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后汉新生 » 第三十六章 唇枪舌战

第三十六章 唇枪舌战

    茫然不知不是自身错误,不敢前行才是罪恶准则,进退两难,迟疑不决的人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

    就在韩馥摇摆不定之时,刘和站了出来。

    向韩馥拱手说道:“韩州牧,你可还是这汉室属臣吗,天下各州府任命之事,乃是陛下和朝廷三公九卿察举颁布,这冀州乃是大汉疆土,天下之公器,并非私人货物,未得朝廷批准,岂有私下转赠之举,袁将军也是汉室臣子,朝廷察举才能之时,任命的乃是一郡之首,并非有治理一州之能,不思报效朝廷恩典,还妄想染指整个冀州,如此巧取豪夺,敢问那袁将军心中可存有汉室庙宇,可还是这大汉臣民么,韩州牧如若受到蛊惑,不仅有负朝廷恩泽,更会留存后世污名,倘若以后人人相仿,罔顾朝廷法令,公器私用,岂不是杂乱无章,致使乾坤颠倒”。

    韩馥惊耳骇目,张口结舌,竟有些不知所言。

    刘和接着说道:“韩州牧治理下的冀州繁荣兴盛,政通人和,足以证明朝廷知人善用,而冀州文臣良将,赤胆忠心,厉兵秣马,磨刀嚯嚯,纵然有一群狼子野心之徒为了一己私欲,大动干戈,无视朝廷法度,恣肆民生疾苦而不顾,蛊惑大汉子民同室干戈,造成天下生灵涂炭。

    韩州牧老当益壮能够带兵亲征,保境安民,然兵者,诡道也,焉有百战百胜之军,汉高祖皇帝正是因为越挫越勇,方才建立大汉基业,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这来日方长,知耻而后勇定能百战不殆,冀州拥有百万雄狮,战士们为了背后的父母妻儿不遭受战火,焉能不誓死保卫冀州”。

    韩馥听完有些心动神移,沉思着说道:“贤侄所言甚是”。

    刘和看向袁绍使者缓缓问道:“荀先生,我叫刘和,对于你提到的三次相比,一则弘毅宽厚,举贤任能,二则整武齐文,攘外安内,三则显赫世族,恩惠天下,先生均认为袁将军占尽优势,我不敢苟同,心中倒有不同见解看法,对于一则,这大厅内的满堂忠义文武皆说明韩州牧的识人之明,冀州上下清正廉明,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对于二则,为人主者可不必文韬武略,像高祖皇帝手下汉初三杰,这术业有专攻,只需要各司其职,人尽其用,那宵小之徒又有何惧,对于第三则,袁氏虽是豪门世族,但也只是大汉的其中一支,乃是代替汉室施恩于天下,非主乃仆,所以并非袁氏之恩情”。

    刘氏统治汉室已久,民间百姓人心向刘,若诸侯篡权,必然为民间所反,虽然此时的东汉王朝皇权势微,各地诸侯拥兵自重,但都自诩汉室之臣,并无谋逆造反之胆。

    荀谌、郭图和高干皱眉蹙眼,有些哑口无言,刘和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处处以汉室施压,三人也不敢回怼谋逆之言,否则被打上乱臣贼子的标签就洗不清了。

    韩馥听完赞不绝口笑着说道:“今荀友若提出三较,一正一反辩言,堪称精彩”。

    刘和眼见荀谌等人深思苦索,韩馥此时也心荡神摇,当机立断面向袁绍使者说道:“三位既是卓绝群伦之辈,却信口开河,那袁将军既是豪杰英雄。

    为何身为司隶校尉之时与大将军何进合谋诛杀宦官,太后不从,事情泄漏后,导致何进被杀,袁将军率军尽诛宦官,逼迫太后调外兵入京,尽诛阉竖,当时的主簿陈琳就已反对外兵入京,强者为雄,容易生乱,结果袁将军一意孤行,导致董卓专权,祸乱朝纲。

    为何那十八路诸侯聚集酸枣会盟讨董,袁将军身为三军盟主,竟犹豫不决,不愿久战,看重出身,不重战功,奖罚不明,导致军心涣散,自相残杀,竟错失如此良机,导致董卓挟陛下西迁。

    为何渤海郡受黄巾军滋扰之时,袁将军身为渤海太守不思驱贼保民,确妄想图谋整个冀州,导致黎民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当中,纵使那公孙瓒南下入侵,也懂得为民除害,积德累善,首先攻打渤海郡的黄巾贼,保护了一郡百姓,而袁将军却临阵脱逃,如今唯一的渤海郡也成为了公孙瓒的管辖。

    如若冀州由袁将军治理,渤海郡已是前车之鉴,难道让冀州也重蹈覆辙,颠沛流离,十室九空么”。

    荀谌等人本就有些理屈词穷,而刘和却还在振振有词,让三人有些心烦意燥。

    “你这竖子,竟然污蔑袁将军,难道不怕袁将军兵临城下,用你的脑袋祭旗嘛”,高干恼羞成怒的说道。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这唇枪舌剑本就是纵横之术,动以利害,巧辞服人,如若辩术不敌,依靠武力威胁,岂不是甘愿处于下流”,沮授冷笑着说道。

    韩馥本就是个谦谦君子,对笔墨官司兴趣盎然,眼见袁绍使者高干有些气急败坏,竟然污言秽语,心中有些不喜,便开口说道:“友若,公则你我本是乡党,远道而来,备尝辛苦,今日谏言,我已知晓,便退下歇息去吧,改日再议此事”。

    荀谌知道韩馥有些不耐烦了,自己现在已经传达了袁绍的想法,也多番劝诫,这成与不成,也只是在韩馥的一念之间,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便带着郭图和高干向韩馥拱手告退,去客房安歇了。

    “贤侄,真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能够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真是后生可畏”。韩馥赞赏的说道。

    “韩叔父,昨日在参加叔父家宴之时,我见叔父膝下子女贤良,在这总角之年正是天真烂漫之时,不该卷入乱世纷争的漩涡,我不忍心看着他们未来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刘和叹气着说道。

    听到刘和谈论他的子女未来,韩馥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韩馥感觉品尽人生千味,遍历山川河谷,尝过佳肴淡饭,轻捋着青丝白发,恍悟岁月已不饶人,本想抛去世俗,携带妻儿回颍川告老还乡,听到刘和念及子女未来卑躬屈膝,如履薄冰生活,心中有些患得患失,他可以命运坎坷,但必须要给子女搏个坦荡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