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百家争鸣,逼我人前显圣 » 第二十六章 就这么一点

第二十六章 就这么一点

    西子湖边。

    乌云已散去,久违的太阳照射在湖面上,熠熠生辉。

    鱼呢?

    姜北望愣住了,刚刚那么大一条瞬间就没了。

    见异象升起马上又消失不见,刘英和林守成都松了一口气,别人不知道这条黑鱼的来头,可他俩比谁都清楚。

    当年始皇为了镇压其余四国国运,请道祖降下水泽成了如今的西子湖。

    为了守护大渊国运,儒家三弟子创建了观湖书院。

    几百年过去,在书院读书人的熏陶下,这西子湖很快就孕育了一条由文蕴幻化的黑鱼,从而让儒家借国运而起,才有了儒家在大渊的如日中天。

    所以这条黑鱼对于大渊很重要,对于观湖书院更重要。

    可没得两位大儒喘口气,异象再起。

    只见那些残余的国运飞速的向姜北望袭来。

    在四人注视下,姜北望展开双臂,脸上的肌肤也在阳光照耀显得晶莹通透,“上官白嫖,你说这风怎么就对着我一个人吹呢?”

    上官胜像是知道了些隐秘,“感觉这丝丝白雾怎么就那么像是浩然正气。”

    他不确定,试探道:“三郎啊!是不是感觉像是沐浴在阳光下舒爽,像是体内有无数的蝌蚪在游走。”

    姜北望想都没想,就点头。

    …这感觉无疑太爽了。

    上官胜接着问,“你儒家的境界在什么位置停滞不前。”

    “先生只给了我半部论语,让我自学就没教了。”姜北望不假思索道。

    自幼想成为一名剑客的姜北望,不喜读书,而他的先生李斯也看出这点,于是秉承着儒家“有教无类”的理念,将自己的一身的心血,那本《论语新解》丢给了他,仍抱有一丝希望。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境界,只是感觉有股气在体内乱窜,像是一颗颗小蝌蚪一样,与我之前看的那本论语一样晦涩难懂。”

    这完全不是武夫的气机,对,像是浩然正气…姜北望舒爽无比,很是享受。

    想要白嫖的上官胜,此时无比羡慕,“看你的状态应该在快到明礼了。”

    “嗯…不对!”突然像是反应过来,他张大嘴巴。

    沉默不语,已然表明一切。

    …这还是三郎嘛!儒家路子简直比我还轻车熟路。

    要是知道他自己长达九年才达到明礼,而此刻的姜北望就像砍瓜切菜一样简单,能不让他羡慕。

    一直在刘英身旁保持警觉的柳青,已经不知道拿什么词来形容今日所见之事,他是个纯粹的武夫,可有件事他始终不明白。

    于是他俯下身,想问问这位儒家大儒,“大人,这儒家的浩然气不是自身修养所得嘛?”

    见刘英还在震惊中,柳青又叫了几声,“大人,大人。”

    刘英“啊”了一声,从无以言表的情绪中缓过来,看向柳青,“是这样,柳青呐!这天地之前存在运道,国运,人运,财运,当与这方天地契合后,运道自然为你而来,而那条黑鱼乃是文蕴所化,自然会追逐契合大道之人,从而它散去的正是浩然正气。”

    柳青恍然,下意识的看向一旁的林守成。

    然而这位大祭酒内心躁动不安,犹如惊涛骇浪,此刻的表情比刚刚的刘英还要夸张。

    仿佛下一刻就要把姜北望给吞了。

    柳青吞了吞喉咙,不再去看。

    这边的姜北望享受着浩然正气洗髓全身,已然顾不得形象了。

    …显然是滋补之物,自己也算半个儒家路子,这样的好事可不是时常会有。

    想到这里,姜北望便要除去衣物,把自己的肌肤完全裸露出来,以便更好的沐浴这浩然之气,这也是他前世的理解认知。

    相信科学,有效的让肌肤接触物质,从而提高质的的变化,有质变,就会有量变。

    静,空气死一般的静。

    四人完全不明白姜北望想要做什么,都是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

    当他刚解开儒袍上的纽扣,忽然发现白气没了。

    这让他不由爆了句粗口,“我去,就这么一点点。”

    四人一开始没听懂什么意思,片刻后反应过来,均是一副捶胸顿足的表情。

    “我们走,打道回府。”刘英吹胡子瞪眼,完全看不下去了。

    他觉得他要是继续待下去,姜北望快要突破穷达了,这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见老头要走,姜北望不忘道:“老头,下次一起钓鱼,记得教我一勾十尾是怎么个钓法,甚是牛掰。”

    “是这样,就是说你很厉害,钓友之间多探讨交流。”姜北望怕刘英听不懂家乡话,解释起来。

    柳青像是牙疼,只哼了一个字,“走。”

    消失在远处的水榭。

    林守成也顾不上肉疼,竟然事已至此,也只能做罢,作为祭酒他还是有点小心思的,于是走到两人身旁,试探道:“不知两位在哪所学院求学呢?”

    作为儒家圣人的门生上官胜,自然要比姜北望礼貌,他甩了甩袖子作揖,“学生枝节见过先生。”

    上官胜,字枝节,原主自然是叫枝节兄,姜北望则是喜欢叫上官白嫖习惯了,而他这句先生也是对别人的尊称。

    吾养浩然气,达者为师,像大儒,和先生之类都是一种称谓,并不是说大儒就儒家境界上大儒,而先生并不就是自己的老师一个道理。

    他转而道:“学生和玉恒师兄现如今在稷下学宫求学,不知先生何事?”

    上官胜已经猜到老者的身份,从老者举止投足中,显然是一位大儒。

    儒家的知行境是把所学的道理付诸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此境已然贯彻儒家的伦理道德理念,不仅明白道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楷模。

    可当这位大儒话一出口,上官胜刷新了知行境的认知。

    “不知两位小友可愿来观湖书院就读,这里不仅景色宜人,还有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林守成说到这,顿住。

    看了一眼被崩碎的石碑,又补充道:“读书人当有观湖之志。”他用手比划了一下远处湖边停靠的花坊,眼神透着期待。

    马上就要去上任了,姜北望觉得没有必要求学了,于是拽着上官胜的袍子就要走。

    眼见行走的文运要溜走,林守成豁出去了。

    “食宿全免,每月一人补贴十两月例如何?”

    姜北望犹豫了,“可以适当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