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逆赵 » 第三十八章短视

第三十八章短视

    宋构话还没有说完,朱锄一派人马议论纷纷,朱锄也是脸色一变,他才刚刚出过血,再来一轮他们朱家也受不了啊。

    宋构还未曾开口,朱锄便言道:

    “转运使大人,下官这些年兢兢业业,守已奉公,辛苦十余年,本来攒下了一份略微簿产,奈何江南方贼叛乱,下官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资助朝廷。

    如今囊空如洗,穷困潦倒……感谢殿下一饭之恩,在下羞愧难当,不忍受之,去也!”

    朱锄声情并茂的说着,仿佛他已穷到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的地步了。

    不等宋构拒绝,朱锄大步流星的朝外走去。

    朱锄这话半真半假。

    方脂之事本就是因他而起,他出资捐粮本就是无可厚非,可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朱家依旧是锦衣玉食,江南一霸。

    据董非禀报,朱锄他们父子俩这些日子都加重了弄钱的手段,似乎要把去京城之行丢的钱全部捞回来。

    原以为方腊造反激起之后,他们父子俩人能老实许久,才半年工夫便变本加厉了。

    看着朱锄大步离去的身影,宋构只是微微一笑,目光平静的看着其他人。

    朱锄的动作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诸多和他一起的官员也是纷纷离场,理由就是大同小异。

    看着走了将近一半的人,宋构轻笑,这是江南官员给他的下马威,朱锄那一系人马早就商量好了。

    那一半官员不敢说全部都是朱锄的人,也有一部分人抱着侥幸心理,或者说是盲目的从众。

    在得罪地头蛇朱锄还是得罪转运使两个选择下,他们原本不愿意作出回应。

    可瞧着楚王似乎要割他们肉的意思,那就不奉陪了。

    剩下的人就打算观摩一下,比如说镇守太监刘进,又或者说是咱们杭州通判崔务,他们都想看看楚王殿下,接下来是何反应?

    可宋构依旧是一副处变不惊,泰然处之的表情。

    宋构慢条斯理的吃着桌子上的酒菜,仿佛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整个大厅的气氛都显得异常的凝重,镇守太监刘进也是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而咱们崔大人也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默不作声。

    自家侄儿如此推崇,他倒想看看这贤王有何本事?

    宋构吃酒喝菜镇定自若,心里正美着呢,用不大的声音喃喃自语着说道:

    “走了穿红的,来了挂绿的,是儿不死是财不散,本王本无意带着他们发财。

    既然他们这般不识趣,走了个干净自在倒也好,省得本王再做恶人。”

    宋构扫视了一眼众人。

    然后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本王组织了一支船队远洋,尔等若是有兴趣,就跟着本王的船队一起出海,也算是为我杭州市舶司开海做出一份贡献。

    一半的船队将会在南洋等地售卖货物,另一半会继续向西而行,且去欧巴罗大陆,本王有些紧俏的产品,你们跟着一起售卖,必会卖个好价钱。”

    众人心惊,没想到楚王竟然这么大的能量,刚到杭州就能有能力组织一支船队远洋。

    看来已经筹备许久,楚王不像是明面那么上那么简单。

    镇守太监刘进掐着兰花指问道:

    “殿下有何章程?我等又该如何入股?”

    宋构笑道:

    “本王的船队乃是市舶司专属商队,挂在市舶司下面,自然分为股东和会员。

    杭州市舶司占据六成股权,剩下的四成股权估值八百万贯。

    买了股权,每个季度分润一次分红,按公司股权大小分润贸易利润。

    要是本小利薄,也可以在本王的商队下面挂名,插上太平旗,四海皆可去的,受到本王船队的保护,只要每年交上一笔会费就行了。”

    有官员小心谨慎的问道:

    “若是不交会费,在海上碰到,该不会不小心失踪或是遭遇海难吧?”

    其他人都竖起了耳朵,想看看楚王行事是否霸道。

    宋构笑道:

    “本转运使出动士兵剿灭海盗,自然花费巨大,当然要靠这笔利润维持着,要是不愿意交,本王也不会强求,一切都是公平竞争,公平买卖。

    靠近我大赵的近海,本王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若是在远洋,那就自求多福。”

    众人还是有些犹豫,并没有人率先开口购买股权,哪怕是杭州魁首的崔务,也被这八百万贯的巨大数额吓到了,他们家族砸锅卖铁倒是可以凑齐。

    可若是出了半点差错,那以后全家老小都去喝西北风?又或者货物出现问题,卖不出去或是被海盗打劫,又该如何?

    看着众人踌躇不前,宋构走到刘进、崔务面前,言道:

    “崔大人,刘公公,这样如何,你二人做个表率替本王牵线搭绳。

    弄点船队跟着我们市舶司的队伍一起出发,这头一回,本王也不收取会费。

    免费护送你们一回,若是货物出现问题,本王原价赔偿,不收取保费,可成?”

    刘进也被楚王殿下的真诚感动,一咬牙便说道:

    “殿下看重老奴,老奴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只愿陪王爷试上一回。

    成不成,全凭天意,货物若系海难折损自然不需王爷赔付,事成之后,这条路子若是行得通,老奴再全力支持。

    可好!”

    言下之意,我这个老奴才就相信一回你楚王的信誉,只此一回,要是碰到了天灾,这苦果我自己打碎了牙齿吞下了。

    要是碰到人祸,还得你宋构赔付。

    要是这次合作成功,咱们以后还有往来的,可要是生意失败,咱们不仅当不成朋友,还会成为敌人。

    “刘公公放心,本王从来不会让盟友吃亏,不管是高太尉,还是内相大人。

    若你们有兴趣打听一下,就知道本王财王的名号,你们可以问问他们,高太尉和内相是否后悔过。”

    宋构知道不能一味的放空话,也得给他们一点信心才是,于是拿出了高太尉和梁师成这两个例子。

    “但愿如此。”

    刘公公有些悻然地说道。

    看见刘公公都表态了,崔务亦道:

    “下官也有些人脉,这就为咱们杭州市舶司联系一番,一切条件与刘公公相同,若是事成,下官也愿意购买股权,或是成为会员。”

    董非看见他二人都表态了,也是喜不胜收,为王爷感到高兴。

    这也算是把他们二人拉上了自己的船了,当然,合作的前提是大家都能获得利润,就看这一次出海顺不顺利了。

    宋构心中大定,事成之后他就能凭借着这些利润,收拢大半个杭州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