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 » 收徒

收徒

    等到二人回到家中,天都已经黑了,只有一点点亮了。因为娉婷虽然已经开始做早课,但毕竟时间短。所以下山就走不动了,又背着个背篓,死沉死沉的。一路走一路停的,等到回来就已经天黑了。

    “好了,把背篓留下,明早过来看我做一遍。”

    “好的,贾爷爷。贾爷爷明天见。”

    等到娉婷回到家中,家里已经点上灯了。秀娘和玉平、玉安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娘,我回来了。”听到这声,都松了一口气。玉平很快过来开了院门。问道:“姐,怎么搞这么晚啊?”

    “哎哟,我都累死了,回程走不动,所以回来晚了。”

    “好了,好了,回来就好。饿了吧?玉平玉安,把饭端过来,吃饭吧!”

    一通忙活过后,大家坐定。娉婷细细的和秀娘说了事情经过。秀娘听了若有所思。

    娉婷第二天一大早就到贾大夫家去了。贾大夫就一个人住在山脚下,离娉婷家也不远,只有一里多路吧。

    贾大夫又仔细的告诉娉婷怎么做,然后留了一点让娉婷上手。刚开始不熟悉手忙脚乱的,慢慢的就熟悉起来,越来越顺手了。

    贾大夫看到这里,又轻轻摇头。搞的娉婷都有点莫名其妙的。

    等到柱子再次回来,临回去时。秀娘也要上县里看病。这次有了骡车,所以一家子都去了。抱了二床被子垫在骡车上面。

    娉婷一路和柱子学习赶骡车,学的很快。骡子平时都是她在喂,所以她也不害怕。慢悠悠的赶着骡车往县里去。

    一个多时辰后,就到县里了。可能是晚了都没有排队,交了钱就过去了。

    一路赶到悦然居的门口,柱子跳下去了。娉婷把包裏递给他。说道:“柱子哥,明天看完诊,我们就要回去了。你沐休时,我到镇上去接你。别舍不得。不然晚了我可不等你。我害怕。”

    镇上有到县里的牛车,一人要五文钱。一般人没事舍不得坐。柱子听到这话。说道:“知道了。”

    柱子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义母,那我过去了。”

    “好的,你去吧,做事小心点,我们也走了。”秀娘的声音很虚弱。

    娉婷喝了一声:“走,”骡子就喀嗒喀嗒的走了。

    到了房子里,大家又是一通忙活。娉婷赶紧把正房收拾好。把秀娘扶到床上躺下。说道:“娘,你为什么要过来,多糟罪啊。贾爷爷也没说药要换啊。您睡一会吧,我去做饭了。”

    “玉平,你来打水擦洗。玉安你带小四小五。我去做饭,天快黑了。小四小五也饿了,带的奶水小五也喝完了。我来蒸点蛋羹。

    等到饭熟,天都黑了。娉婷把饭给秀娘端过去。秀娘现在吃的越来越少了。娉婷换着花样也没让秀娘多吃几口。

    “娉婷,夜里去把那里的医书都找出来拿给我。”

    到这时候,娉婷才知道她娘为何非要来这里。可是还是不明白。

    到了夜里,娉婷偷偷起身。端上油灯到了密室。慢慢的翻找,找到四本医书。一本是《伤寒杂病论》,一本是《针灸甲乙经》,一本是《毒经秘籍》,一本是一个御医的随身笔记。里面记载着他的临床诊脉经验、治疗过程和治病方子。

    第二天,娉婷把《毒经秘籍》留下了,拿了另外三本给秀娘。秀娘把书都妥善放好。就出发了。

    到了上次的药堂,还是找的那个老大夫。老大夫说道:“你还是要想开,不要思虑过多。不然是雪上加霜。大夫治的了病,治不了命啊。”

    “你天天焦虑,忧思过甚,再好的药也是拖日子。”

    “大夫,开药吧。”

    大夫没办法,病人听不进去,不配合,大夫也没辙啊?

    这次又买了大包小包的。买完,天色已不早,然后娉婷买了几个包子,一人对付一口就出城回去了。

    太阳西斜,娉婷就到了家门口。几人把秀娘扶到床上,又把东西规整好。娉婷就抱着小五找草花去了。小五就早上吃了点蛋羹,后来喂了点粥水。早就饿的哇哇叫了。

    一切搞完,娉婷都累的哈欠连天。早上起的早,早就困了。回房倒头就睡着了。

    又过了几天,秀娘让娉婷去叫贾大夫。

    “贾爷爷,我娘可能身体又不舒服了。需要您过去一趟。”

    “好的,我知道了。”

    “贾大夫,您坐。”秀娘说道。

    “今天找贾大夫过来,是我上次去县里找到几本书,想拿给贾大夫看看可有用。”

    “哦,是什么书。拿来我看看。”秀娘打开包裹,递了过去。

    贾大夫一看,嗯,确实是好书。看的都有点入迷了。秀娘也不催。贾大夫好不容易想起这不在家里,是在外面才停了手。

    “说吧,你想要干什么。”

    “贾大夫,我知道你医者仁心,怜贫惜弱的心肠好。我也没别的想法,你看你就一个人,身边也有诸多不便,能不能收玉安当个徒弟。”

    “你若是空了,心情好时,随便指点一下,没空就让他自己琢磨。只是,能不能在有人欺负他们的时候,站出来帮着说两句公道话。”

    “秀娘,你也知道,我这么多年都没有收徒,就是怕麻烦。”

    “我知道,但是你看你都肯指点娉婷,只是娉婷是个女娃娃,学了也不能去行医去。所以我才让玉平去。”

    “玉平比较瘦弱,但聪明伶俐,本来我们是准备让他读书考科举的。只是我家现在这样子。也读不了书了。我一去,几个孤儿活着都难。”

    “若是和你学到点啥,哪怕是治个风寒咳嗽的。他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

    “若是你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材,悉心教导,那就是他的造化了。”

    贾大夫有心想不答应,但实在舍不得那本针炙书,几本都没有见过。手痒痒。答应吧,又嫌麻烦。

    “真是随便我,就是不教你也不怪。”

    “嗯,不怪,那肯定是孩子没做好。”

    贾大夫思虑一会说道:“行吧,那每天让他过我那去二个时辰吧。就上午吧。”

    “好的,好的,谢谢贾大夫,后天就是吉日,我一定带好拜师礼过去。

    第二天,秀娘就让娉婷去镇上准备六样拜师礼。然后还是请了李明阳客串一下司仪。

    到了正日子,一大早秀娘就带着玉安过来了。

    到了时辰,李明阳喊道:“

    一鞠躬,行奉茶礼。

    奉茶是意喻饮水思源代代相传;

    二鞠躬,行谢师礼。

    奉六礼礼盒,这六礼包括肉干、香芹、莲心、红枣、桂圆、红豆。

    意喻弟子感念恩师,愿得到师傅的谆谆教诲,不负师恩,日有所成;

    三鞠躬,行传承礼。

    呈拜师帖。昨晚秀娘就写好了,呈上就行。

    接着,玉安跪接的回礼,贾大夫回赠的是竹筷和古籍的《黄帝内经》。

    以此勉励弟子有君子般的节气,如虚竹般谦虚,望徒弟日后认真学习古书典籍,掌握中医经典奥密。

    “礼成”

    随着这一声结束。表示拜师礼完成了。

    秀娘对着过来观礼的人说道:“谢谢大家抽时间来参观小儿的拜师礼。现在可以到我家里喝杯水酒,沾沾喜气。酒水早已备好,请各位长辈给个面子。”

    大家听到这话,都微微点头。嗯,成浩家还是知礼的。

    李明阳看到这里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婶子大妈们,我家里的都准备好了。到成浩家去喝点水酒聊聊天吧。怎么说也是秀娘一片诚心的。再说都准备好了,坏掉就可惜了的。”

    本来都不好意思,听到李明阳这么说,几个徳高望众的老人对视一眼。说道:“既然盛情相邀,不去确实不好,以后有事多照顾着点就是了。”

    于是一行人就来到娉婷家。桃花早就和几个小媳妇们把菜都烧好了。

    人来了,就上菜,一桌八个菜一个汤。四个硬菜,二个肉菜,二个素菜,再加一锅鸭子汤。都很实惠。

    村里人都喜欢到赵家来吃席,菜都实在。众人吃的是停不了筷子。句句都是喜庆话。

    贾大夫代表赵家招呼大家,大家都很给面子,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不生病不是。就是自己不生病,难道还能保证家里人也不生吗?

    要是得罪了贾大夫,生病了不给治咋办。而且比到镇上可便宜太多了。也方便不是。

    镇上还是太远了。要是急诊,到镇上找大夫,早黄花菜都凉了。再说,贾大夫医术也好,脾气好心肠也软。

    真困难时,也给人先治。等有银钱时再付。所以,贾大夫在村里还是很受人尊敬的。就是村里的痞子都不敢得罪他。就怕生病被下黑手。

    等到晚上,人都散了。各家的桌椅板凳也都送走了。秀娘再也支撑不住晕倒了。

    吓的娉婷立刻又去把贾大夫叫过来。贾大夫诊了脉,说道:“没事,就是累着了,再加上这几天都没有睡好。让你娘睡吧。”

    娉婷这才放心。让玉平玉安去送贾大夫回去。

    日子就这样哗哗的就流过去了。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玉安每天上午到贾大夫家去二个时辰。贾大夫除了刚开头扔了一本汤头歌给了玉安,让玉安背会。

    然后让玉安慢慢的认识草药,习性,生长环境还有什么用途,适合治疗什么病症。每天忙的玉安是一点空也没有了。

    等到柱子休沐过来时,秀娘问道:“柱子,你现在能认识多少字了,又能写多少字了。”

    “义母,大概有一二千字吧,一般的常用字我都会认会写了。只是字迹还是很上不了台面。”

    “没事,你才练多久啊,只要不写的别人都不认识就可以了,你也不考科举。当然,日子久了,字迹就好看了,还是要下苦功夫的。”

    “你在那干了几个月了,你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又能做什么,或者说会做什么吗?”

    “义母,这几个月我看到很多,也想了很多。我想要不学点手艺,这伙计是个人有张嘴就能干。再说钱也少还累。都是年轻人来干的,岁数大跑都跑不动。”

    “那你可有想学的吗?”

    “我想要不就学厨子做菜。要不就学做账当账房。有手艺到哪里都饿不死人。”

    “厨子起码要从学徒做起,十来年才可能出师。账房倒是快,可一般都不招外面不知根底的,找事情难。再说虽然活轻松,但风险也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依你自己想法,你想干嘛呢。”

    “我家里供不起我当学徒的。我每个月五百文,要交四百文给家里。家里才勉强过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