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将门丽姬 » 第一章:南梁姬侯府

第一章:南梁姬侯府

    公元465年末,凛冬将至。北梁皇帝驾崩,诸侯与朝中奸臣狼狈为奸,趁机谋反,割据分裂,皇权与中央集权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豪强大族、门阀士族势力呈现了上升的发展趋势,皇室与大族势力此消彼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强权之间的关系变的扑朔迷离,众皇子皆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之辈,无力扭转此朝廷巨变,众皇族及家眷几乎无一人幸免,皆被弑杀或变卖为奴。从此北梁国土上兵戈抢攘,战乱不息,民不聊生。

    由于中枢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政治的黑暗,致使军事武装力量日益颓败,边陲战乱不休,夷人、胡人、越人和蜀人四方异族趁乱侵犯、烧杀抢夺,中枢权威不复。

    公元466年,凉州军统帅诸斯年率领凉州军揭竿而起,进军北梁国都,攻占皇城,斩杀奸臣夺取鱼符。

    北梁幸存的忠良将士皆追随诸斯年,奋起反抗,不,出两月,凉州军扩充至十万人,皆英勇善战之士。随后凉州军西北方向讨伐北夷和胡人,逼迫夷人军队退至黑河城以北,以西南讨伐越人和蜀人,逐一击破外族侵略,虽伤亡稍惨重,但捷报连连。

    公元467年春夏交替,历时18个月,北梁国彻底走向了灭亡。南梁军首领诸斯年被众将士拥戴登基,改国号为南梁,年号定为永安,诸斯年则被众人称为永安大帝,凉州军改名为南梁军,建都凉州,更名为凉都,那一年,是永安元年。

    永安大帝诸斯年登基后,奉行励精图治、恩威并施、休息养民的政策,也认识到了君王的制衡之术的重要性,吸取北梁国被灭的经验教训,重视百姓生活。

    更是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所以,不足五年南梁国就彻底摆脱了战争的阴影,日益安定。之后在南梁国四任皇帝的内政修明,革新税法,锐意图治之下,南梁国日益繁盛,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一直致力于平定外患,尊重边陲风俗,促进了外族融合,稳固边陲,一时之间成就了永安盛世的佳话。

    要说这近百年的永安盛世,也少不了南梁国众诸侯及众忠臣良将的汗马功劳。而说道南梁国的忠臣良将,就怎么少的了南梁国的开国功臣一品军候姬氏和驻边将领祁氏一族的功劳。

    可以说,南梁国数百年的繁荣盛世,可谓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一直是百姓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所以,在这数百年来,南梁国的大街小巷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

    朱雀大道连狭斜,宝马香车向侯家。齐家治国平天下,边陲祁氏功劳大。箫鼓喧笙醉太平,一群歌鸲共啼花。南梁河水浮胭脂,两岸红袖歌不尽。

    除了南梁国的宫城和朝山的南梁行宫之外,这座建于南梁开国的百年的姬侯府在南梁国,算是最赫赫有名的府邸了吧。威严、开朗两相称,粉墙环护,青砖灰瓦,绿柳和香樟交相呼应、扶摇直上,偶尔传出几声莺啼鸟鸣。门楼顶端铺设着一排排雕刻了精致花纹的琉璃瓦,楼角用上好的玄武岩雕刻而成的飞檐上,纯金打造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依次排开,姿态生动,神貌各异,数百年来,镇守者这座军侯府的八方平安。

    两只用玄武岩雕刻而成的神态威武的麒麟,一左一右静静的镇守在这座威严与祥和共存的候府门前,显得更加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白玉台阶的落英缤纷,彩色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的绚烂光华,在淡淡柔柔的雾霭中又透出了这座威严侯府的一丝柔情和雅致。古朴的金柱朱漆大门上两个狮面衔环布满了岁月的青铜锈。大门顶端悬着一块巨大的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一品军侯府”。

    侯府门前的朱雀大街笔直的向两边延伸,一头延长到了南梁国的皇宫,而另一头一直延伸到凉都城外。街道两边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的茶楼,酒馆,学堂,当铺,作坊和戏院。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稚嫩的读书声,那缓缓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怡然自得的笑脸,无一不反衬出这座南梁国都城数百年来的箫鼓喧笙,宝马香车满路,游人如织。南梁河水浮胭脂,檀香轻扬,两岸歌姬唱不尽的盛景一度是凉都,乃至整个南梁国一抹美丽的风景线。

    永安盛世的佳话从永安20年一直持续到了永安178年,南梁国此时已经到了第四代皇帝诸宸御,南梁王永安四世依旧奉行先祖皇帝开国时所提倡的革新税法,锐意图治,是一个至圣至明、节俭爱民、气度恢弘的英明君主,也备受人民的爱戴。

    此时的军候姬氏,也到了第四代的姬槐安。话说这个在南梁国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一品军候姬槐安,当年真的是南梁国的一道风采。身姿挺拔如不老的苍松,剑眉下一双璀璨如寒星的双眸,气势刚健、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志气,白衣银铠、剑影刀狂。

    一时之间,姬槐安成为了南梁百姓们所崇拜一方贤良诸侯,也成为了南梁国王公贵族的女眷们所思慕的对象。

    其实,姬槐安还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姬槐宁。此人更是俊朗清秀,两道剑眉斜插入鬓,鼻梁高挺,黑亮的长发常常披散在两肩,说不出的洒脱。可是因姬槐宁天性放荡不羁,根本无心侯府政事,对荣华富贵更是不屑一顾,只是专心于游历四方,结交能人异士,让第三代姬侯很是头疼,故侯府的传承便落在了长子姬槐安身上。

    虽然当时姬槐安已有一侧室,此女闺名如云。乃是北夷当朝良将芙将军之女,虽为生长在寒冷边陲的北夷女子,却是一位在北夷也很少见的身材窈窕、风姿绰约、修眉凤目的佳人。因一次偶然机会瞧见了当时第三代姬候长子姬槐安的画像,便长期思慕于他,宁愿做妾,也要嫁予他。

    要说这芙将军也是爱女心切,又考虑希望长期建交于南梁国,减少战乱,便多次派使者亲信前往凉都侯府说媒。故在第三代姬候的应允下,刚满十六岁的芙如云就这样离开了北夷,千里迢迢来到了凉都,嫁到了姬候府,成为了姬槐安侧室。

    可是姬槐安并不喜欢这位玉颊樱唇的美人,他也看得出,这位侧室虽然美艳至极,但是一位朱唇含蜜腹藏剑的人儿,又是北夷女子,不可不防,不过一时也成不了气候。所以碍于父亲的颜面和为了维护与北夷的长期和平,而答应娶其过门,但是一直不冷不热,只是好吃好喝的待着,更是从来不会留宿在芙如云所居的侯府后院偏房,致使芙如云多年以来不得夫君临幸和宠爱,故一直无子嗣。

    终于在永安159年年初,因芙如云利用那暖情的药物有意为之,姬槐安酒醉留宿,终于让芙如云有幸得了夫君宠幸,故而有了身孕,虽然生产时未足月,但还是产下一健康女婴。因芙如云希望女儿坚贞、纯洁且天真无邪,故取名为姬文蕖。但是,姬槐安一直因为芙二娘当年的手段耿耿于怀,对这个女儿也一直并未放在心上,只是物质上从未亏欠过。

    但是姬槐安并不是什么冷酷无情不怜香惜玉之人,在这位姬候的心里,只有当朝萱阳公主一人。在他的心中,任何女子,都比不上萱阳公主的千分之一。因为早些年在一次朝山行宫的皇族家宴中,他第一次见到了南梁王的胞妹萱阳公主,姬侯对这个活泼可爱、出尘脱俗、容色照人的公主一见钟情,从此日思夜想,难以忘怀。

    南梁王对此忠良之将一直信任至极、爱护有加、另眼相待。又念其羽翼日益丰满,为牵制姬槐安,并保南梁国安定。便在太后的应允下,封姬槐安为一品军侯,并将萱阳公主嫁予姬侯为嫡妻,充其正室,并协助主持侯府所有大小事务。

    公主的远房表妹沈嫦曦为陪嫁,与萱阳公主一起入府,虽然姬槐安不肯,但碍于当朝太后的威严和其父的命令,还是将沈氏娶进门为妾。

    大婚后四年,也就是永安162年,萱阳公主为姬槐安生下一个女儿,名姬文鳐,话说这文鳐二字,还是南梁王亲赐。据传是因为当年萱阳公主产女时,天象异常,瑶光突显。又因为《山海经》有云,“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是用来形容文鳐这种鱼活泼好动,生命力极强。所到之处,一切欣欣向荣,岁月安好。

    而妾室嫦曦沈氏早于萱阳公主两年生产,诞下一子,名姬文韬,虽为庶子,却是姬侯独子。

    说也奇怪,在姬文鳐出生以后,姬槐宁便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很少回凉都姬侯府。也许在外人看来,姬槐宁并不喜欢这个小侄女。

    可是好景不长,天妒红颜,萱阳公主因生产时落下了虚亏落红之症,又因为太后忽然崩逝而伤心过度,故在姬文鳐两岁的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撒手人寰。

    沈氏在姐姐萱阳公主去世后,整天郁郁寡欢,茶饭不思。说也奇怪,虽然侯府的下人们精心伺候着,但沈氏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不出一年就也跟随自己的姐姐而去。

    因姬侯对萱阳公主的离去抱憾终生,又念念不忘,在萱阳公主过世后,姬侯再没有续弦和纳妾,也不会留宿于后院芙如云处,只是把全部心力放在了辅佐君主和教育子女上。所以,身为侯府唯一姬妾的芙二娘顺理成章管理起了侯府后院的大小事务。

    虽然是侍妾所出的庶子,但是姬文韬作为姬候独子,又是侯府长子,所以位同于嫡子,从小就受到了跟妹妹姬文鳐一样的照顾、重视和培养。从沈氏过世后,他就莫名的经常因寒症被迫卧床不起,虽然在御医精心的调养下,身体已无大碍,但是若想像姬侯当年那样,叱咤南梁国,纵横沙场,还是需要一段时日。

    姬侯爷一直秉承姬府传统,亲自培养,从兵法到政治再到如何辅佐君主治国,亲力亲为的为南梁国培育出了一位出色的臣子。更重要的是将来能够撑起这个百年侯府,让他延续下去。南梁王也很器重这个侯府长子,所以姬文韬自冠礼之后,就被南梁王钦点入宫,成为了皇子们的太傅。

    而姬文鳐,因为是侯府唯一的嫡出,又是萱阳公主所出独女,从出生起就被太后和南梁王视为掌上明珠,三岁时就被封为了鳐郡主,赐了封地府邸,待郡主大婚时用,更是在宫里修建了文鳐殿,以便于小郡主可以随时进宫小住。

    因南梁王无嫡公主,太后和萱阳公主过世后,南梁王更是把姬文鳐当做亲女儿一样照顾。吃穿用度,全部做到了无微不至、面面俱到。

    姬候爷更是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姬文鳐喜欢梧桐花,姬候便在侯府修建了梧桐苑和文鳐轩,文鳐轩日夜都有候府暗卫亲自把守,伺候姬文鳐的众下人和嬷嬷更是南梁王从宫里精心挑选的,生怕有一丝差池。

    而姬槐宁,并不像外人所说的那样不喜欢他这个小侄女。相反,他周游列国,搜罗各种稀奇玩物,绸缎首饰,供姬文鳐赏玩,几乎把姬文鳐视如己出。

    而作为侧室所出的庶女姬文蕖,就如她母亲一样备受冷落,虽然芙二娘掌管侯府后院吃穿用度,并不会亏待了她自己的女儿。但是姬文鳐的梧桐苑和姬文韬所居的前院并不在她的掌管范围之内,因为芙二娘身份为夷人,姬槐安根本不会让她插手姬文鳐的任何大小事务。芙二娘虽然掌管侯府后院,但是归她管理的也只有她自己及女儿的所处的偏房和侯府后院的众下人。

    就连姬文韬因为受了父亲和叔叔的影响,也不喜欢他的这个姐姐,从小就经常黏着他的槐宁叔叔和文鳐妹妹,把自己舍不得用的,舍不得吃的全部留给姬文鳐。这让芙如云颇为不满,为什么姬侯府的三个孩子,只有她的女儿不被重视。虽然姬槐安因为当年的事情大发雷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二房母女,还是被不冷不热的对待着。

    但她实在很怕她这个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的夫君,只是敢怒不敢言。可是姬文蕖因为十几年来耳濡目染母亲的种种痴怨,又得不到应有的父爱,也养成了和母亲一样的性格,贪慕虚荣,极端而偏执。

    但好在在姬槐安的恩威并施,严加管理之下,这数十年来,整个侯府也算安定祥和,蒸蒸日上,没有出过什么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