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逆赵 » 第十章布局

第十章布局

    童太尉回来的太巧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时出场。

    众人心知肚明,官家早就定下了主帅人选了。

    童贯本是开封人,年少时便已经入宫,最初在宦官李宪门下做事。

    当时童贯虽然年少,但凭借着性格乖巧且聪明伶俐,深得李宪的喜爱。

    此后,童贯又渐渐磨炼出了善于揣摩上级和皇帝心意的能力。

    虽然借此在宫中混的风生水起,但却仍然难有出头之日。

    宋佶即位后,于杭州设置金明局,专门为宫廷采购物品。

    对于这么一个肥差,已经四十多岁的童贯,凭借着多年在宫中积累的人脉,终于捞到了一个出头的机会,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

    与童贯不同的是,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蔡京,却在宋佶上台后,多次遭受贬谪。

    被夺去所有官职,只让其提举洞霄宫,闲居于杭州。

    对于童贯来说,他必须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尽全力讨好新皇帝,从而获得进一步的重用。

    而素有野心的蔡京也不甘心就此养老,想要重新回归朝廷。

    于是,同在杭州的两人一拍即合。

    童贯利用蔡京在书法上的造诣,甄别收集了大量名家字画,不断送往京师。

    童贯则在其中夹杂了不少蔡京的作品,并大赞蔡京的忠心和能力。

    正是凭借童贯与朝廷的这条通道,蔡京很快便引起了宋佶这位官家的注意,先被升任定州知州,后又调任知大名府。

    不久后又先后升任尚书左丞、右仆射,最终于崇宁二年升任左仆射,成为宰相。

    人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啊!

    蔡京和童贯这一对政治盟友,现在也分崩离析了,由于长期统兵在外,且又屡立战功,童贯开始日益骄横跋扈。

    即便是选拔将领官吏,也都是直接奏明宋佶,而完全不经过朝堂,这导致他与掌握朝政大权的蔡京关系日益紧张。

    老童这个人怎么说?能力是有的,可真正的军事素养的话,连普通的军中将校都比不上。

    最大的功劳是平定了方腊,人是人家韩世忠擒拿的,主力是被人家西北的军队击溃的,他最大的本事是什么?

    就是强逼前线将领强行攻城,或者是强行出击,对付农民起义军或许还行,对付北方的狼兵,实在够呛。

    童贯之所以接连取得战功,其实更多是依赖大赵国将领们的功劳,而并非他自身能力有多强。

    例如他曾迫使大将刘法攻取朔方,结果导致刘法中伏身死,而童贯却隐瞒战报谎称大捷。

    虽然刘法之死令赵军各部极为恼怒,但因童贯太过受宠而无可奈何。

    喜欢远端遥控微操的宋校长宋佶,正指点江山,就差来一把羽扇,摇上那么两下。

    他神采奕奕的说道:

    “朕有上中下三策,可平梁也。”

    捧哏的童贯也是恰逢其会的问道:

    “敢问陛下,计将安出?”

    宋佶,满意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心腹手下,还是你个老小子会来事,便全盘托出道:

    “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我大赵兵不血刃收复幽州,燕京子弟箪食瓢饮迎王师!”

    可惜咱们九皇子不在这里,如果燕京人民能有这种觉悟,那大梁朝廷就不会退守燕京,而且还以燕京为根据地抗衡女真。

    既然大梁退守燕京,那就说明燕京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这个基础,不属于大赵国,而属于大梁。

    人家北边的人,在大梁国都生活百多年了,子孙都换了七八代了,谁还记得大赵?

    童贯继续捧哏的说道:

    “善,陛下大才也不亚于孙武,敢问这中策和下策,该如何行事?”

    宋佶轻笑,言道:

    “上策若是不成,且使闻知,派遣使者出大梁国,招降大梁国天祚帝,使其称臣。

    仍可保留藩王的名号,若是再不成,兴兵北伐,巡境保民,应银国之约,攻克大梁国的南京。”

    大梁国的南京现在是前朝幽州,然后被大梁国改名为南京了。

    宋佶这三策的言外之意就是:燕京能收复就收复、不能收复就看看。

    那燕京到底要不要?仗到底打不打?恢复故土、举国征战,怎么还能兵不血刃?

    要是神宗皇帝能碰到这种局面,早就乐疯了。

    这还用问吗?这么纠结干嘛呢?直接派大军压境拿回北地就行了。

    太尉高俅出列,躬身说道:

    “起奏官家,大军粮草还需要准备半年,中央禁军,河北禁军,西北禁军,若要集聚,也需要花费数个月的功夫,还请陛下圣裁。”

    宋佶兴致勃勃,言道:

    “好,那么大军半年后出征,一举收复燕云。”

    大赵国的君臣定下了伐梁的基本国策。

    而汴梁的官道上面,几十辆大车结伴而行,宋构,正在送别自己的心腹爱将韩世忠。

    宋构笑道:

    “良臣,本王的大半家底都在你手上了,这几十万贯的货物还有这几百名王府侍卫全交到你手上了。

    到了杭州,自会有人接应,你们将货物卖掉。

    然后这些侍卫你就留下来做班底,好生练出一支精兵来,替本王照顾好生意。

    必要时多练习一下水战,本王日后也要将其派至大洋彼岸,赚外国的银子。”

    “还请王爷放心,若是出了差错,末将提头来见!”

    韩世忠拍着胸脯做担保,这几日他可是春风得意,不仅得到了咱们广平郡王的赏识。

    更让他体会到了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快乐,几日的功夫,他就一路升迁,从九品的小官变成了从七品的武官。

    次日,又升为了正六品的杭州防备使,当然这次是咱们高俅高太尉的功劳了,归根结底还是广平郡王做了利益交换。

    他们广平郡王身边的几百人全都是良家子弟。

    宋王爷也虽然不会统兵,但是他却费尽心思从周边郡县比较好狠斗勇的村落找到了上千名矿工石匠子弟。

    这些人几乎都是家中的次子,或者是双亲全无,被咱们宋王爷直接给全部买断了。

    给了他们家中买命钱,然后一直好吃好喝的供养着。

    平日里面的训练就是军姿,军纪,还有长跑之类的军训。

    虽然说没杀过人见过血,但这些人身上饱满的腱子肉,以及高大的身形都特别的唬人。

    韩世忠都惊喜的说道:

    “王爷,这些将士都是好苗子,全都是亲兵的底子,稍加训练就能成为精锐。

    末将带他们杀些盗匪练练胆,不出数月在西军立足,也不在话下。”

    宋构揺头,言道:

    “你要人,我给人,要钱,我给钱,要粮,我给粮!

    唯有一点,练出媲美西北边军士兵不算本事,要能打赢银国的人,那才能称之为名将。

    你韩五有本事,本王相信你,切莫让本王失望。”

    韩世忠有些迷茫,随即眼神坚定,拍着胸膛说道:

    “回王爷的话,末将一定要当名将,练出精兵,击败女真人。”

    党项国的精锐骑兵都被他硬撼过,不就是鏖战女真人?人死鸟朝天,谁怕谁,大不了硬拼到底。

    宋构随即喃喃自语说道:

    “赵银必有一战,可惜朝堂上的相公们都看不清楚唇寒齿亡的道理。

    自然有人懂,有的人是真糊涂,有的人是装糊涂,可惜他们都不知道后果。”

    大赵国归根结底还是吃了情报的亏,或者是大赵上下的君臣盲目的自信。

    驱狼吞虎,那也得本身有本事才行,与虎谋皮,那无异于引狼入室。

    骄阳升起,宋构目送韩世忠等人南去,一路赶往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