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逆赵 » 第七十四章攻城

第七十四章攻城

    耶律大石把目光看向了身后的军需官,然后问道:

    “盔甲都发放下去了没有?”

    军需官赶紧答道:

    “回大将军的话,盔甲全部发放完毕,粮食和军饷全部发放下去了,现在将士们战意高涨。”

    耶律大石略微低头,深邃的目光看向了银国大营,似乎想要找出些破绽来。

    却发现对方行军布阵都非常的稳妥,顿时觉得对方不简单,看来对方的主帅一定是银国中的智将。

    就是不知道是完颜宗望,或是完察宗辅。

    上京路这边战况愈发紧张。

    远在东京汴梁的赵国君臣也得到了消息。

    宋佶只感到自己好像哔了狗一样。

    前些日子还是传来了银国大败,耶律大石甚至阵斩几万女真兵。

    这些日子却是风云变幻,城头又是变换大王旗。

    边境的探子又传来了梁国大败的消息,甚至还丢失了不少府郡,更有甚者,探子还匆匆来报,大梁国这些契丹贵族还丢失了不少投石车呢。

    宋佶忍不住扶住了额头,这是要闹哪一样呀?上京府的大梁国国朝名将耶律大石呢?

    不多时,皇宫内匆匆来了几道身影。

    分别是禁军太尉高俅,还有西军太尉童贯,还有宰相蔡京等人。

    没错,虽然被自家儿子给背刺了,咱们蔡相公在家称病了好几个月。

    结果在人脉的帮助下,咱们蔡京蔡太师寻得了名医的帮助,火速康复。

    其中太子的阵营也发了不少力,蔡京也是知道了朱家父子被剿灭的事情,可是一直没有发作。

    一方面他要面对自家儿子的背刺,还要面对薄情天子的落井下石。

    经过一番蓄力,又重新回到了朝堂。

    而东南和朝廷谣言四起,有人说是蔡京蔡太师的杰作。

    蔡京,蔡太师只是摇头微笑表示拒绝,并表示这一切跟他无关,一切皆是坊间所为,御史大夫风言奏文罢了。

    随着官家的召见,众人皆是一言不发,他们已经习惯了官家在这件事情上当墙头草了。

    说多错多,做多错多。

    大家伙都了解当今官家的性子,见小利而忘大义,遇大事而惜身。

    只有咱们童大人童太尉,略微有些着急。

    宋佶虽然是急在心头,却要表现出天子风度,他淡定地问道:

    “北边又出了大事,这回银国的完颜阿古打估计是要动真格的了,特地派遣了他二太子完颜宗望为主帅,号称领兵十万攻打大梁国。

    这些日子又发来了信件,催咱们赵国出兵,不日,银国的使者又要抵达京师了。

    想不到这才几日的功夫,又出了这般变化,诸位以为该如何自处?”

    童贯童太尉急不可耐的发言说道:

    “官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还是趁早出兵为妙,咱们就攻其不备,趁早拿下大梁国的南京。

    毕竟咱们早就和银国约定好了,他们攻取大梁北都,咱们攻取大梁南京。

    已经拖了许久,不好再食言而肥,丢了大国威信。”

    咱们赵国的天子也是心动不已,不动声色的把目光看向了其他人。

    其他人皆是不敢发言。

    这时,高太尉这时候说道:

    “陛下,此事还不好妄下结论,还有一人咱们还没提到呢,陛下莫非忘了大梁国的国朝名将?”

    耶律大石!!!

    大赵国的君臣心中,默默的升起了这四个字。

    现在这位平辽大将军的名声在三国也是非常有名。

    虽然只有女真的大银国知道实情。

    可这并不妨碍大梁国和大赵国的想象。

    耶律大石他的实力全凭这两大国想象。

    毕竟拥有轻松“歼敌数万的实力”。

    宋佶也忍不住心里面咯噔一下,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童太尉,让部队随时准备开拔前线,并且多派探子,一定要把前线的情况摸清楚。

    如果女真人惨胜或是大胜,等他们攻克上京城击杀擒拿耶律大石,便是我赵国出兵之日。

    若是女真兵大败亏输,那咱们就派使者和耶律大石商量一番,看能否花重金买下燕云十六城。

    若是对方不允,若是大梁国损失惨重,实力不足,你在相机行事。”

    童太尉虽然心有不忿,可是也没办法反抗自家的官家,只好痛快的说道:

    “官家妙计安天下,咱们若是如此行事,进退有据,有理有节,不怕落人诟病,给予把柄。

    官家大才,末将心服口服,愿意遵命行事。”

    “好!你我君臣携手共图大业,未来可期,到时青史留名不在话下。”

    宋佶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仿佛真干出了什么大事一样。

    青史留名是真,只不过留下的是恶名。

    然后又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各种分析国家大事,然后童太尉在他旁边给他咱们陛下洗脑,打气,打鸡血。

    虽然高太尉有些不待见这副嘴脸,可也没办法阻止,只能偶尔插那么几句嘴,然后帮忙分析一下局势。

    君臣聊得不亦乐乎。

    又过了许久的功夫,话题才渐渐冷淡下来,等到局面有些冷场之时。

    这时,梁师成在旁边提醒他道:

    “官家,最近江南可是来了不少折子呢,刚才您还说要跟相公们好好商量一下,没想到两浙路居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

    宋佶,虽然被打断,却是没有生气。

    反而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然后把目光又看向众人,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唉,最近江南来了不少折子,有人弹劾韩世忠,还是有人弹劾杭州府的知府董非。

    当然,遭受非议最多的还是咱们楚王啊,他不过一半大孩子,也不知道从哪得罪这么多人,倒是有趣。”

    说这话,咱们官家又叹了一口气,却把目光撇下了老僧入定的蔡京蔡太师。

    咱们蔡京蔡太师没有接这个话茬,一言不发。

    反倒是高俅高太尉骂骂咧咧的开口说道:

    “啍,官家,楚王殿下的为人咱还不清楚吗?肯定是有人妄图捏造罪证,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不过是栽赃陷害,想要泼脏水罢了?

    必定是有些蠢官碌虫盯上了两浙路转运司,这才行那胡乱攀咬之事。”

    看到高大人第一个出来反驳,咱们官家并没有感到诧异,他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对方得了自家傻小子的好处。

    没看到他高家的三小子高衙内,去了一趟江南之后就仿佛开窍了似的,直接从江南带回来了不少新奇的玩意。

    又是改革赛制,又是开办联赛。

    并且把蹴鞠的比赛搞得越来越正规了,还搞出来甲乙丙丁四大联赛。

    还从江南带回了一种畅销的饮品,据说是提神补肾的红茶。

    光是这一点功效,就足以让它风靡整个东京的贵族圈。

    上门招待客人不备好一点红茶,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多少文人仕子都喜欢上了这一爱好。

    就连官家自己……咳咳咳咳!!还珍藏有那个熊孩子送过来的不少上品好茶叶呢。

    高衙内,身后必定有高人指点。

    而是高人就是自家的那个傻儿子,那傻小子有发财的事,老是想着外人,就不想想自家爹爹。

    话题有些扯远了。

    宋佶表示自己才没有嫉妒呢,只是想好好敲打一下自家小子的性子,让他不要那么跳脱。

    没错,朕还真是个好父亲呢。

    “咳咳咳咳……,高爱卿还没有了解实情呢,确实是有不少大臣上书,其中不乏三品四品的大员,若是没有真凭实据,他们怎么个敢污蔑亲王。

    朕以为还是要查一查,肯定要还吾儿一个清白。”

    这时,老贼蔡京蔡太师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他颤颤巍巍地挪动身子,然后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

    浑浊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丝精明,轻声开口说道:

    “官家,也并非全是些捕风捉影之事,老臣也搜集了不少资料。

    虽说在两浙路屠杀松江府陶石村百姓一事为假。

    可是咱们楚王殿下,借着这个名头,可是扩充了不少兵马呢。

    据老臣所知,光是杭州府和两浙路转运司就拥兵数万,他一个亲王要这么多兵马干什么?”

    童贯这时候当然是要开口帮助自己的政治盟友,虽然大家都生分了不少,可毕竟当年在杭州的情谊还在。

    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战壕里面扛过枪的兄弟。

    于是童太尉也是愤愤的说道:

    “确实如此,江南久无战事,哪怕是方腊之贼掀起民乱,也被我大军轻而易举的评定。

    楚王殿下坐拥这么多兵马,恐怕有些不妥。

    虽说距京城还有些距离,可若是楚王殿下生了歹心,直接带着水师北上,不知要闹出多大的乱子。

    要知道,咱们这位楚王爷还管着两浙路转运司呢。

    麾下的船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那些商船稍微一改装就能变成战船了。”

    高俅高太尉整个人都无语了,照你们这一分析,他楚王造反的事就迫在眉睫了。

    这该如何反驳呢?

    梁师成略微一笑,他的笑声也惊动了别人。

    要知道,咱们这位隐相大人的分量可不低呢。

    于是众人纷纷把目光看向了梁师成,就连官家的目光也带着询问的意思,好像要问他有何高见。

    梁师成只是掩嘴说道:

    “倒是咱家有些孤陋寡闻了,怎么得到的消息和两位大人有些不同。

    现在江南的风可刮得紧,据说咱们楚王殿下都已经拥兵三十万了,坊间还传言楚王要亲君侧,除小人!

    甚至要提兵三十万入京,欲效仿王莾之事,不曾想楚王殿下才十三岁就能成就这般大事业,这背后必有高人指点啊。”

    众人皆是错愕,随即高太尉一声哧笑。

    “哈哈哈,官家,恕老臣实在是想不到,楚王殿下居然有这等本事。

    他连战场都没上过,一稚子居然有本事统兵三十万攻克东京?莫非真以为我大赵国的八十万禁军是摆设不成?”

    闻言,咱们宋官家也是摇头苦笑,这种传闻居然也有人信?

    蔡京蔡宰相的眉头略微一皱,隐相居然还要保这位楚王殿下。

    这是官家的意思,还是他自己的私心?

    他也不想在明面上和这位隐相对上。

    于是不动声色的问道:

    “官家,事情还没查清楚,但是为了避嫌,是否先行将楚王殿下传召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