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洪武三十一年

第一百六十八章 洪武三十一年

    随着年关的不断临近,小朱的内心也开始不安起来。

    历史上的老朱就是在三十一年寿终正寝,虽说现在还没有这种迹象,但是小朱也不得不防。

    当然三十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越是临近年关,歌功颂德的奏章就没有停过,甚至说有很多人不断上疏希望老朱能够封禅泰山。

    这些人的理由也十分充分,这些年的开疆拓土十分成功,如果把埃及、非洲、南洋的领土都加上,大明的疆土已经远胜唐朝。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朱也开始喜欢听别人夸他,特别是那些上表夸赞太子、太孙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奖赏。

    对于一些事情,小朱也不可能完全做得了主,只是在十二月初的时候,找了个由头处罚了一批溜须拍马之人,这才杀了杀这股歪风邪气。

    今天的坤宁宫,大家格外开心,都在鼓励一个耀眼的小不点。

    阳儿已经咿咿呀呀的能够说话了,不过也许是马皇后养久了的缘故,说的最好的两个字竟然是重八。

    虽说老朱特别开心,但是底下伺候的人天天都是担惊受怕的。

    这会小孩正在尝试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也甚是可爱,一家人则是都在给他鼓劲。

    不过毕竟还是小孩,走了两步路以后马皇后就把他一把抱了过去,深怕小孩子磕到碰到。

    阳儿显然有点不乐意,这会又喊了起来:“重八、重八。”

    老朱听到以后十分开心,赶紧凑过来从发妻手中接过了小孩,还朝着发妻发去了一个得意的眼神。

    小朱有点看不下去了,说道:“阳儿,要叫曾祖。”

    这会老朱批评起了小朱:“俺觉得他叫重八挺好的,以前就俺妹子叫俺重八,这会多了个小的叫俺,俺听着还亲。”

    这会马皇后也调转枪口,开始和小朱说了起来:“你那两个侧妃也都娶进门了,以后要多为俺们家开枝散叶,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小朱嘴上不敢说,心中也不得不叹了口气,果然老朱家是有传统的,发妻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侧室哪怕是汤雅婧这样的身份,在帝后眼中更多的还只是开枝散叶的工具而已。

    众人的焦点还是在阳儿身上,等到阳儿闹腾累了,徐妙锦将阳儿带下去休息,一家人才开始聊起了一些“小事”。

    小朱说道:“祖父,马上洪武三十年就过去了,俺想着让几位叔父都回来给您拜个年,一家人也很久没聚了。”

    老朱有点不高兴道:“怎么,你是觉得俺老了,过一年是一年了?那几个不孝子回来干嘛?特别是老五,俺看了就来气。”

    马皇后则是知道老朱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人到晚年谁又不希望儿孙在旁,因此也赶紧搭台阶道:“重八,说什么胡话呢。俺觉得孙儿说的挺好的,俺这个老太婆也想那几个逆子了。俺觉得今年就热闹点,让各地的藩王都回来一趟吧,现在很多地方都通了火车,除了老二、老三、老四、老十七有点麻烦以外都还算方便。”

    朱标也开口道:“俺觉得娘说的挺对的,一家人也该找个机会热闹热闹了,以后火车越通越远,俺们家里人聚一趟也会越来越容易了。”

    老朱本来也就是担心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后世子孙有样学样,这会听发妻和儿子这么说也开始有所心动。

    小朱见状略微想了想,老朱只是缺少一个借口而已,因此说道:“去岁从新洲得一神物名曰红薯,今岁红薯大丰收,应天皇庄更是亩产过500斤,此乃天赐祥瑞当为江山社稷贺。且皇祖父恢复中华,御极三十载,一改两宋弊政,恢复乃至超越汉唐武功,可如盛唐时一般,许四夷藩属之人入京朝贺。俺觉得过年时可能来不及了,不如定在初春之时,正好寓意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也象征中华之复苏。”

    唐太宗一直是后世帝王的标杆,老朱虽说有些时候淡泊虚名,但是这种万国来朝的盛况也是无法拒绝,因此默认了孙儿的提议,同时为了避嫌说道:“让那群不孝子们也那个时候回来吧。”

    小朱刚要答应,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祖父,应天正在筹建医学院,这方面五叔经验丰富,要不……”

    老朱哼了一声说道:“也就是你,处处维护你这个不省心的五叔,哎,不说了,俺说不准哪天就闭眼了,你五叔以后也靠你和老大照拂。”

    毕竟是小儿子,虽说老朱不止一次说要重罚这个儿子,但是奈何太子、太孙总是恰当时机的“死保”,所谓的“重罚”最终都是不了了之,反而是一些告状的御史总是莫名其妙的在其他方面犯错,渐渐地大家也就默认了这位特殊存在的亲王。

    接着老朱又谈起了国事,有些事情虽说老朱表面放权,实际上都是尽在掌握,遇到不太理解的事情也会私底下和儿子、孙子交流。

    只见老朱不解道:“你就那么确定奥斯曼会和帖木儿打起来?”

    小朱说道:“帖木儿和巴耶塞特这两人都是野心极大之辈,他们在小亚细亚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这两年我让蓝玉一直收敛,就是要让帖木儿感觉大明暂时对他没有想法,好让他下定决心和奥斯曼一决雌雄。”

    对于这件事情,小朱属于是开了天眼的,但是小朱显然不满足于此,历史上的安卡拉之战还要等上几年,但是小朱显然会加快这个进度,既然大明不好直接下场对付奥斯曼,那么通过帖木儿削弱奥斯曼就是一步好棋。

    大明需要一个对抗西方的奥斯曼,但是大明也需要这个奥斯曼依赖大明,小朱可不想学东罗马,自己养出来一只失去控制的怪物。

    老朱觉得对外谋划方面孙儿总是能够料敌在先,因此这件事情既然孙儿解释清楚了也不打算过分干预:“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其中的尺度,包括方式方法你自己把握,我们变相援助帖木儿的事情千万不可走漏消息。”

    小朱说道:“祖父,孙儿觉得也就这几年的事情了,明年孙儿打算去趟西京,金帐那边布局了这么久也该动起来了。”

    “你自己看着办,俺这把老骨头还扛的住,这几年你还能走走。”

    接着老朱看了看朱标,说道:“老大,俺也当了30年皇帝了,俺想着明年就退位了。”

    闻言,饶是朱标和小朱平日里再与老朱亲近也迅速跪了下来,朱标更是直言不敢。

    老朱说道:“有啥不敢的,俺老头子都多大年纪了,你还想着俺操劳国事啊。这事情俺好好谋划谋划,找个合适的时机就给他办了。”

    旁边的马皇后显然淡定了许多,这件事情看来夫妻二人早就商量的差不多了。

    见状朱标和小朱明白这件事情看来是已经定下来了,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而已。

    朱标想了想说道:“父皇,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兴建铁路,朝廷开支巨大,今岁对外用兵频繁,明年怕是得缓上一缓了,下次大规模的用兵最好等待些许时日。”

    老朱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太子继位最好是有大规模的开疆拓土之功,这样才能服众,这两年确实开支巨大,因此说道:“明年除了非洲和金帐之外其他地方尽量不要有大动作了,先攒一攒家底吧,铁路这东西不好停。”

    就在这样的三言两语之中,接下去几年的重大方针都在坤宁宫被一一商定,至于具体执行之事,老朱确实已经是很少关心了。

    洪武三十一年也在悄然间到来,由于去年已经有过一次经验,因此今年皇帝又一次的缺席大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甚至除了一些武勋近臣,很多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皇帝了。

    至于说转投太子门下,好像大明朝没有这一套说法,天家的三人大体上用的都是一套班子,也就是太孙手下多了些年轻后辈。

    虽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权力交接的到来,但是确实没有一点的腥风血雨,大家该做什么还是继续做什么,太子党和帝党的争斗在目前的大明朝显然是不存在的。

    今年最忙碌的无疑是礼部、外交部以及宗人府的官员,万国来朝这种盛况虽说会永载史册,但是亲王和藩属国主一同回朝,其中的一些避嫌工作,若是一个疏忽大意就是人头落地。

    过完春节以后,大家明显感觉到了一些改变,朱允炆这些成年的皇三代都被下放到了军营之中学习,甚至太孙都跑去军营里呆了整整一个月。

    朱高煦的事迹也从遥远的西方传到了应天,皇帝特别下旨褒奖了朱高煦,并且朱高煦成为了继靖江王之后第二个享受亲王待遇的郡王,一时间一群皇三代们都是眼红不已,朱高煦这个顽劣少年则是一跃成为了他们的学习榜样。

    一些心思各异的文臣勋贵们在打听到朱高煦的未婚妻“仅仅只是”一个倭国的地方贵族以后,也都打起了一些主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应天城因为亲王们以及各个藩属国的国王到来而热闹了起来。