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春衫度临洮 » 第八章 开学

第八章 开学

    这条街上人声鼎沸,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走,今天是月牙泉书院开学的日子,最近晋王府里那个老女人似乎又要搞点事情,所以赵祎静最近很忙,早上抽不开身来送卫平。

    月牙泉书院每年招收一千人,进月牙泉书院就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入学考试,还有一个就是交一百两银子。

    卫平上午去考了一下试试,除了能读懂题目之外,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

    下午没多说什么别的,直接去交了一百两银子,顺利的拿到了一个腰牌,正面刻上了卫平的名字和书舍号,背面刻的是新元六年。

    拿到腰牌直接就可以住进学校了,而参加正常考试需要等三天才行,看来到哪都是有钱好办事,卫平心想。

    一进书院大门,左侧有一条小路,右侧一整块地都是学田,大概有五十亩。

    沿着左侧小路走过去,出现的第一个建筑就是书院里最高的学堂,坐落在一座巨大的假山之上,有三层楼高,上面写着’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书山高万仞罕有少毅者能攀’,每层楼的檐角挂着风铃,风一吹还挺好听。

    接着往前走,左右各一个宅院,左面是经义堂,右面是训诫堂,再往前就是一个大屋子,里面放着一排排的板凳,看来这里应该是书院统一讲学或者礼堂之类的地方。

    最后就是书院学员书舍和饭堂了,书院学员除了每年要交一两银子学费之外,每年还要交一两半银子的食宿费,幸亏赵祎静前日给了卫平三百两银票,现在卫平也算的上是阔绰了。

    当时赵祎静给卫平,卫平死活不要,后来说是借给卫平的,以后要还她双倍,卫平才答应的。

    拿着腰牌一一寻找相对应的门牌号,到了地方一看,在整个书舍群最边上的一个位置,靠着围墙,是一个独立的小宅院,环境还不错。

    刚推开宅院的门,门倒了,栅栏差点没禁住门倒下去的‘那么大’的威力,看的卫平目瞪口呆,真是高质量宅院。

    屋里的人可能听到外面有人来,歘的一个人从里面跑出来,一个圆头圆脑的小胖子,大嗓门直接喊到:哈哈哈哈哈,新来的是不是,我叫雷康,你叫什么啊,你从哪来啊,吃饭了吗,不如我们一起去吃点。

    卫平看着这胖子这么热情问了这么多问题都不知道先回答哪个好,抬头一看,屋子门口站着一个比卫平稍大两岁的男子,穿着朴素的书院长袍,面带微笑的看着卫平。

    你们好,我叫卫平,来自北疆一个小镇。卫平没有说自己来自水云山,他在暂时不想让额外的人知道他会武,先看看这几个同窗值不值得交再决定要不要告诉他们。

    何况卫平经过那颗绿果子的改造,气息内敛了,外人半点看不出来他是练武之人。

    江湖上统一认知达到先天才可使气息内敛,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有人十几岁就能达到先天。

    江湖上已知到达先天最年轻的是雪山剑庄现在的庄主丁武江,当年十五岁出山闯荡江湖,二十一岁达到先天境界,二十九岁达到先天三层打遍江湖无敌手。

    后期来到大雪山创立雪山剑庄,现在五十岁了,据说他的第一批弟子已经出师下山了。

    这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听起来很是矛盾,从不滥杀无辜手上却又沾满了鲜血,被他挑战过和挑战他失败的人都死了。

    站在门口这个穿书院长袍的人叫做欧阳伯,没有过分热情但看起来十分大方得体,卫平以为这就有他们三个人,没想到屋里还躺了一个。

    见卫平进来坐起身点点头没有多说话,雷康见状说道:兄弟不要生他的气,他叫钟文昭,他想去武院学武,但是家里非逼他来书院学文,态度非常强硬他没办法不来。

    从早上来就在这窝着了,中午饭都没吃,卫平一看,一个餐盒在他旁边桌上放着。

    环顾了一圈发现这个书舍是真的大,长九米宽八米,每个角落放着一张床,床宽一米五,每人一个小桌,中间另有一个大桌。

    在卫平铺好行李刚坐下,雷康的大嗓门又叫起来了,走啊兄弟们,我们去吃饭去,相当热情了,此时的钟文昭突然站起来了,卫平三人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估计这小子是饿了。

    吃过饭后几人变的熟络起来,小胖子雷康家里是做官的,官拜礼户司副司长,还有个舅舅在京都做生意家里不差钱。

    钟文昭家里也是做官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官,问他的时候他含糊过去了,大家也没深问,毕竟是第一天见面。

    而当问到欧阳伯和卫平时,两人都说自己家里是在山边小镇做生意的。

    可是雷康和钟文昭打量着两人,满脸的不相信。两人身上的气质不像是商贾之子,浩然正气遍布欧阳伯周身,而卫平肤色偏白显得俊美,知道两人故意隐藏了,但大家都理解。

    卫平没有和同屋几个人一起回去,反倒是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距离正式开课还有两个白天。

    脑袋里在想,在这读书学文化到底有没有用,涨不了一丝真气,强不了一丝技艺,估计练武的时间都会少不少,功力倒是不至于退步,但是招式很容易生疏。

    正在犹豫要不要搬出来住,大家都愿意住在书院里是因为书院在整个京城的中心地带,附近几里都是各门各院的大型办公衙门,想要租到宅子要跑好远,除非再去赵祎静的宅子,但是卫平不想去了,软饭吃的已经够多了,再吃就真软了。

    最终打算在八里外租一个宅子,作为平时练武用。

    想到这卫平直接朝着牙行走去,找人带自己看看,在京城半缘地区二百两就可以买一个不大不小的宅子了。

    但是卫平手里的钱是赵祎静给的,以后想用自己的钱买,所以只是租了一年,每年十五两,出了牙行卫平心想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巴结权贵,谄媚贵族,因为他们有钱啊,自己好像变的花钱大手大脚了起来。

    书院的课程不像村里小时候的私塾,每日都要上课,书院是每三天里只有一天上课,其余时间自己学习。

    上课的时间是老师来为学生解决疑惑,哪怕不来也没事,在书院最多待六年,若是待满六年还没通过结业考试就会被书院自动除名,若是天赋高,肯刻苦,一年就可以报名结业考试。

    考试通过就可以从书院毕业,从书院毕业再去考取功名成功率会提高不少,若是不准备考取功名也可凭借书院结业书信去官府报名应征小吏。

    书院每一千人中只有最后一百名左右的学生是白念的,其余人都能凭借书院结业书信找份营生。

    每一千人中大概也就有一百人是拿银子上的,都是家里有权有势来混个日子的,有的人不管是结业考试还是科举考试都不用参加,只要他来到这个书院,家里就把以后要走的路铺好了。

    现在的情况不像两百年前了,那时刚刚建国,权贵都是从老百姓走上来的,不拿自己当权贵。

    现在权贵当的时间长了,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甚至有的人已经形成扭曲变态心理了。

    京城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除了公爵和侯爵比较稀缺,其余伯子男三等爵位已经满帝京走了。

    据说每走一百米就能遇到一个男爵,虽说是具有明显夸大的成分,但也能看出来数量确实不少。

    不过天南国的皇帝也算是聪明,这些爵位全都是不世爵,如果子孙后代没有突出功绩,每隔一代爵位就会降低一个层次。

    这样既避免了爵位过剩导致德才不配位的问题还能体现皇家的仁慈,哪怕你这一代无功,祖上有功,朝廷也会照拂着你,哪怕是男爵爵位脱落了,最终还会有千两白银赏赐。

    正是因为如此,众人都心甘情愿的为朝廷卖命,恳求获得一官半职,若是能得个爵位就更好了,子孙后代都能借力。

    传言有一江湖人士经常大骂朝廷不公,绝不会对那一官半职多看一眼,后来因为手头缺钱被招去当朝廷护卫,又因保护皇子有功被封为男爵。

    现在在公开场合大声夸耀朝廷功绩,好像曾经的话不是他说的,令人笑掉大牙,不过笑他的人群里说不定是有一半都是羡慕他的。

    卫平在京城外围走了一圈发现,虽然京城富饶繁华,但不是每个人过得都好的,或者说接近九层的人都是过得不好的。

    只是因为京城机会多,渴望自己的能力被达官贵人看上一飞冲天,说白了还是给人当奴才,只是以前是所有人的奴才,现在被带走了是一个人的奴才,生活倒是能比以前好一点,用尊严换的罢了。

    在京城里面想要出人头地,要么通过科举,要么武力高超达到后天八九层以上,前者已经是七品或者八品官了,后者可以通过选拔加入监察司下设由皇家管辖的卫龙司。

    卫龙司司长由皇家任命,一般都是由皇室宗亲担任,同时在监察司担任副司长,官拜正七品,隐于城中保卫和打探消息,以腰牌为信物,只认腰牌不认人,必要时可先斩后奏,除皇家人不跪。

    卫平转啊转不禁转到了晋王府后门,想进去看看赵祎静,又不想让别人多说闲话风言风语的,就没去敲门,打算明天到她的别院去,让她手下的人给她传消息。

    刚回身准备回书院就看见几个黑影子鬼鬼祟祟翻进了晋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