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暴兵,朱元璋夸我能治国! » 第三十一章 江边小村,偶遇黑衣宰相!

第三十一章 江边小村,偶遇黑衣宰相!

    高莹莹一笑:“你也是商人吗?”

    “你在做什么生意?”

    贾瑞并未正面回应:“什么都还没做,但什么都想做一点。”

    “你目前在经营何物?”

    如果别人和她这样说话,她多半不会理会。

    不过发现贾瑞出手阔绰,不畏强权,又似乎和林如海关系密切,不像寻常人。

    尤其对她曾经是贱奴的身份无所谓,博得了不少好感,才点点头:“漆器、茶叶、造纸、瓷器、书籍、丝织品、药材皮货,有时也会做些贩盐生意,但做的不多。”

    贾瑞眯眼,就这还是小本生意??

    如此规模的生意版图,可以算是这个时代的巨贾了。

    也难怪随手拿出上千两银子,眼睛都不眨一下。

    提起生意上的事,高莹莹苦笑摇头,脸庞有着几分无奈之色。

    “别看听起来热热闹闹,但现实却很残酷。”

    “受限于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有些地方人手严重不足,有些则是办不下来路引。”

    “有时在转运货物的时候还会遇到打劫,或被地方军吏盘剥。”

    “反正生意很难做吧。”

    “我现在是身心俱疲,越发觉得维持不下去了。”

    她满是奉劝之意:“现在各地盘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除非固定在某个地方发展,不然外地客商过去根本没有作为。”

    “倒也不是货的问题,而是势力。”

    “人家本地人和官府的关系盘根错节,稍稍用些手段,我们这些外地客商就会赔光。”

    “有些人连性命也保全不住。”

    “就拿这次的扬州之行来说吧,如果不是遇到了你,我便要葬送在王礼王宗兄弟的手上。”

    “记得几年前还没这么可怕!”

    “所以这个时候入局实非明智之举啊,你最好三思而行。”

    1385年,朱元璋颁布《大诰》,其中一些内容就规定了,凡跨境出行者需出示路引。

    大明百姓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得随意更改等等,违者按律查办。

    全国各地的匪患猖獗,地方官吏巧设名目盘剥百姓之事,这些情况贾瑞都听说过。

    不过他这是第一次离开金陵,很多还没有经历过。

    基于这些政策和社会层面的诸多限制,想在这个时代做生意赚钱的确很难。

    贾瑞对此颇为无所谓:“也许我可以给你提供些帮助。”

    高莹莹好奇几分:“哦?”

    “可我现在的生意已经饱和了。”

    “改进的余地很小很小!”

    “你能帮我什么?”

    贾瑞随口回应:“路引、招工、运输上,我都能提供些帮助。”

    “尤其在镇压匪患,打击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这两方面,更得心应手。”

    高莹莹眼前一亮,又有些疑惑:“你说的可是真话?”

    贾瑞点头:“当然。”

    女子俏脸迅速爬上一丝疑惑:“可你凭什么敢这样保证呢?”

    “就凭我作为当朝三品太子宾客!”贾瑞直接道出了身份。

    高莹莹恍然:“难怪林大人对你如此客气。”

    “失敬了,小女子给大人请安。”

    柔身一拜,神色间也多出了几分客套。

    贾瑞深情的看去,有着几分怜香惜玉之意:“我虽然在东宫做官,但却心系天下。”

    “对当今圣上的许多做法看不惯。”

    “我理解你的苦衷,你我的合作只谈生意,不论国事。”

    “也希望你能信任我,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高莹莹有些吃惊,敢说看不惯朱元璋做事的官,整个朝堂也没几个!

    而且对自己又这样的怜惜,内心深处多了几分暖意感动。

    “只是。”

    略微有些疑虑间,高莹莹也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只是我作为一介草民,跑商的下等人。”

    “和您这样的大人物合作,对您的名声怕是会有些影响吧?”

    贾瑞摆摆手:“无妨,在我眼里,士农工商一视同仁。”

    高莹莹感慨万分,发觉眼前的这位青年才俊真的是不简单。

    暗暗的叹息,倘若父亲高启还活着,一定和他很谈得来。

    “如此,小女子就高攀了。”

    欠身行礼间,答应了合作的事。

    按照贾瑞所说的那样,他给高莹莹提供各地的路引、督促当地官府严厉打击匪患处置贪腐官吏、并尽可能的调动本地的工人以投入生产。

    而作为回报,高莹莹将反馈税后的三成生意收入。

    虽说纯收入受损,不过一旦路引、匪患和官吏盘剥、工人短缺的难题被解决。

    其收入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前景一片光明。

    到时候可不是这小小的三成损失可以比的。

    高莹莹对此自然万分欢迎。

    在谈妥诸多具体的合作内容以后,贾瑞拿出一本由暴兵文书制成的小册子交给对方。

    高莹莹有点不明白:“这是?”

    贾瑞若无其事道:“我要评估一下你有多强的实力。”

    “让你手下的人都在上面签个名字。”

    “没问题吧?”

    高莹莹一笑:“这好办,我是有花名册的,无需多此一举。”

    贾瑞却摇起脑袋:“不好,我要的是最近的数字。”

    “还是按我说的办吧。”

    高莹莹觉得这个家伙有点狡猾,信不过自己,但这种小心思也正常,只好点点头。

    贾瑞叮嘱:“一定要每个人都亲自签字或按手印,决不能出现代签代按之事。”

    高莹莹再度颔首:“好吧!”

    ……

    酒楼之中,双儿和乔山吃的肚满肠肥,正在喝茶。

    见两人来了,乔山慌忙用油渍麻花的破布,装起了残羹剩菜。

    双儿见状也是忙将一盘糕点,往怀中倒去。

    高莹莹赶紧阻止他们,叹道:“这些剩下的食物就不要了!”

    “我去找掌柜再打包一份吧!”

    “而且以后想吃啥喝啥就告诉我,我带你们过来享用!”

    话虽然这样说,但爷孙二人还是舍不得丢弃,高莹莹也没啥办法只得由着他们了。

    在成衣铺买了几件新袍子,布匹以及不少日用品。

    又雇了一辆牛车,将这些置办好的东西通通塞在车棚里,这才高高兴兴的回家。

    来到一处位于江边的小村落,古朴幽静,宛如世外桃源。

    乔山爷孙虽然生活贫苦,但乐得自由自在。

    高莹莹帮忙搬运着东西,笑道:“相对于城区里的喧哗,反倒是觉得此处静谧。”

    “我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日后再来扬州,还要来这里借宿。”

    贾瑞点点头,看来现实的苦难,已经将这位曾经的贵族小姐,打磨得朴实无华了。

    很快一间土房就被填满,乔山紧张兮兮的上了锁,并搬来一块大石头堵住了门。

    黑袍老僧打坐念经过后,便是从屋内走来,见到贾瑞后微微一愣。

    高莹莹赶忙过来笑着介绍:“这位是我的伯父姚广孝,目前在庆寿寺当主持。”

    “贾瑞,金陵贾府人士,当朝太子宾客!”

    捎带着把她们去扬州府布政司举报王礼王宗,以及和贾瑞的合作之事,简明扼要的说了。

    相对于姚广孝的反应,贾瑞是看似平静,内心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虽说是历史小白。

    但对于这个黑衣宰相,几乎一手策划和推动了靖难之变,最终成功将朱棣推上帝位的狠人,自然是印象深刻。

    之前在船上遇到,就觉得此人城府极深。

    哪能想到,原来是被王炸了。

    姚广孝并没有任何风云人物的样子,看着就如同一位寻常老僧,慈眉善目。

    只是这滴水不露的姿态,实实在在让人有些忌惮。

    “没想到施主有如此来历,又这般的慷慨尽责,真乃大明之福,百姓之福!”

    贾瑞说话也是小心了不少,含笑回应:“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我对高启先生极为敬佩,对他的遭遇亦是同情。”

    “如今有幸和莹莹相识,真乃是天赐的机缘。”

    “如果大师不介意,日后大家可以多多走动,若有机会去北平府,亦当亲临延寿寺拜谒。”

    姚广孝不动声色,面部表情始终是带着微笑:“期盼之至!”

    说了些闲话,彼此给对方都留下了友好的印象。

    水流潺潺,扬着白帆的小船在河里穿行。

    贾瑞坐在一把摇椅上,清风徐徐间身心俱是一舒。

    双儿骑着一匹木头小马,在旁边咯吱咯吱的摇摆玩耍。

    夕阳西下,村庄里的炊烟陆续升腾。

    贾瑞缓缓睁眼,也到了离开的时候。

    高莹莹亲自送他到了大门外。

    乔山和双儿紧随其后。

    双儿满脸的不舍。

    贾瑞拿出十两银子来,送给双儿,拍了拍她的小脑袋:“大哥哥有功夫会过来游玩的。”

    双儿收了银子,还是哭哭啼啼:“那你要早点来啊!”

    “好,一言为定。”贾瑞含笑和这小姑娘碰了碰拳头。

    临别之时,贾瑞对高莹莹道:“你接下来要去哪里,可以给我罗列一张单子送到林府。”

    “我给你办路引之事,也好和当地官府沟通一番,解决下乱七八糟的障碍。”

    高莹莹没想到他做事这样的雷厉风行,含笑点头:“一定。”

    在几人的相送中,贾瑞潇洒离开。

    转身之时,目光遥遥落在那处农家小院深处,阴影中的姚广孝,双眸犹如在绽放着狼性之光。

    虽然天气火热,却有些不寒而栗。

    ……

    李景隆府上,各路扬州官僚、富商,足足上百位,终日的过来拜码头。

    而每逢这些家伙到来,都必然大吃大喝一顿,肆意享受后,银子和美女就都偷偷奉上。

    在扬州的生活,可比在金陵舒服多了。

    也是觉得给小朱当差,实实在在的比给老朱当差好了太多太多。

    把陈瑛奉上来的绝美女奴打发走,李景隆打着哈欠下了床,来到了书桌旁。

    拿起纸笔便是书写了一番,待得墨迹干涸后便可交给信差,发往金陵太子朱允炆处。

    ‘扬州官场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宾客贾瑞尚无经营动向,还需再观察一番方可回京。’

    交代完扬州的情况后,他就能合情合理的再享受一段腐朽日子了。

    将瞿陶叫来,把书信给了他。

    “大人,盐课提举司的几位大人正在府外等待觐见。”瞿陶有些冰冷的报告道。

    李景隆翘着二郎腿,拿起茶杯来抿了一口:“这些家伙之前可是骄傲的很啊。”

    “一点也不给我面子。”

    “为何突然主动登门拜访?”

    “这里头一定有猫腻。”

    “好吧,叫他们去府库等着。”

    “我要在那里宴请这些家伙。”

    府库那是存储钱粮的地方,在那里吃饭是啥意思还用说吗?

    找他办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正愁银子不够花,机会就来了!

    “是,大人。”瞿郁转身大跨步的离去。

    ……

    林家。

    夜色如墨,林如海的书房灯火通明。

    长期的病痛折磨让这位巡盐御史不堪重负,身虚体弱,好像随时要散架。

    贾瑞坐在对面,神色恭敬,毕竟是林黛玉的父亲,面子一定要给足。

    林如海主动打破沉默,将一张二百两的银票放在了桌上:“侄儿此番解决了王礼和王宗,真是可喜可贺。”

    “既然扬州府之事已经解决,便拿着这笔盘缠回京吧!”

    “至于小女黛玉,倘若她想和你同去,我便尊重她的想法,不会阻拦。”

    “只希望能在金陵那边,多多得到你的照顾。”

    “老夫万分感激。”

    没想到林如海这种典型的传统士大夫,竟然会打破陈规,实属不易了。

    贾瑞含笑点头:“那是自然。”

    然而他来扬州可不只是救人和解决掉几个贪官污吏那么简单。

    和朱允炆的承诺尚未被兑现,现在回京岂不是自讨无趣?

    况且京城虽好,对他来说却犹如牢笼,远不及在民间自由自在,能够大展拳脚。

    这种事也无需隐瞒,便是和林如海简单的说了说。

    林如海满脸惊讶之色:“没想到侄儿竟然和太子有约定在身!”

    “如此说来,倒也无需着急离去。”

    关于做生意赚钱,林如海自然知道不少的门路。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收受礼金,或托关系准许某人大量贩盐吃回扣,这可是暴利!

    几年之内就能够发家致富,成为一方巨贾!

    林如海为官清廉,并无蝇营狗苟之事,眼下贾瑞要在扬州搞经营赚钱,在他看来恐怕是绕不过贩盐一节。

    “侄儿,我有几句话,还希望你能够谨慎看待。”

    贾瑞看他神色有异,不着痕迹的点点头:“恩,请说。”

    林如海想了想,沉声道:“这扬州贩盐猫腻极多,你可千万别插手其中。”

    “否则必然吉凶难测,自身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