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麒麟转世 » 第十回 幼童可怜亲戚养 满意有幸读私塾

第十回 幼童可怜亲戚养 满意有幸读私塾

    那袁立业老两口也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自此以后,他们除了拉把几亩地之外,还得养活小孙子照顾好孩子,而每天都得给小孙子找奶吃。那时候的人虽然都穷,但是,人们都有一种相互关爱和怜悯之心!特别是农村人,过去一直都提倡人们行善,而农民又都很朴实,对于这可怜的孩子,庄上的人也都比较同情。老俩口给小孙子找奶吃也不论是啥时候,只要一找到谁家有吃奶的孩子,人家宁愿让自己的孩子饿上一顿或半天,也要挤些奶给他们的小满意吃,然而穷人又都好打发,孩子是能将就也就将就着。

    然而,那小满意的胃口也好,无论是牛奶、羊奶、面食,以及蔬菜什么的他都能吃,可以说也从来不挑食,身体也健康很少患病,孩子在爷奶奶的呵护下,便一天天地强壮起来。如一开始吃的还少些,到后来他是越吃越能吃,有时候寻的人奶跟不上,或者不够吃和没有寻到,就给孩子挤牛奶、羊奶,然后放进铁勺里,烧沸了喂他喝。加上再给他搅面糊汤,又隔三差五地炖个鸡蛋什么的,这样相互搭配着,也就把这个苦命的孩子,一天天地给喂大了,可说袁立业老两口,为了养活孙子是含辛茹苦,他们没有少忙乎!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孙子小满意也慢慢地,逐渐成长起来!这就叫:

    一家有事大伙帮,穷人多数都善良;

    世上常有好人在,可怜孩子无爹娘。

    光阴如梭,岁月蹉跎,眼看着小满意已经五岁了,他长得虎头虎脑的,小脸蛋胖乎乎是白中透红,嫩如早熟的水蜜桃似的,使两道黑眉毛下面的大眼睛,更显得非常有精神。但见他长就的高鼻梁,菱角口,牙白如玉,天庭饱满,也非常聪明可爱,别看是出生在穷人家里,但他却有一副贵人像。因为这都是每一个人,在娘胎里没有出世时,就已经自然形成了,可能有人会问:“啥叫贵人像?究竟是什么样的?”

    要说起这一点来,笔者认为: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具体理解和标准,致所谓贵贱之分,指的就是穷与富,说穿了也是给人分等级。如官商绅士有钱人,就不属于是此类型,而把他们当成高贵者,所有人就常有犯软骨病的人,去背弓鄙膝,低三下四,溜虚拍马巴结。然而在世间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中更多的人,都是比较贫穷的,这里说的不光是,逃荒要饭的乞丐,则还包括了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是出身卑微,所以就没人尊敬、没人巴结。

    比如说,人们通常要夸奖一个孩子,就会说这小孩长得很富态,是大模大样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等等之类地语言。要是赞美成年人,就会说他有气质、有风度,若是女人,特别是年轻女子,就更好听了,什么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等等。绝不会说高贵人长得尖嘴猴腮,鱼脊龟背虾米腰,流水腚罗圈腿,像个小瘪三什么的!正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今天,而世上的人也总归是要死的。

    却说这一年,我国中原地区,又是一个大旱之年!庄稼是颗粒无收,由于闹灾荒,黎民百姓忍饥受饿,生活十分艰难困苦,使更多的穷人无法生存,到处都有饿死人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穷人为了活命,也不得不鬻儿卖女,或者外出逃荒要饭,可还是避免不了饿死人无数。然而穷人卖儿卖女,尽都是没办法的办法,要说也就等于剜肉补疮!特别在中原睢州一带,又是饿死人最多的地方,可以说有很多个家庭,都是生活无着非常艰难困苦。他们中大多数人家为了生存,就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讨荒要饭,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就干脆在家里死守煎熬,乃至于一直被饿死,真可说在当时:

    到处都有尸骨在,摆在路边无人埋;

    天下穷人难活命,家家难逃这一灾。

    他们老袁家就更为可怜了,当时小满意也才四五岁尚在幼年,他的爷爷奶奶袁立业老两口,年龄也都那么大啦!而人一老了也走不动路,老两口就只好带着小孙子在当地要饭吃。俗话说吉凶难料,命运在天!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中原睢州又是个重灾区,而农村中大多数都是穷人,他们不是被饿死就是全家逃难!所以凡是能挣扎动的,都到外面逃命去了。剩下来的都是一些地主老财们,别看是灾荒之年,他们富人家还是有吃有用饿不着,而且照样是花天酒地,油口肠肥,就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所写:“诸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然而,像袁立业这样的家庭确确实实不好办,他们虽然不是鳏寡孤独,但也属于是无依无靠,老两口都已经上了岁数,人一老了就不中用,真要是外出也走不动,他们不光年老体弱,而且还经常生病。

    再说老两口还得养活小孙子,然而既无家底又无外挎,象他们家这种的情况,如果不出去逃个活命,实际就等于坐以待毙!他们在家守着很能会被饿死。其实,袁立业老两口并不属于,头上有毛装秃子,而是实实在在没办法,说实话因为两位老人,都是六七十岁的人啦!要到外面去也确实走不动了。而小孙子满意又年幼,他们就只好带着在家乡,到各村去沿街乞逃。在那样的年月里,富人易借银千两,穷人也难赊米半勺,可说到处又都是,雪里送碳的君子少,被人踹脚的小人多。那么老两口也都早已经,心灰意冷万念惧恢了!不过,天下就有一些好心人,他们哪怕是从牙缝里,剔出来一丁点也会打发这家,比较可怜地两老一少穷要饭的。两位老人只要每天,能要到一点吃的,都是先紧着小孙子享用,有了剩余两位老人才肯吃,否则就就须忍耐,反正不管怎样他们都是,费尽心机和处心积虑地,操养着小孙子满意朝前过。

    时光漫漫,岁月蹉跎,在那种帝王统治的封建社会里,天下到处都是长夜难明,他们老袁家本来就是,老的老、小的小、穷困潦倒。由于忍饥受饿袁立业和老伴,就在吃不饱和穿不暧的情况下,还要呵护和确保小孙娃子,满意吃饱、吃好,时间一长,就把老两口的身体损坏了,就见他们越来越消瘦,一天天慢慢地,由虚弱转变成浮肿。时隔不久,两位老人就先后,与世长辞,一命归阴!岂不知他们都是,逐渐损坏和被饿死的,老两口死了之后就只剩下,他们的孙子小满意了。然而,他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又怎么能生活下去?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船遇上顶头风!这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后人有诗曰:

    苦命孩子多蹉跎,灾难一波又一波;

    家里大人全死完,如今单撇他一个。

    书中说过,袁玉铖有个姐姐叫玉荣,如今也是有几个孩子的母亲,她虽然为农家妇女但很懂道理,袁玉诚和她是一娘同胞,小满意又是她的娘家侄。她心想自己娘家无人了,现在就撇下我弟弟的一棵独苗,有了他我娘家才不绝后,以后也有了继承香火人,那怕我再穷、再难都得管!也不光是要顾脸面,又是我的职责和良心所在。要说眼下她玉荣家的孩子,也都还很小没有长大,她们家也有几亩地种着,生活上虽然不多宽绰,但是也能够过得去。然而家中或多或少,还攒下点积蓄,所以,要添一个孩子也不算啥,只不过今后吃饭时,再多放双筷子而已。

    其实她玉荣想的也对,因为她弟弟和弟媳都死得早,现在父母又都不在了,老袁家从他爷到他爹,还有自已的弟弟和这个娘家侄,可说连续四代都是单传,我娘家兄弟留下的这根独苗,也确实太可怜了。再说自已爹娘到死都在,拉扯着他们这个小孙子,我作为他的姑姑就有责任和义务,把他養大成人照看好他,所以俺家虽然穷不富裕,但是不能把他抛下不管。俺得看着和弟弟一娘同胞的份上,得把他留下的这棵独苗,好好地给管起来,要把孩子拉扯长大成人,于是她就把小满意接到了家里,与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这正是:

    天长地久有时尽,大爱绵绵无绝期;

    念在一母同胞面,甘愿为兄养后人。

    光阴如梭,一转眼便是两三年过去了!现在的小满意已经长到七八岁了,如果说是富人家的孩子,他也早应该上学了。大家都知道,小满意死去的母亲叫苗兰,她还有个妹妹叫苗青,相当年是由父亲,带着她和姐姐姊妹俩,从河北老家逃荒要饭来到睢州。由于当时连阴天下大雨,又一连下了半个月不停,父女三人也走不了,就在睢州城西北角的小辛庄住下来,最值得庆幸的是她的姐姐苗兰,经媒婆穿针引线介绍,便与村上的袁玉铖成了婚。从此以后,她和父亲也就住下来不走了,又过了两年,她爹又给她找个婆家嫁了人,她婆家的村庄为曹楼,与小辛庄相离只有几里路,她丈夫姓曹,名叫曹清云。

    那曹楼村还是个大庄子,而绝大多数人家都姓曹,外来的杂毛姓也只有两家,由于姓曹的在庄上是大户,村子也因此而得名。若是再往前追溯,在很久以前,这里只有姓曹的一家,由于他们家土地多是大地主,故称为员外之家,其住所也叫曹家庄园。不必说有钱人家都娶三妻四妾,所以,他们曹家就人丁兴旺!后来人也越来越多,又盖了不少楼房,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称他们这里为曹家楼。时间一长也成了村名,人们叫着叫着,后来又把中间的“家”字去掉了!所以,现在就称曹楼村,不过也不是绝对的,有时还有人在喊那原来名字……曹家搂。

    据说他们姓曹的老祖宗,一共有四个儿子,初一开始就分为四门,他们原先都是财主,每家都有田地数十顷,家里雇有长工,饲養骡马成群,也尽都儿孙满堂,后来人一多逐渐也穷了,所以才成了现在这样子。一开始曹家的老祖宗,对哪个儿子都没有偏向,分家的时候,大伙都是一样分财产,第一代和第二代死了以后,从第三代儿孙们开始,就成了多各自过日子,所以财产都靠自己经营,这就需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如同众人赛跑一样,本来同在一道起跑线上,可最终还是有前有后,而过日子也是这样,无论是过穷与过富,都看个人的本事了,也就是说,你混成了穷光蛋也怪不了别人,正所谓:

    手指伸出有长短,树木林里有高低;

    从古至今一个理,发家受穷由自己。

    现在的曹楼村已经繁衍扩展成了,一个有近千人的大庄子,而村里的富人也只是较少数,那苗青的丈夫,也是从他老太爷那一辈起,就在村里行医给人看病,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也没有不知道他们的。所以就很受别人尊重,也称小巴结!然而,他们家门里人也旺,共有弟兄好几个,其堂兄弟就甭用讲了!要论实力在村里也最强。常言说人多势众,家中又开着药铺、诊所,求他们的人就很多,因此在村里也没有谁,敢欺负他们曹家人。

    有句话叫人多势众,千百年来,在农村都讲门子风,则长期形成了有钱就有势,有人就光棍的风气!人生在世,就是有这有那也得吃五谷杂粮,但谁挡不住会有疾患和生病的时候,不管是谁得了病都需要求医吃药,哪怕是皇帝老儿也迈不过这个坎,又何况是普通人呢。所以从古至今,凡行医当郎中的人都能,吃香喝辣哩很受人们尊敬!不用说小满意到了他姨家,就如同鱼得到水一样,整天也很自由自在。

    时下里,那苗老汉也已经过世了,他的二女儿青青也有了孩子,如今家里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有十几亩地种着,所以,家里的小日子还算过得不错。苗青的男人自幼学医是个郎中,他们家老几代行医为人看病,再说大家都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村里各家各户的人,时常要求医看病的也少不了。由于曹家的人缘好,他们在村里就很有威信,那苗青又是穷人出身,她看到自己的小外甥,总在姑母家生活心里就过意不去,如果有人打听就感到脸上发烧,心想我这个当姨妈的,也责无旁待应该管他才是。

    然而,他们老袁家发生了这种情况,小满意又是我的外甥,他也就只有我一个姨,常言说有亲三分向,现在他还年幼,看着也实在太可怜!所以看着我姐的份上也必须得管他。再说眼下他又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也比较懂事,看来我得和他姑商量一下,由我们两家分摊着养活,也好让我这个当姨的,尽到些责任和义务。她就和小满意的姑妈玉荣打了招呼,两家经过了一番协商后,就把外甥小满意接到了她家住,并且还让他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在庄上祠堂里上学念私塾,有诗为证:

    袁家有难众人管,姑姑姨母都愿帮;

    又让满意去上学,意味今后有辉煌。

    大家都清楚,历史上无论是哪朝哪代,人们都很重视功名,特别是有钱人家,更是为了功名利禄,为让儿孙后代有出息,就不惜花钱请来教书先生,让他们的孩子读书学习。也许有人还不知道,古代的上学读书,不像是现在的官府办学!过去,除了州府里有学堂外,而就多数的县一级都没有官办学堂,而在广大农村就更不用说。所以一些有钱人家,就只好自己请先生办学校,也通称为“私塾”。据史料记载:在西周以前,只有官家办学。春秋时,孔子首开私人学堂,大开讲学之风。到了战国,私学大盛。自汉朝以后,私学就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私塾”。

    由于属自设学馆,又都是地主、商家、有钱人办的学校。但也有些是以庙宇、祠堂的地租收入,或捐献举办的“义塾学馆!”同时还免交学费,而他们曹楼村就是这样情况。一开始,就是由几家财主共同出线,再加上曹家祠堂里,还有十多亩地的收入,所以,才办起了一处私塾学堂。那时候,除了民间的私塾以外,朝廷为了网罗人才和束缚人民的思想,也实行了比唐、宋更为完备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如中央设立了国子监,学生称监生,各地方的府、州、县,都设有学校及社学,生员也大都来源于官僚地主的子弟,学生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踏上仕途之路,所以,学校就成了科举的阶梯,而科举也正是学子们的出路。

    自此以后,小满意就同姨家的孩子,每天一起去学堂里读书!开始的第一天,还是由姨夫领着他们表兄弟,先到学堂里报了名,以后就由孩子们自己去了。他有个表弟与他同岁,只是在生月上比他小点,先生也给他们起了大号,所谓“大号”也是农村的一种说法,实际就是每人的大名。给小满意起名叫“袁耀文”,他表弟的小名叫曹庸,又起个大名叫“曹宝贵,”两人名字听起来都很大气和响亮,所以他姨父姨母也比较高兴。要说一个人的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可世上的多数人都很在乎这一点,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迷信起名问题。在他们心中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好坏,是关系着一辈子的命运!所以从古到今,人们都爱找有学问的人,给自已的孩子起名,不光是要求好听,同时还要大气、宏伟。

    比如说有叫治国、安邦、卫国、栋梁什么的。而现代人起名就更不一般了!有人给孩子起名叫环宇、昆仑、天霸、天鹏、鸿图、鸿运、鸿福”等等。但是就没有人愿意起名,叫什么“瘪三、死鬼、懒虫、赖种、杀才、让宰和狗日的”名字,所以,若是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就尤为必要和重要了。笔者所述,其事例也举不胜举!尤其是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都比较注意和重视,在此我也就不一一多说了。所以,能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父母长辈就很高兴和开心!相反地,若是起名不好听,他们的家长和老人们,心里就会纥艺和不痛快,还会成为一块心病,甚至长时间都挥之不去。

    对于一个人的起名,究竟有何重要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一个人的名子好与坏,究竟能否代表这个人的本质,以及他的终生命运也许是这样,但究竟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或许真实,还可能唯心!反正大都搞不清楚。再说他们曹楼村让孩子,念书的地方本有私塾学堂,小满意和他表弟俩人,又在同一个班级读书,所以家里人也不必多操心!而两个孩子的性格也有所不同。比如讲,小满意自小就乖乖斯文些,他也特别听话,平常虽然言语不多,性格又有点内向,但是在学习方面,他非常努力和刻苦!尤其是他姨妈对他,是殚精竭虑费尽了心机。再说他表弟曹庸,又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而且自小就爱打、爱闹、比较淘气,若依照农村的说法他的手贱得很,也简直就是个调皮捣蛋鬼。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不用说平时不爱学习,又不愿意动脑筋,不管是对啥事,都是漫不经心、不在意,而且还是个马大哈!但是有一点可确定,却是一个爱惹事生非人。

    俗话说富人奢侈,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耀文虽然年纪小,也只有七,八岁,可是他比其他人要懂事,而且在学习上,又知道发奋努力!这样以来,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一种,勤奋好学的好习惯。人们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再说一般教书先生,都是偏爱刻苦上进地学生,在平时他们和学生,也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是孩子听话了,不用说做父母的也省心,一般爹娘也都疼爱他,如果遇上淘气孩子,甚至是连父母亲也管不了!对于这种情况让谁遇到了,也都感到麻爪没办法!这就叫:

    孩子读书不能逼,走路全靠他自己;

    前途任由他去闯,父母不必太干预。

    人们常说“学海无涯,”那小耀文也聪明伶俐,思绪敏锐,又有超强的记忆力!比如说,他读书阅卷可过目不忘,然而在学习上,他又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始终不渝。所以,他的进步就很快,在整个学堂里,也就属于优等生,则是学习成绩斐然,也回回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在众多学生里,作诗写文章他是手屈一指,而学堂先生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关爱有佳,而且,又对其因势利导,以材施教,十分用心培养!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让他有了东风可乘。再说小耀文从两三岁的时候,就常听爷爷给他讲历史故事,什么三国时的桃园三结义,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打黄盖,曹操经由华容道,关云长夜走麦城,等等。其次,还有什么梁山英雄好汉,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扬柳,又三拳打死镇关西等等,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