

    可儒家真正要讲的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讲的是“孔颜乐处”,讲的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千百年来,世间人却都为兜里银钱、眼前富贵,争名夺利,作出了种种不合儒家之规矩。

    无怪乎,师父讲到“大争之世,乱象丛生,百家争鸣。有圣人出,得大光明。真真求得个世间法,世间人不至于奔波劳碌,以至于生生世世,六道轮回。”

    邹如意,恍恍惚惚,悟道一点“大道”,非是道家之“道”,而是百家之综,黄帝之“大道”。

    邹如意似乎抓住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抓住,空空如也。

    这或许是金光给我的机缘,让我经历世间万事,以至于回到世间后,让我可以把此间修的道,传到世间。

    这就叫“宝殿幻境生,万千大道综。不离世间法,替天行道功!”

    悟得此理,邹如意身心通透,好似大旱后天降甘霖,大饥后食得饱餐,大寒后着得暖裘,大困后床被裹身。

    刹那间,邹如意离开了马原之身,飘飘然即将离开,而马原本体微微颤抖,腰杆突然微微弯,似精气不足,看来之前已经亏了元气。邹如意摇摇头,“也算你我造化”,分出一点“黄气”,渡到马原体内,马原身体一颤,脸色红润,腰杆自然挺直。

    原来马原只剩下一月寿命,就该地府报道。

    幽冥地府中,“生死簿”写到:“宋,建州,马原,太平兴国九年生,媚魇吸其阳气,皇佑五年死,其寿二十五。”,可就是这一点“黄气”,延寿十年,“生死簿”:“宋,建州,马原,太平兴国九年生,媚魇吸其阳气,得如意气,皇佑十五年死,其寿三十五。”此后种种,按下不表。

    邹如意忽又想到一事,飘至庙内,此时的邹如意,仍然衣着素衣一件。但是,气质上大有不同,虽只隔了一夜,却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只见他双眼有精光闪闪,整个人精气神不可同日而语。

    无怪乎只是观人之相,就会觉得有人不怒自威,有人畏畏缩缩,有人自带媚相,有人书生意气。悟道悟道,得了造化,邹如意渐渐有了“底气”。

    何为“底气”?是饱读诗书千万卷后,其理自明;是练拳百万后,其意自韵;是耕地万亩,其粮何熟;医治万千人,望闻问切自有分别……

    不再是之前那样,表面看来,似乎颇为稳重,实则内心慌乱,不知所踪。

    邹如意缘起是得了“宝殿”,缘灭是求世间法,悟世间道。

    有了求道之路。路虽远,行必达。

    “你这儿媚妖,还不出来,更待何时?”邹如意道音阵阵。

    过了一会儿毫无动静,哼,别以为我寻你不得。

    邹如意双手两指,眉间一抹“天眼:望气之术”

    “望气,可察凡间俗物之气运流行;今,我敇天地灵气,察此庙媚之妖气”

    “开!”邹如意环顾四周,原来媚魇自带“媚惑”,常人双眼看不见,所谓“视之无物,听之不闻其声”。

    “找到你了!”邹如意喊了一声。忽然间,邹如意似乎想到什么,泄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