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替天行道:如意传 » 第十六章 师徒二人

第十六章 师徒二人

    邹如意缓缓醒来,环顾四周,一片昏暗,这才知晓,自己“目盲三日”惩罚。

    金光之中真如同幻境一般,恍若隔世。

    而现实人间,却仍然是晨阳初晓,也不知内外时间过去几多时辰,有何差别。

    “如意,你有何异样感受?”清风道长在一旁急切问道。

    虽然语词僵硬,但脸上神色却仍是出卖了他,看他手指微微攥着衣边,亦是知道老道应颇为紧张。

    如意虽进去“金光幻境”游历了一番,吃了许些苦头,但是与所得到的机缘相比起来,这点苦头算得了什么?

    要知道,世间人,多少众生,碌碌无为,吃尽苦头,为了富贵,受尽白眼。人呀,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而最缺的却是造化!而这造化,如今降到了如意头上,如意亦更知惜福修德。

    看如意模样,仍然这般,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他那双摄人心扉的双眸。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被他那双眼睛所吸引、捕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眼睛像是幽冥黑洞一般,看上一眼,人的魂儿,都被其勾走了一半。

    但也是这双眼睛,因不辨善恶是非,惩治眼盲三日。

    观其外表,虽然外在看不出有何改变,但内在性情气质,真再也不可同日而语!

    邹如意缓缓回过神来,略微感慨,寻着声音道,“师父,弟子无恙”停顿了一下,

    “嗯,有许些事儿,弟子正要向师父禀报。”

    清风道长再看向邹如意时,其实说不上哪里有改变。虽然还是这般俊俏小生,但是总觉得何处有了变化。

    “好,你且说来听听”,清风道长又恢复了庄严模样。

    邹如意缓了一下,慢慢整理思路。

    “师父,您且莫要惊慌!”

    “师父,我向您说三件事。一则,我体内‘五小鬼’或并不简单。原是天地五行之灵,但是我见其五鬼,却是小孩性子,或是受到了封印记忆不全,或是丢了灵智,或是并非五行本体,只是本体分化出来微细,或是装作顽童模样,不过最后这种猜测或不准确。”

    “二则,我体内灵气,已经转成‘玄黄之气’,比灵气能升一筹,他日若能寻的根源,师父,或可修炼一番。”

    “三则,我体内有道金光,虽不知是何,但目前观之,尚无害我之心,且我从中得了许些造化,现有‘大崩拳’一套,收服‘媚魇’一只”。

    “嗯,另外,我目盲三日,暂看不清前路,故每日做饭、锄地、采药等事项怕有些误了师父时辰。”

    邹如意思前想后,还是把“五娃”、“玄黄气”、“金光”说了出来,连同一些机缘造化告知清风道长。

    不过倒是隐下了“宝殿”、“演武堂”、“宝宅”等事。一则说出来,只怕师父亦是不知,徒增师父烦恼;二则,金光颇为玄妙,等自己再探之后,有了许些计较后,再向师父告明,不然,恐惹出无端祸事。

    等到邹如意将事情缓缓说出来,清风刚开始还愣了一下,后来慢慢镇定下来,细细听如意之言。

    清风道长终于想起邹如意似乎哪里有些不同,硬要形容的话,就是整个人沉稳下来了。

    就是那种历经百般事情后,多了些稳定担当。

    当然,还远远称不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清风道长听完邹如意说得,久久不能言。

    “还是大意了啊,没想到,我老道还有这般造化!”

    “我已知晓了”,清风道长也缓了一下,说道。

    “‘五鬼’的话,你说的有理,今在你体内,或有裨益。若能通过‘五鬼’,反推出天地五行之运转,回归本源之道,一察阴阳二气之妙,则飞升有望,上可揽九天玄月,下可探幽冥地渊。而天地初分的无极气,还有天地未分的鸿蒙气,则已经是传说了。不可知其玄妙”。

    “‘玄黄气’的话,本来就要告知你。看来,你也已经知晓。”

    “那我就说一下‘气’的阶层,第一天地灵气,常人可以习得,像我这等就是。”

    “二则‘天地玄黄’四气,不过,‘黄气’、‘玄气’并没有质变,故此,‘黄气’和‘玄气’常常并称,只不过,修炼‘玄气’者,施法掐咒次数,要多于修炼‘黄气’”。

    “不过,相传原来只有‘天地玄’三气可修,‘黄气’是人间第一个证道者,他所修炼之气的,非‘天地玄’三气,独独一己之力,创了‘黄气’,故此,‘黄气’或者另有妙用,暂且不知”。

    “下面说说‘天地之气’,‘天气’、‘地气’,比世间‘灵气’要质量高很多,而我道家,则只能从‘灵气’一步步返回‘天地之气’。但,农家则不同,他家‘可直接化’天地之气”为己用,相传是农祖神农氏,夺天地精华,独独给这一脉造化。”

    “‘天地之气’就是‘阴阳之气’,‘天气’者,‘阳气’也,‘地气’者,‘阴气’也”。

    “五行之气则散于各家化用,诸家皆可以化用流行”

    “而‘无极之气’,‘鸿蒙之气’则是传说。”

    “至于你说的第三个,是你的大造化。‘大崩拳’,我想一想,倒是百年前‘陈家沟’有传,相传是陈家老祖陈同所传,未见拳形,只知玄冥幽深,不可测度,可镇山河,可降妖孽。”

    “至于你说的‘媚魇’,则是世间罕有,可蛊惑人心,吸人精血,断人性命”。

    “你有此番造化,竟让老道自愧,想我自小进道观,修行数十载,不逾矩之年,竟然修只个‘道气九层’,愧煞道祖,愧煞道祖!”

    “今你已经道气‘二层’,我把我所知的境界划分,且告知你,他日你经历或有不同,亦不必惊慌,毕竟我只知道我师父传下来的‘清风诀’,只到‘道气九层’,再往上功法,我亦是不知。”

    “另外,有些恩怨、秘闻老道也一一告知你”,

    ……

    师徒二人,敞开心扉,邹如意无所不谈,而清风师父则是一旁微抚胡须,静静听之。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个好的师父,是徒弟之幸运;一个好的徒弟,亦是师父之幸福。对比大小黑,真是天壤之别也!

    这一天,邹如意和清风道长在崖边论道。清风道长论其道来,则滔滔不绝。

    有下山捉妖,反被樵夫所害;

    有救济百姓,却反被污蔑假仁假义;

    也有富商,跪着诉苦,求其长生,愿出黄金万两,跪请救命。

    清风说的更多的还是,世间凡人众生态。

    或冷眼旁观,或毕恭毕敬,或假模假样,或真心实意,或恩将仇报……

    “如意,你记住啊,下山以后,对世间之人,多一些耐性”,

    “你记住啊,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作恶,恶自有余”

    “你记住啊,凡是三思后行”,“你的安危,为师才是最担心的!”后一句话,清风在心中默念道。

    ……

    “这人间啊,贫道看了数十年还是没看不够的呢,你要替为师再多看看”,

    “多走走,多看看,为何富者愈富,贫则愈贫?为何人心不足?为何有瘟疫横行?”

    “人世间的治病良方,为师愚钝,却不得治法,如意,你多多思之!”

    ……

    “我年少曾有遗憾,至今难释怀,若有爱人,汝不妨大胆些!”

    ……

    “你那玉谦师叔,我不怪他,是我并无执剑勇气!抱憾终生!悔之晚矣”。

    ……

    这一夜,清风说着说着,留下两行清泪,不知是为世间人悲,还是为己悲。

    清风似把数十年的说都说尽了。而一旁邹如意毕恭毕敬,微微侧耳,虚心求道,真是一副《如意问道图》。

    不知过了许久,繁星点点,银河彩带倒挂在天边。

    清风老道和邹如意就坐在崖边,两两无言,远观天际,有流光溢彩,降落人间。

    “师父,你说天上繁星,是不是都有神仙居住?”

    “为师亦是不知,他日你登天界,可替为师观之。”

    “不过,想来天界九品仙官,也如同人间职官一般,《周礼》有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有‘大宰、小宰、宰夫……’,而《周礼正义》注解‘王制、官府、周边拱卫之臣,共计六万余人’。以推天界之仙,则已然。故此,虽有天上繁星点点,不可胜数,想来也应不差一毫。”

    “如今我才堪堪看懂师祖谶言‘有天降光,如现光明,意守黄庭,显救乱世’,还有半截谶言在我玉谦师弟手中”,

    “这不就是‘有如意显’的意思吗?”

    “降光’、‘光明’、‘黄庭’、‘乱世’又有何种解释?”

    “那半句谶言是何?”

    邹如意见师父又开始提起起他那“明月”师叔来了,不由得一笑,很少见师父有如此真情流露。

    “师父,你且不管,三年之约,我定取回师爷之物,夺回师祖道观‘清风观’!”邹如意站起身来,对天喊道。

    “我,邹如意,得师父之教,师父之事,即是徒儿之事,时时警惕,终身不忘!”

    惊起一旁酣睡仙鹤,长啸一声,扇起白翅,向远处飞去,而天空又有惊雷一道,似在回应邹如意之誓言。

    一旁清风道长,拂袖高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之大,地之遥,山之高,水之清,尘缘如水,万事不争,夜听蝉鸣,布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