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悠然心动未来弥漫 » 第三十二章 创新之城

第三十二章 创新之城

    赵晨的时间由自己掌控,罗宁是需要每天正常上班的人。

    为了解决通勤问题,赵晨长租了一辆大型电动越野车。

    赵晨每天早上开车,送罗宁上班。

    郊外的路程虽然长,但因为不堵车,其实并不太耗时。

    只是到了城市中心地带,车速就明显下降了。

    越野车龟速前行,罗宁不禁感叹:

    “城市中心堵车,是个大难题。”

    “要想缓解堵车难题,其实也简单。”

    “简单?”

    赵晨伸出两根指头:

    “要么将市中心的人员疏散出去,要么建立多层立体交通网络。”

    “这两个,都不简单。”

    “可惜这些事,都是市政规划部门的工作,咱没法插手,否则早给解决了!”

    “吹牛不打草稿。”

    赵晨转动方向盘:

    “事到如今,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接力模式。”

    “在哪儿交接棒?”

    赵晨将电动越野车停在新虹桥停车场。

    这是一个大型的多层停车场,新虹桥算是个交通枢纽。

    从新虹桥朝城外走,交通还算舒畅。

    从新虹桥往市中心走,堵车将变得非常严重。

    赵晨选择在此停车。

    新虹桥距离罗宁上班的地点,只需乘坐三站地铁,或者五站公交车。

    但要承受地铁或公交车厢内的极限挤压。

    赵晨觉得不能接受。

    他从越野车上搬下一辆摩托车。

    “这是一辆可折叠的大型摩托车。”

    “很重吧?”

    “虽然看着体积大,但采用了特殊材料,整车的重量并不重。”

    赵晨骑上摩托车,载着罗宁在大街小巷中穿梭。

    这个时间段,城市核心区里,只有摩托车可以畅行无阻。

    当然,还必须是熟悉道路的车手。

    巧了,罗宁是本地警官,对这一带地形非常熟悉。

    距离上班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摩托车停在了罗宁单位的门口。

    “注意安全!”罗宁挥手与赵晨告别。

    赵晨骑着摩托往回走,因为不赶时间,很是悠然自得。

    蔡笑天见缝插针,与赵晨远程闲聊。

    “赵先生,对于‘吃亏是福’这个说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有些时候,你虽然暂时吃点小亏,但长远看,反而会有好处。”

    “能举个例子吗?”

    “举例的话,我一时倒也想不出好的来。”

    “那是否说明,你从来都不吃亏?”

    “呃,怎么会呢,我不是一个很计较的人,吃亏的机会肯定很多,只是一下想不起来。”

    “我怎么觉得,吃亏是福是在忽悠人,希望别人吃亏,自己悄悄占便宜。”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吃亏是福是一种境界,太过计较得失,这样的人格局太小。”

    “是吗?”

    忽然系统发声了:

    “未来之城任务正式完成,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唯一不达标的,是顶尖研发人员数,竟然一个都没有。”

    赵晨眉头皱起:“听你的弦外之音,是要追加一个任务呗?”

    “没错,鉴于未来之城的顶尖研发人员数不达标,特追加一个任务。”

    “详细说来。”赵晨的语气中有明显的无奈。

    “追加的任务很简单,在指定地点,建立一个汇集全球顶尖人才的创新之城。”

    “创新之城?”

    “简单描述,就是以创新之城,补上未来之城顶尖人才的短板。”

    “好吧!”

    下一刻,系统发来创新之城的坐标信息。

    赵晨一看,竟然位于西北沙漠深处。

    嘁,系统还真是喜欢挖坑!

    这个所谓创新之城,要求网罗全球顶尖人才,本来就是一个极难完成的任务。

    如果创新之城位于夏国东南沿海,那还稍微好点。

    现在直接放在沙漠之中,这个任务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任务的难度大,也就更有挑战性,赵晨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

    嗯,我来仔细想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儿。

    一小时后,赵晨拨打了洪洋的手机。

    “洪总,未来之城的建设,暂时告一段落。”

    “哦。”

    “接下来要做的,是控制支出,夯实基础。”

    “明白!”

    “你把手头的事情,安排给副手去做,我这里有新的项目,要交给你做。”

    “好嘞!”

    三日后,洪洋从未来之城飞到宁城,入住机场附近的汇豪酒店。

    赵晨前往汇豪酒店,与洪洋商谈创新之城项目。

    “如此高端大气的创新之城,建在沙漠里?”

    “不行吗?”

    “赵先生又与人打赌,而且赌输了?”

    “你可以这么认为。”

    洪洋叹了一口气:

    “既然赵董已经拿定主意,那我没什么好说的,一个字,干。”

    洪洋与赵晨简单商量了一番,然后带上自己的团队,前往西凉省柔然市。

    也就是创新之城所在的地方。

    市政大楼,副市长南熙的办公室内。

    听说来人要在本市的沙漠里,建一座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创新之城,副市长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对不起,能重复一遍吗?”

    洪洋微微一笑,比划着手势:

    “我们运满集团,有意在此地,建一个大型科技创新园区。”

    “在沙漠里?”

    见南副市长还有些懵,南市长的秘书商展及时补了一句:

    “洪洋先生旗下的运满集团,正是建立了未来之城的那家企业。”

    “哦,未来之城,我去参观过,那是贵公司建的?”

    “没错!”

    震惊之后,南副市长恢复了常态。

    随即领着洪洋一行,来到隔壁的大会议室。

    “如果在沙漠中搞建设,水是一个关键问题,你们有什么计划?”

    “沙漠中缺水,我们绝不会开采地下水,会从远处运水过来。”

    南市长摸了摸下巴:“从远处运水,成本很高吧?”

    洪洋示意之后,洪洋的助理李震打开笔记本电脑,联接上投影仪,开始讲解。

    “短期计划是,我们准备向外公开招标,谁的运水价格低,我们就用谁家的。”

    副市长揉着太阳穴:“那贵公司觉得,谁会参与竞标呢?”

    李震:“铁路公司,是最可能的投标人。”

    “何以见得?”

    “几条南北纵向铁路刚刚扩建,运力有明显闲置。”

    “你们的意思是,铁路公司利用这些闲置运力,从南方运水过来,实际成本很低,是有利可图的?”

    “对呀。”

    副市长思索片刻后,追问道:

    “铁路网最近的地方,离开创新之城还有段距离,这最后一段,如何接力呢?”

    李震将一张地图,投影在会议室的墙壁上。

    “我们的短期计划是,在牟留铁路夏禹小站,建一个巨型封闭式储水罐,然后再建一套水管系统,将水引向创新之城。”

    “中期计划呢?”

    “中期计划是,使用电动飞机来运水。”

    “电动飞机的成本高,电力消耗也很大吧?”

    李震摇摇头:

    “目前,电动飞机市场供过于求,大批量采购,价格可以大幅压低。电费就更不是问题了,我们会在创新之城建地热电站,电力肯定有富余。”

    “那长期计划呢?”

    李震:“经过一段时间的外部补水后,本地小气候发生根本性变化,创新之城可以基本做到消耗和降水平衡。”

    副市长的语气中,透着满满的怀疑:

    “你的意思是,到那个时候,沙漠里水已经足够,不用再从外地运水了?”

    李震:“用水的缺口,可能偶尔还会有,所以我们的电动飞机机队,仍然会保留。”

    “哦。”

    “不过平时都按兵不动,等到南方出现洪涝灾害时,机队才会出发,去汛情最严重的地方取水。”

    副市长鼓掌笑道:“好,这是同时实现了补水和减灾,双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