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锡白锡黑锡红 » 共解疑团(二)

共解疑团(二)

    “惭愧,本是同门师兄弟,居然对面不相识。”普田向齐林双手作了个揖,有点狼狈地说。李萍这军将得有点猛,让高傲的普田放下了他翘着的二郎腿。“教授,您是文史专家,我只是个业余的巴斯巴文爱好者。不敢认您是师兄弟,只能认您是老师。”齐林看着有点下不了台的普田,赶紧说。“你为什么要研究巴斯巴文?”想到公安会议上的内容,普田心里有点怀疑。“纯粹就是喜欢本民族的东西才研究的。”齐林看着普田猜疑的眼神,镇定地回答。“在天海一带,流传着蒙古大军在征战南疆的路线上,埋藏了一批宝藏。1966年时期有人为此前去冒险,死在了内蒙的深山老林里。你不会是为这感兴趣吧?”普田说完,用眼睛死死盯住了齐林。“不是不是,我只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感兴趣,而且是在老学究的引导下我才学的巴斯巴文。”看着普田盯着自己的眼光,齐林赶忙解释。“老学究?我想起来了,他就是那个天海文化馆的普锐,对吗?”齐林低估了普田的智商,当普田听到齐林说出认识另外一个向李本光教授学习巴斯巴文的人时,普田基本猜到了齐林应就是省公安厅通报案件中的那个金牌失窃者。普田深思了一会,决定抛出会议中的内容,作为证实对面这位女子就是那个人。“早上的会议内容,是公安追问发给我们的资料是否能破译。”普田边说,边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复印件,上面正好是齐林交给南当公安局的金牌上的文字内容拓印本的复印件。“你们破译了吗?”齐林盯着普田问道。李萍惊奇地看着普田手中亮出的复印件,赶忙一把抢过去仔细看了看,失声叫道:“这是什么文字?天书一般。”李萍说完,把复印纸丢给普田,普田赶忙收起装到公文包里。“老板,我也不知道。看着像巴斯巴文,实际读起来却不是。就算是巴斯巴文,整个南疆,目前只有对面这位女士能认识。”普田盯着齐林的并没有离开。齐林坦然地笑笑说:“我也不认识。我学的那些个巴斯巴文,也还给李教授去了。”齐林不想过早地说出真相,生怕招来众人围观,影响了她们前去控宝的行程。然而普田并不相信齐林已经忘记了巴斯巴文,齐林对他写的书那么感兴趣,甚至找到他,要他仔细讲解蒙古大军进军南疆的路线,这些都证明了齐林肯定掌握了寻宝的一些重要秘密。但齐林不明说,明摆是对自己不放心,自己也不好再追问。“我只好尽力讲解蒙古大军进军南疆的路线,看看能不能打消她们的顾虑,让她们说出她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普田想罢,将话题引回到了蒙古大军进军南疆上。

    1253年八月,忽必烈驻军临洮,青藏高原已在眼前。在远征即将正式开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进军路线。由松潘到汶川,顺岷江南下,经成都平原往雅安南进大理是一条大路,蒙军此前也曾经在这条路附近作战,对沿途情况较为了解,自然险阻也相对较少。只是这条路线接近南宋疆域,极有可能遭遇宋军阻击。一旦被宋军纠缠,突袭大理的计划就落空了。另外,通过与藏族的接触,忽必烈明白了川西高原的辽阔,南宋势力所及之处,不过只是川西高原的边缘,在高原的深处,宋人根本没有去过的地方,还有不少道路可通大理。而且因为先前与八思巴的协议,忽必烈不必担心在那里遇到敌人,唯一令他感到敬畏的是川西高原腹地上巍峨无边的高山深谷和冰刀雪剑。除了唐王朝与吐蕃帝国曾在川西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有过交战之外,在忽必烈远征大理之前,中原王朝的军事力量最远也就达到过今天的松潘一带而已。也就是说,有史以来,在偌大的川西高原腹地上,还没有出现过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当时已是深秋,川西高原即将进入它那令鬼神也徒呼奈何的冬季。蒙古大军在忒剌,就是今甘肃迭部与四川若尔盖的交界处;兵分三路,东路走松茂大道,佯攻成都。中路军由忽必烈亲率,取道阿坝草地,就是红军走过的地方。走过金川后沿大渡河谷南下雅安,在此地与东路军会合,开始攻打大理国的建昌府,就是今天四川西昌。西路军则由大将兀良合台率领,走了一条最为艰险的道路。他们出草地之后向西经色达,翻越海拔五千米的牟尼茫起山到达甘孜,沿雅砻江峡谷南下理塘,再翻过一座海拔五千米的海子山进入稻城、得荣一路,走过梅里雪山,由迪庆进入云南。十一月隆冬时节,走出雪窖冰天的三路蒙古大军在金沙江会合,神兵天降般地矗立在大理北门重镇丽江之前。向来认为蒙古来袭不过是天方夜谭的大理人,在面对强敌时手足无措。三十多天后的十二月十五日,立国三百余年的大理灭亡。1254年春,忽必烈北归,兀良合台继续率兵征讨大理残余势力,当年秋,大理第二首都善阐,就是今天的南疆告破。此后,南疆其余地区以及凉山、贵州等地先后望风而降。蒙古人的苏鲁锭战旗插遍西南群山。

    普田一阵宣讲,让一旁的李萍听得小鸡啄米似的点头,真心佩服她聘请的这位文史顾问。杨文也对普田这如数家珍般的讲述由衷敬佩。然而齐林听了,却认为这普田是在炫耀文才。因为她一是已经对这段历史很熟悉了,二是普田所述对她要要找的藏宝地点没有任何作用。

    长篇阔论后,打开了普田的话匣子,他继续说道:“世界古代军事史上的大规模征服行动,以十三世纪蒙古铁骑飞横欧亚为最。蒙古马的耐力,蒙古长弓的射程,是蒙古军队征服世界的主要优势。”也许是长途劳顿,还是对普田的话不感兴趣,齐林突然觉得有点要想睡觉的感觉了。她赶紧端起茶杯,猛猛地喝了口茶,让自己清醒清醒。“教授认为长弓快马是蒙古军队的主要优势,这点我不敢苟同。”齐林不想继续犯困,接着普田的话题,她也聊起了自己的观点,想让聊天驱逐瞌睡。“哦,那你说说。”听到齐林的反对,普田有点意外。“诚然,蒙古人在硬件方面确有优势,并且是其征服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蒙古人的敌手们也有他们各自倚仗的神器,如南宋的神臂弓、西夏的冷锻甲等,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武器装备的优势只有在一时一地的精巧谋划中才能体现出来。”齐林反驳道。“况且,从匈奴到蒙古,草原的畜牧和手工业技术并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也就是说,就武器装备的杀伤效能看,十三世纪蒙古人和此前千余年来的诸多草原雄主们相差不大。那么为何独有蒙古人完成了如此规模的征服?除去当时欧亚大陆政治形势对他们有利外,蒙古人大开大合的战略眼光是不可忽视的内在条件。蒙古远征大理,包抄南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齐林说完,又端起茶杯猛喝了一气。才感觉到神清气爽。“哦,对呀!当年的阿提拉打到欧洲,被称为‘上帝的鞭子’,但也没有取得蒙古人骄傲的战绩。”杨文听到妻子的一番话,感觉妻子说得对极了。用赞许的眼光看着妻子。齐林让丈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用脚悄悄踹了丈夫一下。杨文赶紧把目光收回,转向对面的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