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逆赵 » 第三十六章市舶

第三十六章市舶

    次日,在知府董非的带领下,宋构领着自己手下一行人来到了新建的杭州市舶司衙门。

    市舶司的职能则有外贸税收、行政管理、外贸经营、经济仲裁、接待外交使节等多重功能。

    广南东路市舶司设立是四路中时间最早的。

    市舶司主要设置在沿海城市,广州具有海外贸易的基础。

    前朝时广州发达的外贸使得此地成为市舶使的发源地。

    而杭州,却在历史蝴蝶翅膀煽动的干预下,比历史更晚成立杭州市舶司。

    看着平平无奇的接待大厅,宋构眉头一皱,这可是咱们大赵国的脸面,宋构便道:

    “董知府,这杭州明州市舶司毕竟是我大赵的门面。

    本王也知道府衙里面没多少银子,先从我账面上支几万贯挪用,日后等这两司盈利之后再返还本王。”

    宋构心里面觉得,市舶司以后不仅是官府的人员要在里面办公,还有外来的商客和使节进出。

    不是盖的越大越华丽就越好,但也不能太过于穷酸,但也至少要人家知道咱们官府有这个实力。

    今日投入一笔,是为了以后挣更多的银子。

    董非连忙称是不敢推诿。

    宋构思之片刻,接连说道:

    “装修之事亦是急不来,可是要尽早动起来。

    而市舶司官吏哪怕是露天工作,也要尽快确定一个章程,实在不行,先去别的衙门挤一挤。

    官家发话了,市舶司的事情,本王一言决之,尔等官吏举人,若想升迁还得办出实事,切莫让本王失望,让官家失望。”

    “是。”

    宋构身后的官员齐声应道。

    他们全都是市舶司的官员,全是宋构花了大力气搜罗过来的人才,官场上的老油条,他是一个都没有要。

    因此还得罪了一批人,宋构任用的全都是应届的中考举子,全都是二十出头不到四十岁的青壮派官员,这些人富有朝气好调教。

    而这些官员手底下的小吏,亦是宋构尽心调教出来的秀才,这些人精通术数,放在别的店铺里面,当会计都不成问题。

    宋构又对着身后众人说道:

    “要做出成绩,无可厚非,也要秉公执法,谁若是徇私枉法,贪污受贿,亦或者是处事不公。

    轻者撤职,重者流放岒南,虽说只是流放三千里,本王相信你们这些书生,肯定扛不住的。

    本王就一句话,哪怕是有人贪污一两银子,本王会花费百两,千两,万两去查这件事。

    本王高薪养廉,尔等切勿自误。”

    宋构用着阴冷的目光扫视这些青年官员,众人都感觉脖子一凉,纷纷屏住呼吸,不敢多言其他。

    宋构轻笑,紧接着又说道:

    “说了惩罚就再说说嘉奖事宜,若是抓获走私,首功者独享一成走私物品,从者共分润一成。

    如果是涉嫌价值过大,还可以上报请功,增加奖赏。

    其次就是举报有功,证据确凿,查明无误,举报者可以独享贪污犯三成家产,这种银子来的正派,不比欺压百姓或是喝兵血来的顺心?

    再有就是政绩提成,推陈创新,招揽客户,提高收益,又或者促进发展,只要是做出对咱们杭州市舶司与明州市舶司有利的事。

    经本官认定之后,予以嘉奖月俸奖金,立下大功劳者抒以擢升,加官进爵,不吝赏赐。”

    众人听到这里,心思开始活跃起来。

    特别是咱们楚王殿下手底下的那些会计们,心里面已经在盘算怎么获得最大利益?

    那些古板的官员早就被咱们楚王给踢出队伍了,剩下的都是青壮年官员,众人皆朝气蓬勃,有人提问到道:

    “转运使,咱们这种规章制度是不是与广东市舶司还有泉州市舶司不同,与朝廷定下的策略背道而驰,是否会引发争议。”

    作为市舶司的官员,他们被宋构要求直接称呼官名,宋构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还有一名会计小吏问道:

    “转运使,您刚刚说过,鼓励我们扩大客源,提高咱们市舶司的收益,那咱们能否跟他们虎口夺食,抢夺广州和泉州的客源商人?”

    宋构浅笑,还是此人脑子比较活泼啊。

    便言道:

    “本转运使就说几句粗鄙的话,在不违反朝堂纲纪的情况下。

    人家怎么做不关咱们的事,咱们要做就做到最好,有本事的就去吃肉,没本事的就喝西北风。

    甭管是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本王弄的是高薪养廉,你们做得好,就能拿别人十倍的银子,要是躺平无所事事,那每天就只能混个温饱。

    真要是办不成两浙市舶司,本王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你们谁有后台能留在这块肥田?”

    这些官员皆是扪心自问,好像他们如果不努力,还真的留不住呢,这在外人眼中都是肥差,盯着他们这个位置的人还少吗?

    不少人都下定决心,要帮着楚王弄好市舶司,不仅仅是为了帮他,而且还是为了自己博个前途。

    其中那些才思敏捷的官员已经在思考了,他们有的家族也在从事商业海货,只是他们的海货走的是广州或泉州。

    要是能把路线弄到自己手上,虽说不能徇私舞弊,但至少能增加一份政绩,甚至还能关照一下自己的家族。

    片刻,一个杭州本地的官吏,名叫崔行的人问道:

    “转运使,我们家就是世代养蚕,编织丝绸贬卖的海外去,然后从海外运些香料特产回买卖,下官能否把生意转到咱们杭州市舶司?而这算不算下官的政绩?”

    反正都要被抽成交税,还不如弄到自家门口,崔行便是这么想的。

    而他也是咱们董知府从本地抽调的干吏,为人精明能干,懂得变通。

    宋构笑道:

    “这当然是好事,不过本使也要立条规矩,为了防止徇私舞弊,或是亲亲相隐。

    采取同族同宗回避政策,你把家族的生意登记报备,就能在次月领取自己的提成,然后要把这一单生意交给其他同僚处理便可。

    由于这笔生意是你谈成的,事后经过抽成和收税之后,获得的纯利润,本王奖赏你一成。

    本王也给大家一个好处,但凡是咱们市舶司招来生意的官员,每年有一次机会税收减半,抽成减半,你们拿着这个好处去招商引资,想必会轻松不少。”

    崔行狂喜,没想到还有这种意外收获,于是他又问道:

    “转运使大人,这种好处能用到我们自己家的船队上吗?”

    其他人也是眼神闪烁,想问出这个问题。

    宋构轻笑,言道:

    “当然可以啊,不过这种福利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而且要经过上报和审查。

    要是有人偷税漏税,或者是混杂着别家的船只,没有经过登记造册的通通没收。

    而且谁办事谁负责,到时候别帮了别人,害苦了自己。

    比如你们平时出船队才出十艘船,多几艘也无可厚非。

    结果一到税收减半的时候,底下冒出几十上百条船,就休怪本王让底下的督查将其充公了。”

    众人深以为然,这种事情还是别走裙带关系了,到时候好处没捞到,还害得别人的船被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