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二”出征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二”出征

    因为老朱出面整肃哭庙现象,小朱自然而然的接到密旨,让他晚点回应天,体贴的老朱又给了小朱几道空白圣旨,孙儿巡视那肯定是皇帝的正式旨意,至于说程序,这个时代的文官除了内心打着小算盘,一个个表现的比猫还乖巧。

    不过小朱暂时也没什么地方要去的,小朱的身份到了地方都是大张旗鼓的,甚至会向地方传递出很多信号,大家总会掏空心思的去猜测小朱的每一步举动。

    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小朱就顺理成章的“生病”了。

    就像后世某位篮球运动员的智能腹股沟一样,小朱的病显得十分智能,接见如同包氏地方望族的时候,小朱的精神还是挺好的。

    但是浙江的官员最近却是见不到小朱了。

    这也让浙江地方的官员人心惶惶。

    不过小朱显然没去关心这些,这几天倒是空了下来,和徐妙锦二人躲在馆驿过起了二人世界。

    徐妙锦此时正说道:“钱家妹妹还真是有心了,这几天上贡的吃食不断。”

    小朱笑道:“俺怎么就闻到了一股酸味?”

    “臣妾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再说了臣妾又不需要和她们争什么。”

    “人人都羡慕帝王之家,但是天家的无奈孤想着爱妃也能体会一二了吧。”

    “请殿下恕臣妾斗胆,臣妾实在想不明白,新政的很多主张都是殿下在张罗,但是殿下好像就是不喜欢站到台前。”

    小朱习惯性的捏了捏徐妙锦的脸,说道:“你哪里是看不出来,朝堂上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是孤的安排,但是你明白为何大家都没有说破吗?”

    “臣妾确实想不明白。”

    “文人不同于武将,直来直往。说好听点大家都是体面人,说难听点都是穷讲究。虽说俺们是天家,但是有时候不得不遵守他们制定的那一套,掀桌子的代价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轻松。大家谁都不说破,无非就是想要有点回转的余地。”

    “可是臣妾还不明白,本就是殿下的手笔,他们要如何回转?”

    “有时候人总要有一个理由自己说服自己,而且如果事情真发展到了某种地步,孤完全可以把事情推给夏原吉他们,这就是这些人的想法,他们不是不动,而是在蛰伏之中等待时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小朱的眼神突然冷了起来。

    小朱可从来没有麻痹大意过,历史上的文官集团可以一直隐忍蛰伏熬到老朱去世;可以隐忍蛰伏,等到败家子朱瞻基上位还可以熬到成化死去,等到弘治的时候把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

    因此小朱明白,分化瓦解的只能是其中求变的那部分,甚至对于现在的“太孙党”小朱也不会完全相信。

    小朱可不想学明英宗,土木堡发生以后都不知道到底是谁在搞事。

    徐妙锦也意识到了话题变了味,就很聪明的选择岔开了话题,她明白太孙能和她说一点那是没把她当做外人,但是更深一步的话题,不该是她听的。

    又等了几天,终于来到了李景隆领兵出征的日子。

    小朱自然是亲自去为远征的将士送行。

    三万军队的组成也是五花八门,既有精锐的明军近卫师,也有倭兵、女真兵、蒙古兵的加入。

    甚至在出征的队伍中,小朱还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人。

    这会一个高大威猛的年轻人正被五花大绑的带到小朱跟前,小朱看到这个问题少年也是颇为无奈。

    “怎么,不在应天好好读书跑这里干嘛来?”

    “熥哥,你这是明知故问,俺都18了,平时俺在军事学院成绩拔群,可俺的同学们16就去战场历练了,俺18都被关在应天,俺就想着和同学们那样去给大明开疆拓土。而且你一直让俺你李孝恭、慕容恪为榜样,可是俺一直关在应天,什么时候能成就一番事业。”

    看着这个大明李二,小朱也是毫无办法,成立了军事学院,这位就非得跑去军事学院读书,哪怕被老朱暴揍过几顿也是初心不变。最后老朱也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次又背着老朱偷跑了出来,昨天接到锦衣卫密信的小朱也是吃了一惊。

    不过对于这位“李二”小朱倒也没有太大的恶意,毕竟所处的环境不同,这位只要别像“史书”记载的一样奇葩,那么也未必不可能是小朱的李祎、李道宗。

    小朱挥了挥手,示意除了李景隆之外的人全部退下,片刻后,大堂之内只有他们三人。

    小朱叹了口气说道:“俺知道你的志向在疆场,俺也一直和你讲李孝恭、李道宗、李祎等人的故事,俺可以答应不把你带回应天,但是俺必须说好了,这次你过去全程得听九江的,不然就绝无下次。”

    朱高煦听后,兴奋地手舞足蹈:“熥哥就放心好了,俺知道军队的纪律,俺平时虽然浑了点,但是这种问题上俺绝对不犯错。”

    小朱也拿出了一份圣旨,说道:“这次你就是九江的监军,凡事务必小心,另外给四叔去封信,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得支会他一声。”

    “熥哥,你就放心好了,俺爹以前可没少找借口偷偷巡边,嘿嘿。”

    朱高煦还准备说下去,瞟见了小朱眼神有变,瞬间说道:“俺写,俺现在就写家书。”

    小朱还是交待道:“俺知道你弓马娴熟,但是为将者不是情况危急,切莫亲冒矢石,为将者一人身系三军,切莫逞一时之快。”

    说到这个,朱高煦自豪了起来:“俺虽说弓马娴熟,但是俺最擅长的还是指挥火炮部队,去年实弹操演课,俺可以第一名,皇祖父还为此特意嘉奖了俺。”

    “那你和九江就万事小心,虽然听说这些人都是奥斯曼的手下败将,但是千万不可马虎,这是我们第一次和他们交锋,凡事小心谨慎,摸清他们的战法套路,找到克制之法才是关键。这次也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你们二人见机行事。”

    “熥哥,那俺先和九江表兄下去准备了,下午俺们就得出发了。”

    待两人离开后,小朱松了口气,只觉得这位大明“李二”确实是把全部的技能点统统点在了打仗之上。如果没有老朱的默许,他怎么可能从应天一路跑到杭州。

    不过小朱倒是觉得老朱安排挺好的,李景隆过于循规蹈矩,朱高煦特别能打,特别猛,两人在一定意义上还真算得上是互补了。

    至于朱高煦欠缺的政治嗅觉,李景隆肯定是拉满的,看看刚刚的一言不发,李景隆肯定是想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这段小插曲倒也没有影响下午的出征,毕竟绑了朱高煦的都是郭英的亲兵,一般人只当是皇帝为了历练自己的孙子而已,毕竟朱高煦在大明军事学院几乎门门满分的骄人成绩也是广为人知的,跑去西边历练一番也是在情理之中。

    许是因为大军出征这种事情算是喜事,太孙的病也终于是好了,当天晚上,太孙设宴款待了浙江上下的官绅代表,肯定了他们这些年为新政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且对于地方上的一些先进个人发下了一些赏赐物件。

    浙江上下这才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太孙这几天的避而不出确实是吓坏了他们,甚至还有人已经准备好了后事,这也让得知消息的小朱哭笑不得。

    当然为了不让整个江南都寝食难安,小朱也不得不牺牲一下他们了。

    第二天,小朱终于踏上了回应天的专列。

    虽然太孙下来看看,又为他们站了台肯定是天大的利好,但是太孙一直呆在杭州确实让他们非常难受。

    现在的太孙一言九鼎,谁都担心自己不小心说错一个字就会招来灭顶之灾。太孙对于哭庙案的处理可以说是冷酷无情。

    回去的路上小朱倒是没有耽搁,沿途除了几次必要的补给之外,就再也没有停车靠站过。

    小朱返回应天现在肯定也是大事,这是太孙第一次独自巡视地方归来。

    老朱为了彰显小朱的权威,办的也是无比隆重,迎接的众人包括之前送行时出现过的官员之外,在京的宗室也被要求前来迎接。

    下了车站,在老朱的要求下,小朱甚至进行了一番演讲。

    对于太孙的演讲,众人也是各有忧愁,太孙这一次的演讲公开的赞许了浙江的新政成果,并且提到了各地要学习浙江精神。

    大家也意识到,太孙这是准备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了,众人虽说心中各有盘算,但是明面上也不得不无条件支持这些东西。

    当然其中的尺度小朱还是把握到位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小朱是绝对不会捅破的。

    哭庙案已经被皇帝正式定性,也被不出所料的强硬出来。

    太子肯定是求情的那一个,反正大家总归是有希望,有盼头的。

    应天城又逐渐恢复了平静,皇帝又一次的退居幕后,太子和太孙共掌朝政。

    大家也逐渐习惯了这种三元制的权力运行模式。

    此时,一个来自东方的客人历经千辛万苦以后,终于到达了奥斯曼首都埃迪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