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锡白锡黑锡红 » 闵先生

闵先生

    1.73米个头,长着一副逗女人喜爱的娃娃脸,永远一副吃不胖样子的闵伟,1967年出生在内蒙古黑峰市,1985年高中毕业入伍,当了一名汽车兵。入伍不到半年,正好遇上中国军队大裁军,复员回黑峰,在长征拖拉机厂当了一名钳工。后来还考入电大经济管理班学习。拿到经济管理专科毕业证的他,还不时写点豆腐块文章发表在地州级和省级刊物上。组织正要考虑提拔他时,公司却因产品销售不出去破产了。由于黑峰地处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界,地上地下文物丰富,文物交易很热闹。为了生活,他也开了个文物店,专门买卖仿制的文物和旅游小商品。26岁后成了家,媳妇和他,就靠自家小店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很清苦。由于没钱,只能收些破烂的假货和小件淘生活,被这个行当里的人员称闵花子。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闵伟仍然努力拓展自己的文史知识,希望自己能在这个行当弄出点名堂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的生活出现了转机。一天,一个李姓的陌生同道人拿来了一件三足圆鼎,希望闵伟能够买下。闵伟看了看这东西,似乎是才出土的,因为鼎上面还沾有白膏泥。他看了看这件文物,鼎上的云纹图案让人感觉到是一件西周初期的东西,但鼎的盖子锈死了打不开。李姓的陌生人说,他找了好多同道人都不敢开这个盖,生怕弄坏了。有人给他介绍说闵伟能打开,他就来找闵伟了。不损伤鼎打开盖子,闵伟是有绝活的,但这个陌生朋友开的5万元价格让他不敢问津。并不是这个价格高,他也认为值这个钱,是因为自己馕中羞涩,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陌生人一再让闵伟还价,他咬牙砍了一个价:一万元。没想到这位李姓的同道犹豫了几秒钟,居然答应了。这让他高兴万分。但就这一万元钱他也拿不出。赶忙找了中间人,把自己的小店抵押了,凑齐了一万元,买下了这只西周的鼎。陌生人拿了钱迅速走了,正当闵伟看着鼎暗自高兴这回赚大发了时,突然他的眼光落在鼎身与盖的那条沾着白膏泥的缝,感觉有点不对劲,于是赶紧拿了瓶指甲油来涂在白膏泥上。看着鼎盖轻松分离,他颓然瘫倒在了地上:原来这盖与鼎不是原配!这陌生人肯定是专门给自己下套来的!什么自己有绝活,这本身就是个陷阱,自己中套了!一万元买了个假货,让自己血本无归不说,传出去了,毁了自己的名声,自己在这个行当上永无出头之日了!唉,罢了罢了,自行了断吧。闵伟走进厨房,找了根绳子把绳子穿在厨房天花板上的PVC污水管上,踩了个凳子,上了上去,套了个结,心一横,两眼一闭,一蹬凳子……闵伟正在黄泉路上晃悠着呢,他媳妇刚好买菜回来,先看到了客厅里散乱的东西,感觉就有点不对,再走进厨房,看到了正在绳子上晃荡着的丈夫,丢下手中的菜,赶忙冲上去抱住丈夫,把倒在地下的凳子扶起塞进丈夫脚下,艰难地放下丈夫,边哭喊着:“闵伟呀,你不能丢下我不管了呀,就是不管我,也得想想我肚子里的孩子呀!”恍惚中的闵伟隐约听到了耳边飘来妻子呼喊的微弱声音,似乎感觉到自己正在医院的产房里,妻子躺在产床上,医生正在把婴儿递给他,他抱着婴儿,幸福地听着婴儿的啼哭声,享受着初为人父的甜蜜……“我不能就这样死了,为了我还未谋面的儿子,我得活下去!”闵伟努力睁开眼睛,看着身怀六甲的妻子正在抱着自己嚎啕大哭,感觉自己很对不起妻子,有气无力地说:“别哭了,我不会死了。”从阎王殿里走了一遭后,闵伟又坐回到刚才的位子了,冷静地看着差点让自己送了命的这只鼎。盖子是做旧后的赝品,虽然手法老道,但是仔细看还是能够识别的,当时自己肯定是鬼摸着头了才会看走了眼。鼎身却是真正的文物,不过年代也最多就是宋金到元这个年代的,最早北宋,最晚早元。闵伟叹了口气,把鼎盖揭开丢在一边,拿着鼎在工作灯下认真看了起来。他突然发现鼎里底部厚厚的铜锈下面似乎有凹下去的感觉。他小心除去锈斑,用纸拓了凹痕上来一看,原来是几个篆字:大夏天泰。看到这四个字,他已死的心突然激烈跳动起来:“这难道是个真东西?如果真是大夏国的东西,这可值老鼻子的钱了!”狂喜过后,想想刚才已经走过一次鬼门关的自己,冷静下来后再仔细看了看鼎上的云纹图案和制作工艺,确认这东西真的是真货,而且就是宋后元初这个时段的东西。这下,闵伟再也忍不住内心的狂喜,冲进厨房,抱起正在做饭的妻子疯狂地打起转来,边转边用沙哑的声音喊道:“媳妇,我们发了!媳妇,我们发了!”小小的厨房,让他这一疯狂,碰倒了不少的瓶瓶罐罐,吓得有孕的妻子尖叫道:“死鬼,放我下来,放我下来,当心孩子!”放下妻子,妻子看着刚才一心想死,现在又是一副高兴得快疯了的样子的丈夫,问:“你疯了?刚才还寻死觅活的,现在又乐上天了?”闵伟搂着媳妇说:“刚才没看清楚,以为是假东西,现在看清楚了,是难得的孤品。”妻子疑惑地问:“真看清了?”“真看清了,不会错了。”闵伟激动地说。晚上,闵伟坐在桌子边,拿起了几年没用的钢笔,他打算写篇《东夏国三足鼎的艺术鉴赏》去投投稿,一是试试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是造个舆论,把眼前这个东西炒热了再出手。

    蒙疆大学奚望教授毕生致力于东夏国的历史研究,他一直为没能发现东夏国的文物而感到很遗憾。这天,他从《蒙疆晚报》上,看到了闵伟写的《东夏国三足鼎的艺术鉴赏》。心情很激动,专门从西林到黑峰,看到了闵伟收藏的东夏国三足鼎。《蒙疆晚报》的记者采访了奚望教授后,又写了篇奚望教授赞扬这件文物的文章,为这件文物确实是东夏国的东西落下实锤。一时间,差点让闵伟见了阎王的那件文物,价格猛然飙升。本来还要看涨的鼎,终因闵伟急于用钱,被他以30万的价格出手。经过这件事,闵伟在此行当声名鹊起,闵花子的称呼被闵先生代替,他也成了黄河以北这个行当里具有定价话语权的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