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顶天立地 » 第153章 梦中的生命史

第153章 梦中的生命史

    周游并不是一个经常做梦的人。

    相反,他的梦非常少,并且自己即便做了梦,在醒来后也基本不会记得梦境。

    但这次的情况显然比较特殊。

    他清晰地记得这梦境,并且印象非常深刻。

    一开始时,周游是觉得自己的身躯轻飘飘地悠悠荡荡着。

    他也不知道这是哪,只能看见一片黄橙橙空荡荡的世界。

    他还能感觉到风。

    虽然他自己的存在形势显得很奇怪,仿佛身处交错的平行空间,并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他就是能感知到这风的存在。

    在梦境的世界里,周游对时间似乎失去了准确的感知。

    哪怕他自己的思维很清楚这的确是一场梦,但他就是觉得自己仿佛在这片虚无的空间里呆了无比漫长的时间。

    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几百年,甚至可能是几千几万甚至几亿年。

    这空间里实在太无聊,太枯燥,以至于有段时间他觉得自己都快要崩溃了。

    但诡异的是他的思维仿佛被锁定住了。

    无论自己的内心再痛苦,他的心灵状态都始终被强行锁定在清醒之中,就连用崩溃来逃避痛苦都做不到。

    终于,周游稍微看到了一点新的变化。

    他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

    那东西与他的距离很远。

    周游心中第一次对这梦境世界里的东西产生了想靠近点一窥究竟的冲动。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在他心里生出这冲动时,他能明显感觉到那光点正变得越来越大,自己在靠近对方。

    也许只是一瞬过去,他出现在了光点的正前方。

    但视角还在拉大,一直到完全抵近后,周游发现自己看到了一个“分子式”。

    他也不知道自己这究竟是什么视觉,更不理解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看到这玩意儿。

    但他看着面前的圆球,还有那些似乎是有什么东西高速划过后留下的痕迹连成的光痕丝线,他就是觉得这就是个分子式。

    那一个又一个的圆球,便是组成分子的原子。

    那些光痕丝线,便是化学键。

    周游面前的这化学式很复杂,不像简单的无机物,像个有机大分子。

    周游起初看着这化学式觉得既陌生又熟悉,但片刻后他回想起几个月前自己还在上班时看过的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猜想,阐述了论文作者对地球生命起源的阐述与推测。

    有很多人都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在最早初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是一个因着诞生概率无限低,几乎低到不存在的巧合而生成的一段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分子。

    而这有机分子所处的环境,又恰好是最恰当的温度,周围又有其他最恰当的可以满足其自我复制反应条件的其他分子。

    只要满足了上述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将这一个大分子视为真正的生命。

    这有机分子的名字,叫二酰胺磷酸盐。

    这理论看起来还挺站得住脚。

    但同样也有很多人反对这推测。

    因为按照科学家在概率学上的计算,要满足如此复杂的前置条件,一次性生成一个结构复杂的分子,并且周边环境又如此恰到好处的可能性,实在是低到了几乎约等于零。

    哪怕将时间跨度拉长到数十亿年,将空间范围扩大到整个银河系里数以万万亿计的行星中去估算,这概率还是基本为零。

    当然了,不管是对生命起源分子论的反对者还是赞同者,基本都认可第一个有机分子最终缔造了整个地球生命史的基调。

    分歧是在于这分子究竟如何产生上。

    除了分子论,还存在着另一种同样广为人知,并且被无数人奉若圭皋的推论。

    那就是外星生命培养论。

    结合地球上现有的已知知识,还有众多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再结合外星文明培养论的基调,有不少人认为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直接就是原核厌氧菌,而是高等外星文明投放的原核厌氧菌。

    这论调跳过了大分子的出现与演变过程,而是从一开始就是完整的微生物生命体。

    在这猜想中,完全刨除了原本的偶然性,直接将偶然变成了外星人投放的必然选择。

    从概率上讲,外星文明培养论其实才更科学,更合理,可能性也更大。

    但这论调却又有些伤人类的感情,以至于绝大部分人哪怕明知道这样更合理,却又不愿意面对。

    现在,周游眼中看到的这分子式,与他看到的那篇论文中提到的二酰胺磷酸盐高度相似。

    梦里的周游觉得这很神奇。

    以前的人都说人的梦境会与现实之间有着明确关联,但在周游看来,这关联有点过于离奇了。

    周游并不认为那篇缺乏实际证据,猜想的可能性远大于科学结论的文章正确。

    但奇妙的是在时隔数月后,自己的梦里竟又出现了这论文中描述的场景。

    接下来,周游“看到”了那疑似二酰胺磷酸盐的分子果然与周围的小分子开始了化学反应。

    或许是地球史上最短的一条由四个磷酸化核苷组成的RNA链出现了。

    随后这二酰胺磷酸盐又在同一片区域中遇到了甘油与脂肪酸。

    “恰巧”,旁边还有另一种在偶然中生成的相对简单的有机分子——咪唑,可以成为催化剂。

    紧接着,在咪唑的催化作用下,二酰胺磷酸盐在一长串奇妙的反应后,生成了一大片磷脂质物质。

    更巧合的是,这磷脂质在生成后,又因着自身的化学键特性,开始在水中以不算稳定的次级化学键相链接,组成了一个水中的“气泡”结构。

    这气泡,又恰好将二酰胺磷酸盐与先前生成的RNA链圈在了里面。

    更恰巧的是,在这气泡中还有着另外四个核苷,以及一些甘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等等基础的氨基酸。

    二酰胺磷酸盐依然在忙碌着。

    按照最基础的化学反应原理推动的反应过程,它又磷酸化了甘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并生成了很短的肽链。

    随后二酰胺磷酸盐又抓住了四个核苷,生成了第二条有四个核苷的RNA链。

    但这一次的RNA链的生成顺序与第一次的生成顺序恰好相反,上一次是从A点到B点开始反应,这一次却是从B点到A点一路反应过去。

    这导致先后两次生成的RNA如同两块磁铁一样,各自拥有了四个位置完全错开的“磁铁南北极”。

    随后,这两条RNA链在水中相遇,因着正负电极的磁吸效应拼接起来,组成了一条DNA链。

    再算上短肽链与磷脂质的外壳,这便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结构。

    地球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诞生了。

    在慢慢的飘荡之中,二酰胺磷酸盐再一次撞到了DNA链。

    这一次,二酰胺磷酸盐挤进了两条RNA链之间的不同磁极中,逼迫着其分开。

    但两条RNA链并未就此天人永隔,而是利用分开的这点时间,快速地捕捉周围漂浮着的先前生成的肽链,然后将其按照顺序拼装起来。

    一切生命的基础,蛋白质诞生了。

    其中一次同样偶然组成的特殊蛋白质结构,又可以捕捉水中的有机分子,合成了新的二酰胺磷酸盐大分子。

    这次生成的二酰胺磷酸盐,正是最早初那一枚光点的自我复制品,已经正式步入了生物酶的范畴。

    自此,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活下来了。

    或许在周游看到这一场反应之前,在庞大的地球上的无数个水坑、水洼与海水中,相似的反应过程已经发生了无数遍。

    但每一次都因着或许是缺少物质,又或许是温度不合适,还或许是水流速度过快,液体太多导致各自奇妙的相遇并没能发生,而一次又一次地功败垂成。

    但最终,在岁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后,终究是成功了这一次。

    此后,周游便又看着这第一个生成的细胞疯狂地消耗着周围水流中已经在数亿甚至十亿年的雷电反应中生成的基础有机物,不断地疯狂地自我复制着。

    这原始的生物细胞又顺着水流涌向了四面八方,慢慢扩散开来,更快地消耗着地球上的物质。

    这,就是前寒武纪,也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史。

    地球生命史书的第一页,由一个分子倔强地自我复制开始。

    那是一个“人”的史诗。

    时间流速开始加快,瞬间便跨越了三十余亿年。

    大约六亿年前,变异发生。

    由于微生物系统对地球资源长达三十余亿年的消耗,导致地球大气中积累了基数庞大的二氧化碳。

    这时候,具备光合作用能力,可以消耗二氧化碳并生成氧气的蓝藻出现了。

    氧气的大量出现,为地球生物从单细胞生物走向更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结构铺平了道路。

    此后,地球生命开始大爆发。

    就在周游的眼皮底下,生物开始快速地迭代与进化。

    这是寒武纪。

    寒武纪持续了数千万年。

    在此期间,三叶虫出现了。

    雌雄两性的概念出现了。

    生物开始拥有了头、腿等等器官。

    生物们甚至进化出了感光器官,也就是最原始的眼睛。

    地球生命看见了光。

    周游的眼睛也跟随着地球生物史上的一次又一次重要的变异,亲自见证了每一个新物种的萌芽,发展,再到完全诞生,亦或是毁灭。

    周游也不知道自己在梦中是不是变成了全知全能的神,但他就是能靠眼睛去看见,并记下这每一次发生在基因层面的变化。

    他的脑子也并没有被这海量的信息所炸穿,就只是那么本能地当一个观测者与记录者。

    紧接着,地球生命史进入了奥陶纪。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发生了。

    在寒武纪中诞生的诸多生物门类与纲类,开始因着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需求,而分别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科类。

    再然后,便是狠狠一刀切断了奥陶纪与志留纪的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在大灭绝的过程中,地球上大约百分之六十的物种被埋葬进了历史的尘埃中。

    过去的人类科学家对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成因有三个主要猜想。

    有一说认为是气候的周期性变化,还有一说是认为发生了小行星撞地球,第三个学说是认为某超新星爆发时释放的伽马射线恰好覆盖了太阳系与地球,严重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同时也完全摧毁了火星上的大气环境,掐灭了火星上同样产生生命的可能性。

    以前的人类学者围绕这三种假说争论不休。

    周游本人并不是其中某一个学说的拥趸。

    他本人的认知并没有什么偏颇,对三大学说都抱持着都信,却也都不信的程度。

    但现在,在这自己的梦境中,周游却完全抛弃了另外两种假说。

    他“亲眼”看见了地球的天空突然亮了起来,再亲眼“看着”伽马粒子流铺天盖地冲下来,挥洒在大地上,海洋上。

    他也“亲眼”看着繁华得仿佛古代都市的海底生态迅速枯萎。

    但是,地球生命并未被完全摧毁,终究还是有百分之四十的生命成功扛过了灾难,带着繁衍的使命,亦或是生化反应的本能步入了志留纪。

    在志留纪中,海里的蕨类植物开始踏足地面,成为陆生植物。

    具有更强运动能力的脊椎动物成为了新的海中霸主。

    鱼类主宰了海洋。

    看起来,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鱼类会慢慢进化出更高的智慧,成为真正的文明。

    时间从志留纪慢慢走进了泥盆纪。

    但与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一样,意外再次发生。

    在泥盆纪的末期,连续数次巨大的天体从天而降,狠狠撞击在大地之上。

    大地震动,地壳穿孔,岩浆喷薄。

    有毒气体从地壳的孔洞中升腾而起,灰烟覆盖了大地。

    烟尘笼罩了天空数百万年。这导致海洋中的光合植物难以为继,纷纷偃旗息鼓。

    种种因素累加之下,海洋变得极端缺氧。

    大量生活在海中的生物开始接连灭绝,尤其以鱼类为主。

    泥盆纪被终结。

    地球上超过75%的生命也同样止步于此。

    但灾难与机遇却永远共存。

    泥盆纪末期的灾难虽然惨烈,但却又为下一代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海洋中的氧不足了,但空气中的氧气却在光合作用植物数亿年的努力后,达到了相当高的浓度。

    天体撞击引发的剧烈火山喷射释放出的海量火山灰,以及解体的天体本身,又给大地带来了丰富的氮元素与磷元素。

    这些都是生命的源泉。

    在惨烈的废墟之中,被困在潜水中的两栖类在痛苦的迭代中进化出了肺,可以直接呼吸空气,地球上的动物正式踏足了大地。

    石炭纪开启。

    节肢动物与爬行动物开始登上舞台,成为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