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五十九章 武勋响应

第五十九章 武勋响应

    几日后,清查完常州府的汤晟准备去往苏州府。

    常州府剩下的官员终于是长长地舒了口气,虽说这位手眼通天的巡抚直接抓走了一半的官吏,但是对他们这些“幸存者”来说,无疑是大好事。

    刘家也非常识趣的积极配合朝廷政令,之后汤晟甚至亲自接见了刘家父子,并做了一通鼓励。

    刘家父子也是十分感动,特别是汤晟说会推荐刘秀才去国子监参加考试时,更是让刘家父子感动不已。

    通过和汤晟的一番交谈也坚定了刘家父子向手工业转变的决心。

    去往苏州的路上,若有所思的汤晟突然对仆人问道:“俺们家里现在有多少投献的土地,多少奴仆。”

    “小少爷,老奴不知具体数目,不过应该要比常州府这三家加起来多。”

    “派人去和俺爷爷好好说说,有些地该退的就退了,奴仆该放的就放了。另外给家里传封信,让家里想办法多收点手工作坊。”

    汤晟明白,这件事情有皇孙的影子。

    从小受到军事教育的他,一看那天带头的大虎,就知道是锦衣卫的人,眼神中偶尔流露出的那股气势,只有那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人才拥有。

    通过和大虎的简单交流,汤晟知道至少2年前开始,天家就在布局此事。

    今天是士绅,明天可能就是他们这些勋贵,有些话等他回去了,得好好和他爷爷聊聊。

    他们武勋可以横行不法,但是这种站队问题绝对马虎不得。

    解放奴仆,清退土地,发展手工业。

    这三件事情,他们信国公一脉必须去做,还必须得做好。

    就在这些心思中,汤晟继续巡视着直隶各地。

    许多武勋二代也接到了和汤晟类似的任务,巡视地方,随着一天天过去,他们也或多或少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

    像汤晟一样聪明的人已经开始让家里做准备,有些人则只是感到了不同寻常,让家里人多多注意,不过也有个别人还没有领悟到这种变化。

    这些武勋们的“小动作”当然是在老朱的默许下进行的。

    全国各地,总体上由于小朱的提前布局,没有发生太大的骚乱。

    但是有个别地方,由于锦衣卫的玩忽职守或是一些阴差阳错,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暴动。

    老朱也是铁血镇压,至于那些玩忽职守的,自然是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甚至负责此事的宋忠也被老朱赏了20大板,不过也受到了老朱嘉奖,毕竟整体上来说地方的震动比老朱预期的小了太多。

    当然小朱不知道的是,小朱的这波舆论引导又一次惊到了老朱,老朱已经在琢磨更进一步的言论控制法案了。

    地方上,当处理完近一半州府的税收问题的时候,剩下的地方也开始意识到了大势不可违,有些士绅更是主动地退还粮食。

    除了个别几个士绅负隅顽抗之外,后面的工作算是越做越轻松了。

    后续的清丈全国土地在一群有基础测绘知识的国子监学生的帮助下,在剩余士绅的认命下则是顺利进行。

    回到应天城这边

    小朱今天来到魏国公府学习军务。

    在正常的学习后,小朱也和徐达闲谈了起来。

    “魏国公家风甚好,这几日允恭和增寿出力颇多,祖父和爹爹平日里也多有夸奖。”

    “殿下谬赞了,犬子能为天家效力已是三生有幸,只是按照陛下的指示办差,何来有功。”

    “魏国公客气了,有功就会有赏,况且俺觉得武勋二代里面就属允恭带兵能力最好。这次在广西镇压土司叛乱也多有建树。将来独领一军,俺目前也只放心允恭,不过俺觉得以后还需多多锻炼,方能接过魏国公的衣钵。”

    “殿下谬赞允恭了,允恭若能有所成就也是全赖陛下圣明、殿下指点,若非殿下革新军队,允恭这些年在地方岂会有所建树。这几天臣也思虑良久,既然陛下废了奴籍,那么徐府理当积极响应。除了雇佣一些仆人之外,其余一律解散。”

    小朱心中默叹:徐府一门两公还做到了与国同休,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怕是徐达早就猜到了我来的目的。

    心里想着,小朱嘴巴也没停:“魏国公忠君体国之心当为天下表率。关于勋贵的问题,俺也和祖父提了,第一未来的海外贸易,国有企业勋贵家中不继承家业的也可以参与,不过需要在国子监学习相关知识。第二虽说原则上会控制国公的数量,但是武勋之后若再立战功,可以给其他儿子封流伯。俺一直觉得武勋是俺们家的根本,虽说现在有些勋贵多有横行不法之事,但是俺还是觉得武勋不同于文臣,虽说要处罚,但是多少会感念往日功勋。”

    “多谢殿下照顾我等武勋人家。”

    “魏国公客气了,根据功大论武勋们也是有大功于天下的,肯定有所优待,但是俺还是希望武勋要约束自己,并且武勋后代要多去国子监、讲武堂进益,不要只是个纨绔。”

    “臣一定告诫武勋们奉公守法。”

    “那就有劳魏国公了。不过俺也想过了,很多家将其实都是以前战场上有过伤的,贸然遣散怕是他们无法生活,俺这边正在想着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地方上的驿站俺们打算新建旅舍,供南来北往的百姓使用,俺觉得这些有伤的军士可以去驿站工作;或者国有企业俺觉得也能安置他们。”

    “有劳殿下为军士们费心了,臣也认为只要能给他们稳定的收入也足以安享余生。”

    “俺觉得还是不够,不仅仅要解决他们个人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他们家庭的生计,只是现在大明百废待兴,也无法尽善尽美,不过俺们肯定会逐步的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后续建设的一些学堂也会对他们的子弟做出照顾。”

    “多谢殿下为这些伤卒费心了。”

    “说到学堂,俺也想起来一件事。最近在筹办女子学校。目前的想法是让勋贵和在京官员的女儿有个专门的地方进益,毕竟去国子监也不方便。勋贵这里俺想的是俺们家以后还会和勋贵们联姻,但是毕竟已经开国18年了,女子也该有点才学,俺想着平时学堂里的表现是一个重要参考。”

    “殿下所言极是,臣也认为这女子学堂可以帮助我等解决女儿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一些底层官员,专门请一个先生教授女儿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小朱接着又和徐达聊了会女子学堂和伤卒安置的一些问题,过了半个时辰后就离开了魏国公府。

    接下来几天,小朱分别去了曹国公府和开平王府。

    李文忠和常蓝氏自然是配合小朱。

    接下来魏国公府、曹国公府、开平王府纷纷遣散了大半的奴仆,并且和剩下的奴仆签订了雇佣契约。表示出了对于朝廷废除奴仆的支持。

    之后有些反应过来的武勋人家也开始有样学样,配合朝廷政令。

    其中所有武勋人家中,信国公府的动作是最大的。

    信国公汤和不仅遣散了奴仆,更是主动上报了自家的田亩数量,清退了之前投献的土地,更是言自己有罪,帮助投献者补缴了税赋。

    洪武皇帝自然是对汤和大加赞赏,但是对于汤和补缴的税赋,洪武皇帝表示信国公对国家有大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众武勋也纷纷反应了过来,就当有些人还在观望的时候,魏国公府、曹国公府、开平王府都是积极响应。

    甚至远在成都的蓝玉,做为武勋优秀品质代言人的他,此次则是一反常态。

    积极响应朝廷新政,遣散义子,清退田亩,并上书谢罪。

    洪武皇帝则是一如既往的表示既往不咎。

    剩下的武勋人家此时已经彻底反应过来了,现在已经不是响应朝廷政令问题了,而是忠诚的问题。

    明白过来的众武勋则是紧随其后,深怕落后他人让皇帝怀疑他们的忠诚问题。

    当然作为回报,小朱那天在魏国公府上提到的一些政策则是纷纷落实。

    新开业的粮食局不但安排了他们府中的老奴做事,更是给了他们的庶子一个营生,让部分枝叶繁茂的武勋人家甚是感动。

    毕竟大老粗们也不是傻子,虽说要孩子的时候大多数都只是为了享受过程,但是孩子特别是那些没有官身的庶子则是他们的一块心病。

    这会一个个对于提出这条建议的皇孙感激涕零。

    而且武勋的嫡子们也觉得那些庶出弟弟有了收入,不会来争夺家业了,也对小朱有所感谢。

    不过武勋们要是知道此时小朱心里盘算着怎么让他们分家的话,不知道还会不会对小朱感恩戴德。

    小朱也只是用了个武勋们无法拒绝的阳谋,等到那些庶子自食其力以后,那么这部分人就自然会积极响应小朱的分家政策。

    至于像徐家这样,徐允恭从军,徐增寿从政的黄金组合,又是小朱将来的后族,小朱肯定是会把徐家给拆了的。

    只是目前小朱暂时没有太好的借口,以及安置方向。

    小朱现在也表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特别是那十二个武勋进士,小朱只是把他们当作了清理朝堂的工具人,后续肯定要请他们功成身退的。

    正当小朱不停盘算的时候,黄淮率领的使团终于到达了山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