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麒麟转世 » 第三回 一路欢心一路歌 太昊陵园去上香

第三回 一路欢心一路歌 太昊陵园去上香

    却说,君臣到了那里以后,老御史就领着皇上先看了一圈,然后,他便有意识的问皇上:“请问陛下!您觉得臣盖的这栋小楼怎么样?但不知您有何见教?还请陛下谈谈看法”。原来,他是要让小皇上评头论足,以此要套出他的话来,好引诱对方上当受骗!其实这正是老御史设下的一个圈套,也真可见他的用心是极为良苦。

    怎知小皇上也非常聪明,而且鬼点子也多,他根本就不上当!如果仅从表面看,他还真像是喝醉了酒,实际他心里清楚得很,也早已经有了谱。那小皇上眯起眼睛装糊涂,便口口声声赞誉道:“好!好!很好!也就是好!你还别说,不错!不错!真不错!”他除了光重复以上几个字外,其它什么字都不吐。换句话说,其它的话他不讲,这就让老御史没有了招,因为皇上说的话,与他心中所想不光背道而驰,也根本不对路子和格格不入,所以他就钻不了空子,这就叫:

    御史动心眼,使用小伎俩;

    皇上也聪明,只字不提梁。

    皇上的回答,由于不符合对方的口味,老御史就还不死心!接下来,他还仍然诱导小皇上,说道:“陛下!您看我的这栋小楼,除了建筑风格外,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他这句话的背后,不光具有险恶用心,而且也有不可告人目的。

    小皇上听了后,就稍微迟疑了一下道:“朕我看还停好,不缺少什么呀!但是只不过”……

    老御史闻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火燎!迫不及待地又问:“皇上!只不过什么?您快说出来!”

    可是,那皇帝小儿总是笑而不答!因为他很聪明并不笨蛋,就像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等过了一会儿,才漫不经心地说:“要是以朕看来,只是缺少了一根横棍”。然而小皇上这样说,既是一句婉转的话,同时,又包含了他的聪明智慧,如果要认真地去分析,他回答得不光非常巧妙!则又是天衣无缝,而且还堵住了老御史的嘴。所以,老御史闻听后就如矮子过河——淹了心!原来,他一直都在处心积虑的,设圈套套小皇上的话,结果就白费了心思,使他的阴谋鬼计,变成了痴心妄想不得实现。

    你道:“老御史趁皇上喝了酒,搅来搅去到底是何用意?”

    岂不知,如果是皇上要说“这房屋建的不错,就是缺少一根横梁!”那么,老御史马上就会钻空子,跪到皇上面前叩头!他要替太康百姓谢主龙恩,让皇帝小儿为当地免征皇粮。所以,这就是御史老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费尽周折,不遗余力地建筑了,这栋楼房的真正目的,这就是其根本所在,目的就是要蒙骗皇帝小儿上当。

    众所周知,过去封建王朝,皇帝被尊称为天子,他说话很算数,为金口玉言,那老谋深算的御史就想让皇上说出,房子缺“梁”或少“梁”的字眼。因为房屋“梁”与粮食的“粮”是同音异写字,当时,只要能从皇上口中,说出来这个音,老御史就有了可乘之机,他会见缝插针,颠倒事非,混淆黑白,胡搅蛮缠,鱼目混珠进行诡辩。则要为太康黎民百姓大叫苦穷,让朝廷减免税赋,使百姓不向上面交皇粮。这本来是一步很好的棋,也是非常美好地暇思梦想!可说这也是老御史,经过深思熟虑,缜密思考好的一个鬼主意。

    但是,皇帝小儿也不傻,他虽然多吃些酒,可他不胡言乱语,还能做到守口如瓶,所以,就偏偏不讲出个“梁”字来,这让老御史也毫无办法。从而也说明了,皇帝小儿的聪明与狡猾,他不光反应快,应对能力也强!所以,老御史就哄骗不了他!反而,却成了鲁班面前耍斧,佛爷面前诵经,想沽名钓誉,也白费了心机!后人有诗曰:

    是官刁于民,皇帝高过臣;

    师生动心计,能者对智人。

    老御史本想为家乡做点好事,给自己留下好名声,让老百姓都感恩承情他,结果,一切都化为了泡影,成了痴心梦想。由于老御史未达到目的,一切也就徒劳无功了,于是,他心里就觉得很侘傺!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也许,这就是真实写照。这个事情虽然没办成,老御史未能达到目的和实现初衷,但他却给太康人民留下个好印象,所以时至今日,太康的黎民百姓都还在说:“那位老御史是个好官”。而且,在太康县城里还有古时候,建造的一所房屋,人们都称那座房子为“御史楼,”现代人又把它作为了,一种文化遗产保留和追思纪念。

    咱们闲扯了一通后还得回到原题上,我在前面说过,中原几省的人,都是年复一年的去陈州,朝祖、烧香、逛庙会,也从不简断成为习惯。如有钱人家去时都是坐着车,到了以后买着吃、买着喝、逛到晚上住客棧,可以说自由随便,一点委屈都不受。一些不大方的小扣们,一般车上都拉有炊具,以及柴、米、油、盐等,一切应用之物,甚至还有行李,到时候就可以做饭吃,到了晚上睡车上,虽然麻烦些但还不错了。

    然而,穷人就不同了,他们不具备这种条件,又大都是罗锅子上树——前面紧!不光是手里没有银子,且不像富人家,他们吃喝不起,所以,也只好自带干粮,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凉水,这样既简单又省事,也为随便乱凑合。而袁玉铖小两口,带的盘缠就不宽裕,为了节约少花钱,他们就在家里事先,蒸好了两锅窝窝头,当地人也称之为“杂面馍,”便装了半口袋计划走到路上吃。一旦饿了就啃窝窝头,喝了就到附近人家去讨碗凉水喝,因为他们也不和别人比,沿途一路上,也就这样对付下来了!这就叫:

    有钱人家把福享,世上穷人都困难;

    玉诚苗兰很辛苦,自找罪受也心甘。

    风和日丽!微风拂面,袁玉铖小两口和乡亲们,还算运气不错,由于天气也比较好,几天来大家在路上,始终都是欢声笑语,全程共二百来里路,他们经历了两天半的时间,直到第三天的下午,便赶到了目的地——陈州。

    由于,老祖爷伏羲的坟墓就在陈州北关,袁玉铖和妻子苗氏便在距北关,只有二三里路的小徐庄,找个地方住了下来。因为有钱人住客栈、旅馆,无钱穷人就需要到,附近的农家借宿住下,也叫随便凑合吧!如果去得早的还能住上,人家的磨屋、厨房、车棚或牛圈什么的,晚了就得住别人家的,院子里和柴草垛旁。而每当这个时候,来逛陵赶庙会的人也多,想要找地方住宿也就特别困难,可以讲就是在方圆十几里的,村庄上也全都住满了人。

    另外,还有人睡在路边或农村大街上,能靠到人家的墙根旁就是不错了,袁玉铖小两口和乡亲们,他们一行多人都是从北面来,而那里只要一过白家楼,各个村上都早已经有人入住了。特别是距城北关较近的一些村子,各家各户都是住得满当当的,袁玉铖小夫妻与同伴们,大家倘若住一起,地方就不好找,于是众人就只好,分头找地点住。其袁玉铖和他妻子还算不错,他们在小徐庄经过了一番打听细问,又是低三下四的求爷爷告奶奶!一在地苦哀求,向人家说了很多好话,最终才在一家张姓的院子角上,找个地方住了下来。

    凡是住宿的人大都是家离此地比较远,如果只在几十里路的范围内,就可以想相得到谁还会住,恐怕就是摸黑当天也要赶回去!所以,也只有距离较远的人,才得住上一两天,待到他们玩足玩够兴致尽了再走。倘若是生意买卖人,那就可另当别论,这样,你来我去一直到庙会结束的那天,来来往往的人们全都是,前脚走、后脚来、排着号、就如蛇退皮一样,接前续后地络绎不绝。

    袁玉铖和妻子苗氏住在张家还算可以,那一家也是好心肠,他们理解出外人的难处和不容易,便对来他家住宿的人非常热情。天还没黑,人家就烧了一锅茶水,是专门供给来逛会的人饮用,因为他们也最清楚不过,凡是来住宿的人尽都是乡下的穷苦百姓,可以说大家都是自带干粮,晚上一般都是用白开水泡馍,即当作了一顿晚餐。当天夜里袁玉铖小两口,就从人家柴火垛上抱了一些柴草,放在墙角上作为铺垫,睡觉时双方相互搂住脚,盖着自带的一床破旧棉被,两口子挤在一块和衣而眠。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就起来带上干粮出发了,别看是大清早天刚亮,可是街上的行人这时候,已经是摩肩接踵不断续了,然而,当地人又都有赶早集的习惯。但见那通往北关的道路上,是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特别是一入北关,直到伏羲陵园的大街上,人流就如潮水似的涌动,无论是远看和近观,反正都是非常热闹。

    再者说,凡是来烧香逛庙会的人,一般起得都很早,人们也都有个比劲,都是争先恐后的你起得早,我比你起得还早,所以,整个北关大街小巷里,都是人头攒动,挤挤撞撞。就在离陵园还有两三里的道路两边,又尽都是卖吃、卖喝和做生意的摊位,其花样品种,也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也就是说,无论是卖饭棚里,还是在道路两边,可以说及乎全是,当地的风味小吃,有诗为证:

    炸油条,炸丸子,炸麻花,炸肉盒。

    小笼包,水煎包,焖炉烤饼热蒸馍。

    油炸糖糕和菜角,还有油饼及烙馍。

    面条水饺杂味汤,当地小吃花样多。

    饮食文化渊源深,华夏历史似长河。

    袁玉铖和妻子苗氏走近一家汤锅前,要了两碗杂味汤每人各一碗,然后,就把自带的干粮窝窝头,掰成块泡进了碗里,夫妻二人连吃带喝,即算是一顿早餐了。

    或许有人好奇地问:“什么样的杂味汤?味道如何?好不好喝?”

    所谓杂味汤,就是品种多、味道杂,所以才称“杂味汤”。据说,这种汤是人们用石磨,先把豌豆磨成糊状,或磨成面以后做的。里面不光放有花椒、胡椒、茴香面,几种调料,其食材、原料还较多。比如说,什么黑芝麻、花生米、海带丝、豆腐条、小鱼、小虾、油泡子,等等,而麻辣味也非常浓,顾名思义,才起名“杂味汤!”不过,也有人称是“糊拉汤”。可说这在周口、许昌、驻马店,乃至豫东商丘一带,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

    特别是过去,平常当地人早起去赶集,或者是哪里在逢会,一般人们也都爱吃,热烧饼夹牛肉!另外还要再来一碗,咱们说的这种“杂味汤!”而当他们吃着、喝着时,便感到很得劲。所以,世上的穷人和富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一种活法,而农村人就爱说:“穷日子穷过!”他们靠的是一双手,自食其力,辛勤劳动,一生过的都很踏实。这时候,袁玉铖夫妻俩便取出携带的干粮,也就是在家蒸好的窝窝头,用手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泡入汤碗里吃着、喝着还觉得很不错,也就心满意足了!小两口吃完了饭以后,为了提前赶去上香,二人便向前一路行来。

    俗话说人上万没边看,赶会的人也确实很多,大街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再加上一街两行做小买卖的也多,街上的人则是乱哄哄的,人声嘈杂拥挤不动。而且,在一些生意摊上,像吃穿用的生活日用品,以及家具、用具、都是样样齐全!尤其是,到了接近陵园午门不远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摆地摊的。一些商家们卖的大部分都是,玩具、饰品和日杂小百货,真可说是千奇百态,应有尽有,其吆喝声又不绝于耳,故有人就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唱道:

    泥捏狗,花棒槌,太皞陵的小叫鸡。

    当地都会做玩具,模仿女娲捏泥人。

    逛会回去作捎带,哄着小孩逗乐趣……

    待袁玉铖和妻子苗氏到了午门前,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别说他们是乡下人就是城里人,面对此种局面,也两眼不够用看不过来了。然而,人群中有老有少,有丑有俊,是男的、女的、什么样人都有,反正十分纷杂!而较多的还是些,农村妇女和老头、老婆。比如,有的是来逛陵看热闹,有的是来烧香祭祖宗,有的也和袁玉铖小两口一样,向女娲娘娘烧香许愿求子的,所以,她们来这里就各怀心思,目标不同。却说袁玉铖与妻子苗氏,他们就先在陵园外面,先提前买了香和黄表纸!可是,在那里买不能说“买”字,只能讲是“请”。实际上,买和请只是字的差别,但在此处的用意则是一样的,那么,在背后就另有玄机了!可能有人会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按理说“买”字是正确,但就有人说:“是对老祖宗的不礼貌!”换而言之,说是不尊敬!故而只能用“请”不能说“买!”所谓规距就是习惯,这些又是人定的。而袁玉铖小夫妻俩就不敢怠慢,他们请了香和纸后就带上,便随着朝拜的人流进入伏羲陵园。

    由于给老祖爷上香的人比较多,人们有出有进如同流水,袁玉铖小两口进了午门,待穿过玉带桥后,便沿着中轴线道路往里走,且还要经过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而与太极门同等并列的还有两门,那就是上首为仰观门,下首为俯察门。从此处向里走,两边还有钟楼和鼓楼。倘若再往前行,前面又是统天殿和显仁殿,以及太始门等。其宏伟建筑,俱是矗立高耸,上头还尽是琉璃瓦,形为犄角、拱斗、挑檐,其布局结构,也较为合理得当。

    而在统天殿及显仁殿的前面,便是一些合抱粗的大明柱,则支撑住整个前檐!如果进去后就会看到,不光是殿内宝鼎焚香,而且还有莲炬托烛,也十分地庄严肃穆,则使里边的高大神像,也更显得特别威仪。

    如若从统天殿再往后边去,才是老祖宗伏羲的坟墓,又被人们称之为“人祖爷坟”。而这里也是陵园的最后面,还有人把这里称作内城,而在内、外城之间,又另有其它古迹景观。如:左边有女娲观、玉皇观、三仙观;右边有岳王观、真武观、太清观等。大家都清楚,凡是进来的人大都是,给老祖爷上香朝拜的,一般都是先到伏羲坟前烧香磕头,待参拜完了老祖爷的神像后,再到陵园四周浏览和观赏风景。

    众所周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其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而伏羲老祖爷就是人皇,所以,他才为人类的鼻祖。若换句话讲,他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老祖宗,不但在中华大地上,同时,也包括着周边国家,相传,这位伏羲老祖宗,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爷之后的一位,但还有人说:“伏羲盘古是一人”有诗为证:

    混沌世界,盘古开天;

    伏羲女娲,人类祖先。

    结绳为网,教化人间;

    死后殡葬,陈州北关。

    圣人勘址,请来鲁班;

    修筑殿堂,建造陵园。

    墓塚高耸,古柏参天;

    钟鼓二楼,坐落两边。

    坟前塑像,香火不断;

    八方来朝,人皇龙渊。

    古时候,这里为宛丘,据说,伏羲死后就埋葬在此处。相传,自盘古开天后,就有了伏羲和女娲,人们对他的诞生地,虽然不十分清楚,但是他死后殡埋在这里,却是无庸置疑的。另外,还有一种传言,说伏羲身分三处掩埋,首葬陈州,身葬蒲州,脚葬雷州,所以,从古至今,他就在三处受香火。陈州北关有他的墓塚,故而,这里就为龙渊之地,后人又为他建造了陵园,其占地为一方。过去人称一方为五顷四,每顷地是一百亩,若按照六十平方丈为一亩,原来,太昊陵园的总面积,共有五百四十亩土地。

    前面说过,自春秋时,此处就有伏羲的坟墓,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庶民百姓,其中,就包括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且就连帝王将,相历史名人,都前来上香凭吊。而至今谁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少人曾暮名前来朝拜过!以至于,有钱的香客们舍财,文人墨客们留言,官府衙门社会名流出面,就专为老祖爷树碑立传。但说到底,也是在书写华夏民族,即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比如:有些人来此一游既赋诗、又撰文,留传于后世!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扬了名!然而就有人编了顺口溜唱道:

    伏羲出世很久远,教人渔猎种庄田。

    宛丘是他诞生地,死后坟塜埋其间。

    陈州北关有墓祠,水泊万顷是龙渊。

    后人为了纪念他,捐钱筹款建陵园。

    从而一直香火盛,传承至今千百年。

    众所周知,太昊陵的香火庙会,每年春上都是如此,时间为一个月,也从未简断过,则就吸引了方圆几百里的,黎民百姓都来烧香赶会。有人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年来此逛会的人大约有上千万!尤其是逢会期间,每天都是数以万计,倘若在人潮高峰时,一天最多能达数十万人。来者包括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农、工、官、商和学子,而且,也少不了兵痞流氓,可以说什么人都有,而更多还是乡下的黎民百姓,因为他们都相信神灵,会给自已添福消灾,指引迷径。所以,就总幻想有朝一日,自家人能脱离苦难,可舒舒服服过上幸福生活,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